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忠烈千秋颜袁公

    天下局势越发的扑朔迷离:郭子仪在北又成功的收复云中等地,更派骑兵大将公孙琼岩领骑兵夺取东陉关,完成了连通朔方和河东唐军的重任。

    安禄山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基事宜,无暇分心西进。

    哥舒翰领唐军八万镇守潼关,军法极严又调度无方,以致上下离心离德。

    杨铣得知哥舒翰这样,再次上奏朝廷请求不要委派哥舒翰担任此职,应该将他赶紧调回来,皇帝不从。

    而在常山郡,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二人把事情办得有声有色,十多个郡都归附大唐。这个时候,颜杲卿还派了一个人前去范阳说服贾循。

    贾循何许人也,范阳副节度使,安禄山的心腹大将。谁有胆子敢去说服贾循呢?此人名叫马燧,字洵美,汝州陕城人。少年时曾与兄长们一起读书,马燧认为国家危难,应该学习武艺保家卫国,于是兼修文武。

    后人将马燧、李晟和浑瑊并称唐中期三大将之一。

    不过马燧因出身不好,目下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颜杲卿看马燧有大智大勇于是派他冒死前往,游说贾循反正。

    马燧欣然同意,扮作挑夫潜入范阳。在范阳的时候又扮作给节度使府上送菜的菜农,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贾循。

    当贾循从马燧口中得知马燧的真实身份时,大吃一惊,同时很佩服马燧的胆量。

    贾循道:“汝敢来节度使府,我甚是佩服。不知阁下有何话说?若是说不通休怪我剑下无情!”言讫,拔出佩剑插在马燧的眼前。

    马燧见到后,哈哈大笑。笑声爽朗,笑得贾循有几分疑惑。

    大笑过后,马燧道:“我奉颜太守之命到此,本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岂会害怕区区的长剑一柄。公还是留着此剑,自刎用吧。”

    贾循冷笑道:“汝好生放肆,竟然敢当着我的面,说我会自杀。”

    马燧道:“安禄山之为人,公岂会不知。似严庄、高尚等辈皆安禄山之佐命元勋,尚且自身难保,何况是公!公奉安禄山之命镇守范阳,范阳乃是安禄山的根本,安禄山岂会真心实意的信任公。听闻安禄山已经攻陷洛阳,似乎隐隐有僭越之行为。一旦他根基稳固,岂会放过公。昔日汉高祖和萧何的故事,公应该知道。以萧何与高祖之亲密尚且怀疑,何况是公。”

    贾循听了,心中烦闷仔细一想,又觉得十分在理。

    马燧又道:“天下谋略在于先谋己,再谋敌。安贼得志一时猖狂,后面必然覆灭。公深知富贵长久之道,应该懂得顺势而为的道理。我的话说完了,剩下的事情全看公自己决断。”

    贾循叹息道:“我固知安禄山不能成事,但是我若举众归附大唐,会不会被安禄山所记恨,而引军攻打。范阳守军

    薄弱,恐怕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马燧道:“听闻郭子仪大军已经收复云中,颜太守也在常山举事,还有如平原郡太守颜真卿等人响应,天下局势已经看出顺逆。只要公肯举事,剩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贾循遂与马燧同谋,欲诛杀安禄山留在范阳的将领向润客和牛廷玠。然而贾循是个犹犹豫豫的家伙,前脚谈的妥妥的,后脚就变卦。

    马燧曾劝贾循不要犹豫,不然会大祸临头,贾循不听。马燧于是提前做好准备,一旦贾循事败,立刻溜走。

    果然很快事情败露了,贾循口风不严找手下韩朝阳商议。韩朝阳表面上应和贾循,暗地里向安禄山去信告密。

    安禄山见信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让韩朝阳伙同向润客等在范阳的将领,设法诛杀贾循。

    十二月末,韩朝阳设宴请贾循赴宴。因韩朝阳是贾循的亲信,贾循不疑有他前往韩朝阳府上。贾循刚进屋,就被躲在廊上的刀斧手围住了。

    贾循惊道:“韩将军意欲何为?”

