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唐军兵败西清渠
书接上回,且说肃宗看唐军和叛军相持于潏河,心里十分着急。于是派使者传谕实际主帅郭子仪,催促其速度进军。
郭子仪不敢独自驳回,于是去请行军大元帅李俶和长史李泌,和他们一起联名上奏朝廷,直言此时不宜进攻。
肃宗很是生气,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肃宗对此无可奈何。
李辅国趁机进言道:“陛下,郭子仪总督各路兵马,广平王也在军中,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若是长期对峙下去,会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肃宗怒道:“朕与广平王乃是父子,能有什么变化。汝不要再说了。”
李辅国遂闭口不言。
肃宗的话是口不应心,他很害怕李辅国所说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自己的三子李倓去世后,肃宗对李俶开始有些不放心。
张淑妃是肃宗的宠妃,对肃宗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趁着肃宗来她的寝宫歇息的时候,进言道:“李辅国一片忠心,全是为陛下考虑。我军精锐尽出,反而与叛军相持,似乎不合常理。”
肃宗长吁一口气,道:“我远在凤翔,对于前线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不能妄下判断,以免贻误战机。”
张淑妃立刻改口道:“陛下的大格局,妾身远远不及。只是妾身担心长此以往,广平王在军中树立威信。对陛下不妥,还有……妾身还是不说。”
肃宗道:“爱妃有话只管说,若是宫中连我最信任的人都不敢说话,我这个皇帝怕是不称职。”
张淑妃这招欲擒故纵,果然收到了效果。直言道:“妾身斗胆说一句,广平王对建宁王之死,始终耿耿于怀。一旦广平王掌握天下兵马,陛下的处境可就堪忧。文皇、太上皇的事情殷鉴不远,需要注意。”
肃宗立刻上了心,认为张淑妃的话有道理。
此刻肃宗立刻自行脑补了各种宫斗的画面,加上他不相信唐军精锐尽出还打不过叛军。于是再下敕令,命监军孙知古催促唐军速度出战。
君命不可违,郭子仪无奈率军出营渡河进攻。
叛军主帅安守忠侦查得知此事后,对左右道:“唐廷的皇帝无用,如此关键的时候,居然急于求成。唐军虽多,必被我打败。”
安守忠命逃回的李归仁为前部先锋,迎战唐军,不要恋战,只管撤退,以此诱敌深入。
有将领道:“李归仁数次大败,不宜领军出征。”
李归仁满面惭色,不敢与之辩论。
安守忠大手一挥,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相信李将军,就如同相信我自己一样,诸将不要再说。”
李归仁连声称谢。
安守忠又与安太清合谋,率领严庄增援的九千骑兵,在李归仁军队身后,摆出一字长蛇阵,准备合围包抄唐
军。
郭子仪以王思礼所部为先锋,率军第一批渡河。郭子仪领朔方军为中军,以杨铣所部为左翼,安西兵马李嗣业所部为右翼。
唐军浩浩荡荡的渡过潏河,向东进攻叛军。
双方甫交锋,即刻陷入激战。李归仁且战且退,看时机差不多,遂率军佯装败逃。王思礼不知是计,率军追击败逃的叛军。
李归仁一路听着身后的喊杀声,来到安守忠的军阵。
安守忠命军队中间让开道路,并喝道:“李将军速度从军阵中间撤退,安全后整军再战。”
李归仁领命,率领叛军从一字长蛇阵的中间撤退。
王思礼远远地望见,以为是李归仁的兵马冲散了叛军,于是快马加鞭追赶叛军。
安守忠见自家兵马已经逃走大半,遂结成一字长蛇阵阵。对自家没有逃走的士兵,无差别的杀戮。
王思礼瞅见大惊,正迟疑之际,安守忠催动三军对王思礼的军队展开进攻。
与此同时,安太清和刚赶来支援的崔乾佑,分别从左右两翼进攻唐军。就像张开的怀抱,要“抱住”唐军。
王思礼由于只顾追赶叛军,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安守忠以逸待劳,一举击溃了王思礼的大军。
攻守之势,随之立刻发生改变。王思礼的败军后撤,竟然反过来冲击自家的兵马。郭子仪的中军紧跟在王思礼的前锋军后面,被这样一阵冲击,顿时人马大乱。
