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12,托孤归降

    就在江西一片热火朝天的时候,在远离江西数千里之外的四川大渡河流域的一条支流小河畔,时值初夏,傍晚的天空阴云密布,山区凉飕飕的空气里不时刮过一阵疾风,偶尔几点水滴飘落,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到来。

    年仅三十二岁的石达开站在一座早已破败的小庙门前,双眉紧锁。他向远方眺望,往日可见的贡嘎雪山此时已经被浓云隐藏,没有了雄伟的身姿。但他却仿佛听见安顺场边的大渡河湍急的水声,那隆隆的水声回荡在悬崖峭壁之间令他木然无语。一股夹带着湿气的凉风扑面而来,石达开忍不住紧了紧身上的斗篷,猛然间又想起了当年四方山上李旭送他的那四句偈言---

    旌旗向西南,

    官兵鸟兽散。

    将军百战死,

    泪洒大河畔。

    石达开喃喃自吟,感叹不已!当年他也曾反复琢磨这四句,始终不甚其解。及至前不久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一役惨败,数千跟随他转战多年的精锐老兵尽归河底,部队元气大伤…他恍然大悟原来李旭早已知道他石达开必遭覆灭,甚至连地方也料到了!莫非李旭真是传闻中的星宿下凡?想到自己十几年来纵横大江南北征战无数却最终穷困于山河一隅,一生功绩成也大江败亦大河!石达开仰天长叹,难道天意如此耶?

    身后微微动静,石达开转过身来,看见十余太平军将士在他跟前不远处,为首一人正是傅忠信。傅忠信上前两步,拱手抱拳说道:“千岁,末将前来听令。”

    石达开凝视着傅忠信,微有愧疚。自从宝庆战败后,跟随自己离开天京的将士陆陆续续的走了,特别是彭大顺、朱衣点等人的离去东返几乎将石达开的主力大部带走!那些多年的部将死的死、走的走、降的降,只有傅忠信始终跟随无怨无悔而自己却还曾怀疑他的忠诚---这是一条真的汉子啊,却陪着自己陷于死地,怎让人忍心!

    “忠信,本王有要事相托,你可愿意?”石达开温声说道。

    “千岁有命,末将敢不效命!”

    “好!本王命你率亲随部下东返江西,归降李旭!”石达开一字一句,石破天惊。

    “千岁!这…”傅忠信愕然。

    “忠信啊,本王自随天王起兵,一心想要推翻清妖朝廷,再建太平世界!可惜天意不遂,如今局面你也知道,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天兵已陷绝地!”石达开沉重地看了看傅忠信,继续说道:“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必败之势何必拖累将士!本王素知你的忠义,不忍你随本王赴死…你去吧!昔日你刺杀李旭归来,本王一度怀疑你的忠诚。如今想来甚是惭愧,且受本王一礼!”石达开向傅忠信深施一礼以表歉意。

    “千岁!末将誓死保护千岁突围…纵不成功也愿与千岁同生共死!”傅忠信哭拜于

    地,泪如雨下,嘶声喊道:“忠信顶天立地死又何惧!愿与翼王千岁同赴天国!”他身后亲信部下一起哭拜于地。

    “胡说!大好男儿岂能死而有憾?本王立志推翻清妖救民于水火,如今功败垂成!盼望尔等再接再厉矢志不渝,岂可逞匹夫之勇而不顾大义!人死当如泰山,何况你傅忠信一腔热血忠勇男儿当承续本王之志以图护国安民,岂能因私废公只顾忠义之名而枉顾天下大义!本王以死相谢追随多年的兄弟,你傅忠信要活着完成我们的遗愿,不要让本王和兄弟们的血白流!”

    石达开勃然大怒的一通指责,傅忠信大恸于地,哭声将河边松林里的鸟群惊飞得直冲云霄。

    石达开长叹一声,扶起傅忠信,温言说道:“李旭乃当世人杰!昔日与本王四方山一会,言及志向皆是护国安民,只是选择的方式道路不同!如今本王已败,他日推翻清妖必是李旭!忠信此去投靠,必能完成护国安民大业---还望忠信勿以本王为念,他日功成本王亦含笑九泉矣!”

    傅忠信含泪道:“千岁放心,有朝一日推翻清妖,忠信必报捷九泉之下!”

    石达开哈哈一笑,用力拍了一下傅忠信的肩膀,说道:“好!本王必在九泉之下恭候捷报!”

    “请千岁赐一公子交予忠信,以保千岁血脉---忠信誓死卫护公子平安!”

    石达开微一踌躇,命人将尚在襁褓中的最小的儿子送来交给傅忠信,说道:“将此子交与李旭,必不负我!此子尚未取名,一并由李旭取名吧!”石达开伸手紧紧握住傅忠信的双臂,神情坦然地说道:“趁清妖尚未合围,你们今夜就出发…一路保重…去吧!”

