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铣背锅赋闲在家

    杨铣离开短短的数月,前线唐军将领之间就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仆固怀恩自持是新任回纥可汗登里可汗的老丈人,又有巨大的军功傍身。开始不把李光弼放在眼里,更攀附了鱼朝恩对付李光弼。

    鱼朝恩像李辅国一样,都曾经服侍还是太子的肃宗。后来肃宗登基称帝,鱼朝恩也水涨船高,终于成为了监督各路节度使的观军容使。权力很大,令不少的将领都感到畏惧。

    仆固怀恩从郭子仪离开后,又听说杨铣滞留京城犯了事,不会再回来。就起了担任朔方军节度使,排挤李光弼的心思。

    杨铣回来之后,从仆固敏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禁皱眉。有心压制仆固怀恩,使其不再过于跋扈。

    李光弼却不同意道:“目下两军对峙,胜负难料。此时对付自军的大将,并非明智之举。”

    杨铣只好作罢。

    不过随着杨铣的到来,仆固怀恩也收敛了不少。

    史思明几乎是继承了安禄山留在北方的军队,兵马强盛。李光弼所率领的唐军,派系复杂,又久战疲惫。双方对峙在河洛之间,谁也吃不掉谁。

    这样的对峙,持续了数月。

    杨铣有时间靠着自己履历,在唐军中平衡各方派系的争斗。

    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史思明为了打破僵局四面出击,在北亲自领军进攻在河阳的唐军,在西派史朝义领军进攻陕州,在南进攻江淮一带。

    史朝义进攻陕州,遭到卫伯玉和李忠臣的痛击,因此累战不胜。

    史思明责备道:“孺子终究难成大事。如果不能拿下陕州,重重治罪。“催促史朝义进攻陕州。

    史朝义大惧,却无能为力。

    在南面进攻江淮一带,也遭到了田神功等唐将的抵挡,不能取得成功。

    这给了鱼朝恩一个错觉,以为唐军能够打败史思明,收复洛阳。于是催促李光弼出击,打败史思明。

    李光弼以史思明军威正盛为由,拒绝出兵。

    鱼朝恩亲到河阳城内,催促李光弼出兵。

    杨铣出面解释道:“唐军虽强,但兵马新编士卒较多,短时间不是叛军的对手。请上使明察。”

    鱼朝恩还是很有眼色,知道杨铣是驸马。不好当面起冲突,冷声道:“既然李将军和驸马都反对,我只好亲自上表陛下,请陛下定夺。”

    “请便。”李光弼道。

    鱼朝恩甩袖而去。

    李光弼和鱼朝恩几乎同时上表肃宗,提出的意见自然是相反。

    史思明侦查出此事大喜,命人收买朝廷的官员,在朝野散布谣言,只说叛军都是北方士卒,都想要回去。这个时候进攻叛军,一定能大获全胜。

    肃宗对李光弼和杨铣迁延日久的战争,早就有所不满。又听到这些谣言,在

    病中的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下诏催促李光弼等人出征。

    李光弼没有办法只好领兵出击,以杨铣所部为前军,仆固怀恩为左翼,浑释之为右翼,荔非元礼为后军,李光弼自领中军。起兵出河阳,不与史思明直接交锋,而是据险而守。

    鱼朝恩对此极为不满,到军营催促李光弼立刻出击。

    杨铣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阁下只是观军容使。上次邺郡之驿,就是某人瞎指挥才导致惨败。”

    鱼朝恩冷冷的问道:“驸马是在说我吗?”

    “我可没有说是上使,只是特别强调这一点。用兵不是儿戏,绝对不可以轻忽。”杨铣立刻回鱼朝恩的话,“朝野所传之事,肯定是史思明的诱敌之计。”

    鱼朝恩道:“驸马最好记住自己刚才说的话,不要后悔。”

    杨铣眉头一皱,深知得罪鱼朝恩会有什么下场。坐以待毙,就是等着鱼朝恩陷害。为了转移朝廷的注意力,于是上表朝廷,提出另外一套进攻策略。

    这套策略就是唐军在河洛牵制叛军,由郭子仪领军绕道河北,进攻史思明的老巢范阳。来一招釜底抽薪。

    肃宗见了杨铣的表文之后,立刻起了兴趣。

    李辅国厌恶杨铣,上奏道:“这肯定是秦国公为了掩饰自己在河洛一带的作战不利,故意用这个策略迷惑陛下。郭子仪现任陇右河西节度使,分身乏术,根本没时间和精力绕大圈子进攻范阳。”

