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隋唐之缘起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稷王祠算卦(上)

    用毕早饭,陈三去了后院喂马,卢太翼则带着杨令源和兰幽出“八方楼”往稷王祠而去。

    虽说稷王祠就在客栈的旁边,但其正门却开在了另一条街上。走了不多一会儿即来到稷王祠大门口的爷仨未及进去便已发现那里面乃是个极热闹的所在。其实,稷王祠在单日子里举行庙会那是常例,因今日正好逢单,所以一大早就有了很多的当地人来到这里交易物品。

    有卖食品的,有卖日用物什的,有卖农具的,有卖种子的……总之是琳琅满目、百货百样,与其称之为庙会,倒不如说是商品交易会怕来得更准确些。稷王祠即是稷山当地实际上的市场,其作用和地位有点儿类似于大兴城里的东市和西市。

    既然提起稷王祠,那我们就不妨先来介绍一下它的概况。首先,其乃是用于专祀“农圣”后稷的古祠堂,占地大约有十几亩;其次,祠堂内有祭祀后稷母亲姜原的殿宇三间,系单檐硬山顶,素筒瓦覆式建筑。此殿前有卷棚式四柱亭一间,亭前向南有泮池,上建一单孔石桥连接两岸。过桥攀石阶而上即到祭祀后稷的正殿,此殿宇为重檐什字歇山顶样式,通高五丈,上饰仙人和神兽等。正殿前有献殿八间,献殿两翼建钟、鼓二楼,长宽各一丈,均为楼阁式重檐什字歇山顶风格,上面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当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因稷王祠的正门为南门,所以庙会通常也就举办在了南门之内的广场上。

    ……

    进入稷王祠之后,由于人多地狭,因此卢太翼一行便只得在人群中间走走停停的。这样的状况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也许是负担,但对于像杨令源和兰幽这样的小娃娃而言,则不仅未损耗其半分热情,还反倒是激发出了他们不小的兴趣,只因站在外地的某个小摊前看看这、摸摸那,甚至问问价格的机会都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

    ……

    “兰姐,这个头花好不好看呀?”杨令源拿起一个饰品来兴奋地问道:“要不要我帮你戴上试试啊?”

    “好,您看着办吧!”兰幽一边回答,一边转身把头偏了过去。

    待对方笨手笨脚地替自己戴上之后,兰幽随即回转过来问道:“好不好看呐?”

    “好看,好看!”杨令源自我感觉良好地笑嘻嘻回答道。

    “您觉得这个怎么样?”兰幽顺手拿起另一个头饰来插到发髻上,问道。

    “这个也好看!”

    “我要选哪个才好呢?”兰幽有些为难地问道,似在自问,又似在问杨令源。

    见其发愁,杨令源遂向摊主询问道:“货郎大叔,这个头饰如何卖啊?”

    “这头花五文钱一个。”伸出五根手指头的同时,摊主用浓重的当地口音答道。

    “好吧,那这两个我都要了。”杨令源说着就要伸手去摸自己荷包里的零用钱。

    “等等!”按住对方正在摸钱的手,兰幽说道,“公子,咱们还没讲价呢!”

    未等其回话,兰幽就自顾自地问摊主道:“大叔,能不能便宜点儿啊?”

    “小姑娘,已经很便宜了。”

    “我们可是一次要买两个哦!”

    “要不这样吧。”想了想之后,摊主重新开价道,“两个算你九文钱如何?”

    “七文。”兰幽还价道。

    “七文太少了!”摊主摇头否决道,“你再添点儿吧。”

    “八文!不能再多了。”把大眼睛一转之际,兰幽以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说道。

    “小姑娘,你也太精了吧?算了,我说不过你,八文就八文!”

    见摊主松了口,于是,兰幽一拍杨令源的手道:“公子,快些给钱吧!”

    站在一旁的卢太翼见了,竟捋着胡须玩笑道:“好个小兰幽,以后采买之事可就都要交由你去办了哟!”

    ……

    话音未落,三人忽见身旁的人群开始往正殿的方向涌了去,正纳闷时,却听得人圈中突然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咚咚”鼓声。

    “又到表演的时候了。”卖头花的摊主一边收钱,一边介绍道。

    “表演什么了?”杨令源好奇地问道。

    “表演花鼓呀!”摊主有些诧异地答道,“每年正月间的逢庙会之日,我们稷山县的稷王祠里就会有精彩的花鼓上演,你们难道连这都没听说过吗?”

    “我们是刚到此地的。”卢太翼抢着答道,只因他怕两个小娃娃会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大庭广众之下说出什么不该讲的话来。

    “哦……那就难怪了。”摊主说道,“不过算你们有眼福,竟能遇上了这一年才会举办一次的花鼓比赛。”

    “敢问怎么个比赛法呀?”卢太翼饶有兴趣地问道,“能有多少人前来比赛啊?”

