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07,建军工厂

    完成了江西的地方建设规划,军队的发展提上了李旭的议事日程。首当其冲就是军工建设问题,本来李旭一度打算将军工企业移交地方管理。但就这个问题向军方征询意见的时候,出乎意料的遭到军方高层的一致反对,特别是装备处强烈主张将萍乡修械所为代表的军工企业继续由部队管理。他们反对将军工企业移交地方的理由也很充分,军工既然是为部队服务和生产就应该紧密结合部队的需要保障部队的需求,自然也就必须在部队的管理下进行生产。而且军工企业只有实行军事化管理才能保证生产水平---就连义勇军副司令赵向东和总军法官钱五也赞成义勇军继续保留军工企业。

    李旭心里叹了一口气,知道逐步发展壮大的义勇军开始形成了自觉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势力集团,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的必然发展的结果!虽然李旭自信凭借自己的威望可以强迫这个军人集团服从自己的意志,但他也不能不顾众人的利益啊---他只能因势利导将这个集团导向不违背自己意志的道路上前进。

    李旭语重心长地告诉义勇军的军官们,军队的使命是打仗,是打胜仗而不是经营生意做买卖!军队经商不仅意味着与民争利,而且会消磨军队的战斗意志---久而久之就会让军人丧失锐气而沦落为一群充满铜臭味的市侩!虽然目前还不具备将义勇军的军工企业移交地方管理的条件,但是这不意味着以后义勇军还保留这些企业---严禁军队经商是原则,更是铁律!

    李旭的一番话震动了赵向东等军队高层,众人面面相觑,慢慢体会出李旭的话中深意。赵向东率先表态承认自己目光短浅,只考虑了部队的军需保障却忽视了军队的特殊性质!

    赵向东严肃地向李旭拱手说道:“大人深谋远虑,所言极是!为保证部队战斗意志和蓬勃的锐气,末将以为军队的确不能从事经商活动。”

    钱五也连忙起身说道:“大人的话发人深省!末将建议在将来时机成熟即可将军工企业一体移交地方官府管理。”

    牛大勇一拍大腿,大声说道:“大人说交就交!但是只能交给咱们信得过的官府,绝不能交给朝廷那帮王八蛋,奶奶个熊!”

    众人都是一片声说大牛说得对!

    李旭笑了笑,看着装备处的两位位主官问道:“老孙,你还有什么意见吗?有没有想通啊?”

    “回大人,末将只是在装备处挂名,日常工作都是李副处长负责的。末将没有意见,坚决执行大人的命令!大人一声令下,俺老孙坚决执行!”孙三官挺身立正,毫不犹豫。

    “那么,李禄,你还有什么意见?”李旭望向李禄,和蔼地说道:“本抚知道你李禄一直操心军工生产和建设,对咱们义勇

    军的贡献不可谓不大!而且这些企业多半也是你一手一脚建立起来的,你对企业的感情本抚能够理解!”

    李禄看看李旭,又看看众人,见大伙儿都望着自己。已经二十四岁的李禄心里很难过---他当然舍不得那些亲自建立的军工企业啊!但是他知道少爷的脾气,也明白李旭的话有道理---军人不打仗天天吆喝讨价还价象什么样子!他起身立正,对李旭拱手说道:“回大人,虽然舍不得那些厂子,但是军人必须服从命令!末将坚决执行大人将令,随时移交企业!”他的声音有点颤抖。

    李旭心里暗叹一声,然后起身踱步。他告诉众人虽然将来会移交义勇军所属的军工企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部队的军需就失去了保障!部队一样要监督地方军工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而且今后部队的军需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货比三家嘛。

    李旭还告诉大家,随着义勇军完全控制了江西,部队又需要适应新的形势而进行整编,要建立专门的负责打仗、政治和后勤保障的部门---要保证部队的野战能力,要将部队目前的社会治安任务全部交出去,军队只管打仗!

    李旭说今后地方治安由地方负责,部队打下的地盘经过一段时间军管后立刻移交地方接管。而且军管事情全部交宪兵负责,野战部队只管打仗!