    韩朝阳喝道:“汝背离主公,罪当灭族。”言讫,将贾循乱刀砍死。并且趁势入贾府,将贾循一族尽数处死。财产几人分赃,算是安禄山的恩赏。

    贾循一死,马燧立刻从范阳逃走。向润客从韩朝阳处得知是马燧的主意,于是派人追捕马燧。

    马燧一路落荒而逃,慌不择路的来到了西山中。有幸遇到了隐士徐遇,此人有忠心,得知马燧是被叛军追捕,于是将马燧藏了起来。如此这般,马燧才逃得性命。

    他在山中待了一个月,等外面追捕的人稍微少点后,再离开。

    有道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马燧怎么也不会想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又是岁末好大雪,鹅毛大雪纷纷来,难掩稚子脸上悲。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僭越称帝,定国号大燕。年号圣武。封妻段氏为皇后,安庆绪为晋王,安庆恩为赵王。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

    待称帝这一块心事了结后,安禄山又开始了进攻计划。一面命史思明率军夺取常山、平原等郡,一面命崔乾佑领军攻打潼关。

    安禄山两面出击,局面却大不相同。崔乾佑在潼关累累攻打,却无法攻进潼关。只因潼关是天下雄关,易守难攻。除此之外,哥舒翰抱病亲自督战,也给了守军信心。

    史思明这一面却异常顺利,只因颜杲卿兵少,向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求援。王承业想将颜杲卿在河北的功劳全部据为己有,希望城池陷落,这样的话算是借刀杀人,因此不愿相救。

    颜杲卿和袁履谦坚定守城,顶不住叛军的屡次攻打

    ,最终因城内粮绝,被攻破城池。颜杲卿和袁履谦被俘,其余守城上万士卒被史思明下令全部杀害。

    颜杲卿和袁履谦被押解至安禄山身前。

    安禄山喝道:“朕待尔等不薄,何故反我。”

    颜杲卿骂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怎么能说谋反呢!汝得陛下恩宠,不思尽忠报国,反而成为叛逆。天下之人愿生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安禄山大怒,命人将颜杲卿和袁履谦押解至东门,当众受剐刑。

    上刑场时,面对观刑的千万苦难百姓,颜杲卿和袁履谦叹息不已。

    颜杲卿对袁履谦道:“是我连累袁公,遭受残酷刑法。”

    袁履谦大笑道:“昔日随太守举事之时,属下便说过愿随太守共赴黄泉。如今可谓死得其所,快哉!黄泉路远,有太守与守城士卒这等忠义之人相伴,不再孤凉。”

    颜杲卿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临死前请你答应我一件事情。”

    “请说。”

    “我想让百姓们知道何谓忠不畏死,借此来激发他们的忠于大唐之心。所以请你不要吭声。”

    “哈哈哈,敢不从命。”

    颜杲卿和袁履谦被剐刑致死,然始终没有再说一句话出一声。观刑百姓无不掩面流涕,深受震撼。

    颜杲卿生平事迹记录在《新唐书·忠义传》,而袁履谦只能附在颜杲卿的事迹之中。与颜杲卿一同赴死还有颜杲卿一家三十余口,而在这之前,最先死的人是颜杲卿的小儿子颜季明。

    常山郡陷落时,史思明为了逼迫颜杲卿投降,于是将颜季明拉到了颜杲卿的面前。说如果颜杲卿不投降就杀了颜季明,刀都架在了颜季明的脖子上。

    颜杲卿面不改色,只对颜季明道:“父亲对不起你。但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忠孝为立身之本。你如果屈膝投降,就是对大唐不忠,对父亲不孝。”

    颜季明年龄虽小,也知道何谓忠孝。慨然道:“孩儿一死,忠孝两全,愿从于地下。”于是自请杀他。

    史思明恼羞成怒于是杀了颜季明,尸首被随便掩埋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有洛阳草民张凑见颜杲卿等人忠义,于是趁晚上偷偷的将他们的首级带走,逃遁山林。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后,张凑才出来指出埋葬地点。颜氏家族将他们重新埋葬在凤栖原,一同埋葬的还有颜季明和卢逖。

    黄泉路上,他们相伴同行。千秋史册,他们熠熠生辉。虽然兵少,且只坚持了十多天。但有效的促使安禄山不得不分兵,导致进攻潼关的兵马不足。人虽蝼蚁,却还是做到了不愧一生的举动,壮哉!

    河北十多郡相继陷落,只有饶阳太守卢全诚据城死守。史思明兵围饶阳,屡屡攻打都不能得手

    。

    就在此时,王承业的使者抵达长安,向皇帝说了自己的功劳,还诋毁了颜杲卿。

    时近臣张通幽在侧,也顺着使者的话,诋毁颜杲卿。

    皇帝深信不疑,于是加封王承业为右羽林军大将军,王承业奏请诸将都得到了封赏。皇帝又说颜杲卿有负圣恩,理应严惩。

    这个时候,杨铣出面问使者道:“既然河东节度使已经拿下了常山,有没有派兵驻防?还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给朝廷捷报上,并没有提及河东节度使有什么动作。你能回答我吗?”

    使者支支吾吾,不敢回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