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林甫之死

    这世界上最害怕死亡的是权力既得者,他享受到了权力带来的无限好处,自然渴望永葆权力。似李林甫这样病入膏肓的人,明明将后事交托给杨国忠,还是忍不住祈求活下去。

    李林甫听信术士之言,认为只要见到皇帝就能活下去。此刻皇帝远在华清宫怎么办,李林甫竟然要去觐见皇帝。

    皇帝看李林甫可怜,就派杨铣率少部分飞龙禁军护卫,以示隆恩。

    杨铣接旨后,次日率飞龙禁军赶到李府。

    李林甫已经不能起床,是由仆人们抬入马车。

    杨铣冷眼瞥着这一切,没有多说一句话。这种国之奸贼,早死早超生。最好是现在就死了,杨铣保证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陪同李林甫前往华清宫的人,是他的长子李岫。

    李岫和杨铣曾经有过几回照面,李岫都是避着杨铣走。这回再见面,杨铣还是比较客气,请李岫上马车照顾李林甫。

    等李岫上马车后,杨铣翻身上马大手一挥:“出发!”

    车队浩浩荡荡的向华清宫进发。

    杨铣骑马在队伍的最前列,回头冷眼瞥着马车里病入膏肓的李林甫,在心里冷笑道:“奸贼真是被猪油蒙了心,死到临头,还听信术士的话,以为自己可以起死回生,可笑至极。”

    不过杨铣这一路上并没有催着队伍快行,而是缓慢的向华清宫行进。别人都以为杨铣是顾虑李林甫的身体,贴心的缓慢行进。其实杨铣是知道这种事情不靠谱,他要让这个国之奸贼,好好的吃点苦头。

    李林甫这一路上咳嗽不止,甚至咳出几口血来。

    每到这个时候,杨铣就会命令队伍停下,然后询问李林甫是不是等下再走。

    李林甫哪里等得及,总是毫不迟疑地答道:“将军全速前行,务必让老朽早点见到陛下。”

    杨铣遂大手一挥,队伍继续前行。

    皇帝在华清宫听到李林甫快到了,起身想亲自去见一见李林甫。

    杨国忠当然不希望他们见面,立刻进谏道:“陛下万万不可。李相公身染重疾,陛下不可以轻易靠近,以免龙体受损。”

    皇帝道:“杨卿言重了。我只是想见一见李卿,听闻他病得很重,恐怕即将命归九泉。李卿一生对我忠心耿耿,最后一面,我还是应该见他。”

    杨国忠进谏道:“陛下恕臣直言。李相公忠于陛下乃是尽人臣本分。如今李相公病势沉重,谁也不能保证李相公染的是什么病。陛下宜保重龙体,不能靠近李相公啊。”

    “这……”皇帝犹豫不决。

    杨国忠进一步道:“见面不一定要靠近。陛下可亲自登降圣阁,命人将李相公抬入庭院中,远远的见一面。这样既全了李相公的心愿,又对陛下的龙体没有损伤的可能。”

    皇帝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心里不忌讳是假的,听到杨国忠这个建议也觉得不错,于是准了。

    夕阳西下,红霞染红了半边天空。成群大雁朝南飞,却有一只孤雁落单,只能独自在空中盘旋哀鸣。

    李林甫在马车里听到孤雁的哀鸣,触景生情,不由得流下一滴清泪。想自己拜相之时,何等意气风发。如今却是老态龙钟,距离埋入黄土只差一步。惆怅满腹,欲说还休。

    转眼间,到了华清宫。杨铣下马命人将李林甫从马车里抬出来,接着根据公公的旨意将李林甫抬进华清宫,放在降圣阁不远处的庭院。

    皇帝携杨贵妃登上降圣阁,远远的向李林甫致意。

    李林甫望见皇帝的模样,挣扎着滚下床榻,最后是在李岫的搀扶下面朝着皇帝跪拜。

    “陛下!陛下!老臣叩别陛下。”李林甫声泪俱下,声嘶力竭的朗声道。

    杨铣冷眼瞥着这一切,心中没有丝毫的感动,反而想笑。

    皇帝望见李林甫这样,朗声道:“李卿保重身体。朕还等着与卿下棋呢。”

    “老臣遵旨。”李林甫哭跪在地。

    杨国忠望见李林甫似乎不行了,心里窃喜,嘴上却说道:“陛下肯在李相公临死前见他一面,足见陛下对群臣一片关爱之心,令臣等十分感动。”说着,流下了眼泪。

    皇帝也是唏嘘,念起李林甫的好。

    杨贵妃劝道:“三郎外面风大,还是请回去吧。李相公能够得到陛下如此厚爱,就是死,也死的心甘情愿。”

    高力士也劝道:“太真娘子说的对。外面风大,陛下还是请回去吧。”

