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主簿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县尊设宴

    郭威还是很满意的,本想让他们一齐走走正步,一想还是算了,万一走乱了就丢人了。

    郭威道:“讲一下!”

    所有人齐刷刷伸出右脚,摆出稍息的姿势。

    500多人整齐划一的伸脚,很是壮观,至少唰的那一声还是很响亮的,连李天宝这种自称久经战阵的老同志也吓了一跳,糜蒖更是直接退了一步。

    “好,表现的不错,给你们介绍下。”

    郭威话音刚起,所有人立马收脚保持立正,李天宝这次有准备了,倒是糜蒖又吓了一跳。

    “这一位是本县父母,李天宝李大人,请大人训话。”

    李天宝看着这整齐的队列,有些激动道:“没想到石串才10天就训练出一支精兵,老叔我之前还真是看走眼了。”

    其实郭威并没有觉得自己训练出了一支精兵,这些新兵蛋子顶多是站军姿很厉害,排队列很快罢了,连正步都不一定走的齐,上战场的本事更一样没教呢。

    但是冷兵器时代作战,最重要的就是阵型,阵型齐整,这支军队就有战斗力,阵型散乱,军队战斗力就差,如果战斗中阵型被冲垮,大概率就会发生溃败。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战争一旦战损超过一成,就容易发生溃败的原因之一,因为战损超过一成,面对敌人的冲击是很不容易保持好阵型的。

    作为久经战阵的老将,李天宝当然深知阵型的重要性,所以一见这支队伍,就认定是一支精兵。

    李天宝很兴奋的在队列前一通白活,天南海北什么都讲,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讲到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从东岳泰山的高大巍峨讲到西岳华山的奇伟险峻。期间整个队列纹丝不动,人人昂首挺胸,精神气十足,看的李天宝又暗暗点头。

    终于讲完,郭威一挥手,让他们继续训练。

    李天宝这次不走了,他要看看这支队伍是怎样训练的,一个细节都不想放过。兴致起了,还参与了进去,随便找一个队列,往队尾一站,跟着一起走起了正步。

    正好有县尊盯着,效果肯定比主簿好,郭威也乐得清闲,这些天一直在忙练兵,都没离开过这里,正好趁机去处理些其他事情。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郭威虽然哪里也没去,但是李胜早请示,晚汇报,一次也没少过,所以郭威对县里发生的事一清二楚。湖边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流民,现在差不多有两千多人,其中青壮500余人,毕竟后来的流民都是从更远的地方流落来的,没有个好身板,早就死在路上了,因为这个略显凄惨的原因,所以后来者青壮比例高了些。

    比较惊喜的是,流民队伍中也有不少匠人。按理说,平乱期间,造兵器、造器械、造铠甲、造车、造斗、造斛造什么都离不开匠人,谁活不下去,匠人也应该活的好好的。可偏偏这个奇怪的世道,连匠人都无饭可吃,变作了流民。

    这些匠人都是现成的熟练工,省了不少教学的功夫,李胜把匠人们特别编作一队,跟原来聘用的匠人一起,领头建设粥点儿。现在已经搭了不少棚子了。

    奇怪的是,棚子搭好了根本没人去住,大家还是喜欢住在冰屋里。一则棚子虽然能挡风,但还是漏风的;二则棚子空间较大,原计划一个棚子至少住二十人。一开始没得住,才想到先搭几个棚子避风避寒,现在大家五六人一组在冰屋住的好好的,又暖和,谁也不愿意搬到棚子里住。

    这也是能理解的,反正现在正是最冷的时候,也不担心冰屋会化,就先住着吧。现在棚子的工程已经停止了,开始建木屋,有青壮500余人,又有有经验的匠人带着,赶在春暖花开前建好木屋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李胜早就得了郭威的吩咐,把一半铁匠分出来,打造兵器。郭威和郝昭一开始招兵的时候,到南仓库领兵器铠甲棉服器械等东西,到那儿都傻眼了。仓库里除了几把不能用的生锈的破刀,几乎什么都没有,稍微能用的东西早就支援前线去了。只能说幸好黄巾没有转道来打东平,不然要人没人,要粮没粮,要器械没器械,只好跪在地上,伸出脖子等死。

    那么只好自己现打造兵器了,郭威跟郝昭商量过,斧钺刀叉剑戟之类的工序繁杂,耗时耗力,又费铁,不如统一打造枪头,先造出几百根长枪,把队伍装备上再说,郝昭也同意了。眼下已经差不多快完工了。

    郭威亲自押着布匹,去给流民分发,一到粥点,立时欢声雷动。

    本来这种事情应该县尊李天宝来做,因为这是收民心的大好机会。但是李天宝在操练场上盯着,任谁喊都不离开,没办法,整个县他是老大,他执意不走谁也没办法。

    分配布匹时遇到了些麻烦,一匹布可以做衣物15到20件,但是现在粥点的流民很自然的以冰屋为单位,多则6人,少则5人,还有些流民本是一家人,为了有些私密空间,自己起了冰屋,二人,三人,四人住一个也是有的。所以,按冰屋分,每匹布切割的大小不一,很麻烦还容易造成浪费;按人头分又太零碎。

    令郭威意想不到的是,李胜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并且想好了主意。

    他的意见是:已经搭好的几个棚子,没有人住,何不把这些棚子变成一个个制衣作坊,在流民中挑选心灵手巧的妇女来专门制衣,其他妇孺轮流来帮忙,先给青壮制衣,再给老弱制衣,这样布匹都在作坊,制成成衣在分发,岂不是两头受惠。

    郭威一听,这主意好,拍了一下李胜肩膀,道:“你阔以啊!”

    李胜身子都酥了,连声道:“都是大人教导有方!”说完还一脸讨好的看着郭威,恨不得多长一条尾巴,这时候摇一摇效果爆表。

    郭威也是无语,这个李胜明明是有才干的,好好的凭本事不好吗,非得搞这些歪门邪道,赶紧一挥手打发他干活去了。

    在粥点忙了一个下午,粥点的居民人人对郭威感恩戴德。老实讲,这种感觉是很不错的,如果东平县没有收留这批流民,等待他们的不知道是什么悲惨命运,郭威有一种正在改变历史的感觉。

    日落时分,衙役给郭威带来了一个信儿:县尊在县衙设宴,请郭威过去。

    会是什么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