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杨铣被贬出京

    这件事情说来,如果杨铣不是在长安,和他八竿子都打不着。偏偏杨铣留在长安过年,就正好遇上。

    若问此事的发生的原因,还要从太上皇说起。

    众所周知,肃宗在收复长安之后,就将太上皇从蜀郡接回了长安,并且赡养在兴庆宫。

    太上皇何许人也?昔日乾纲独断的帝王也。这样的皇帝是一定要做点事情出来,否则会很寂寞。

    太上皇在兴庆宫待着,就让妹妹玉春公主和女儿万春公主作陪。并且经常登长监楼,过往之人见到太上皇都山呼万岁。太上皇还常在楼下置办酒食,赏赐给这些人。以此取乐。

    这本来还不算什么,后来将军郭英乂等也常去兴庆宫觐见太上皇,彻底惹怒了肃宗。

    李辅国察言观色,看出肃宗的不悦,于是进言道:“上皇住在兴庆宫,常与外人往来,必须小心防范。”

    肃宗不敢明言处理此事,假意道:“父亲仁慈,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李辅国劝道:“太上皇固然没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上皇身边的人,如高力士和陈玄礼这些人,难保没有这样的想法。”

    “哎,我相信父亲的部下。”肃宗话锋一转,“如果当真有发生的话,只怕要请父亲移居太极宫才能杜绝。但我是孝子,怎么做这种事情呢?”

    肃宗一双眼睛望向李辅国,不再多说一句话。

    李辅国会意,自责道:“老奴明白圣人的孝心,以后不敢再言此事。”

    肃宗很满意的点头。

    就在除夕的前夕,李辅国手捧诏书带领禁军人马突然出现在兴庆宫外,求见太上皇。

    太上皇得知此事,心神动荡,一时不知所措。

    “父亲,陛下肯定是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有意让这个刁奴过来为难父亲。”万春公主见太上皇慌乱出言开解,“为以防万一,父亲在兴庆宫和刁奴周旋,我这就去见杨铣,请他念在旧情出面保全父亲。”

    太上皇阵脚大乱,很害怕马嵬驿之事再起,马上同意了万春公主。命人召李辅国入内见驾。

    万春公主则趁机溜走,骑马飞奔前往杨府。

    杨铣正在书房陪孩子们下围棋,听见一个声音传来:“杨将军请随我去救太上皇。”

    “何事如此慌张?”杨铣忙起身迎万春公主。

    述律绰本来在一旁观战,见万春公主似乎有急事要对杨铣说,于是带着孩子们出去了。

    万春公主道:“陛下因为不满太上皇时常见过往百姓,派李辅国这个刁奴前来,只怕是要对太上皇不利。太上皇遍观群臣,只有杨将军还有忠诚之心。故派我前来,向杨将军求援。”

    “这……”杨铣有些犹豫。

    肃宗和太上皇之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争斗没有

    谁对谁错,如果贸然掺和其中,是自寻死路。

    万春公主看杨铣不愿意,冷哼一声激将道:“我以前常听杨贵妃说杨将军重情重义,如今到了危机的时候,原来和那般势利小人一样。”

    杨铣听见万春公主提到杨贵妃,眉眼一动。立刻想起昨日那个风雨飘摇的马嵬驿,以及杨贵妃远去的背影。

    “好,我随你去见太上皇。”杨铣明知此去肯定是触怒肃宗,但内心实在不忍太上皇被一个刁奴欺负,算是最后的效忠吧。

    万春公主眉眼微动,见杨铣肯一同前往,心中的大石总算是放下。

    两人出了杨府,策马赶往兴庆宫。

    此事有人报给李柔芸知道。李柔芸听了,急道:“二郎好糊涂,这个时候掺和此事,定会被父亲责罚。”但为时已晚,李柔芸就算是追出去也追不上。

    “杨府从这一刻起关闭四门,所有人没有要事不许出去。”李柔芸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

    述律绰好奇地问道:“姐姐为何下这样的命令?”

    “我这是在自请罪责,平息父亲的怒火。”李柔芸长叹一声。

    且说杨铣和万春公主到兴庆宫的时候,见到兴庆宫外禁军林立,各自拔刀在手面目极其严肃。

    “尔等这是要做什么?!”杨铣策马上前,“太上皇居所外,岂容尔等露刃见驾,还不收起来。”

    杨铣在禁军素有威望,听到这话都收刀回鞘。杨铣和万春公主下马入宫,觐见太上皇。来到兴庆殿,正好见到李辅国跪着恭请太上皇移驾太极宫。

    太上皇见杨铣到来,喜道:“杨卿到来,我心大安。”

    杨铣上前跪拜道:“臣奉太上皇诰旨来此,见太上皇安全无恙,臣也就放心了。”

    太上皇命高力士搀扶起杨铣。

    李辅国奏道:“请上皇移居大内!”