郭子仪号令三军不要慌乱,但是军令敌不过叛军的铁骑。
安守忠大展旌旗,亲自冲锋在前,借着王思礼的败军掩杀过来。
唐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杨铣的左翼兵马,遭到了崔乾佑所部的猛烈进攻。杨铣指挥所部兵马,死命抵挡。但是伤亡惨重,见中军和右翼都在后退,杨铣只得率领兵马往后撤。
崔乾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率军逼近杨铣兵马。
双方攻守变化,唐军后撤而叛军追赶。唐军渐渐的后撤到潏河东岸,士兵争相上船,造成巨大的混乱。
杨铣率领亲兵,登上了一条小船,十分狼狈的逃到潏河西岸。上岸后,立刻收拢残兵。此时向河对岸望去,只见杀声震天。
无数无法渡河的唐军士兵,只得跳入潏河之中游水逃命。安守忠喝令弓弩手在河岸射箭,唐军士兵死在河里。血水染红了潏河,惨状不可描述。
杨铣真是欲哭无泪,只得边收拢残兵边守着西岸,防止叛军渡河。
仆固怀恩和女儿仆固敏率领所部兵马,追随中军一路溃逃。此时,已经没有渡河的船只。
父女俩只能跳入河里,牵着马游水过河。望见潏河西岸杨铣的旗号,遂带领人马聚在一起。
杨铣同他们父女相见,只匆匆数语便各自收拢
残兵继续后撤。
唐军一路溃败,直到逃到武功,才稳住阵脚。
杨铣第一回体会到何谓败军之将,真是狼狈不堪。自己铠甲的披风,在逃走的时候被树枝划破了。头盔也在逃走的时候丢了。
这只是小儿科,到处充斥着溃散的唐军士兵。
仆固敏一身红袍,变成了黑袍。披风在渡河的时候,为了方便就给撕了。
所有唐军将领都狼狈至极,其惨状不一而足。
郭子仪遂上表朝廷,自请降罪。
肃宗看到败绩,整个人都懵了。
李辅国趁机进言道:“陛下,郭子仪领军无方,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的计策招致惨败,应重重地治罪。”
肃宗其实不算昏聩,只是有些急功近利,才做出错误的决策。听李辅国还这么说,顿感不悦,喝道:“当初就是汝在朕面前进言,催促郭子仪率军进攻。如今招致惨败,又来说郭子仪领军无方。朕是不是把天下兵马的指挥权交给汝,汝领兵打仗。”
李辅国默然无语。
张淑妃忙道:“李辅国只是为陛下担心而已,请陛下莫要怪罪。如今我军遭逢大败,也是众人始料未及的结果。”
肃宗道:“以后不要再说李俶的事情,朕不想再听。”说完,甩袖而去。
李辅国很紧张,慌忙问张淑妃道:“陛下生我等的气,如之奈何?”
张淑妃从容道:“陛下只是一时难以承受败军之痛,把气撒在你的头上。别慌,等过些时日陛下气消了,就好了。”
李辅国这才止住心里的慌乱。
张淑妃真是把肃宗看穿了,难怪能始终盛宠不衰。
肃宗下诏仅贬郭子仪的职,担任左仆射。其余不问。
郭子仪在武功整顿兵马,发现军械全部丢弃了,兵马更损失惨重。
唐军短时间再难对长安构成威胁。
肃宗得知此事,整个人都懵了,懊悔不已。
李俶奉命回凤翔郡觐见肃宗,向肃宗详细说明此次败军的原因。其中还提到监军孙知古,已经被叛军俘获。
肃宗听了,自悔道:“都是我误听人言,催促郭子仪进军,才招致大败。”
皇帝认错,臣下是不能真的说你说的对,你的确是错了。
李俶安慰道:“父亲莫要悲伤,胜败是兵家常事。叛军将领安守忠曾经数次被打败,依旧卷头重来。一个小小的将领都能如此锲而不舍,父亲贵为天子,自然要比逆贼强百倍。臣相信父亲一定能带领臣等,打败叛军收复西京。”
肃宗稍感安慰。遂道:“如今遭逢大败,兵马损失惨重,如之奈何。”
李俶道:“臣临行前,郭子仪对臣提及此事。认为目下最好的办法,是再遣使向回纥借兵。不知父亲以为如何?”
肃宗深以
为然,便道:“此事就这么办。杨铣是随你一同回的凤翔,你离开禁内后,去见杨铣。让他转告给述律绰,请述律绰写信一封提借兵的事情。你拿到信后,就把信交给使者,一同送往回纥。”
李俶点头称是,看肃宗没有别的事情,遂告退。
话说杨铣本来是和李俶一同回凤翔,却没有同李俶去见肃宗。而是回自己的府里,他不是不顾君臣之礼,而是去完成郭子仪和李泌交代的事情。找述律绰帮忙,请她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汗和兄长,请他们发兵助唐。
前面叶护太子回到回纥就是去调兵,怎么到现在一直未见人影呢?
