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84,八里桥啊

    李旭赶到奕?的书房,见奕?正在教那个小书童练字。李旭上前请安后,告诉奕?此地离京师不远,自己准备率部赶往通州参战阻击英法联军,请王爷准许!

    奕?吃了一惊,说僧格林沁王爷已经率京师御营和满蒙八旗精锐骑兵三万余人在通州驻防,难道还抵挡不住洋夷的进攻吗?

    “王爷,卑职以为僧王所部虽然精锐但久违战阵,且不熟洋夷战法,恐难抵御敌军!”李旭直言不讳。

    “续之,你部不过千余人马,赶去通州作战,管用吗?”奕?有点怀疑。

    “王爷,卑职是军人,国家有难,军人自该挺身而出以为国家的脊梁---报国死战,死而无憾!旭营将士虽少,但有一份力便尽一份力,否则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请王爷准许!”李旭慷慨激昂,大义凛然。

    “续之…好!若国人都如续之义勇,岂有国难!本王会写信给僧王!”奕?有点激动,他提高嗓门说道:“续之,若战事不利,可往京师找本王…切忌匹夫之勇,尚有大事可为!”

    “多谢王爷,末将谨记!”李旭施礼告退,他没有注意到那个小书童目光炯炯的凝视。

    奕?注视着李旭离去的背影,久久不语。边上小书童忽然说道:“六叔,这官儿倒是忠肝义胆,极是难得的!”嗓音稚嫩,宛若黄鹂鸣翠柳。

    奕?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容馨,身为大格格能如此晓事,六叔甚是高兴!唉,李旭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是个汉人啊!”

    钦差行营很快响起一阵尖锐的哨声,脚步密集纷乱,旭营官兵迅速集合。当奕?出来时,部队已经集合完毕。李旭披着斗篷来到奕?面前,奕?将手中一柄装饰华丽的宝刀递给李旭,微笑说道:“宝剑赠英雄!此刀随本王多年,今随续之上阵杀敌,不负本王希望!续之,保重!”说着,奕?郑重抱拳。

    李旭谢道:“多谢王爷赠刀,王爷保重!”

    李旭翻身上马,大手一挥,扬鞭打马,绝尘而去。暮色中,奕?和容馨注视着旭营长长的队伍迅速的移动,一面大旗在队伍的最前头随风飘扬…

    在赶往通州的路上,李旭命杨三去京城和王闿运联络,做好接应伤员和后勤补给的准备。九月中旬传来僧格林沁战败丢失通州退守八里桥的消息,李旭急令部队直奔八里桥。

    李旭率部赶到扼守进京通道的运河边八里桥时,远远就见烟雾弥漫,炮声隆隆。他打马上了一处高地向远处瞭望,望远镜里只见清军战旗纷乱,尘土飞扬中八旗骑兵一波又一波冲向敌阵,鲜艳的棉甲无法抵挡洋枪洋炮的攻击,在密集的弹雨中,纷纷坠落马下,而那些被炮弹爆炸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吓坏的战马四散奔跑…八旗兵们密集的冲锋队形成了英法联军最好的靶子,组成巨

    大的空心方阵的敌人不慌不忙地用排炮排枪扫荡着潮涌而来的骑兵…偶尔有几个骑兵冲过了死亡的火网却又被敌人的猎兵迅速地狙杀…他看见一名黄衣棉甲的骑士骑着战马伫立八里桥上,拼命挥舞着一面杏黄大旗,似乎还在大声呐喊,很快有炮弹在他的周围爆炸…

    李旭望着勇敢的士兵们徒劳地进攻和无谓的死亡,心里在怒骂僧格林沁愚蠢的人海战术和悲哀这场完全不对等的战斗---这是一场古典时代的军队对抗近代化军队的战斗,是大刀长矛对抗火枪火炮的战斗,是勇敢无畏结合愚蠢无知的典型!

    李旭下了高地,率领部队加速前进。他知道清军已经伤亡惨重,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他要在清军彻底崩溃前赶到战场,争取把这支可怜的清军部队---也许是满清最后的精锐了---从彻底覆灭的境地里挽救出来,仅仅因为那些勇敢而可怜的士兵!

    此时僧格林沁也在中军大帐中坐立不安,跳脚骂娘!他郁闷、他不忿、他惶恐、他不安…他不知所措却又无能为力!这是一场他从未见过的战斗,他的八旗精锐竟然无法突破洋夷的火网,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胜保已经负伤被亲兵抢救回来,垂头丧气地坐在一边,他的胳膊和大腿还在疼痛流血。身为兵部侍郎、满洲副都统的胜保同样对眼前的战斗不知所措,他做梦也没想过打仗原来可以这样!

    就在僧格林沁和胜保相对无言,难以举措的时候,亲兵来报从京师方向来了一支军队,打着旭营的旗号。僧格林沁一愣,旭营?什么旭营?哪来的旭营?他问胜保,胜保也不明所以地摇摇头。

    李旭进了大帐,见一名亲王服饰的中年汉子正望着自己,这人身材中等,结实健壮,典型的蒙古大脸阔嘴,双眼如鹰。想必此人就是晚清最后一个能提刀上马征战沙场的鼎鼎大名的僧格林沁!李旭上前施礼参拜,口称江西南赣镇总兵李旭率部勤王,并奉上奕?的书信。

    僧格林沁看了书信,恍然大悟道:“原来你就是曾国藩的学生李旭,本王听过你的名头!勤王护国,甚好!李旭,你带了多少兵来?现在兵在何处?何时兵到前敌?”