    太上皇望向杨铣,想看他的意思。

    杨铣知道太上皇不愿去,但是不去肯定会激发更大的矛盾。奏道:“臣以为太极宫清静,适合上皇颐养天年。若是不前往,辜负陛下一片孝心。说不定会引起更大的动乱,令朝局不稳。”

    太上皇当然听出所谓的“动乱”所指何事,最后只能长叹一声,同意前往太极宫。

    杨铣护送太上皇到太极宫的甘露殿,路上命禁军护驾随行。直到亲眼见到太上皇没有危险,才从太极宫离开。然后没有回杨府,而是径自前往大明宫,向肃宗当面请罪。

    肃宗从李辅国口中得知此事,不肯见杨铣,并命他在外面跪好。

    “启奏圣人:老奴以为秦国公是恃宠而骄,圣人若不加以惩治,他日肯定更难管。”李辅国趁机给杨铣上眼药。

    “杨铣有大功于朝,又是和政公主的驸马。如果责罚过重,似乎不妥。

    ”肃宗有些犹豫不决。

    李辅国听出肃宗话里的意思,再进言道:“正因为秦国公是驸马,更应该下一剂猛药。不然武将骄横跋扈,朝廷再难管制。”

    肃宗下了决心,立刻削去杨铣的一切爵位和职务,贬到梁州做刺史。

    杨铣自始至终没见到肃宗的面,只得跪在宫门外谢恩。一同被贬的还有高力士,被贬到了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也就是免官。

    杨铣谢恩后,回到自己的府上。见到李柔芸,苦笑不已。

    “二郎明知此去是自寻苦楚,为什么还要去呢?”李柔芸不解地问到。

    “我这一辈子就是做了太多太多自以为很明智的事情,其实到头来还什么都不是。”杨铣情绪颇为低落,“什么保驾大功,还不是一样的处理。我算是看清自己的能力,以后安心做个刺史造福一方。”

    李柔芸听出杨铣有逆反的情绪,心说二郎明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当时却是头脑一热就出头,不知道是夸他呢,还是该贬他。

    杨铣正在家中收拾行装,准备过年后赴任梁州。

    有人不希望杨铣前往梁州,那人就是李豫。李豫看见杨铣在护送太上皇的过程中,禁军竟然都不敢动弹,甚至听杨铣之命而行。说明杨铣的威望很高,只有留下来才有益处。

    李豫暗中找到右仆射裴冕,请他入宫为杨铣求情。

    裴冕入宫见肃宗,问道:“臣听闻秦国公被陛下贬为梁州刺史,不知是否有此事。”

    “正是。杨铣为人乖张乖戾,不予以严惩,难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肃宗冷声回道。

    “臣以为不妥。请陛下允许臣说不妥的原因!”

    “说。”

    “秦国公累次大功,陛下却无故贬职,反而会引起功臣们的疑惧。秦国公是陛下的驸马,被刻意疏远,又会令非亲的将领们对陛下产生疑惧。如今叛乱还在继续,洛阳还在叛军的手中。陛下此时贬良将,是自乱阵脚也。”

    “话虽如此,但杨铣屡次犯驾,不能姑息。”肃宗还是坚持己见,“尔莫要为之求情。”

    肃宗看到的也是杨铣在禁军的威望,对此十分的忌惮。自然不肯杨铣待在朝内,以免发生什么不测的事情。

    李豫的计划,遂告失败。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正月十五日过后,杨铣将要离开长安,带着一家人前往梁州赴任。李柔芸自然要随行,入宫向肃宗道别。

    肃宗见到李柔芸,满怀歉意道:“都是为父不好,害得你也要离开长安。其实你可以不用走,就留在长安。”

    “谢父亲的恩典。但女儿是杨铣的妻子,理应随夫婿赴任梁州。”李柔芸跪拜肃宗,“女儿此去不知何时能回来,望父亲保重龙体。女儿不管在哪里,

    都会祈祷父亲健康。”

    “都是杨铣不好,狂悖可恶。”肃宗叹息道。

    “女儿也曾劝杨铣不去蹚浑水,但杨铣太重情义,不肯前往。”李柔芸话锋一转,“女儿相信杨铣对父亲依旧忠诚,将来父亲有什么犯难,相信杨铣一定会赶回来相助。”

    肃宗有些愕然。刚开始听到杨铣护送太上皇,心里就很生气。又听到杨铣在禁军的威望,不由得生出忌惮。现在听自己女儿的话,又开始念杨铣的好。

    “我是真的变了吗?”肃宗在心里问自己。

    李柔芸看出肃宗的犹豫,遂告退道:“女儿要走了,不然走晚了就赶不到下一站的驿站。”

    “等一等!”肃宗突然开口,“你们先不要走,等为父想清楚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