这件事容下回分解。
(本章完)
郭子仪不敢独自驳回,于是去请行军大元帅李俶和长史李泌,和他们一起联名上奏朝廷,直言此时不宜进攻。
肃宗很是生气,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肃宗对此无可奈何。
李辅国趁机进言道:“陛下,郭子仪总督各路兵马,广平王也在军中,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若是长期对峙下去,会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肃宗怒道:“朕与广平王乃是父子,能有什么变化。汝不要再说了。”
李辅国遂闭口不言。
肃宗的话是口不应心,他很害怕李辅国所说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自己的三子李倓去世后,肃宗对李俶开始有些不放心。
张淑妃是肃宗的宠妃,对肃宗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趁着肃宗来她的寝宫歇息的时候,进言道:“李辅国一片忠心,全是为陛下考虑。我军精锐尽出,反而与叛军相持,似乎不合常理。”
肃宗长吁一口气,道:“我远在凤翔,对于前线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不能妄下判断,以免贻误战机。”
张淑妃立刻改口道:“陛下的大格局,妾身远远不及。只是妾身担心长此以往,广平王在军中树立威信。对陛下不妥,还有……妾身还是不说。”
肃宗道:“爱妃有话只管说,若是宫中连我最信任的人都不敢说话,我这个皇帝怕是不称职。”
张淑妃这招欲擒故纵,果然收到了效果。直言道:“妾身斗胆说一句,广平王对建宁王之死,始终耿耿于怀。一旦广平王掌握天下兵马,陛下的处境可就堪忧。文皇、太上皇的事情殷鉴不远,需要注意。”
肃宗立刻上了心,认为张淑妃的话有道理。
此刻肃宗立刻自行脑补了各种宫斗的画面,加上他不相信唐军精锐尽出还打不过叛军。于是再下敕令,命监军孙知古催促唐军速度出战。
君命不可违,郭子仪无奈率军出营渡河进攻。
叛军主帅安守忠侦查得知此事后,对左右道:“唐廷的皇帝无用,如此关键的时候,居然急于求成。唐军虽多,必被我打败。”
安守忠命逃回的李归仁为前部先锋,迎战唐军,不要恋战,只管撤退,以此诱敌深入。
有将领道:“李归仁数次大败,不宜领军出征。”
李归仁满面惭色,不敢与之辩论。
安守忠大手一挥,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相信李将军,就如同相信我自己一样,诸将不要再说。”
李归仁连声称谢。
安守忠又与安太清合谋,率领严庄增援的九千骑兵,在李归仁军队身后,摆出一字长蛇阵,准备合围包抄唐
军。
郭子仪以王思礼所部为先锋,率军第一批渡河。郭子仪领朔方军为中军,以杨铣所部为左翼,安西兵马李嗣业所部为右翼。
唐军浩浩荡荡的渡过潏河,向东进攻叛军。
双方甫交锋,即刻陷入激战。李归仁且战且退,看时机差不多,遂率军佯装败逃。王思礼不知是计,率军追击败逃的叛军。
李归仁一路听着身后的喊杀声,来到安守忠的军阵。
安守忠命军队中间让开道路,并喝道:“李将军速度从军阵中间撤退,安全后整军再战。”
李归仁领命,率领叛军从一字长蛇阵的中间撤退。
王思礼远远地望见,以为是李归仁的兵马冲散了叛军,于是快马加鞭追赶叛军。
安守忠见自家兵马已经逃走大半,遂结成一字长蛇阵阵。对自家没有逃走的士兵,无差别的杀戮。
王思礼瞅见大惊,正迟疑之际,安守忠催动三军对王思礼的军队展开进攻。
与此同时,安太清和刚赶来支援的崔乾佑,分别从左右两翼进攻唐军。就像张开的怀抱,要“抱住”唐军。
王思礼由于只顾追赶叛军,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安守忠以逸待劳,一举击溃了王思礼的大军。
攻守之势,随之立刻发生改变。王思礼的败军后撤,竟然反过来冲击自家的兵马。郭子仪的中军紧跟在王思礼的前锋军后面,被这样一阵冲击,顿时人马大乱。
郭子仪号令三军不要慌乱,但是军令敌不过叛军的铁骑。
安守忠大展旌旗,亲自冲锋在前,借着王思礼的败军掩杀过来。
