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
字体: 16 + -

第三十四章 常子君的书

    人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齐方不管家对这句话没什么体会。

    不过今天晚上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

    “你们好歹国公府出身,有点吃相好不好?”

    齐方看着眼前苏汉文苏云叔侄俩的吃相,啜了一口茶,有点心疼。

    这叔侄俩,一个12岁,一个17岁,都是最能吃的年纪,并了两张桌子,面前都还是杯盘狼藉。

    苏汉文边吃边说道:“这算什么,谁不知我苏家是武将出身,我时常跟着去军营,营里兄弟吃饭比我还粗呢。”

    苏云嘴里塞满了菜,张嘴想要说什么,但呜呜哇哇的也听不清,索性也不说了,继续埋头吃饭。

    齐方对一旁坐着的唐书说:“你怎么没早跟我说这俩是这样吃饭的。”

    唐书苦笑:“我也没跟他们吃过饭啊。”

    苏云将手偷偷伸向酒杯,苏汉文狠狠一打:“小孩子喝什么酒。”

    说完抢过酒杯,脖子一仰,干了。

    就这样,在一顿又一顿饭中,齐方和苏汉文叔侄俩拉近了关系,也掏空了荷包。

    这叔侄俩要吃就吃最好的,一顿饭吃三四十两跟玩一样。

    这天一大早,齐方与唐书结伴至太学,一下车,便看见石砚带着阿贵也走了进来。

    石砚见两人在,气就不打一出来,因为买冰的事,他被叔父关了大半个月的禁闭,今天才“刑”满释放。

    石砚见齐方自是分外眼红,但偏偏不能发作,他家是礼部侍郎,齐方家是礼部尚书。

    官大一级压死人,而且是直系领导。

    但这并不妨碍石砚对齐方没有好脸色。

    那一刀宰得石砚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痛,他倒不是心疼那几千两银子。

    钱是小事,对他这种门第来说,钱只是数字,要多少有多少。

    石砚恨的是自己被当猪宰,几块破冰块要自己六千两雪花银。

    石砚的小厮阿贵私下里说起这事,都恨得牙痒痒:

    “这是骑脖子拉屎——欺人太甚啊。”

    石砚对齐方、唐书两人没什么好脸,但又不好发作,只恶狠狠地剜了一眼,便入了教舍。

    齐方秉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对方不招自己,他也没兴趣去惹别人。

    到了午饭时分,唐书、齐方、苏汉文和苏云两叔侄,招呼各自的小厮将从家中带来的饭菜俱摆在饭堂桌上。

    正吃着,从饭堂一侧传来隐隐的哭求声:

    “常大哥,求你了,还我吧。”

    太学都是男子,能让一个男人哭求,想必不是什么小事,饭堂里众人纷纷侧目看去。

    这两人齐方俱不认识,但唐书和苏汉文知道。

    一个是常子君,两年前写《归农》的便是他,他也凭借这首诗得到了王祭酒的称赞,特许以乡贤入太学。

    另一个苦苦哀求他的,叫孙少华,也是以乡贤名义进入太学进学的,为人老实。

    “常公子,常大哥,我求求你了,把书还给我吧。”孙少华哀求道。

    常子君却一脸不知所以然:“什么……什么书?”

    孙少华着急道:“《小舟堂见闻笔记》,我前两天借你的。”

    常子君挠挠头,想了半晌,问道:“有吗?”

    孙少华眼泪真的快崩不住了:“常大哥你怎么忘了。”二人边走边说,正好坐到了齐方一行人旁边的桌子。

    “半月前你找我借书,我不肯,为此你纠缠了我半个月。”孙少华一时不知所措,一股脑地往外倒。

    常子君尴尬的轻咳了两声。

    “前天你又找我借,好说歹说我才借给你,说好了看两天还的,怎么到了今天,你就不认账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孙少华终于忍不住留下了眼泪,一边哭一边说:

    “这本书是我家的传家宝,传了快两百年了才到我手里,我平时翻都舍不得翻,生怕坏了。我也是看你的确是爱书之人,才肯借你看两天的。你……你……常公子我求你了,还给我吧。”

