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
字体: 16 + -

第四章 江湖初览

    晚上,齐方和清漪在房内品茶。

    清漪打趣道:“我是应该叫你相公呢,还是叫你妙真长老?”

    齐方白了清漪一眼,笑道:“我可是听你的才答应传授经文的,我要是和尚,那你是什么?”

    清漪看着耍小孩子脾气的齐方,拉着他的手笑道:“你要真作了和尚,我就当姑子去,行了吧?”

    之后清漪又问道:“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怎么不知道你救过什么老和尚?”

    齐方马上岔开话题:“哎呀,今晚的天气真好,今晚的月亮好圆啊。我们去外面走走吧。”说完也不理人,快步走出去了。

    清漪也只好笑着跟了上去。

    夏天的夜空很美,山上的夜空更美。山上的清风徐徐吹来,只听得树叶飒飒作响的声音。

    “山上夜里凉,披上件衣服吧。”

    清漪从身后为齐方披了件衣服。

    半圆的月亮挂在中天,被几片小小的云遮住了,光芒更加朦胧清冷。繁星密密麻麻的缀在天幕,一点又一点。从山上看去,仿佛伸手就能摸到月亮和星星。仔细看,仔细听,虫儿的鸣叫和山里的鸟啼,好像跟着星星闪烁的节奏,一呼一吸。突然,一只鸟儿扑扇翅膀从黑漆漆的树梢飞起,月光下一个黑影忽的不见了。

    山上起雾了,经殿香雾中,草木也有了佛性。

    不知何时,唐书也跟来了,他打趣道:“妙真长老,如此良辰美景,岂能无诗啊?”

    齐方摇摇头,笑道:“谁不知你唐留墨是京城第一才子,别人哪敢在你面前卖弄学问。”

    唐书打开折扇,若有其事地轻轻摇着,显然很受用齐方的夸奖。

    此时,从蒙蒙的山雾中传来妙空住持爽朗的笑声:“京城第一才子唐留墨公子,贫僧可要厚着脸皮向你求诗了。”

    唐书有意气妙空,白眼道:“今日是和尚你代师收徒的大喜日子,我怎么敢喧宾夺主。还是要你师弟作一首吧。齐府乃我云国藏书大家,明赫的学问,可一点不比我差。”

    齐方看向两人,微微摇头苦笑道:“那我就献丑一首,作的不好,不要往外传。”

    二人都笑说:“自然自然。”

    齐方绕行一圈,看看月亮,又看看山岚,口中吟道:

    “故峰绝顶万余嶒,策杖攀萝渐渐登。”

    “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好!”妙空首先拍手叫好,“清淡古拙,好诗啊!”

    妙空又问道:“此诗可有名?”

    唐书在一旁笑道:“好诗更不能让名约束了,不拘什么,因时因地,就叫《夜题太平山法严寺》好了。”

    妙空和尚自然称善。

    这首诗是玄奘法师的手笔。

    说起这首诗,齐方就想起高中那段中二时光,那时候半大小子,喜欢些玄乎的东西,就读了几首禅诗,别的没记住,只记得末一句‘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当时觉得这一句意境高远,画面感十足。

    没想到此时此地给念出来了。

    由齐方一引,众人也都起了诗性,连清漪在内,一一都作了,但终是推齐方一首最好。四人玩笑至半夜方散。

    ……

    齐方没赖床的习惯,第二日起了个大早。

    下人们伺候完洗漱,齐方向外走去。

    清晨的太平山空气有些清冽,站在门口,耳中隐约听见有男人嘿嘿哈哈的叫喊声。

    寻声而去,来到后山一块空地上,只见一队僧人二三十个,都在练功。

    一个矮小精瘦的和尚,一个平地纵身,竟跃至两米多高的梅花桩上,之后在桩上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梅花桩下是一个赤膊的胖和尚,正打着一套掌法,他面前立着一根环抱大小的铁柱,有一人多高。他双手生风,突然大步前跨。

    “哈!”

    和尚嘴里大喝一声,一掌重重地拍在面前的铁柱上。

    砰!

    肉掌拍在铁柱上发出沉闷的声音,再看柱上,竟被这和尚硬生生留下一道深深的掌印。

    还有练兵器的,多是齐眉棍与禅杖,自然也舞得虎虎生风。

    一时竟把齐方看呆了。

    演武场监督的和尚是妙空的徒孙辈,叫慧远,他上来向齐方行了一礼,问道:“公子所来何事?”

    齐方回过神来,说道:“闲来无事,到处看看。师傅这是在练功?”

    慧远答道:“正是。”

    正说着,唐书也寻了过来,他在法严寺住好几天了,对附近早已熟悉。

    慧远接着说道:“我等都是寺内的护法僧,专门保护寺庙安全。”

    齐方反问道:“出家人也有攻伐之心吗?”

    慧远双掌合十,念了一声佛,道:“出家人无攻伐之心,实乃江湖险恶,不得不防。”

    齐方很敏感地捕捉到了一个词——“江湖”,于是问道:“江湖侠客果真存在?”

    一旁的唐书满不在乎,撇嘴道:“什么江湖侠客,不过是一群好勇斗狠的亡命之徒罢了。”

    慧远笑笑,说道:“江湖有好事者排有十三大高手,这十三人之上又有八位宗师,总计二十一人,皆是顶尖的好手。”

    唐书打趣问道:“那慧远师傅你可排在这二十一人之列?”

    慧远苦笑,摇摇头:“和尚我修为尚浅,不足以位列二十一高手之列。再者,出家人不慕名利,纵然位列其中又当如何?”

    齐方又问道:“那妙空长老如何?”

    慧远说道:“妙空太师伯专修佛法,不涉拳脚。”慧远一顿,接着道,“其实我法严寺上下,都是以佛法为重的,纵然是我等的拳脚,也不值一提。”

    齐方听了有些沮丧,本以为能在法严寺学些功夫,但法严寺自己都不重视,只是培养了一只护法僧队伍用以自保而已。

    慧远看出齐方的意思,又笑道:“论经说法,我法严寺称云国第一,若论佛门武学,明州大光明寺的师兄弟们当占鳌头。”

    齐方来了兴趣,继续听慧远说:

    “大光明寺住持、护法长老两位太师叔,均位宗师之列,门内高手亦是多不胜数。”

    天下宗师共八位,光明寺就有两个,这份底蕴,难怪说可占鳌头。

    告别了慧远和尚,离开演武场,齐方还沉浸在慧远讲的江湖里。

    突然,从一边厢房中传来铮铮琴音,齐、唐二人皆出生书香门第,一听便知琴声中似有一股怨气郁结其中不得发散,二人顿时来了兴趣,循声找去,不知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