    皇帝这才回转。

    等皇帝离开,李林甫在李岫的搀扶下重新回到榻上,只是已经气若游丝,人几乎昏厥。

    杨铣看李岫一个人搬不动李林甫,看在他们父子情分上,伸手帮李岫将李林甫抬回榻上,并且抬出华清宫。

    李岫感激的瞅了眼杨铣,忙说谢谢。

    杨铣不愿意搭理他,只是默不作声的帮忙而已。

    生命总是有尽头的时候,谁也逃不掉。李林甫自华清宫回到长安城后,便病急发作,于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实岁六十九岁,虚岁七十。

    人的一生功过,自有史书评点。李林甫的“光辉事迹”记述在《新唐书·奸臣列传》,他和陈希烈光荣的挤在一个传记里。对二人的评价如下:木将坏,虫实生之;国将亡,妖实产之。故三宰啸凶牝夺辰,林甫将蕃黄屋奔,鬼质败谋兴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呜呼,有国家者,可不戒哉!

    李林甫死,杨国忠不久便拜相。

    同年十二月,大唐最重要的三位节度使抵达长安城。分别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

    皇帝为了表彰三人在边疆的功绩,特命杨铣代他在杨铣府上前厅设宴,款待三位节度使。

    按常理说应该派太子在麟德殿这种正式场合,设宴款待三位官位显赫的节度使,不应该是杨铣在家里设宴款待他们。

    其实皇帝是为了想让三人和睦,所做出的布局。李林甫死了,杨国忠一人独大,这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情况。杨国忠和安氏兄弟不和,暗中拉拢哥舒翰的事情,皇帝一清二楚。

    为了不让杨国忠有机会拉拢边疆大将,于是派杨铣携皇命设宴款待这三位节度使。希望借此机会,使三人从此和好。杨国忠就再也没有借口,拉拢哥舒翰加入阵营。

    杨铣的身份特殊,一是杨贵妃的堂弟,而杨贵妃是安禄山的“母亲”,这是一层关系。杨铣同哥舒翰交情匪浅,哥舒翰曾经送过杨铣一头单峰白骆驼,这又是一层关系。杨铣和安思顺是翁婿关系,这也是一层关系。

    杨铣在家设宴代表的私人宴会,又携带皇命这是朝廷的意思。这其中又暗含了公与私,两方面的意思。

    由此可见,皇帝真是费尽心思。

    然而在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刚到府里,为了座次的事情,双方就剑拔弩张。

    杨铣身为府里的主人,又是携皇命宴请三人,自然是坐主座。但是上首座,归谁,双方各执一词。

    安思顺道:“吾乃是杨铣的岳丈,自当坐上首。”

    哥舒翰不服道:“此乃陛下赐宴,汝的职位不如吾,自当坐下首。”

    安禄山趁机道:“若是以名爵论座次,吾自当坐上首。吾乃是陛下亲赐的东平郡王,比哥舒将军高那么一点点。”

    哥舒翰一听,调头就走。

    杨铣忙上前一把将他拉住,并道:“诸位所言都有理。只是这件事情容在下说一句话,于公于私,诸位都是在下的长辈。我本不应该居主位,但奉陛下之命宴请诸位,这才添居主位。既然三位都是客,就客随主便,不让在下为难,同时又有负陛下所托。”

    杨铣这番话是在提醒他们,这次是自己奉皇帝的旨意请他们,于公于私都不要再为座次的事情闹下去。

    哥舒翰和安氏兄弟听到这话,都安静下来。

    杨铣将哥舒翰摁在上首座位,又叉手作揖请安思顺坐下首。安禄山不用杨铣去请,自然的坐到安思顺一侧。

    这时,杨铣才注意到安禄山此行除了带安庆绪,还带了一个人。此人坐在安庆绪的身边,一双眼神阴鸷,浑身撒发出一股戾气。

    杨铣问道:“东平郡王,请问安庆绪身边坐着的人是谁?”

    安禄山瞥了眼那人,笑道:“此乃吾平卢兵马使,史思明。本名叫阿史那

    崒干,得到当今陛下的赏识,因此赐名史思明。”

    杨铣眉眼一动,心道:“好嘛!这两个大贼首竟然都集齐了。”忽然心中一动,有个想法冒了出来。

    “我是不是该趁机杀了安禄山和史思明,大唐就会因此夺过安史之乱这场劫难呢?”杨铣心里琢磨着这件事,眼神不由得冷冽起来。

    史思明起身刚想施礼,却见杨铣如此眼神,本能的往后一退。安禄山同样瞅见杨铣眼神的异样,本能的按住腰间的唐刀。

    安思顺见状,不由得紧张起来,寻思是不是皇帝的意思。哥舒翰有些茫然的看着杨铣,不知道杨铣为何做出这样的表情。

    杨铣会下手除掉这两位穷凶极恶的二贼吗?且看下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