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六十章 忠义之气千载犹传

    唐军在“天才将领”房琯的带领下在陈涛钭遭逢惨败,又遇到郭英乂这种将领,致使肃宗无兵据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杨铣及时勤王,大败叛军才使叛军暂时退却。

    杨铣见叛军退却,也没有追赶,在凤翔郡逗留短短几天后,旋即北还。杨铣这么急匆匆的离开,是因为北方情势严重恶化,不得不回赶紧朔方。

    由于潼关失守,太上皇入蜀。郭子仪和李光弼不得不放弃大好的局势,率军赶回灵武保驾勤王。肃宗抽走了李光弼的兵马,只给了李光弼万余弱兵守太原。

    李光弼手中无强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史思明将李光弼好不容易夺下的河北诸郡,一一攻陷。

    安禄山没了来自西面肃宗的威胁,在安守忠被杨铣打败退守长安后,果断的从安守忠手下抽调精兵,再从洛阳抽调兵卒全部交给自己的大将、河南节度使尹子奇率领。

    尹子奇率领这支精兵,前往河北增援史思明。

    此时河北一带只剩下平原郡、饶阳、博平郡和清河郡还在固守。但是人心惶惶,军心不振。郭子仪在朔方,又因杨铣率军勤王,致使兵力不足,只能采取守势,等杨铣回来再做处置。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场大的失败就葬送了目前僵持的局面。局势不断的恶化,就在杨铣率军回朔方途中,博平郡和清河郡相继被攻陷,只剩下平原郡和饶阳还存在。

    平原郡太守颜真卿看局势恶化成这个样子,仰天长叹,对着南面跪拜。号泣道:“非臣不用心报国,实在是天意如此。望陛下知臣一片赤胆忠心,不要责怪微臣。”

    话音未落,颜真卿就朝着城墙一头碰去。所幸由于是距离城墙又近,力道不够,只碰破了头,只需要包扎就能无事。

    颜真卿看这样不死,准备跳城自杀。这下左右反应神速,立刻抓住颜真卿。

    有人劝道:“大丈夫死很容易,活却很难。太守应该留下这有用之躯,含污忍垢,将来为大唐社稷尽忠,岂不比死在此处更有意义。”

    颜真卿不听,还要自杀。

    又有人劝道:“河北局势如此,非太守之过。事情到了这一地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请太守速度离开平原郡去投陛下。将河北情势说给陛下知道,不是我等不尽心竭力的原因。”

    颜真卿这才没有继续寻死,趁着叛军尚未抵达平原郡的当下,率领部分士卒离开平原郡,去投奔肃宗。

    临走时,颜真卿什么也没带走,只带走平原郡一把土。

    颜真卿走后不久,平原郡陷落。

    且说颜真卿从崎岖小路,渡过黄河,抵达凤翔郡。朝见肃宗,被肃宗授以御史大夫的重职。颜真卿刚正不阿,面对朝廷混乱的局面,没有放松约束百官

    ,很多大臣都被颜真卿弹劾降职。

    百官自颜真卿到来后,开始严肃守礼起来。

    当颜真卿威名传遍朝野的时候,有草头百姓将一件十分特殊的东西,交到了颜真卿的手中。颜真卿打开后,嚎啕大哭。

    这件特殊的东西,不是贵重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头颅。是颜真卿之侄,颜杲卿之子颜季明的头颅。随着年深日久,只剩下骷髅。

    由于长安尚未收复,家国破败。颜真卿只将颜季明用棺椁装好,等到两京收复后,再下葬。古人坚信英灵不远,等到两京收复,才能告慰亡者。时间一直到乾元元年,才完成。

    颜真卿下葬时,写出一篇祭侄文稿,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书写而成。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援兵作文,一气呵成。

    文稿如下: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辰,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如今此文原稿流落在xx博物馆,却被xx送去xx国的三流博物馆展览。千年之后,连骨气都没了,全变成了软脚虾。书法文章展览,展一次是伤一次,虽然后面送了回来,肯定是受损严重。千年之后,吾辈后人不得不为颜公一大哭。

