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炒股日记:股市翻倍赚钱秘诀
字体: 16 + -

正文_第165章 给你分红怎么样

乔振宇听罢,略微点了点头,张翔峰说的很对,起码他觉得很在理。

张翔峰的话得到乔振宇的认同,他接着说:由于股灾的暴跌。国内很多的私募被股灾砸到了止损线附近,有的甚至都已经亏损。尽管后来一段时间,市场大幅反弹了,但是由于风控对止损线附近的产品严格要求仓位保持在十个点以内,所以很难再爬起来。经过股市这一*涨暴跌之后,其实很多人都有了非常惨痛的教训,知道把市场当提款机、赚别人的钱是靠不住的,尤其对于暴涨以后的市场,应该是更谨慎而非更加乐观。

乔振宇也是在这次股灾中亏的,在股灾之前,股市就如同提款机一样,然而,经过股灾之后,动辄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等等,现在快牛基础不再,慢牛更现实。他问张翔峰:以后还能赚到钱吗?

张翔峰也不隐瞒,他说:要是不能赚钱,就不会有人炒了。从美股、港股、日股来看,长期来说,大家只能赚到经济增长的钱。拿美股来说,过去几年受益于量化宽松,大家赚了央行的钱,所以股市也有过几年快牛行情,但是最近两年随着qe结束,央行的钱赚不到了,股市回到了慢牛,而且未来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启动,央行的钱还要还回去,估计只能赚经济增长的钱了。从拿股市来看,大家过去几年既赚了央行的钱,又赚了别人的钱。

乔振宇也觉得,未来想赚央行的钱,不是那么容易,想赚别人的钱,也未必是那么容易的。

股市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地方,有收益的就用风险,这是一定的,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张翔峰还告诉乔振宇:虽然中国央行降息还有空间,但是1.5%的存款基准利率即便降到零蛋,也比不上过去1年利率从3%降到1.5%,而且短期谈零利率有点早,因此未来降息空间肯定是越来越小的。从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利率来看,目前美国大概是2.3%,中国大概3%左右,我们判断明年中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最低可能降到2.5%左右,和美国加息以后的水平差不多,但再往下降就不容易了,除非人民币继续显著贬值,但概率应该不大。所以虽然央行的钱可能还有的赚,但肯定不多了。而别人的钱应该很难赚了,韭菜肯定变少了。

在股灾发生以后,资金流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股灾发生以前,大家都觉得股市是提款机,自己都是股神,所以两融加上配资等杠杆炒股的资金估计就有5万亿以上,股灾以后这些资金大部分消失了,目前两融余额也就1万亿出头。而股灾以后的银行理财规模增加了大约5万亿,大家承认自己不会炒股,只能买5个点左右的理财,所以这一部分的韭菜,应该是很难再回来了。

未来主要靠赚企业盈利的钱,这一块也有希望,但肯定会比较慢。

企业盈利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收入上升,一个是成本下降。目前看经济增速还没有见底,收入改善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希望,但是成本下降已经出现了,最开始是原材料成本,最近是财务成本,未来还有可能是税收成本。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恒大地产,目前每年的债务置换规模大约一千个亿,过去这部分财务费用都在10%以上,今年在国内发债的成本平均在六个点左右,所以债务置换做了以后可以节约50亿左右的财务费用,利润直接增加30%,而恒大地产的中报利润增速差不多就是30%,利润增长加上估值提升,恒大地产今年在港股的表现也非常不错。

目前银行的贷款规模接近100万亿,主要是企业贷款,接近70万亿。所以利率每下降1%,可以为企业节约7000亿的财务费用。从工业企业经营数据来看,9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企业营收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利润降幅也明显收窄,其中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来自于财务成本的节约。

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很难像恒大一样直接发债来置换债务成本,而需要和银行协商,而通常银行贷款利率的置换是以年度为周期,过程比较慢,所以享受财务成本改善的过程也比较缓慢。

另外一个潜在利好来自于减税。

去年的企业所得税大约2.5万亿,当前企业所得税税率约为25%。如果能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降至20%,那么就可以为企业节约5000亿的税收成本。但是目前财政收入下滑,因此大规模减税仍受赤字率约束,能否突破还需要时间观察。

