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73章 水下破袭(6)

    汪策:“与量子雷达等陆基预警系统不同,破坏海底监控网的难度非常高,我们需要在大洋深处锁定数以万计的声呐传感器,这可是现实版的大海捞针呐。。”

    罗川停顿片刻回应道:“好在我们掌握了大太法师网的建设蓝本,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破袭大太法师网的可行方案,一举摧毁日本海军布设在东海的水下早期预警系统,为我东海舰队大规模海上行动铺平道路。”

    汪策:“这九宫八卦图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它把大太法师网的架构特征展露无遗。可它既不是布局图,也不是藏宝图,在缺乏精准坐标的情况下,仅根据这张图,我们无法锁定大太法师网在水下的准确位置,就谈不上摧毁它了。”

    吴畅:“我反复研究了这张图并且做了无数次模拟,它的布局似乎遵循了奇门遁甲原理。其中,甲依旧是隐藏在幕后的大元帅,我认为甲代表大太法师网的中枢,所以叫遁甲。它旗下最得力的三员将分别是文官日奇、武官月奇和后勤官星奇,我认为它们代表大太法师网的三个分中枢。如果能找到遁甲或者三奇,我们就能顺藤摸瓜摧毁这张网。”

    汪策听罢摇了摇头说:“虽然大太法师网是依据奇门遁甲理念建设的,但遁甲神经中枢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小。”

    吴畅:“你的理由是什么?”

    汪策:“首先,东海水域过于辽阔,水下声呐传感器数以万计,如果把探测信号全都传给遁甲,其工作效率必然降低,甚至影响到实时监控。其次,倘若如此庞大的海底监控网汇集到遁甲上,风险将是巨大的,无论是意外受损,还是敌方破坏,一旦遁甲受损,整个大太法师网就会瘫痪。”

    刘泉:“大太法师网在水下集中处理数据的可能性不大,这项职能也十有八九是在日军情报中心完成的。换句话说,大太法师很可能缺少大脑,它的信息处理是由多个虚拟小脑完成的。”

    吴畅:“嗯,有道理。可日军最初建设尖阁海底监控网时,却很可能存在一个遁甲神经中枢。当这张网向东扩展时,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就是简单复制尖阁海底监控网。假定这是事实,大太法师网很可能是由数个尖阁海底监控网构成的。”

    汪策:“这是个合理的推断,在新复制的海底监控网中,遁甲就变成了日奇、月奇和星奇,甚至是层级更低的甲子,此时,原有的遁甲就自然消失了。”

    尹鸿:“要是找不到大太法师网的命门怎么办?我们总不能像掉在迷宫里,逐个拔除声呐传感器吧?那得干到猴年马月啊?要是那么做,还不如坐等传感器自然老化失灵呢!”

    刘泉:“既然找不到它的命门,我们不妨就从旁枝末节做起。你们看,大太法师网的布局遵循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

    ,它最终形成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和六癸,其分布非常规律。我们可用四至八个水下机器人组成一支破袭小队,先找到其中一个声呐探测器,然后按九宫八卦图分布规律顺藤摸瓜,逐一摧毁临近区域的探测器。”

    汪策:“这是个有效的办法,但最初会是个耗时耗力的苦差事,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逐渐在大太法师网和九宫八卦图之间建立逻辑关联,所以越往后,就会越轻松。”

    杨澈:“这越往后是多长时间呀?”

    汪策:“在理想情况下,三五个月就差不多,如果遇到技术困难或受到日军干扰,一年时间也够用了。”

    看到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罗川说道:“日军的主要侦测目标是我东海舰队的水面舰艇和潜艇,所以大太法师网一定会沿着航道布设。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放弃暗礁林立、多珊瑚礁或其它不适合航行的水域。这样一来,我们的破袭范围就会大幅缩小。”

    汪策:“那我们探讨一下水下清除手段吧。

    杨澈:“我们有多种手段可用,比如水下智能机器人、无人潜航器外挂机械臂、无人潜艇投送微型炸弹,成本大多可控,操作步骤也不复杂。”

    陆洋:“不要忘了,我们这个特别行动组的代号是鹦鹉鱼。我们可以利用仿生学原理,批量制造机械鹦鹉鱼执行水下破袭任务,也是个可行的好办法。我们甚至可用化合物标记声呐探测单元,吸引野生鹦鹉鱼,借用它们的铁齿铜牙毁坏大太法师网。”

