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
字体: 16 + -

第五十四章 杀人不用刀

    御书房内只留下有限的几位心腹大臣与云皇协理朝政。

    齐宣以翰林学士职位列其中,其余的有当朝丞相安平及户部尚书陈济深。

    三人处理一日奏章,云皇坐于上首。

    齐宣心不在焉,不时抬头看云皇一眼。

    不多时,一队小太监捧着几个长匣子快步进来:“陛下,太学诸生策论都在此了。”

    大太监周全接了过来,又按照云皇的意思,分发给三位大臣看。

    “爱卿看看太学生的水平,品评品评。”云皇笑道。说完也拿起自己案前的策论细细看起来。

    “无甚新意,尽是书上的东西,左右不过诗说古云。”户部尚书看了一张后摇头说道。

    “你这算好的,我手里这篇,下笔千言,但离题万里,不知所云。”齐宣指了指自己案上的说道。

    而一旁的安平丞相却有了新发现:“老夫手里这篇倒是还行,将古往今来各朝各代与外邦的关系梳理了一遍,这学生在文章中似乎抓住了某些利害东西,但终究还是太年轻,没能讲得明白。可惜可惜。总而言之,是个可塑之才。”

    为了保密,拿过来的策论试卷,事先都经过了简单的糊名处理。

    三位大臣并不知道文章是谁写的。

    “不学无术!”户部尚书陈济深低声骂道,“这篇文章简直狗屁不通。太学什么时候教出这样的学生。”

    齐宣听了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太学虽独立办学,但名义上是礼部下属,陈济深骂太学生不学无术,等于是在说他礼部监管不力。

    齐宣笑道:“陈大人何必生这么大气,年轻人嘛,都要管教,不会可以慢慢教慢慢学。”

    而上首龙书案上,云皇也看了好几篇文章,都不甚太好,不是太古,就是不知所云,云皇看了摇摇头:

    “王祭酒终是年纪大了,对太学没那么多的精力了。”

    想完揭开另一篇继续看。

    “好字!”云皇心中赞道,纸上那一笔字颇有古风。

    但飘洒有余沉稳不足。

    即使如此,对于年轻人来说,有这一笔好字,也是十分了得的。

    “不出十年,我云国文坛必将出现一位书法大家。”光看这笔字,云皇满意的点点头。

    按照前世的说法,这篇策论,卷面分就很高。

    云皇细细看去,这是一篇千字长论,但云皇看完总要一种隔靴搔痒,不痛快的感觉。

    文章开篇无甚新奇,亦是从古今历朝历代写起。

    但写到近百年时,文章风格整体一变,如果说谈古还在夸夸其谈的话,那到了论今部分,便开始联系实际。

    文章将云国建国六十年与前朝末四十年这百年间的边疆关系梳理了一遍。

    云皇看得非常高兴,揭开纸张正要看下一页,但发现文章就此断了。

    所谓隔靴搔痒,大概如是。

    “怎么没了?”云皇心中不悦。

    不同于丞相之前说的,因为年轻,没什么阅历,导致文章浅白,虽抓住了某些东西,但还不成体系。

    云皇对眼前这篇文章有一种感觉:作者是故意这么做的。

    他分明能讲得更明白,更透彻,但他就是不讲了。

    文章里隐隐提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作者用的词更加赤裸而血腥——杀人不用刀!

    短短五个字让云皇想起自己还是皇子时,东奔西走的热血澎湃。

    云皇本不想坏了规矩,但他实在是太想知道这篇策论的作者是谁了。

    他轻轻揭开糊名的封条,看了一眼内里的名字。

    “果然是他。”

    看到名字后,讲糊名封条重新弄好,云皇将此策论放置一旁,继续看别的了。

    不到半个时辰,三位大臣并云皇就都已经看完了所有策论稿。

    安丞相道:“太学共计三百余名学生,今日所能入眼者,不过十人而已。”

    齐宣说道:“《我与边国利害论》这个题目太大了,太学诸生未必能写好。”

    “好了。”云皇挥挥手,“本就没指望他们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来。把你们觉得好的文章留下来,就都退下吧。”

    安丞相处得十篇,礼部尚书齐宣处得五篇,户部尚书陈济深处得七篇。

    总计十二篇。

    三大臣退下,云皇又看了这十二篇策论,每人倒也有些见地,但总不能切中要害。

    ……

    齐宣回到家,齐方夫妇准备了一桌精致的茶点正等着自己。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齐宣喝了一杯茶,问道:“今日太学问政,你写得怎么样?”

    齐方谦虚道:“孩儿刚入太学没几个月,哪里会写这些个,左不过从古书上抄两句敷衍应付罢了。”

    齐宣也不责怪:“这也不怪你,边疆问题一直是皇上心中大病,论理也不该拿这个考你们。”

    可一旁伺候的来福就没劲透了,赶着替齐方邀功:“老爷,少爷可厉害了,只写了半个时辰就交卷回来了。”

    齐方在一边给来福递眼神,可来福哪里管这个,正得意地跟齐宣讲少爷如何如何厉害。

    齐宣听了气不打一处来,训斥道:

    “胡闹!”

    齐宣的呵斥,让来福瞬间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把少爷卖了。

    来福索性缩着头,站在一旁不出声。

    正当齐宣还想说点什么,管家建兴从门外进来:

    “老爷,宫里来人了。”

    齐宣只得作罢,冷眼看了正在当鹌鹑的齐方:“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

    齐宣一出去,来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委屈地说:“都是我不好,害了少爷挨骂。”

    齐方犯不着跟来福计较,只说:“起来吧,这事你不说,老爷也会知道。”

    不多时,建兴又来说道:“老爷在前厅待客,叫少爷您去。”

    “怎么每次宫里来人,都要我去。”齐方没法,只得去了。

    一到前厅,齐宣见齐方来了,便说道:“你随这位公公进宫去,好生说话。”

    又进宫?

    自己没干别的事,皇帝又叫自己进宫做什么。

    难道是自己写的那篇《我与边国利害论》太离经叛道,被皇帝看到了,现在要质询自己?

    传话的公公笑道:“小齐公子,请跟杂家走吧。”

    跟在公公后面,七拐八拐,齐方又到了御书房,公公通报后,这才带了齐方进去。

    “好一个杀人不用刀啊。”皇帝见齐方进来,也不啰嗦,直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