唐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杨铣的左翼兵马,遭到了崔乾佑所部的猛烈进攻。杨铣指挥所部兵马,死命抵挡。但是伤亡惨重,见中军和右翼都在后退,杨铣只得率领兵马往后撤。
崔乾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率军逼近杨铣兵马。
双方攻守变化,唐军后撤而叛军追赶。唐军渐渐的后撤到潏河东岸,士兵争相上船,造成巨大的混乱。
杨铣率领亲兵,登上了一条小船,十分狼狈的逃到潏河西岸。上岸后,立刻收拢残兵。此时向河对岸望去,只见杀声震天。
无数无法渡河的唐军士兵,只得跳入潏河之中游水逃命。安守忠喝令弓弩手在河岸射箭,唐军士兵死在河里。血水染红了潏河,惨状不可描述。
杨铣真是欲哭无泪,只得边收拢残兵边守着西岸,防止叛军渡河。
仆固怀恩和女儿仆固敏率领所部兵马,追随中军一路溃逃。此时,已经没有渡河的船只。
父女俩只能跳入河里,牵着马游水过河。望见潏河西岸杨铣的旗号,遂带领人马聚在一起。
杨铣同他们父女相见,只匆匆数语便各自收拢
残兵继续后撤。
唐军一路溃败,直到逃到武功,才稳住阵脚。
杨铣第一回体会到何谓败军之将,真是狼狈不堪。自己铠甲的披风,在逃走的时候被树枝划破了。头盔也在逃走的时候丢了。
这只是小儿科,到处充斥着溃散的唐军士兵。
仆固敏一身红袍,变成了黑袍。披风在渡河的时候,为了方便就给撕了。
所有唐军将领都狼狈至极,其惨状不一而足。
郭子仪遂上表朝廷,自请降罪。
肃宗看到败绩,整个人都懵了。
李辅国趁机进言道:“陛下,郭子仪领军无方,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的计策招致惨败,应重重地治罪。”
肃宗其实不算昏聩,只是有些急功近利,才做出错误的决策。听李辅国还这么说,顿感不悦,喝道:“当初就是汝在朕面前进言,催促郭子仪率军进攻。如今招致惨败,又来说郭子仪领军无方。朕是不是把天下兵马的指挥权交给汝,汝领兵打仗。”
李辅国默然无语。
张淑妃忙道:“李辅国只是为陛下担心而已,请陛下莫要怪罪。如今我军遭逢大败,也是众人始料未及的结果。”
肃宗道:“以后不要再说李俶的事情,朕不想再听。”说完,甩袖而去。
李辅国很紧张,慌忙问张淑妃道:“陛下生我等的气,如之奈何?”
张淑妃从容道:“陛下只是一时难以承受败军之痛,把气撒在你的头上。别慌,等过些时日陛下气消了,就好了。”
李辅国这才止住心里的慌乱。
张淑妃真是把肃宗看穿了,难怪能始终盛宠不衰。
肃宗下诏仅贬郭子仪的职,担任左仆射。其余不问。
郭子仪在武功整顿兵马,发现军械全部丢弃了,兵马更损失惨重。
唐军短时间再难对长安构成威胁。
肃宗得知此事,整个人都懵了,懊悔不已。
李俶奉命回凤翔郡觐见肃宗,向肃宗详细说明此次败军的原因。其中还提到监军孙知古,已经被叛军俘获。
肃宗听了,自悔道:“都是我误听人言,催促郭子仪进军,才招致大败。”
皇帝认错,臣下是不能真的说你说的对,你的确是错了。
李俶安慰道:“父亲莫要悲伤,胜败是兵家常事。叛军将领安守忠曾经数次被打败,依旧卷头重来。一个小小的将领都能如此锲而不舍,父亲贵为天子,自然要比逆贼强百倍。臣相信父亲一定能带领臣等,打败叛军收复西京。”
肃宗稍感安慰。遂道:“如今遭逢大败,兵马损失惨重,如之奈何。”
李俶道:“臣临行前,郭子仪对臣提及此事。认为目下最好的办法,是再遣使向回纥借兵。不知父亲以为如何?”
肃宗深以
为然,便道:“此事就这么办。杨铣是随你一同回的凤翔,你离开禁内后,去见杨铣。让他转告给述律绰,请述律绰写信一封提借兵的事情。你拿到信后,就把信交给使者,一同送往回纥。”
李俶点头称是,看肃宗没有别的事情,遂告退。
话说杨铣本来是和李俶一同回凤翔,却没有同李俶去见肃宗。而是回自己的府里,他不是不顾君臣之礼,而是去完成郭子仪和李泌交代的事情。找述律绰帮忙,请她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汗和兄长,请他们发兵助唐。
前面叶护太子回到回纥就是去调兵,怎么到现在一直未见人影呢?
这件事容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