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23,建忠烈祠

    李旭望着匣子里摆放的两颗人头,久久无语。然后叹息一声,面无表情地命人将洪天贵福和洪仁玕的首级送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江宁总督衙门---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随着这两颗人头落地而标志着彻底的失败!虽然太平军余部还在继续战斗,特别是从浙江流窜福建一带的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人尚有一定数量和战斗力的太平军将士,但是他们不过是居无定处的流寇,对全局已无大碍。

    倒是活跃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捻军渐渐引起了李旭的重视,满清朝廷最后也是最强的一支八旗部队正在僧格林沁的带领下围剿四处流窜的捻军。自从同治三年四月,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的西征军和张宗禹、任化邦率领的捻军在河南内乡会师后,两方结合实力大增。陈得才死后,六月双方合组新的捻军,以赖文光为首,张宗禹、任化邦为副,易步为骑,奔驰于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目下已有人马十数万之众。如何利用这股强大的骑兵流寇消灭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呢?李旭陷入了沉思…

    贾老四返回南昌后面见陈长风准备报告天王宝藏的事情,陈长风摆摆手,说事关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他亲自领着贾老四来见李旭,让贾老四直接向李旭报告天王宝藏的消息。

    李旭在办公室接见了陈长风、贾老四等人,他命罗文才取出洪仁玕的纸条递给贾老四。贾老四看了看,一言不发,只是对李旭点点头。

    李旭轻轻舒了一口气,将纸条用火烧掉,然后对众人说所谓天王宝藏乃是洪秀全造反以来强取豪夺的不义之财!它不属于任何个人而属于国家民族所有---我们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有责任严守秘密以免那些贪婪之辈觊觎!近来朝廷严词曾大人追问长毛宝藏之事,那些朝中京官大臣无非想从中分一杯羹!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天王宝藏,当时机成熟就要让这笔财富为国家民族效力!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每个人都为自己能得到李旭的信任而骄傲,更为能保护国家民族的财富而自豪。

    李旭命侍从取来两枚无畏勋章,宣布为表彰俩人的出色工作和贡献,贾老四和韦大宝各记一等功一次,结合俩人历年功勋,授予俩人无畏勋章各一枚!并分别奖励五百两银子奖金以资鼓励。

    根据义勇军在前不久修订的功勋表彰制度,一等功三次以上授予英雄勋章;一等功二次以上授予勇士勋章;一等功一次及另有二等功或三等功,授予无畏勋章。义勇军除了有勋章、军功章外,还有重大战役战争纪念章。其中纪念章授予全体参战官兵和对作战有帮助的地方人员。李旭规定英雄、勇士勋章由他亲自颁发,无畏勋章由部队或部门最高主官颁发。但这次贾老

    四和韦大宝情况特殊,李旭决定亲自颁发---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只此一次破例!

    贾老四和韦大宝激动不已,表示一定不辜负义勇伯的信任和期待,再接再厉,再立新功!李旭和两人紧紧握手,动情地说我们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同志们都是无名的英雄!你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义勇军不会忘记那些无名英雄!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我们要建立忠烈祠,让我们的后代不忘先烈的功绩!将来还要建立一座无名烈士纪念碑永远缅怀先烈!为了我们的事业---诸君,努力!

    同治三年末,李旭下令在省城专门辟出一块地方建立忠烈祠,将历年牺牲的从最早跟随自己的那批人开始直到现在的官兵有名有姓的全部移入忠烈祠祭祀,其中就包括战死于八里桥之役的原教导队军法官林汉。李旭亲自参加了忠烈祠的奠基仪式,军地的高级官员也全部参加奠基。李旭告诉众人,缅怀先烈,祭祀英灵不仅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的感情寄托和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官兵和老百姓的激励和安慰!