    以上均属后话,且说河北陷落之事。

    随着平原郡的陷落,只剩下饶阳孤城坚守。史思明、尹子奇率领十万叛军将饶阳围的水泄不通,饶阳的破城只是早晚的事情。

    饶阳太守李系见饶阳城守不住,召来手下裨将张兴,嘱托道:“我闻臣子死社稷,我是一定要死的。但是我不想尸体落入叛军手中,死后不得安宁。又害怕自。焚,请将军看在一起并

    肩作战的情分上,放火烧死我吧。”

    张兴听罢,哭跪在地,泣道:“太守千万不要这么说,我们一定能等到援军到来。”

    李系摇头,眼神充满绝望,沮丧道:“再也不会有援军。天幸叛军恨我等入骨,没有立刻去围平原郡,让颜太守得以逃脱。”

    张兴不知如何安慰,只是默默地垂泪。

    李系道:“将军,请看在往日情谊上,动手吧。”

    张兴见李系如此诚恳,顿觉痛不欲生,最后默默的点头。

    李系斋戒沐浴三日,身着官袍,手持笏板,盘膝而坐在屋中。身边还有一封家书,是妻子写来的家书,带着这份唯一的牵挂,李系可以坦然离开。

    张兴命手下士卒,将屋外堆满干柴。

    当张兴含泪举起火把时,李系咽了一口唾沫,喃喃自语道:“求父母在天之灵,给儿子最大的力量,让我能坦然面对死亡,安然的前去见二老。儿一生所做作为,仰不愧天,付不愧地,对得起父母的教诲。请二老赐我力量,不能让叛军看儿笑话。”说完,紧闭双眼,身体都在颤抖。

    张兴看到这一幕,知道太守同样害怕死亡,但是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是气节。旋即流泪将火把丢向屋外的柴,顿时火光冲天。

    史思明远远望见饶阳城内火光冲天,思索道:“肯定是唐军准备抱着必死的决心,对我军发动进攻。”于是喝令大军全神戒备。

    不一会儿,张兴率领饶阳残存的唐军,对史思明发动冲锋。

    史思明命叛军让出一条道路,再将张兴率领的这股唐军分割包围。一时杀声震天,张兴有万夫莫当之勇,率军左突右冲,无人能敌。史思明有心生擒这员悍将,于是命令不许射箭,只是以军队围住张兴。

    张兴终归是张兴,没有常山赵子龙的本事,身边的唐军越来越少,张兴犹自猛攻如故。

    马鸣嘶吼,寒风萧萧,天上乌云密布,天地混成一色。

    张兴终因为力竭,被叛军生擒,押送到史思明马前。

    史思明下马,一瘸一拐的走向张兴。

    其实史思明的腿原本是好的,结果在攻打九门的时候,唐军伪降,骗史思明入城。等史思明登城的时候,伏兵出击,史思明几乎被围杀。关键时刻,史思明从城上跳了下来,保住一命。

    史思明望着张兴,自认为很诚心的说道:“将军是真壮士,可愿意投降本节度,共享荣华富贵。”

    张兴慨然道:“我是大唐的将领,岂有投降逆贼的道理。只是我现在是足下的俘虏,容我说一句话再死。”

    史思明道:“将军请讲。”

    张兴道:“太上皇待逆胡安禄山恩若父子,但是安禄山以德报怨,兴兵发动叛乱,致使生灵涂炭。又闻安禄山嗜杀

    成性,待下属如同草芥。足下侍奉这样的人,岂能长久。不如趁机归顺大唐,此长久之计也。”

    史思明大怒道:“汝竟然敢劝我叛主,真是岂有此理。”旋即喝令手下士兵将张兴杀死。

    张兴临死时,大骂安禄山和史思明不止。

    史思明听着,心里却是在打算盘。若有人说史思明对安禄山忠心耿耿,恐怕连安禄山本人都不信,不然就不会派尹子奇来了。

    尹子奇是安禄山的心腹,名为协助,实则监视史思明。

    史思明夺取饶阳后,便上表安禄山,希望安禄允许自己继续在河北领兵,同时委婉的希望尹子奇离开河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