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偶遇
此次讨伐小勃律的主帅高仙芝,高句丽人氏。高句丽并非高丽,他们之间不曾在任何的直接联系。只因经常把高句丽简称高丽,才会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是一个国家。
关于高仙芝的传记,记载在《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新唐书经常把某几个人合为一传,只有功勋卓著的人才会单独列传。整部新唐书里,只有少数几个人单独列传。
杨铣算一个,他在列传六十一。郭子仪算一个,在列传六十二。李光弼算一个,在列传六十三。杨铣的挚友李晟,在列传八十。
更为有趣的是,高仙芝的传记和自己的挚友封常清,以及哥舒翰同列一传。
史书记载高仙芝美姿仪,就是人长的很帅。
杨铣看到高仙芝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不过高仙芝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像王忠嗣和风霁月,令人如沐春风。
杨铣、高仙芝、李嗣业三人在宣政殿,受皇帝召见。从他们对话中,杨铣知道他们其实早就有征讨小勃律的计划。只是一直是秘密筹备,不对外宣。
同时也知道皇帝为何封他为果毅都尉,原来早在筹备的时候,已选了一个叫田珍的人担任陌刀将。后因田珍生病,无法随军出征。
皇帝深思熟虑之后,选择杨铣担任陌刀将。
三人在宣政殿内,一直到下午时分才从里面出来。
出来后,杨铣拱手道:“末将生性愚钝,以后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高仙芝笑道:“陛下钦点先锋,其实易于之辈。三日后五更时分出发,请杨将军别忘了。”说完,略拱拱手走了。
李嗣业也跟在高仙芝身后,两人扬长而去。
杨铣长吁一口气,自回到家中。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为何要三日后才出发呢?
其实是斋戒沐浴三日后,前往太清宫、太庙祷告上苍,并接受皇帝的兵符。然后才能领兵出征,讨伐小勃律。
这三日杨铣也需要斋戒沐浴,不能有丝毫怠慢之处。
到了三月初四五更时分点卯,高仙芝去接受皇帝的诏书后,遂带着杨铣和李嗣业出发,赶往安西四镇。
那里早就准备好了兵马,只等他们一到就升帐点卯,然后出征。
临行前,霍小湘亲自来送杨铣。
杨铣道:“我此去不知何日方归,你若是生了男孩儿,就取名叫杨昭。若是生了女孩就取名叫杨朦。请告诉孩儿,不管他的父亲身在何方,哪怕是远隔千万里,心都和你们母子在一起。”
霍小湘含泪颔首。
郑珺宽慰道:“请二郎放心,有为娘在,定会照顾好他们母子。”
杨铣退后一步向父亲、母亲、兄长和嫂子,深深作揖。并道:“嗣业在家期间,给你们添麻烦了,请
多多包涵。”
杨玄璬等人还礼,并道:“二郎只管宽心去边关,家中之事,不用操心。”
杨铣再深深作揖,念念不舍的看了眼霍小湘后,一咬牙,转身翻身上马,挥鞭子拍马狂奔而去。
高仙芝和李嗣业在前面不远处正等着他,同行。
杨家一家人举目眺望,只见杨铣逐渐消失在天际尽头,直到只能看到马蹄踩踏的扬尘。
最后连扬尘都没有了,霍小湘手里攥着昔日她和杨铣定亲的玉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承荣郡主走到霍小湘身旁,亲自扶着她。
一家人转身回家,霍小湘频频回头,仿佛能看到杨铣一样。
有些人在你身边,你嫌他烦。一旦离开,又想念。杨玄璬和杨鉴父子,就是这种感觉。
杨府一家人怏怏不乐的回家,自不必细说。
且说,杨铣快马赶上出发的队伍。
此次出行,不像上次只带几名家丁。而是带着大约数百人士兵,一路护送高仙芝等人到龟兹都督府,也就是现在的库车。
同行的还有内侍边令诚,他是监军。
以宦官监军边镇大将,也算是大唐的一大特色。