    陆洋开启了3d投影仪,为大家展示鹦鹉鱼的工作原理。一条成年雄性鹦鹉鱼游入画面中,它的体长足有五十厘米,嘴里有两排铁齿铜牙。它先是啃食坚硬的珊瑚,忽然,它发现珊瑚旁有一个带着锋利长刺的海胆,它游过去,开始翻动海胆,用嘴拔掉背上的长刺,然后一口把鲜美的海胆肉吞了下去。

    当这条鹦鹉鱼面对镜头时,大家才看清,它的嘴型真的酷似鹦鹉,体色也跟鹦鹉一样绚丽多彩,或许,它就是因此而得名吧。

    汪策:“这次海底破袭任务规模空前,我先排除一些不太实用的手段吧。首先,制造大量水下智能机器人成本昂贵且耗时,完成任务后少有用武之地,会造成巨额浪费。其次,声呐传感器未必容易接近,外挂机械手臂不是好的选择,何况日军为防止声呐网受到破坏,通常随机加装爆炸装置,在清除过程中,无人潜航器的损失会比较大。”

    刘泉:“制造和测试机械鹦鹉鱼需要大量时间,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利用野生鹦鹉鱼的不可控因素较多。所以,这个方案暂时不具备可行性。”

    孙霖:“用无人潜艇投送微型炸弹是经济可行的选项,我们有大批现役无人

    潜航器,特别是低成本的微型潜航器。锁定声呐传感器后直接投送微型炸弹,用硬杀伤手段摧毁大太法师网。对于不易接近的传感器,比如隐藏在珊瑚礁缝隙中,微型炸弹也能轻松将其清除掉。”

    罗川点评道:“这倒是个经济实用的手段,东海舰队拥有上千艘无人潜航器,足够我们用的。当前东海局势每况愈下,时间主动权并不在我们一方,在选择破袭手段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时间周期因素。”

    吴畅:“等等,我忽然意识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知道,破坏大太法师网是一项极其耗时耗力的工程,我们既然已经花了这么大力气,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相应海域布设自己的海底监控网呢?”

    汪策:“这是个好主意,日本海军放置声呐传感器是很有讲究的,他们会在航道附近选择最佳放置位点,有时还经过水下测量。如果我们破坏日军声呐网的同时,在附近布设自己的水下探测网,将是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捷径。”

    杨澈:“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在海底监控领域,有助于促进敌我力量对比态势此消彼长。”

    吴畅:“可大太法师网是日本海军布设的,他们应该有办法确定其坐标方位。如果我们在那里部署自己的监控网,不是很容易被日海破坏吗?”

    刘泉:“这个容易解决,我们只会选择那片区域,而不会使用同样坐标。如果再加上随机部署和拟态伪装,日本海军想要找到它们也绝非易事。”

    陆洋:“拟态伪装很好办,在东海水域,海螺物种丰富且形态体积各异,大法螺超过四十厘米,鹦鹉螺超过二十厘米,此外还有凤尾螺、唐冠螺和万宝螺等多种选择,用它们伪装声呐传感器毫无问题。如果需要,在里面加上个微型发电机都行,这些海螺就能调整探测方向,甚至拥有一定的运动功能。”

    根据陆洋的介绍,许多海螺属于底栖动物,它们既可在百米深的水底缓慢移动,也可通过漏斗喷水实现激流勇退。以鹦鹉螺为例,每当风暴过后,海上风平浪静,在那迷人的夜色下,成群的鹦鹉螺会将躯体伸出螺壳外,懒洋洋地在海面上漂浮。

    日间,鹦鹉螺外壳呈灰白色,夹杂许多波纹状杂色,可轻易融入海底背景中,用形态或颜色扫描识别系统都很难发现它们。

    罗川:“日本海军水下探测技术发达,拟态手段的隐蔽效果会比较有限,如果我们在同一区域布设海底监控网,就要想方设法保障监控网的安全。

    汪策:“我们接到的任务是破坏日军大太法师网,并未考虑同时布设自己的监控网,安全防护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不过,我们四连有两个小组在研究相关问题,目前已进入原型系统测试阶段。”

    罗川:

    “都是些什么项目?谁在具体负责?”

    汪策:“一个是水下探测系统安全防护,项目负责人是吴悠上尉。另一个是水下微型动力系统,项目负责人是田济中尉,加装特殊动力是为了延长智能监控系统的使用寿命,这有别于日军的大太法师网。”

    罗川:“今天就先讨论到这儿,会后我去找张营长,争取让吴悠和田济参加明天上午的研讨,为我们提供些专业建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