    肃宗也觉得有道理,再次下诏催促李光弼出击。

    李光弼无奈,只得率军出击。两军在邙山大战,杨铣的前军稳住阵脚,没有出现崩溃的迹象。然而浑释之的右翼和仆固怀恩的左翼,都被叛军击退。杨铣不得已领兵撤退,最终连河阳和怀州都没有保住。

    唐军退到一个叫闻喜的地方,才稳住阵脚。

    朝廷得知此事大为震惊,派兵马增援陕州,防止叛军西进。紧接着就是进行各项处理,在鱼朝恩的“照顾”下,杨铣再度被免去朔方节度副使的职务,被调回京闲置。

    李光弼被贬为河中节度使,暂时统领平叛兵马。而朔方节度使之职,最终还是落到了仆固怀恩的手里。浑释之被赐爵宁朔郡王。

    好嘛,出了事就拿杨铣开刀。

    李柔芸得知杨铣又被免职,非常后悔当初为杨铣求情,现在杨铣又被陛下捅了一刀。杨铣回到长安没多久,就收到了噩耗,王维去世。

    这位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终于走到人生尽头。据说他临死前想写一封遗言,还没来得及写就断了气。

    遥想当年在岑参的带领下,杨铣有幸结识文坛的大诗人们。自从岑参被贬为嘉州刺史,一直没机会再见面。王维病逝,高适被害。李白蛰居在族叔李

    阳冰的幕下,杜甫在蜀中都没有机会再见。

    光阴分秒流逝,不待人啊。

    杨铣回长安之后,安心待在府中,不再过问朝中之事。这段时间唯一令人感到高兴的事情,只有萧盼儿为杨铣生下一女,杨脢。述律绰诞下一子,杨暇。

    同时也感慨时间飞逝,庶长子杨昭都有十四岁了。

    朝廷似乎铁了心不再用杨铣。后来因各道武将不肯入朝觐见肃宗,裴冕奏请杨铣出镇淮南等八道行营节度,威慑诸将。

    肃宗不许,而是命李光弼赴任此职。肃宗之所以如此胆大,还是因为李光弼的老对手史思明死了。

    史思明是被自己的亲儿子史朝义杀死,史朝义无力节制叛军诸将,导致叛军成了一盘散沙。

    唐军将领这才敢不听朝廷节制,不入朝见驾。

    肃宗大为不悦,派李光弼出镇江淮一带,使诸将都入朝。

    大乱发展到这个地步,更大的动乱还在后面。

    说话间,就到了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这一年的二月,朔方及镇西、北庭行营军乱杀节度使。

    当时的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回朝述职,朔方大将元振杀了副节度李国贞。镇西(前安西节度使)节度使荔非元礼,被自己士兵杀害,他们公推白孝德为节度使。

    在河东,河东节度使邓景山被自己的部下所杀。

    正在病中的肃宗没有办法,强撑着病体,召郭子仪回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泽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前往前线镇服各路节度使。

    委任代州刺史辛云京为河东节度使,前往河东镇压叛乱的兵马。

    至此,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这一年的四月五日,太上皇去世,庙号玄宗。

    肃宗因为病体沉重,甚至无法出面治丧,只得让皇太子李豫监国。

    张皇后看出肃宗的身体已经不行了,秘密召来李辅国商议肃宗百年之后,谁继承皇位。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皇太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很大。”李辅国谨慎的回答张皇后。

    “李豫和我们素有矛盾,如果让他成功继位,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啦。”张皇后名为商量,实际有了决断,“不如拥立越王李系登基,你我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李辅国眉眼一动,回道:“一切都以皇后为命,只是越王年岁稍长,只怕不听皇后的摆布。”

    “哼,李系胆小如鼠,且愚蠢至极。我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张皇后早就计算好了,“等我的亲儿子李侗再大一点,就废了他。”

    李辅国重重的点头。

    张皇后麾下不止李辅国一人可用,却单独找李辅国。只因李辅国是执掌着禁军,拉拢李辅国就意味着张皇后能够短时间内掌

    握京城。

    李辅国也有心和张皇后联合,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肃宗的几个儿子中只有太子李豫最厉害。除掉了太子,以后谁也威胁不了他的位置。

    李辅国回到自己的府中,把此事告诉了亲信程元振。

    程元振表面应和,心里却有心取李辅国而代之。于是将李辅国和张皇后的图谋,秘密告诉李豫。

    李豫得知此事后,当即傻了眼,自己手里没有禁军。如何才能对付李辅国和张皇后呢?

    独孤无垢进言道:“妾身素闻秦国公在禁军颇有威望,李辅国在禁军排除异己,都没有办法解决。太子何不去找秦国公商量。”

    李豫认为有理,但自己不方便出面,就让独孤无垢借探望李柔芸之名,前往杨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