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83章 生死博弈(4)

    根据陆情组的要求,电子情报组设计了几种技术方案,其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方案简单易行。该方案以特高课专用服务器为起点,利用与其它服务器对话的机会继续传播木马,直至感染目标服务器并进入休眠状态,它会在关键时刻开启后门,引导网络战工具完成情报搜集任务。

    考虑到三菱特种装备研究所的网络设有敏感的安全系统,为避免完整的木马程序被发现和摧毁,聂宇中尉决定把网络战程序分解成“无害”的碎片,然后让这些碎片随正常数据进出服务器,直至所有关键碎片都潜入为止。

    然后,在发动网络战时,只需提前几秒钟发出请求信号,内置引导程序就会自动把全部碎片整合起来,在目标服务器内形成完整的可运行程序,并即时开启后门。

    由于目标服务器距离研究所外墙超过五百米,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这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地域,几乎找不到较好的隐蔽物,既然无法改变周围环境,就只能尝试用科技手段解决这个难题。最终,聂宇小组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他们决定沿途放置几个微型信号放大装置,以此扩展行动半径。

    实际上,沿途使用信号放大器,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电子谍报行动的复杂性。然而,除了解决信号传输问题并扩展行动半径之外,在谍报过程中使用信号放大器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在装置中增加电子欺诈模块,以此迟滞特高课的反应速度,这或许能为行动小组争取到宝贵的撤退时间。

    由于不了解特高课专用服务器的性能,攻入它还可能存在潜艇风险,聂宇建议在行动之前先进行可行性测试。

    尽管如此,聂宇认为该方案还有不可预见的挑战,建议在正式行动之前,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测试。为了掩盖试验攻击的真实目的,聂宇建议,在测试时不要分解程序,而是直接使用当下流行的完整木马程序,大摇大摆攻击特高课的服务器,起始突然,过程短暂,快速终止,从而表现出一般黑客的特征。

    反谍报科决定接受电子情报组的建议,佟浩把测试任务交给了赵沛和龚卓小组。经过一周时间的准备后,两人选择周一傍晚下班前夕行动,在这个时间段内,荣仓的会议较多,院墙与荣仓办公楼间的开阔地带少有人员活动,外界干扰因素会比平时少。

    在研究所墙外有几处开放的小花园,经过地形勘察,赵沛选定一处小花园,他在靠近研究所院墙处停了下来,坐在一张长椅上休息。几分钟后,龚卓也到了,他在另一张长椅上坐下来,两人两彼此相距二十米。

    等附近行人离去后,龚卓放飞了三架圣甲虫无人机,内置网络战模块儿,它们飞越研究所围

    墙后,按既定航线朝着院内建筑飞去。

    一架圣甲虫在距离围墙八十米处空域盘旋,飞行高度约三十五米,站在地面很难用肉眼发现它;第二架在距离目标建筑一百米处空域盘旋;第三架则伺机从开启的窗子潜入荣仓办公室,进入指定区域。

    趁着荣仓还没有回到办公室,龚卓抓紧时机进行测试。第三架圣甲虫无人机进入荣仓的办公室后,它发现办公室的大门是关着的,无法潜出办公室进入二级服务器所在区域。

    圣甲虫的智能系统当即选择替代方案,它飞向办公室尽头,降落在墙壁上,那里距离目标服务器的距离小于十米,由于无线信号穿透能力很强,所以圣甲虫在荣仓办公室内也能完成任务,只是信号弱了些。

    龚卓很快发现,虽然特高课的服务器构成了研究所局域网的一部分,但它采用了独有的信息安全系统,其构建特征明显有别于研究所采用的系统。这意味着,如果利用特高课服务器进入研究所的局域网,将需要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需要使用不同的网络战武器。遇到问题后,龚卓当即终止行为,他适时撤回了三架圣甲虫无人机。

    基于对试验性攻击结果的研判,聂宇否决了原定方案,他建议放弃特高课专用服务器,转而另选目标。

    聂宇的建议却在无意中提醒了佟浩,他马上想到了此前曾利用过的稻森。此时此刻,褚英和谢文小组依旧在东京都活动,他们了解稻森工作习惯,也熟悉稻森住所周围环境。如果稻森依旧保持周末在家里加班的习惯,可考虑把木马分解成碎片,然后跟随稻森的人事文件上传至服务器,这或许是个更为可行的方案。

