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太学

    京城还是下雨了,连下两天的大雨。

    丫头们堵住排水口,任水涨到廊下,放了鸭鹅在院子里游,她们一个个看的热闹。

    天气一变,齐方身体就些不舒服,虽不至病倒,但整个人也懒懒的。

    到了中午雨停了,新霁的天空格外晴朗。

    “少爷,宫里来人了。”来福进来回话。

    躺在椅子上的齐方苦着脸,还未说什么,清漪首先道:“好了,起来换了衣服出去见客。”

    齐方换了衣服随来福至堂屋,只见今天来传话的是一个老公公。

    “齐公子有礼了。”

    “公公客气,请坐,”齐方请了。

    “杂家今儿到府里给公子传个话儿。”

    “公公请讲。”

    “奉皇上口谕,着令礼部尚书翰林学士齐宣之子齐方两日后入太学进学。”老公公庄正地念道。

    老公公传完话笑道:“恭喜公子了,陛下钦点入学,这可是难得的恩典。公子此去进学,两三年便能有所成,日后步入仕途更是前途不可限。”

    齐方只能装作客气道:“乘公公吉言了。”见他要走,又说道,“来福,送公公。”

    来福领了公公出去了,一应的打赏自无需赘言。

    “少奶奶,我刚在门外偷听,皇上要钦点了少爷进太学呢。”小桃从门外跑进来,向清漪报喜。

    “这可是好事。”清漪放下针线。

    齐方也从门外走进来:“这叫什么好事,往后我可就不常在家了。”

    清漪笑道:“你也该改改了,大男人整日窝在家算什么。”

    “我玉篦楼乃天下第一藏书楼,在家读书有何不可?”齐方倔强道。

    “那你也得出去与人交流际会才是,陛下钦点你入太学,乃是对咱家莫大的荣誉。”清漪知道齐方的性子。

    “我又没说不去。”齐方嘀咕。

    “好了,过两日就要去了,叫来福和小桃仔细打点好。”

    云国的太学落在城外,依山傍水而建,有教舍,有宿舍,还有饭堂,跟前世的大学没什么区别。

    太学归国子监管辖,云国太学生不多,最多时不过三百人,所以只设国子监祭酒一人管理。

    云国规定,在京五品以上官宦之子皆要入太学,地方要员之子亦可进太学,但路途太远进京不便者不做强求。

    太学亦吸收民间贤才,在地方有贤能之名者得地方推荐再由礼部复核,亦可进入太学。

    云国重视文教,对太学更是精益求精。在太学授课者为博士官,无一不是当世大儒。

    甚至云皇每月都会抽出一两天亲到太学讲学考核太学生。

    “这是好事,就算皇上不说,为父过两天也要把你送进太学去。”当晚,齐宣知道了皇上钦点之事,如是说道。

    “之前是怕你病情不稳,就一直没提,如今两个月过去了,你身子也养好了,是该进学了。”

    “可不需偷懒,我时常也会到太学讲学,要是听说你恣意妄为,可别怪为父家法严厉。”

    齐方正要告别父亲,齐宣又叫回他:“你回来。”

    说完起身从书桌抽屉中拿出一册书交给齐方。

    “《武朝禁内藏书总阅》。”齐方拿在手里念了,“玉篦楼有这本书吗?我怎么没见过。”

    “天下书何其多,你能看过多少。”齐宣瞥了一眼儿子,“这是我整理的前朝大内藏书目录,这是第一卷,你过两日拿给国子监祭酒王大人看看,请他斧正。”

    “王大人是谁?怎还要他斧正咱的文章。”

    不料齐宣喝道:“小孩子懂什么,以为读过两本书就目中无人了?王大人乃当世大儒,是为父的授业恩师,你见到了要行孙辈之礼,叫一声师公才是。”

    齐方躬身道:“是孩儿冒昧了。”

    ……

    第二日一早,齐方出门练功,清漪叫了红儿进来:

    “天气转凉了,今年过冬的衣裳要备下了。这是我写好的单子,单给少爷做衣裳,你去库房领了银子,买了布回来。”

    红儿看了,都是些名贵布料,比往年还好。

    “叫外面人做了拿进来就是了,何苦累着您。”红儿心疼清漪。

    “死丫头,惯会偷懒,一年到头要你做两身衣裳都不会了?”清漪笑骂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方哥自小就不穿外边做的衣裳。你快买了来,咱好开始裁样子。”清漪笑了笑,丈夫能穿自己亲手缝制的衣裳,在她看来最是应该不过的。

    红儿拿了清漪开的单子,又叫了齐方房里的小桃,并几个平时要好的姐妹,出门采买去了。

    ……

    环儿最近几天很担心蓝玉姑娘,自从她捡到那首从天而降的《水调歌头》以后,终日里茶饭不思,只盯着那盏破灯看。

    姑娘说这首什么什么歌气象不凡,定是男儿之作,但这灯上的字却是娟美秀丽,肯定是出自女儿手笔。

    一时之间,蓝玉姑娘也有些拿不准了。

    姑娘最是喜欢舞文弄墨,对书生才子也是青眼有加。据环儿这几日看,姑娘怕是对这《水调歌头》的作者有了别的什么心思。

    有好几天晚上,环儿都见姑娘深夜不睡,一个人撑着脑袋对月长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又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环儿私心里想着,那作者若是男子,定会是个好夫婿;若是女子,也可结为金兰与姑娘作个姐妹。

    连下了两天雨,好不容易今天放晴,环儿出门要买些布回去给姑娘做手绢。

    锦绣行是京城最大的布庄,京城大门大户,十家有八家都在他家买布。

    红儿和小桃一进店就被伙计认出来。

    “红姐,小桃姐,您二位可有些日子没上我这儿来了。要什么您差人说一声就行,我给送到府里去就是了,哪劳您二位亲自走一趟。”

    红儿笑道:“我们刚进门你就说了一笸箩话,你都说了,我们说什么。有什么好料子都拿出来我们看看。”

    红儿从袖中拿出清漪列的单子放在账台上,指挥伙计取货。

    这时,一旁一个小丫鬟也凑过来看布,眼睛无意瞥到红儿的单子上。

    一个个娟秀的字映入眼帘。

    特别是单子上写的“月笼纱”,那个月字跟那盏破灯上的的月字一模一样。

    环儿心中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