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我是董卓
字体: 16 + -

第六十八章 杨奉回洛阳

    撤兵回洛阳,事关董氏所有将士的生死,面对董卓,贾诩寸步不让。

    贾诩谏言道:“兵法虽言‘攘外必先安内’,但同样有言‘兵事分轻重缓急,先重急而后轻缓,将帅不安则弃车保之’。”

    贾诩说的很有道理,甚至董卓都觉得有道理,但是两人得出的结论却相差甚远。

    贾诩眼中,此时此刻,虎牢关是重是急,洛阳是轻是缓,董卓是帅,而沈贤妃和小公主是“军”。

    董卓恰好相反,董卓心中沈贤妃与小公主的生死是重是急,沈贤妃和小公主是不能没有的“帅”。

    如果贾诩知道董卓是这样理解,简直……相当有趣!

    可惜,贾诩不会知道了。

    贾诩继续道:“虎牢关现在正在关键时刻,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相反,如果虎牢关胜利,洛阳随手便能平定。现在出兵洛阳,何其不智!”

    这个道理董卓也懂,但是以王允老贼对沈贤妃的恨意,沈贤妃在冷宫不知道要受多少苦。

    王允老贼没有能杀了沈贤妃固然可喜,但是沈贤妃也因此受到无数的羞辱与折磨。

    董卓如何能看着沈贤妃受折磨而无动于衷。

    纵使要冒着虎牢关被破的危险,董卓也在所不惜。

    董卓指着贾诩、李儒道:“我必须出兵洛阳,虎牢关之事全权交给你们二人,稳住诸侯等我回来。”

    此时,董卓已经下定决心非救沈贤妃不可,颇有不要江山要美人的风范。

    但是贾诩怎么能看着的董卓犯错误。

    相比于贾诩,李儒更早的跟在董卓的身边,由于以前的董卓暴虐无常给李儒留下太深的阴影,李儒反倒不敢出言阻止。

    贾诩却没有这样的顾虑,阻止道:“丞相,此事万万不可,一旦您带兵离开诸侯来攻,虎牢关如何防守?虎牢关一破,哪里还能守得住洛阳?到时不要说丢了皇宫,丞相的命还能在否?”

    李儒屈于董卓的淫威之下,由己及人,以为贾诩也不敢过于放肆,却不曾想到贾诩竟然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文人相轻又相惜,谋士同样如此,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李儒与贾诩早已相互熟悉对方,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两人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相敬如宾……

    所以,李儒怎能放任贾诩得罪董卓而小命不保,在贾诩阻止的董卓的时候,李儒疯狂的暗示贾诩注意说话的态度以及表达的方式。

    但贾诩恍若未见,继续滔滔不绝的数落董卓。

    直到说完最后这句:丞相的命还能在否?

    李儒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以为贾诩必死无疑,谋士相惜的泪水在李儒的眼眶打转,仿佛贾诩已经离他而去了。

    然而事实的结果让李儒大跌眼镜,贾诩说完之后,董卓没有暴怒,反而沉默。

    命还能在否?

    能在否……

    贾诩的话如警钟一般,在董卓的脑中回荡,想起三国董卓最后被分尸惨不忍睹的下场,董卓冷汗直流,汗水带走了董卓身体中大量的热,董卓冷静了下来。

    这些日子董卓看似很风光,生活的很惬意,但是他的危机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稍微行差踏错一步,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彻底冷静下来的董卓,又恢复了往日的精明,皇城既然已经丢失,洛阳城就千万不能有事,否则朝廷与诸侯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董卓当即下令,洛阳城守军不可轻举妄动,死守待命,守住洛阳城便是最大的功劳。

    为了配合洛阳守军防守洛阳城,董卓下令杨奉以及其手下的五千飞鹰卫,返回洛阳帮助。

    董卓让杨奉回守洛阳有两点考虑,一是为了监视洛阳城守军,皇城守卫被杨彪、王允等人策反,洛阳城守军不得不防。

    但是不能太过刻意,让洛阳城守军觉得组织不信任他们。

    皇城守卫叛节,杨奉这个讨逆将军顺势驻守洛阳城,合情合理。

    杨奉是目前极其稀有的将军之一,洛阳守军能和一位将军共同防守洛阳城,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思考组织不信任他们?

    二是为了阻止杨奉再立新功,杨奉已经身居将军之位,手中又有飞鹰卫这样的劲旅,若是在虎牢关,功劳可谓随手可立。

    有了功劳就必须封赏,不然则是赏罚不均。

    可是杨奉的本事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手下有徐晃这样的三国名将,却庸碌无为。

    在董卓体系中也算身居高位,但在“杨奉董承双救驾”情节中表现十分差劲。

    若不是他有一颗舍身救驾、衷心为汉之心,别说让他担任飞鹰卫的首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多少血淋淋的故事论证这条真理,董卓怎么会明知故犯?

    杨奉本事有限,担不起高位,但是有了功劳,杨奉的职位便会越来越高。

    所以,让他回守洛阳城是最好的处理。

    李儒被董卓的表现惊的一愣一愣的,不过更多的却是喜,董卓能马上冷静下来,并且没有怪罪莽撞的贾诩,实在是再没有的贤明之主。

    李儒听到董卓的命令,马上回道:“丞相,消息传来之时,我已命人传令给洛阳城守军死守待命,如今只需讨逆将军率飞鹰卫前往即可。”

    李儒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稳妥的处理,还不需要董卓多操一份心,这样的好谋士去哪找,况且董卓还有两个。

    董卓道:“好!尽快下令给杨奉吧。”

    事情虽然是因李儒而起的,但是目前贾诩控制着军事,所以杨奉的事情还要贾诩去跑一趟。

    李儒对此喜闻乐见,乐得贾诩多跑几趟。

    董卓虽然放弃了带兵会洛阳平叛的想法,但这不意味着他忘记了沈贤妃。

    为了让沈贤妃少受苦楚折磨,董卓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他下令给贾诩,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击退诸侯。

    他必须加快速度,沈贤妃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待。

    贾诩苦笑一声,击退诸侯本来不易,如今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击退诸侯,说起来不难做起来却不容易。

    况且之前的计策,主要是拖延时间,等待诸侯粮草不足,生出乱来之时,在一一歼之。

    可是现在要放弃拖延时间的优势,尽快击退诸侯,这如何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