    傅忠信抱着酣睡的石达开幼子,双膝跪地磕了三个头,起身含泪而去。暮色中,一行十余骑沿着山路渐渐消失。石达开如一尊雕像般一动不动地久久地伫立河边,目送傅忠信一行渐渐远去,潸然泪下…

    盛夏时节,酷热难当,骄阳如火。长江岸边九江城外码头一片热闹景象,东来西去的船只络绎不绝,码头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华。几只冒着浓烟的洋船小火轮在江中逆流而上,低沉的笛声响彻江面…

    一只乌蓬小船静悄悄地靠抵码头,船首一人五大三粗,光着锃光瓦亮的脑袋,一身破旧的号衣---号衣上写着旭字,腰间别着一口腰刀,正在扫视码头。

    码头上站着几个身穿警察字样号衣的兵丁,手里拿着警棍,腰里别着左轮枪或者腰刀。其中一人望见乌蓬小船上的汉子,不动声色地对同伴耳语一阵,便迅速地离开了。很快一队身着新式黑色制服的义勇军官兵赶到码头,人人左臂上红的耀眼的宪兵臂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宪兵们走向乌蓬小船,一名挂着宪兵少尉军衔的军官向船头那人

    行了个宪兵礼,然后沉声说道:“请出示你的腰牌。”

    那汉子抱拳回礼,不慌不忙地说道:“在下傅忠信,原太平军翼王部下,有要事求见巡抚李大人!”

    李旭听说傅忠信带着石达开的幼子出现在九江,一点也不感到惊奇。六月份石达开在成都慷慨赴死,李旭就接到情报局报告在重庆一带发现有人冒充旭营工兵连的人。李旭当时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冒充旭营工兵连啊?难道不知道旭营改称义勇军了?想来那伙冒名之人还是老皇历了,不过他们怎么会冒充工兵连呢?可能工兵连官兵大都是原太平军将士,这伙冒名之人也许会认识其中一二。

    情报局也分析这伙冒名之人很可能是石达开残部流窜,冒充旭营可以有效掩饰身份---天下谁不知道旭营是光头军,这可是咸丰皇帝御准的。而且当下李旭又是朝廷红人,各地官府哪个吃饱了撑的来招惹义勇军啊?

    李旭命将傅忠信一伙秘密送到省城,然后在巡抚衙门办公室接见了傅忠信。他打量着站在跟前的傅忠信,只见傅忠信面色憔悴,满脸风尘,显然这一个多月的奔波苦楚不少。但是石达开的儿子倒还不错,小脸蛋圆乎乎红扑扑的,一双乌亮的大眼睛好奇地瞧着抱着他的李旭,一点也不陌生的样子。

    李旭说道:“忠信辛苦了!千里护送少主非常人所及!翼王乃人中豪杰,临终托孤是对本抚的信赖---旭当遵行不负,视如己出!此子就叫石保国吧,和我儿李盛一同抚养!”说罢,将怀中的孩子交给身旁的婆子,命送往内宅交给贺红玉、柳氏姐妹养护。傅忠信流泪拜谢。

    李旭问傅忠信今后有何打算?如今翼王已死而且又命其来投,想听听傅忠信自己的意思。

    傅忠信微一踌躇,随即慨然说道:“回大人,忠信一路东来,所见所闻感慨良多!各地凋敝唯有赣省兴盛,足见大人治政之功!义勇军抵御外侮血战八里桥,令忠信感佩不已!翼王遗言护国安民非大人莫属,且大人心胸宽广不计前嫌,忠信不才,愿为麾下效死!”说着,傅忠信跪地磕头,然后又挺身说道:“然忠信毕竟太平军旧部,不忍对阵昔日袍泽刀枪相向,还望大人宽恕!忠信戴罪之身,句句肺腑,请大人发落,死而无怨!”

    李旭点点头,让傅忠信起身在沙发上坐下,然后笑道:“本抚素知忠信为人耿直又忠勇侠义!所言不差,本抚又岂能强人所难?你和你的部下先进军校学习,待二年后平定内乱,尔等再带兵效力。”

    傅忠信大喜,连忙磕头谢恩。他感激李旭体谅下情又心怀宽广,诚如翼王所言乃星宿下凡,世之雄杰!遂下定决心追随李旭,共图护国安民大业。

    涂远山等人对傅忠信的归降有点看法,认为其人对义勇军

    的忠诚值得考虑。李旭不以为然,笑曰忠信为人耿直且认同咱们的护国安民大业,忠诚于自己理想的人只要利于国家和民族为什么不能引为同志呢?况且咱们义勇军的管理体制完全不同于旧式军队,不仅严格区分管兵和调兵,还有铁血会控制,即使有人心怀不轨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