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零六章 田地之论

    时值腊月,寒风阵阵吹长安。气温冷冽,一夜白雪压西京。

    杨铣好不容易得了空,在书房里整理书籍。书房里有暖炉、有书香、更有美人。杨铣对书籍知之甚少,整理起来难免费时费力。以前是霍小湘帮着整理,现在她掌管府内事务,无暇抽身。金丝凯丽对汉学的认识,比杨铣略强点,自然不中用。

    霍小湘派了妹妹霍小玉协助杨铣,整理书房的书籍。

    杨铣读书不多,但酷爱读书。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独立的书房,自然想着倒腾出古韵古香的书屋。因此只要有空,就会找人帮忙一起整理书籍。

    休息时间不需要在宫里当值,而府内事务自有霍小湘在处理,杨铣不便也不能轻易过问。这才有闲暇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两人自上午用过早膳后开始忙,一直到中午时分,才休息一会儿。

    这时,烟儿来报:“启禀主人,负责收租子的柱儿回来了。”

    杨铣忙道:“让他进来说话。”

    烟儿应了声“是。”便出去叫柱儿。

    霍小玉一听有外男进屋,便起身拿了本书,到书房后面暖阁里避一避。

    刚进去不久,烟儿就带着柱儿来见杨铣。

    柱儿向杨铣请安问好后,便从怀里取出一张单子,递给烟儿,再由烟儿转到杨铣手中。

    这份单子内容不简单。上面详尽的写着杨铣府上名下所有的永业田数目,及按地缴纳的地租财物数目。

    在唐代实行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租指的是田租,一户人家按人口.交租,每一人口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调是指户调,每年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像杨铣这样的官吏兼贵族,自然有大量的庄园。至于田地多少,前面也稍微算过,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

    单说杨铣看到单子后觉得不对,远比自己算的田地多了数十顷。一顷等于千亩,这可不得了。

    杨铣立刻问道:“多出来数十顷的田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柱儿答道:“回主人。主母曾命小人将老主人的钱,尽数购买田地。”

    杨铣脑海里立马浮现起封建时代强买田地的事情,立刻冷声的问道:“你有没有做出伤天害理事情?”

    柱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道:“主人明鉴。小人绝对不敢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更没有贪一文钱。佃户皆是自愿将田地送到主人名下啊!”

    杨铣不信有人愿意将自己安身立命的田地,卖给他人。冷哼一声,正要再次质问。却听到后面传来一声轻咳,于是忍住了。

    “你下去吧!”杨铣吩咐道。

    “是。”柱儿起身退到门槛前,转身掀开帘子离开。

    杨铣瞥了眼烟儿。烟儿会意,也退出书房。

    他们一走,霍小玉从暖阁出来。

    杨铣问道:“娘子刚才轻咳提醒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霍小玉笑道:“我在后面听出姐夫还想再质问,认为此举有些不妥,这才出声提醒。”

    “我有何不妥?”

    “其一,购买田地之事,确实是郡主和姐姐商议后定下的。其二,佃户的确是自愿将名下田地卖给姐夫。”

    “为什么说是自愿?”

    “陛下在天宝三载的时候,下诏凡是年龄到二十三岁的男子,称之成丁。成丁须承担课役,故称之课口。凡是课口,必须每年服二十日的徭役。这是很理想的事情,实际上随着大唐连连对外征战,每年差不多要服少则月余,多则三个月的徭役。”

    后面的话,不需要霍小玉说杨铣都懂。肯定是课口无法承受繁重的徭役,不得不把田卖给杨铣,成为租田的佃户。

    因为唐代还有不需要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那就是官僚贵族户,也就是免课户。租用免课户的地,只要向免课户上交地租即可,不需要承担朝廷的徭役。地方官府没人敢管免课户。

    霍小玉又道:“尤其是最近最好购买田地,因为令兄杨国忠下令在东西两京和河北地区雇佣兵丁前往剑南,但无人应募。杨国忠就派御史捕人,强行送到军所。”

    杨铣拍案而起,“竟然有此事!真是祸国殃民!”说完,就往书房外走。

    霍小玉忙问道:“姐夫要去哪里?”