    孙少华作势就要跪下,常子君连忙起身托住对方。

    “孙兄万万不可。”

    早有好事者通知了国子监司业,司业到了饭堂,见二人胶着状况,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遂决定上报给王祭酒。

    “如此更好。”常子君说道。

    王守拙八十四岁高龄,但对学生的事,事无巨细,处处都很关心。

    听人报因为一起借书案两人起了争执,也起了兴致,就在饭堂当着全太学生的面主持这件事的公道。

    常子君首先说道:“先生,”王守拙不喜欢别人称呼他官职,“这本《小舟堂见闻笔记》是学生前日在城中一户落败读书家购得的。”

    常子君说着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蓝色包袱皮,打开一看,正是一本古书,名《小舟堂见闻笔记》。

    这本书一看就有些年头,封面页已经呈黑色,只有书名七个字隐约可见。

    王守拙浑浊的眼睛一亮,点点头:

    “嗯,的确是真品。这本《笔记》老朽也知道,是昭州奇女子陆小满所作,书中所记乃陆小满一生之游历见闻。是研究前朝风物历史不可多得的好书。”

    王守拙眼睛一扫便只古书真假,这份眼力着实了得,说完看向常子君。

    “你能买到这样的好书,应该也费了不少心力吧。”

    常子君笑笑。

    孙少华听王守拙这般说,当时便急了:

    “先生,这书真是我家的传家宝。”孙少华语气中说不出的焦急不安。

    岂料王守拙一旁的司业喝道:“陆夫人一生未嫁,她的书怎么成你家传家宝了。”

    陆小满虽一生未嫁,但因其才情,后人尊称夫人。

    孙少华解释道:“学生不敢撒谎,学生祖上有一位奶奶是陆夫人的侍女,夫人一生未嫁,将十卷《小舟堂见闻笔记》传与我家奶奶,因年岁太久和战火波及,十卷《笔记》传至今世只剩两卷,一卷学生随身带在身上,另一卷供在族中祠堂。学生所说千真万确,先生做主啊。”

    两人说的都很有理,王守拙一时也难下定论。正在为难之际,常子君主动说道:

    “学生这两日日夜诵读此书,对其中内容以了然于胸。”

    王守拙拿过书,翻了看。常子君也跟着背起来:

    “十二年春,入灵州百里有山名四仙子山,土人以为仙山……”

    常子君背得十分流畅,只过了半晌,王守拙就叫住了他:“不用背了,看得出你对这本书非常熟悉。不错。”

    王守拙说完又转向孙少华,一旁的司业接话道:“你说是你家祖传古书,那古书的内容想必你都明白了?”

    孙少华被问的不知如何开口,结结巴巴,呆立当场。

    这引得围观太学生的嘘声:

    “自家的书能背不出来?”

    “太学怎么会有这种骗子。”

    声音很轻,但还是听得见。

    孙少华背不出书来,急得在原地抽泣。

    王守拙并不买账,把书还给了常子君,冷哼一声:“下不为例。”

    袖子一扫,缓步走了。

    常子君得意的收起书,众人见没热闹看也都散了,只留下孙少华无力地瘫靠在桌上,双眼无神,面如死灰。

    常子君扶孙少华坐好,四周看看,见周围没人,只剩齐方一桌在旁吃饭,便笑着对孙少华说:

    “孙兄方才得罪了。”

    孙少华依然面无表情。

    常子君笑笑,从怀里又拿出《笔记》来,推到孙少华面前。

    “物归原主。”

    孙少华眼睛一亮,忙将《笔记》搂入怀。

    常子君喝了一口茶,笑道:“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跟孙兄开的一个小玩笑。是想让孙兄明白,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藏的。现在我读了,背下来了,这本书就算还给了你,它也还是我的。”

    孙少华的激动难以言表,不住地跟常子君道谢。

    裹着古书,孙少华喜滋滋地走了。

    常子君看着离去的孙少华,心里也为自己办了一件善事而得意。

    殊不知,刚才两人的一番对话,都被如今练功卓有成效的齐方听了个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