所以如果客观来分析,未来股市想赚央行、别人的钱应该越来越难了,虽然有希望赚企业的钱,但是会比较慢。如果这个分析逻辑成立,未来股市的格局应该也会从过去几年估值提升的快牛演变为类似于美股最近两年的慢牛格局,以企业盈利为主要驱动。

从投资者结构看,过去股市以散户为主,因而也容易暴涨暴跌。但是在经过股灾之后,很大一部分散户被证金公司替代了,而证金公司明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会抑制市场的波动。而另外一个潜在的机构是银行理财,经过股灾之后,未来居民储蓄的分流很难是直接入市,而是通过银行理财等稳定收益的机构间接入市,而银行理财的要求是稳定收益,也会增加对蓝筹等稳定收益资产的需求,有利于慢牛的形成。

按照现在判断逻辑,未来如果股市还有牛市的话,就应该是慢牛。就不会像之前那种长得很快,每天都那么多股涨停。

但是有人觉得这个判断比较搞笑,因为历史上股市好像就是牛短熊长,只有快牛而没有慢牛。但我觉得未来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既然不可能进去的人都进去了,不可能合并的都要合并了,说明只要是合理的事情就会发生,而不是说没有发生过就不可能发生。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股市要比港股贵那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股市存在资本管制,关门打狗所以钱出不去,因此就出现了溢价。

如果只能在国内配置的话,目前在国内主要有四大类资产,最大的两类分别是房地产和存款,体量都超过100万亿,而且都不便宜,房地产的租金回报率不到2%,存款利率也不到2%,倒过来算都是超过50倍的估值。

另外两类是股市和债市,都在50万亿左右的数量级,目前债券的利率仍在5个点左右,股市中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息率在3%左右,均超过房地产和存款的2%不到的回报率,所以在国内整体而言,金融资产优于房地产和银行存款。

但就金融资产本身而言,无论股市、债市,均已经历了持续两年的大牛市,未来指望还有1年大牛市的概率应该不大。如果还有牛市的话,我们更加倾向于慢牛的行情,金融市场依然有机会,但机会有限。

无论我们买股票还是买债券,所有的回报本质上都来自于经济增长。这几年经济增速下行、大家的回报率理应下降。为什么过去两年大家都赚了很多钱?

从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实赚的是利率下降、估值提升的钱,也就是赚了央行和别人的钱。但未来客观看利率下行空间有限,估值提升空间也有限,这意味着未来的债市必须依靠票息,股市依靠企业盈利,但后两者都不容易,所以如果能获得和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的5个点类似的回报就非常不错了。这其实就是宋国青教授说的:未来要习惯接受每年四个点的回报。

如果降低回报预期,依然可以找到合适的资产,赚取稳健的回报。

比如目前高等级企业债利率还能达到5个点,而优质蓝筹的股息率可以达到三个点左右、再加上百分之五左右盈利增长,实现十个点左右的回报应该也不难。

金融市场的意义是合理定价,而非高定价。

目前市场热衷于交易“新中国”,包括文体娱医等服务业,但是“新不等于贵”。目前改善我们生活的创新公司包括腾讯、阿里啥的,有几个是100倍的估值呢?高估值真的就有利于创新转型吗?高估值会使得大家热衷于并购讲故事还是真创新呢?目前某些资产贵的离谱,无非因为缺乏供给,但是新三板也不缺乏好公司,也都是注册制,为什么主板就不能实施呢?如果注册制真的实施了会怎么样呢?

如果期望太高,最终可能颗粒无收。就像你对一件事情看得太重,当没有达到期望的时候,就会变的很失望很失望,以致心灰意冷。

所以,总结而言,要降低对明年预期,没准会有意外的收获。

乔振宇认真听着张翔峰的论断,他对经济以及未来的趋势认识很独到,乔振宇虽然之前炒股,但是他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也没听到过这么精辟的分析。

乔振宇问道:张先生,接下来你准备做什么股,透个信,我也买点!

张翔峰淡然的说:其实我不建议你买股,你如果想做的话,我建议你把钱投给我,我来做,给你分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