不过,皇帝显然对边令诚也有所防范,怕他贻误军机。派了杨铣跟随,有他在皇帝的耳朵就不只是听到边令诚单方面的声音,而能听到更多。
边令诚本人对杨铣颇有忌惮,一路上算是很客气。
夕阳西下时,众人快马加鞭赶到官驿歇息。
每一座官驿的附近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私人驿站,供过往商旅歇息。杨铣第一次出行,也是住在私人驿站。
私人驿站当然无法和官驿相比,杨铣现在住的地方,要比以前住的私人驿站宽敞很多。
趁天还没黑,杨铣独自走出官驿,沿着一条朝西的路一直往前走,顺便了解下和上次来的时候,有什么变化。
“博士,来碗茶还有一些吃的。”
茶馆里传出让杨铣觉得很熟悉的声音。
声音娇柔婉转,一听就觉得说话之人,绝不是凡品。
杨铣寻着声音走过去,只见茶寮里一位佳人正好背对着他坐。
佳人头上挽着双环垂髻,桌上一侧放着笛子和唐刀,另一侧放着帷帽。在她身后侍立一个侍女,四名身形彪悍带刀的仆人。
杨铣心道:“看身形很像在桃花林两次偶遇的娘子,是不是应该上前打招呼呢。”转念一想,心道:“不行,我这样冒冒失失的去,万一认错人岂不是又要生出不必要的误会。”于是,正要离开。
佳人戴上帷帽,手拿笛子和唐刀,正好转身要走。
两人撞了个正脸。
佳人惊喜莫名,喜道:“原来是郎君啊。想不到竟然在这里也能遇到,真是有缘。”
杨铣忙作揖
道:“我听见娘子的声音,觉得耳熟,特地来看一看。走到门口又怕认错人,因此没有打招呼。”
佳人走出茶寮,难为情道:“小女子本来是去边关探望父亲,谁知刚出长安城,就不习惯这边的饮食。不过若非如此,要与郎君错过了。”
杨铣偏头看了眼她刚坐的桌上,竟然只动了一口。笑道:“既然有缘,我临出门的时候,内子给我做了很多吃食。如果娘子不嫌弃的话,请随我到舍下享用。”
佳人眼神一黯,福身道:“多谢郎君好意,小女子要去找驿站投宿,就不打扰郎君。”
言讫,带着侍女和下人,转身离开。
杨铣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道:“肯定是某位镇边大将的女儿,否则不会一手笛一手刀。”
看天色不晚,杨铣折回官驿歇息。
(本章完)
关于高仙芝的传记,记载在《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新唐书经常把某几个人合为一传,只有功勋卓著的人才会单独列传。整部新唐书里,只有少数几个人单独列传。
杨铣算一个,他在列传六十一。郭子仪算一个,在列传六十二。李光弼算一个,在列传六十三。杨铣的挚友李晟,在列传八十。
更为有趣的是,高仙芝的传记和自己的挚友封常清,以及哥舒翰同列一传。
史书记载高仙芝美姿仪,就是人长的很帅。
杨铣看到高仙芝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不过高仙芝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像王忠嗣和风霁月,令人如沐春风。
杨铣、高仙芝、李嗣业三人在宣政殿,受皇帝召见。从他们对话中,杨铣知道他们其实早就有征讨小勃律的计划。只是一直是秘密筹备,不对外宣。
同时也知道皇帝为何封他为果毅都尉,原来早在筹备的时候,已选了一个叫田珍的人担任陌刀将。后因田珍生病,无法随军出征。
皇帝深思熟虑之后,选择杨铣担任陌刀将。
三人在宣政殿内,一直到下午时分才从里面出来。
出来后,杨铣拱手道:“末将生性愚钝,以后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高仙芝笑道:“陛下钦点先锋,其实易于之辈。三日后五更时分出发,请杨将军别忘了。”说完,略拱拱手走了。
李嗣业也跟在高仙芝身后,两人扬长而去。
杨铣长吁一口气,自回到家中。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为何要三日后才出发呢?