    最后李旭严肃地告诉众人,明年部队就可能参加围剿太平军的战斗,所有的部队整编工作必须在今年完成。

    众人皆大为振奋,又要打仗了!赵向东大声说道:“大人放心,末将们一定按时完成部队整编,保证明年随时奉命出战!”

    李旭点点头,对众人说整编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半个月后就会提交军事会议讨论。

    几天后李旭召集军地双方后勤、装备、财政、工业等部门开会,专题研究军工生产和发展问题。目前义勇军的军工生产主要集中在赣西地区,而赣西地区也是江西工业发展较快和规模较大的地区,大批早几年建立的工矿企业都集中于此。

    李旭认为这种布局比较局限,对带动全省的工业整体发展和平衡发展不利。他希望改变这种工业过度集中的局面,为此提出将工业企业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都要有所安排,避免过度集中导致经济失衡。首先将军工企业有计划的分散配置于全省各地,本着相对集中的原则分散配置便于带动各地相对落后的工业经济发展。

    经过众人讨论,决定将萍乡修械所升格为军工厂,主要负责枪支生产;在南昌建立新的火炮厂,主要生产六磅炮和十二磅炮;在袁州新建弹药厂,负责生产枪炮所需弹药和各种火药;在抚州建立装具厂,生产军队制式军需用品如子弹带、弹药盒等。

    会议还要

    求依托各军工厂建立研究所进行装备发展研究,决定在南昌建立火炮研究所;在萍乡设立枪械研究所;在袁州设立弹药研究所;在抚州建立后勤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统一由装备处负责领导和管理,从南方技校分配优秀学生进入研究所,从全国各地招聘人才入所工作,甚至可以从海外招募人才!

    李旭强调---不论中外洋夷,只要有条件就要想方设法招募人才为我所用!他还要求军地双方密切配合,不仅要尽快建立新的军工厂,更要大力收集人才充实科研力量,积极研发新装备。李旭强调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就不可能发展!

    在会上,李旭要求财政厅编列专项资金支持军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王孝祖表示财政厅已经根据抚台大人的指示准备了详细的资金计划,预定在二年计划中编列了五十万两银子的使用资金,其中今年的启动资金就有二十万两可以随时调用。

    李旭表示满意,对王孝祖这个一直跟随的老战友他还是放心的,虽然王孝祖的工作已经脱离了军队系统但他还是义勇军的人---有他负责全省的财政充当李旭的大管家,各方面都认可。

    王孝祖也是个谨慎认真的人,自从主管财政以来,不论是在早期的亲兵哨还是旭营到义勇军直至现在出任全省的财政厅长,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凡是计划内的资金调拨都必须上级主官签字认可。而任何计划外的资金使用,没有李旭的签字认可,谁也别想从王孝祖手里拿走一个大子儿!有一次钱五想提前动用预留给宪兵部队的经费,王孝祖认为该笔款项系计划外使用,拒绝签字拨款。气得钱五直拍桌子,王孝祖就是不卖帐!

    这是后来被李旭知道了,狠狠批了钱五一通,弄得全军上下都知道了王孝祖的固执,再也没人敢在银子方面找他通融了。为此,匡济民公开在铁血会的内部会上表扬王孝祖是部队财政的好管家,是一只值得大家信赖的铁公鸡!

    会后李旭将李禄留下,两人一前一后来到李旭在巡抚衙门后院的书房。李旭告诉李禄要尽快完成军工厂的扩建和新建计划,装备处任重道远,要有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小禄子,我准备给你压担子!你有什么想法?”李旭看着李禄。

    “少爷,工作不怕!但是末将还是想多搞点研究工作。”李禄一本正经地回答,跟随李旭多年又在部队磨炼了几年,现在的李禄已经不是那个迷迷糊糊的小书童了。他已经长大了,是个在军工战线独当一面的男子汉了!

    “你啊就知道研究!”李旭有点好气。“小禄子,你不能光想着自己的爱好而忘了大事!你要知道,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你的职责不是自己搞研究发明而是要带领部下搞研究发明,明白

    吗?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凭你一个人能搞出多少研究发明呢?如果你集中大家的力量,想想看,是不是更有利于我们的事业?”

    李禄点点头。他张了张嘴似乎要说什么但又没说,只是憨憨地望着李旭,神情有点落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