    “当然是去找族兄,让他立刻停止此事。”

    “姐夫倘若真能阻止,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杨铣瞬间明白了霍小玉真实用意,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杨国忠祸国殃民的做法必须立刻制止。

    也顾不得带烟儿,自己单独骑着叱拨赤,前往杨国忠府上。

    烟儿觉得事情不妙,连忙去见主母李柔芸和管事的霍小湘。

    霍小玉跟在他后面不远,也来见郡主和姐姐。

    霍小湘此刻在主屋,一面管理府中事务,一面陪李柔芸说话解闷。见烟儿慌慌张张的跪在门前,忙问他发生什么事。

    烟儿把霍小玉对杨铣说的话转述一遍,又说杨铣去找杨国忠。

    “啊!二郎怎么又犯糊涂!”李柔芸挺着大肚子,挣扎着坐了起来,“我这样的身子,没办法阻止。”

    霍小湘轻声责备道:“这个妹妹怎么能当着二郎的面,说这些话呢。”又转头问烟儿:“你确定是霍小玉所说?”

    烟儿正要回答。

    霍小玉入内答道:“是我说的。”

    霍小湘挥手让烟儿退下,然后问道:“妹妹你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姐姐,”霍小玉眉尖若蹙,“杨国忠强押百姓到剑南,致使民不聊生。朝廷内外慑于杨国忠淫威,

    无人敢劝谏。如今除了杨铣,谁还能阻止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霍小湘叹道:“妹妹啊。我知道妹妹的心是好的。二郎刚安静一段时间,你又挑起这种事情。叫他以后如何在朝堂立足呢?”

    姐姐训话,霍小玉不敢反驳。嘴上不说话,心里却不服气。

    李柔芸道:“别责怪小玉,她也是一片好心。哎,我相信二郎会小心处理此事,别太担心。”

    且说杨铣一路策马飞奔到杨国忠府门前,早有小厮进府通报,杨暄和杨昢出来相迎。

    杨铣下马,叔侄三人相互见礼。

    杨暄问道:“小叔父怎么有空来府上呢?”

    杨铣不回答,而是直截了当的问道:“你父亲可在府中?”

    杨暄回道:“不在,父亲一早出去会友。”

    “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

    杨铣翻身上马,又奔去虢国夫人府。

    杨暄和杨昢互看一眼,匆忙回府到内院。

    原来杨国忠并没有出去访友,一直待在内院。听到有人通报说杨铣来了,让杨暄和杨昢出去说假话,骗杨铣离开。

    “你们的小叔走了吗?”杨国忠紧张地问。

    “走了,侄儿们亲眼看到小叔离开,才回来禀报父亲大人。”杨暄答道。

    “嗯。”杨国忠松了口气。

    杨国忠的夫人崔氏,奇道:“夫婿一直不曾惧怕任何人,为何今日如此害怕杨铣?”

    杨国忠郁闷道:“我这个族弟,面软心硬,翻脸无情。还记得当日我只是用旌节在队伍前,就被他骂我是招摇。今天突然造访,肯定是为了我派御史抓丁的事情。我可招架不住他这样。”

    崔氏恍然大悟。

    杨暄跟着松了口气,杨昢却暗暗皱眉。

    且说杨铣到了虢国夫人府上,没有见到杨国忠。又分别去了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府上,依旧不见。

    “杨国忠会不会是知道我要来,故意躲着不见我。”杨铣一咬牙又想,“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明天要上朝,到时候不愁逮不到你。”

    杨铣想到这里,策马回转杨府。

    杨国忠先后得到了三位国夫人府上家丁的密报,知道杨铣去了她们家,心头一凉。郁闷道:“杨铣今天找不到我,又不来我府上找我。肯定是笃定我明天回去上朝,到时候找我。”

    杨暄慌道:“这可不妙。要是被小叔当众质问,又会惹出许多风波。”

    杨国忠急得拍桌,身后还有李林甫虎视眈眈,如果杨铣被李林甫利用,肯定是闹出轩然大波。

    一想起天宝九载的那场风波,杨国忠就不寒而栗。

    “昢儿你速去小叔府上。就说是我说的,请他看在同族的份上,又是年关将至,有事情等新年过后再说不迟。如果你小叔执意不

    肯,你就告诉他,若真的在年前闹起来,别怪我同他拼个鱼死网破。”

    “是。”杨昢看父亲没有别的事情,遂告退。

    杨国忠真的是被惹急眼。为了防止杨铣把事情闹大,连脸面都顾不得了,软硬兼施。只因这次皇帝把除夕等各项过年事宜,交给杨国忠负责。杨国忠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事情。

    杨铣回到府邸,把马交给烟儿牵到马厩,自己垂头丧气的回到主屋。

    李柔芸和霍小湘看到杨铣一刻,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二郎没见到族兄?”李柔芸试探性的问道。

    “哼,别提了。”杨铣随意坐下,“我找了一圈不见他的人,等我明天去朝堂找他。”

    李柔芸和霍小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劝杨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