    “回王爷,末将现有护驾官兵千余,已全部到达,随时可以上阵,如何部署还请王爷示下。”李旭稳稳说道,瞄了一眼边上坐着的胜保,见胜保一副苦瓜相。

    “才千余人马?太少了!”僧格林沁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说道:“李旭,洋夷火器凶猛,我八旗健儿数万尚难以抵敌,你区区千余何用!”僧格林沁有点气急败坏,心想你这帮湘勇土包子来千把人勤王纯粹是凑热闹!

    “王爷,我旭营将士虽少却都是不怕死的好汉!护国死战,人人奋勇!况兵精不在多,只要王爷令

    下,旭营官兵万死不辞!”李旭听出了僧格林沁小瞧旭营,沉声说道。

    “好!是条汉子!本王…”僧格林沁的话音被冲进来的亲兵打断了,那亲兵报告清军攻势已乱,官兵溃败而回。

    李旭急道:“我军士气低落不能再战了!王爷带兵撤吧!”

    “撤兵?皇上还在圆明园,本王怎能撤兵不战?大军临战撤退,谁来断后掩护?唉!”僧格林沁心乱如麻,胜保也是两眼发直。

    “王爷,难道要全军覆灭吗?撤兵乃非战之罪!王爷率部保护皇上北狩热河,末将断后掩护!”李旭大声道。

    “你断后掩护大军撤退?区区千余人马能行吗?李旭,军机大事,开不得玩笑!”

    “王爷,末将愿立军令状,保证阻击洋夷两晚!”李旭斩钉截铁。

    那胜保巴不得赶紧走人,于是对僧格林沁小声说道:“王爷,就让那些汉人断后卖命吧,八旗子弟损失太大了!”

    僧格林沁撇了胜保一眼,想了想,还是点点头。

    “好!只要你阻击洋夷两晚,便是大功!李旭,两天后可率部护驾北狩!”僧格林沁一拍李旭肩头,满心不是滋味!

    午后,僧格林沁集结残兵败将撤退。当他看见旭营官兵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旭营清一色装备的火枪,寒光闪闪的枪刺竟然和洋夷的火枪不相上下…僧格林沁暗想难怪李旭敢立军令状阻击洋夷,只怕还真有点名堂!

    李旭望着僧格林沁和胜保等人带着狼狈不堪的八旗劲旅滚滚而去,感慨不已---但愿所谓的八旗精锐这一次大败亏输能警醒那些冥顽不化的榆木脑袋!

    李旭命令把旭营战旗插在地上,下令没有命令谁敢越过这面战旗,就地枪毙!他命令工兵连迅速挖掘战壕,在八里桥头附近连挖三道战壕,阻击过桥的敌军;命令运输连把大小车辆和骡马全部放到后方高地,建立后勤营地;命令教导队进驻一线战壕,集中火力攻击桥面及附近可能出现的敌人。工兵连和警卫连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命令聂大彪负责侦察敌情,除卫生兵外,所有中军直属官兵全部准备参加一线战斗!

    李旭告诫各级军官,这是一场硬仗!我们将第一次面对洋夷作战,第一次领教洋夷的作战方式,第一次体会和长毛截然不同的战术!他们武器装备精良,战斗素养很高。但是洋夷并不可怕,因为他们也是人,也一样会流血死亡---让他们尝尝咱们旭营的厉害吧!

    一个多时辰后,英法联军开始出动了。一批包着大头巾的大胡子兵吹吹打打率先列队而行。李旭在一线战壕里望着那些蓝衣红裤的锡克兵排着整齐的行进步兵队列慢慢前进,对身旁的张五伢说道:“五伢,等他们前二排过了桥再开火,命令猎兵盯着戴帽子的军官!”

    英法联军

    的先头部队踏上了八里桥头,他们没有看见任何清兵的身影,只看见了在桥的另一端不远处的小山包上飘动的旗帜,那是一面鲜红的战旗,在旗帜的左上角有一颗金色的五角星…

    一名随军的英国记者哈里森在他后来出版的著作《最后的枭雄》一书中记录了这天下午的战况“…枪声突然响起仿佛来自地狱的召唤,紧贴地面冒起大片的烟雾如同盛开的棉花。可怜的第三十三锡克营掉进了埋伏的陷阱,密集的弹雨将那些锡克人象折断的高粱杆一样打倒,在短短的瞬间就有近百人毫无防备的死去!我听见法军司令官蒙托邦将军在狂喊炮兵,炮兵!上帝…”

    李旭望着狼狈逃窜的敌人滚滚而去,满意地想到,这下历史上再也不会记录英法联军只死了五个人了吧---以后咱们的历史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清军英勇奋战沉重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了!

    李旭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大声喊道---兄弟们,撤到二线战壕,敌人要炮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