其实是斋戒沐浴三日后,前往太清宫、太庙祷告上苍,并接受皇帝的兵符。然后才能领兵出征,讨伐小勃律。
这三日杨铣也需要斋戒沐浴,不能有丝毫怠慢之处。
到了三月初四五更时分点卯,高仙芝去接受皇帝的诏书后,遂带着杨铣和李嗣业出发,赶往安西四镇。
那里早就准备好了兵马,只等他们一到就升帐点卯,然后出征。
临行前,霍小湘亲自来送杨铣。
杨铣道:“我此去不知何日方归,你若是生了男孩儿,就取名叫杨昭。若是生了女孩就取名叫杨朦。请告诉孩儿,不管他的父亲身在何方,哪怕是远隔千万里,心都和你们母子在一起。”
霍小湘含泪颔首。
郑珺宽慰道:“请二郎放心,有为娘在,定会照顾好他们母子。”
杨铣退后一步向父亲、母亲、兄长和嫂子,深深作揖。并道:“嗣业在家期间,给你们添麻烦了,请
多多包涵。”
杨玄璬等人还礼,并道:“二郎只管宽心去边关,家中之事,不用操心。”
杨铣再深深作揖,念念不舍的看了眼霍小湘后,一咬牙,转身翻身上马,挥鞭子拍马狂奔而去。
高仙芝和李嗣业在前面不远处正等着他,同行。
杨家一家人举目眺望,只见杨铣逐渐消失在天际尽头,直到只能看到马蹄踩踏的扬尘。
最后连扬尘都没有了,霍小湘手里攥着昔日她和杨铣定亲的玉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承荣郡主走到霍小湘身旁,亲自扶着她。
一家人转身回家,霍小湘频频回头,仿佛能看到杨铣一样。
有些人在你身边,你嫌他烦。一旦离开,又想念。杨玄璬和杨鉴父子,就是这种感觉。
杨府一家人怏怏不乐的回家,自不必细说。
且说,杨铣快马赶上出发的队伍。
此次出行,不像上次只带几名家丁。而是带着大约数百人士兵,一路护送高仙芝等人到龟兹都督府,也就是现在的库车。
同行的还有内侍边令诚,他是监军。
以宦官监军边镇大将,也算是大唐的一大特色。
不过,皇帝显然对边令诚也有所防范,怕他贻误军机。派了杨铣跟随,有他在皇帝的耳朵就不只是听到边令诚单方面的声音,而能听到更多。
边令诚本人对杨铣颇有忌惮,一路上算是很客气。
夕阳西下时,众人快马加鞭赶到官驿歇息。
每一座官驿的附近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私人驿站,供过往商旅歇息。杨铣第一次出行,也是住在私人驿站。
私人驿站当然无法和官驿相比,杨铣现在住的地方,要比以前住的私人驿站宽敞很多。
趁天还没黑,杨铣独自走出官驿,沿着一条朝西的路一直往前走,顺便了解下和上次来的时候,有什么变化。
“博士,来碗茶还有一些吃的。”
茶馆里传出让杨铣觉得很熟悉的声音。
声音娇柔婉转,一听就觉得说话之人,绝不是凡品。
杨铣寻着声音走过去,只见茶寮里一位佳人正好背对着他坐。
佳人头上挽着双环垂髻,桌上一侧放着笛子和唐刀,另一侧放着帷帽。在她身后侍立一个侍女,四名身形彪悍带刀的仆人。
杨铣心道:“看身形很像在桃花林两次偶遇的娘子,是不是应该上前打招呼呢。”转念一想,心道:“不行,我这样冒冒失失的去,万一认错人岂不是又要生出不必要的误会。”于是,正要离开。
佳人戴上帷帽,手拿笛子和唐刀,正好转身要走。
两人撞了个正脸。
佳人惊喜莫名,喜道:“原来是郎君啊。想不到竟然在这里也能遇到,真是有缘。”
杨铣忙作揖
道:“我听见娘子的声音,觉得耳熟,特地来看一看。走到门口又怕认错人,因此没有打招呼。”
佳人走出茶寮,难为情道:“小女子本来是去边关探望父亲,谁知刚出长安城,就不习惯这边的饮食。不过若非如此,要与郎君错过了。”
杨铣偏头看了眼她刚坐的桌上,竟然只动了一口。笑道:“既然有缘,我临出门的时候,内子给我做了很多吃食。如果娘子不嫌弃的话,请随我到舍下享用。”
佳人眼神一黯,福身道:“多谢郎君好意,小女子要去找驿站投宿,就不打扰郎君。”
言讫,带着侍女和下人,转身离开。
杨铣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道:“肯定是某位镇边大将的女儿,否则不会一手笛一手刀。”
看天色不晚,杨铣折回官驿歇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