    很快,褚英小组确认稻森的工作习惯没有变化,电子情报组工程师们马上又忙碌起来,制备好专用木马碎片后,他们对网络攻击过程进行了模拟运行。其结果提示该方案的成功率较高。

    然而,他们也在模拟过程中发现新了一个新情况:在三菱特种装备研究所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下,对日情报处现有网络战工具无法完美掩盖数据下载痕迹,这意味着,我前线谍报员攻入服务器后,只能阅读数据,但无法下载,否则会留下清晰的电子痕迹。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基础架构开始重新进行分析研究,这将是个耗时过程,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程师们尝试了多种手段,每次结果似乎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但总体效果仍不理想。佟浩感到有些焦虑,无奈之下,他从虎鲸中队请来了吴畅,协助电子情报组找到解决方案。

    仔细分析了三菱特种装备研究所的新网络安全系统架构后,吴畅得出了与电子情报组工程师们相同的结论,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

    难题。

    最终,吴畅还是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既然访问和下载特定文件会留下痕迹,那就索性发挥网络战工具的优势,一下子打开数以十万计文件,从而制造一个访问痕迹的汪洋大海,让特高课面对这些海量痕迹无所适从。

    因我们的谍报员明确知晓要找的目标,而且所需情报集中在几个页面上,信息量并不大。聂宇建议,如果不希望留有任何下载痕迹,不妨采用古老的拍照方法,直接用摄像头记录荧屏上显示的页面。这种办法用起来比较笨拙,但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此外,吴畅还建议:同时选择性下载某些工程数据,比如我们已经掌握的武士-x相关技术文件,特高课只需浏览下载日志,就一定会找到这些确凿证据。尽管这些数据与本次行动目标毫不相干,但内容却极为敏感,用这种方法扰乱特高课的视线,足以掩盖本次行动的真实目标

    佟浩仔细研究了吴畅的建议,他一下子就捕捉到该方案衍生出来的潜在好处,一旦特高课发现我们瞄准的武士-x,他们就会对本次行动的目标深信不疑。既然是我们仍在试图获取相关情报,预计特高课一定会认为,东海舰队尚未掌握武士-x情报,在今后的海上冲突中,这无疑对我们有利。

    从情报搜集过程看,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无疑会提高胜算的把握,为成功获取和传递情报提供了更多机遇。经过反复论证,郑飞决定采纳吴畅提出的解决方案。

    这几天东京都的天气特别好,白日里,湛蓝的天空云淡风轻,夜幕降临后,月影婆娑,暗香浮动,好一派良辰美景。今天是周六,到东京郊外宿营的人很多,傍晚十分,一辆半新的丰田房车开进了宿营地。

    司机是一位中年日本男子,看上去有四十上下,他身着一身深灰色运动服,就连山地鞋也是深灰色的。说实话,他的着装和长相实在是太普通了,即便多看上两眼也很难留下什么持久的印象,这名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正是小野。

    在这次极度危险和复杂的网络谍报行动中,苏晓一人难当重任,他至少需要一个非常得力的合作者。鼎力推荐小野的不只是苏晓,佟浩也看中了小野精湛的网络谍报技能,特别是他熟悉日本海军网络安全系统。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是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女子,她身着一身浅灰色运动服,中等身材,一副典型日本女性的装扮,长相虽不出众,但她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质朴的美。小野身边的这位女子正是苏晓,她不但拥有丰富的敌后情报工作经验,而且还精通网络战武器。

    此前,苏晓与小野曾有过多次合作,彼此熟悉对方的习惯和手法,配合默契他们就自然成了这次行动的核心人物。为了确保行动成功,佟浩

    还额外派出了两个谍报小组配合小野和苏晓的行动。

    按佟浩的安排,褚英和谢文小组需要先行一步,前往稻森的住所,他们计划在那里伺机故伎重演,在稻森处理日常人事文件时,伺机让木马碎片感染稻森的文件,然后随文件潜入三菱特种装备研究所人事课服务器,为小野和苏晓的行动奠定基础。

    褚英和谢文小组还肩负着另外一项任务,那就是在小野和苏晓行动前片刻,从稻森客户端对研究所多个二级服务器发动密集网络攻击,把特高课的安保力量引向自己,掩护小野和苏晓完成绝密谍报任务。

    除此之外,赵沛和龚卓组成本次谍报行动的第三小组,他们的任务是配合褚英和谢文发动的网络佯攻,在外勤特工赶往稻森的住所时,用网络特战手段牵特高课的抓捕行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