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86,御前护驾

    李旭率部在一片树林边休息,他带着张五伢、罗文才等人来到附近的高地,向敌人的营地方向眺望。远处的敌营一片灯火通明,静悄悄的无声无息。忽然一声巨响远远地传来,地面似乎都战抖了一下,紧跟着一团巨大的火球升上夜空,伴随着噼噼叭叭四处乱飞的星星点点,仿佛是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敌营一片喧嚣,纷乱的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火光冲天…

    李旭一拍大腿和众人哈哈大笑,张五伢说道:“好!这肯定是洋鬼子的弹药库被端了---不愧是杀人放火聂大彪!”

    李旭笑道:“看看洋鬼子没了弹药还敢不敢进北京城!走,咱们前头等着大彪他们回来。”众人又是一片大笑。

    一个时辰后聂大彪带领敢死队赶上了队伍,他向李旭报告敢死队顺利完成夜袭任务,除了几个兄弟负伤,全部安全返回!然后聂大彪说一夜七次郎立了大功,多亏他才找到洋鬼子的军火库,也是他巧妙干掉了敌人的警卫才保证了军火库被顺利炸毁…但是,一夜七次郎负了重伤,为了救聂大彪他的左手腕被一个凶猛的敌人砍掉了…聂大彪难过地说道:“这小子是条汉子!”

    李旭来到一夜七次郎的担架前,见七次郎面色惨白,显是失血不少。他的左手被卫生兵绑上了绷带裹得象粽子一样。李旭拦住要挣扎起来行礼的七次郎,沉声说道:“七次郎,你立功救人,证明了你的忠勇无畏!本官赐你姓伊,名赤心,今后你就叫伊赤心,为本官卫队长!”伊赤心激动得浑身颤抖,重重地一声---哈衣!

    哈里森同样将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记录在了《最后的枭雄》一书中,他写到“突如其来的爆炸震撼了夜空,强烈的气浪将我的帐篷掀翻了,我被重重地摔在行军床下,脑袋重重地砸了一下,嗡嗡作响…”

    “军营里一片混乱,那些受惊的印度人胡乱开枪,子弹嗖嗖地乱飞。我趴在地上,感觉死神似乎就在我的身边走来走去…我听见有人在喊敌人来了…但是我没看见,我只看见在火光的背景里四处乱跑的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和廓尔喀人,以及一些惊慌失措的马匹…仿佛世界的末日来临,弹药库里被点燃的炮弹呼啸着漫天飞舞,远近不断响起爆炸声…无法区分是清国人在进攻还是我们自己在反击---总之,这是一个可怕的夜晚,是我有生以来最害怕的夜晚!和我一个帐篷的法军军官吉拉尔趴在地上抱怨---这帮该死的异教徒!深更半夜捣什么乱,没素质…”

    “天亮后我发现军营里一片狼藉,额尔金伯爵在昨晚的混乱中屁股上挨了一枪,幸好那颗流弹只是擦破了一点皮。军医说再稍微偏一点,可怜的额尔金伯爵夫人只好守活寡了!”

    “这真是一场灾难

    !所有的炮弹都没了,两天的战斗全军伤亡一千多人---士气低落到极点。法国人甚至建议全军退回天津休整,印度人也吵吵着要回家去,他们不想玩了…额尔金伯爵忍着疼痛坚持要继续前进,幸好第二天就从天津运来了弹药。两天后我们继续前进了,终于跨过了那座该死的石桥!”

    “我们发现了地上井然有序的壕沟---那是清国军队的阵地。我们没有发现伤兵和尸体,甚至没有发现任何属于军队的物品---这表明曽经阻击我们的军队是一支多么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地离开---我敢发誓他们伤亡的人数肯定比我们少,否则他们不可能连尸体都带走!他们勇猛善战甚至夜晚也不放过战斗的机会---这太可怕了,欧洲人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军队!雅曼将军告诉我,根据阵地的规模推测,阻击我们的那支军队不会超过一千人---这是个让远征军所有军官都难堪的数字!”

    “后来我得知了那支军队的情况,那是一支来自清国南方的民兵武装叫旭营,他们的头儿是个叫李旭的年轻人---真是不可思议!”

    李旭率部赶回了京城,他到恭亲王府拜见奕?。奕?见了李旭,又惊又喜,拉着李旭的手哈哈大笑---朝廷上下都以为小小的旭营千把人肯定要被洋鬼子消灭干净了,没想到他们不仅完成了阻击任务还活蹦乱跳地回来了!