    “老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每个村都组建有一支花鼓队。且每年正月间,他们就相约在这稷王祠中比舞赛鼓,其中跳得最好、最新颖别致的便能夺得魁元。得了第一名的村子不但脸上有光,而且按规定还可以免去县里的一年徭役,因此大家都积极得很嘞!”摊主如数家珍地说明道。

    “如此丰厚的奖励……那不是要引得所有人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去争夺吗?”卢太翼继续问道。

    “对呀!”摊主笑容满面地回答道,“所以说咱们的稷山花鼓才会如此地出名嘛,赶快去瞧瞧吧,精彩着呢!”

    ……

    拱手谢过摊主,卢太翼即领着杨令源和兰幽走向了人圈。可到了近处一看,他这才发觉根本就挤不进去。

    但见那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其密集程度让人感觉就算哪怕是风也很难有机会可以将之完全穿透。外面的人虽听得见里面的锣鼓声和脚步声,以及喝彩叫好声,但也只能是“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干着急的他们遂拼了命地踮起

    脚尖,撑直腰杆,并伸长脖子,甚至于还不停地一跳一跳的,就像是让普通人困难地跳上一曲芭蕾舞一样,显得笨拙而滑稽。那些人更是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般,在狂热和执着地追逐偶像的同时,个个乐此不疲不说,还秉持着一如既往的热情围观着年年都在上演却只能于每年的年头才有机会遇上的这唯一的一次热闹。

    “老师,怎么办啊?”杨令源愁眉苦脸地望着卢太翼问道。

    “老师也没有办法哦!”卢太翼将双手一摊,显得无可奈何地答道,“我们爷仨怕是只能听,不能看了哟!”

    “唉……”兰幽叹了口气,满眼失望地把杨令源盯着。

    正当无计可施之际,人群中竟突然有人用稷山方言唱起了歌,虽听不大懂,但仔细分辨还是能听出个大概来的,因为其唱的无非就是些表达吉祥如意的话罢了。歌词尽管不算新颖独到,但其婉转流畅的曲调却仍然能够把人给吸引住,以至于卢太翼他们在听了之后都开始止不住地连续拍手叫好……

    原来,眼前的稷山花鼓乃系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其历史可说是源远流长。相传在远古时,圣人后稷于稷山教民稼樯,因此举开启了汉民族的农耕文明,所以当地的先民即用鼓乐来祭拜他们心目中的这位“农神”。由是,花鼓表演便于此诞生了。

    千百年来,稷山民间一直沿用这一古老的形式来祈求五谷丰登,其具体的表演方法为:一名着男装的演员为核心人物,于舞台的中央抱鼓而击,另有四个男扮女装的配角围着他舞蹈,与此同时,乐队则在一旁伴奏。当然,每个段落之间还安排了歌曲配唱,就比如刚才卢太翼他们听到的那些小调便是了。

    ……

    “老爷子讲得真对!”兰幽笑着说道,“这稷山花鼓原还真是可以用耳朵来听的……”

    正听得高兴,人群中却忽然出现了一阵骚动,随之,舞台上的花鼓表演也让其给逼停了下来。

    ……

    片刻过后,只见一满脸横肉、泼皮无赖样的人物怒气冲冲地抓住一人的衣领往圈子外拖。紧跟着,其还破口大骂道:“好你个江湖术士!竟敢诅咒你马爷?知道爷是干什么的吗?说出来小心吓死你!告诉丫的,你小子可要听好了,听清楚了!你马爷我是这十里八乡一带出了名的,稷王老爷专门派下来收拾你们这些骗子神棍的好汉!”

    乍一听此人的话,大家的脑海中是不是立即就浮现出了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英雄形象啊?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别急!我们接着慢慢往下看……

    被抓的那人则是一脸的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状态很让其显得邋里邋遢的。此人也不说话,站在迅速围拢过来的人群中间自然留出的空地上耷拉着脑袋,一副死猪不怕开水

    烫的样子。

    这看热闹可能是人类的天性,也可能是由于平时的娱乐生活太少而带来了无聊感,总之,一旦有人闹事就会止不住地围上来一大群的人。他们起哄的起哄,帮腔的帮腔,有时甚至还会比当事人都来劲,仿佛是唯有自己冲上去动嘴动手方才能够解决问题似的。

    此刻的情况便可以说是最好的注解:现场的人们转瞬之间即对花鼓表演失去了兴趣,继而迅速地把姓马的和那个被揪住男人的纠纷当成了焦点。甚至连被抢了风头的花鼓演员也不计较,不但自觉地让出了场地,还反过来积极地加入到了围观者的行列之中。

    让卢太翼他们没有想到是,刚才还挤不进去的人群,此时却因为位置的变化不但把他们裹挟了到了中央,还将其顶到了最前排的位置上,而这也让眼睛已不大好使的卢太翼看清了那个被揪住衣领之人的模样。

    ……

    “这不是昨日被八方楼掌柜赶出了门的那个人吗?他怎么又会到此处来惹上了姓马的这等恶人呢?”卢太翼当下的心中不禁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