    一个月后,经过日夜赶工的忠烈祠落成。占地十亩,规模不是很大的忠烈祠环绕着青松翠柏,全部采用汉白玉和大理石、花岗岩建筑,内外洁白,巍峨庄重。门前是一座高大的雕像---以那名在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护旗的战士事迹为原型,屈膝半蹲的士兵死死怀抱着义勇军战旗,宽大的旗面和战士融为一体!在忠烈祠的大厅里有长明不息的火焰,象征着烈士永不熄灭的精神!忠烈祠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历年牺牲的烈士牌位,方便人们寻找和祭祀。根据李旭的建议,忠烈祠内的祭祀简化了仪式和程序但不失庄严肃穆。

    李旭亲自主持了忠烈祠落成移灵的第一次公祭,来自江西各界的群众、官员和部队官兵数千人参加。在警卫团仪仗队的护卫下,李旭和匡济民、涂远山、赵向东、钱五五人跟在五个花圈后面缓步走上忠烈祠的汉白玉台阶,向义勇军战士雕像敬献花圈。在仪仗队的鸣枪声中,数十名司号兵吹响了义勇军的熄灯号,悠长的号声久久回荡在忠烈祠的上空…

    在决定修建忠烈祠的同时,李旭还下令建立荣军院,将在战斗中负伤严重失去了生活能力或者已经没有家人照顾的伤残退伍军人全部安置在荣军院休养。针对有人担心这会增加地方负担的意见,李旭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的反对意见---绝不能让义勇军的官兵流血流汗还流泪!

    李旭当然知道旧时代的军人是没有多少地位的,死了拉倒,伤了倒霉!没有人会去关心伤残官兵的痛苦和生活,这也就导致了旧军队的士气和军心始终低落不振---谁愿意拿自己的一辈子为不

    关心自己的政府卖命呢!

    荣军院的建立得到了义勇军上下的一致支持和赞扬---同为军人最理解伤残后的昔日袍泽的痛苦和需要!孙三官拍着大腿说:“地方没钱,咱就省下自己的饷银给弟兄们养老!都是一个马勺里喝过汤的兄弟,不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没人养老送终!”

    匡济民听了,笑道:“老孙你这话说的,好像地方上就缺那几个养老钱似的!放心,地方上就是砸锅卖铁也绝不亏待咱们的子弟兵!”

    李旭对匡济民的表态很满意,他对匡济民语重心长地说道:“济民,不要小瞧了荣军院的工作!这是关系着军心士气的大问题!军人也是人,谁不担心伤残无助呢?所以我们建立荣军院和伤残军人救助机制,就是为了解除官兵们的后顾之忧,能够安心部队打仗!济民,你们布政使衙门要加强拥军优属的工作,特别是民政厅一定要作为重头戏演好,要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参加军地联席会议的民政厅长陈思齐急忙站起来表态---一定铭记抚台大人的指示,坚决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保证荣军院的建设和安置工作,不断完善和实行伤残军人救助制度,绝不拖军队后腿!

    是年底,朝廷旨意到达南昌,李旭因为剿灭太平军残部,诛杀幼天王洪天贵福和干王洪仁玕等首恶,赏太子少保,一等义勇伯。李旭谢恩已毕,宴请前来颁旨的礼部官员,席间谈笑风生,聊聊京师逸闻趣事和各地风土人情以及当前局势。

    打发走那几个礼部官员后,李旭慢慢走回内宅。他从刚才酒席上的交谈中发现了一下情况,而这些事情并没有从王闿运那里传来消息,这说明对京师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毕竟王闿运主要活动于官场上层而很多其他方面的情况他也难以掌握。

    次日,李旭召来陈长风,要求情报局加强对京师的了解和监控,及时掌握京城的情况。陈长风回到情报局办公室,考虑了一下又叫来李能通商量。李能通建议设立情报局京师工作站,全面负责京师的情报工作。于是召来正在情报局培训班学习顺便休养的贾老四,告诉他明年初即委任他为京师工作站长,主管京师谍报工作。

    李能通笑道:“老贾,你长期工作在艰苦的地方,这回局里派你个美差,去天子脚下开酒楼,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贾老四大喜,一挺胸脯,表示坚决服从命令,保证完成任务!心想自己终于脱离了苦海,可以在京师胡作非为了,嘿嘿嘿嘿…

    陈长风收起笑容道:“老贾,虽然京师不是龙潭虎穴,但干我们这行还是要时刻提高警惕,切忌忘乎所以被人所乘!局里会给你派几个助手,其余的由你在当地招募。对了,你也顺便在京城安个家吧,也年纪老大不小了!”

    贾老四闻言,又傻呵呵地嘿嘿一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