    奕?告诉李旭,僧格林沁已经将旭营断后掩护的事情报告了咸丰帝,也多亏了旭营的顽强阻击才保证了皇上和宫里大大小小男女老幼顺利地逃离了京城。否则以八里桥到京城这点距离,洋鬼子说到就到,皇上能不能逃出去还真难说啊!

    奕?感慨道:“续之,你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啊!”

    李旭连忙说道:“都是托王爷的福,卑职才能死里逃生!不过,王爷,你怎么还不走?”

    奕?叹了一口气,说道:“皇上命本王留守京城和洋夷谈判…唉,真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李旭默然半响,苦笑道:“卑职还要赶赴皇上行在护驾,一些伤员还请王爷关照!”

    奕?点点头,说道:“本王知道朝廷调你护驾,那些伤员你放心吧,可以把他们都转移到本王庄园安心休养。”

    李旭拱手谢道:“感谢王爷厚恩!卑职休整一下就率部追赶御驾。王爷,如有情况,卑职定会派人联络。”

    奕?心领神会,点点头,叮嘱李旭多加保重,小心肃顺等人!

    李旭回到旭营驻地,秘密召见王闿运、杨三和情报处北京站长,商议了工作安排和联络办法,告诉王闿运留心京师动态---王闿运日前走了文祥的门道,已经是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的官职。李旭又命杨三将旭营重伤员和不便远行的伤员全部转移到

    恭亲王庄园休养,待日后再归队。

    两天后,聂大彪报告侦察兵发现英法联军已经过了八里桥正往京城挺进。于是李旭率领八百官兵出京追赶逃难的咸丰帝一行。轻装前进的旭营很快就在热河和直隶交界处赶上了御驾行在,报名求见。行营总管肃顺听说李旭率部抵达,喜出望外,连忙叫进。

    肃顺第一次见李旭,望着风尘仆仆的李旭进来,肃顺热情招呼,嘘寒问暖。如果是一般人见如此高官这般热情肯定会感激涕零,但是李旭却深知肃顺的心机,只是表面佯装感动,心里连连冷笑肃顺的演戏功夫太差!

    咸丰帝听说断后掩护僧格林沁跑路的李旭来了,非常感兴趣。他早就知道李旭这个名字了,这几年时不时就立个功剿个匪收复个失地之类的,前不久更是连媳妇都上阵剿匪立功封诰命夫人了!

    咸丰皇帝对李旭还是印象深刻的,年纪轻轻的一介书生冲锋陷阵还斩将立功,真想看看长啥样…这还没到承德避暑山庄呢,咸丰帝就迫不及待地在大路边上一个简陋的土地庙里宣召李旭陛见。

    陛见皇帝可不是小事,李旭换上全套正式的二品总兵朝服,单眼顶戴花翎,跟着礼部司礼官员学习朝拜礼仪,躬身站位,三跪九叩等等。一天下来,李旭头晕眼花,肚子里把制定这套礼仪的家伙的女性亲属问候个遍…心想以后一定要改掉这套华而不实纯属折腾的礼仪!

    正式陛见了,一套规矩走完,李旭总算可以偷看咸丰皇帝了。一眼瞄去,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倒霉皇帝给李旭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瘦!二个字---晦气!三个字---没戏了!四个字---命不长矣!

    不过咸丰帝倒是长得很清秀,颇象后世电影里的形象,只是气质上更有点女人味…李旭暗暗感叹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皇帝生不逢时,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唉,可怜的家伙!

    咸丰帝也在饶有兴趣地打量李旭。眼前这个年轻人身材偏瘦倒也结实,但实在看不出是个上阵杀敌的武夫,和翰林院那帮整天之乎者也的穷酸们在外貌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除了那双眼睛---那是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咸丰帝觉得这双眼睛是能杀人的,那目光似乎闪动着凌厉的果决和坚韧!这没有令年轻的皇帝不适或害怕,相反他倒觉得这才是一名儒将应该有的气质---对,李旭就是一个儒将,能文能武,上马能提刀下马能作诗!而且李旭

    还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一种似乎对什么都胸有成竹的大气…

    咸丰对自己的发现和判断十分高兴,他满意地点点头。心想当年熙朝出了个周培公能文能武,关键时候力挽狂澜。现在也有个李续之,同样能文能武,莫非也是祖宗庇护在这国难危亡之际上天降下来力挽狂澜的本朝周培公么?咸丰越想越觉得象,他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半天没有言语,只是傻乎乎地发笑…

    肃顺、载垣、端华诸位随驾的大臣见皇上不说话,只是面带笑意,都有点懵。李旭也低着脑袋心里发毛,心想这咋了这是?皇上怎不吭声啊?难道礼仪出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