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二馆见闻
刘陔带人首先来到阅文馆。
说是阅文馆,其实是一个新建的大院子,外面有一个大门,进来后便是两进院的房屋,不过在刘陔的要求下,修得非常气派。
不同的房屋之中,按书籍类型不同,所分的区域也不同。
各种区域也有标识,如儒学经典区,法学经典区,历史书籍区等。
和现代图书馆一样,要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书,首先进入各大区,然后在各小区之中寻找即可。
而且作为阅文馆,专门修了读书区,供人读书休息。
不过,书籍虽为免费阅读,但是不可带出。
为此,刘陔专门在进门处放了一个储物台,除自己外,其他杂物均不得带入阅文馆,而且每人进得阅文馆也必须出示表示身份的文蝶,出来后也得接受检查。
由此也避免了图书被盗出的可能。
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是也多了一层保护。
站在阅文馆门口,刘陔也感触颇深。
前一世自己就非常喜欢来图书馆读书,而这一世自己也有事没事就在书房呆着,一读书就是一天的时间。
之后刘陔进到了阅文馆内,为了能好好看看,刘陔也一身便装,只带了典韦,许褚,吴苋三人前来。
“真是人声鼎沸啊”
刘陔看着屋内正在看书读书的众人也发出了一声感叹。
“公子,这阅文馆人可真多啊”
吴苋看着也兴奋不已。
“苋儿,别那么大声,这里可不让大声说话的”
刘陔摸了摸吴苋的头,笑了笑。
“哦”
吴苋点了点头,之后便随刘陔进到了阅文馆内。
整个阅文馆,按照阁楼建设,主楼上下三层,中间加上左右一共三个阁楼,中间有道路联通,可以来回走动。
中间第一层是大厅,左右为阅读区,上面的二三层是借书区,人们在楼上拿了书后,便会到达第一层读书,读完后可自行拿回去,也可以交给工作人员。
不过这三层阁楼是公共借书区,里面都是一些常见的书籍和经典。
在这之后,也有三座阁楼,这就是阅文馆的藏书区了。
里面有众多珍版藏书,所想进入,必须要学部开具专门的通行证才可进入。
刘陔带人在公共借书区转了转后,便直接进到了藏书区。
藏书区阁楼修得非常大,且奢华,每层阁楼都有专人负责看护管理。
之所以修得奢华大气,就是为了凸显刘陔爱书,同时也为读书的人创造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
刘陔在各藏书区转了一圈后,便拿起了一本公羊春秋的珍版,来到了读书区看起书来,而吴苋也拿了一本尚书看了起来。
至于典韦许褚,刘陔打发他们去外面守候。
来到读书区,这里虽然不似外面的人那么多,但是也是有一些人在此阅读,而其中刘陔还发现了一个熟人。
已经被罢官的王允。
王允可是刘陔也推崇的人物,少年时期,王允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
习文章、阅经典之余,王允还坚持习武强身。
他崇慕卫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气度,同时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认真不懈的文修武练不到数年,王允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在王允19岁那年,被推举为郡吏,上任不久就严惩了一个叫赵津的小黄门,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因为名声在外,为官以公,不久便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入京为官。
不久黄巾起义爆发,王允又被拜为豫州刺史,负责镇压,安抚黄巾和百姓。
这之中便充分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文韬武略。
王允广泛征求从事和普通官兵的意见,设计了周密的作战方案,战斗过程中,王允还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彻底击溃豫州一带的黄巾军。
但是这之中王允确因一件事改变了命运,在受降黄巾军中,王允发现了一封张让和黄巾军私通的书信,王允也立刻上奏刘宏,虽然刘宏后来包庇了张让,但是确让张让怀恨在心。
张让找到一个借口,将王允逮捕下狱。
不久,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允免罪释放,还复刺史原职。
可是,睚眦必报的张让并没就此罢休,没出十天,他又以另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王允治罪,王允再度入狱。
直到今年五月才被放了出来,刚刚出狱的王允虽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但因力量有限,只得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
王允被放出来时,刘陔正领兵在外,但因为王允之前也对刘陔有过帮助,所以刘陔也是认识王允的,对于王允的遭遇也非常同情,所以刘陔也派人专门寻找到了王允,并将其安排在了乐成。
王允也非常感谢刘陔,于是专门派人前往太原,将自己王家人大部分都接到了乐成居住,也算是正式上了刘陔的贼船了。
“拜见子师公”
因为刘陔要求,所以藏书区的读书区都是独立的雅间,所以刘陔也直接进到王允的雅间拜会王允,而且刘陔还发现了一个年轻人跟在了王允身边。
“王上客气了,在下也得王上照顾,心中也多有感念啊”
王允看见了刘陔也是笑着说。
“子师公万勿如此,在下也只是尽举手之劳,为子师公不平也”
刘陔说完,也对王允拱手一拜。
“王上请坐”
王允示意刘陔坐下。
“能得王上照顾也是在下之幸也,对了,这位是我一侄儿,王凌,字彦云”
王允说完,王凌也对刘陔拱手一拜。
“拜见王上”
“彦云请起”
刘陔扶起王凌,细细的看着他。
这位可是后来曹魏重臣啊,后来主管淮南,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王凌也是淮南三叛之一。
之后刘陔也问起了王允和王凌近况。
王凌现在也在冀州学院学习,再有两年便可毕业,届时便可委任,在燕国为官。
刘陔和王允二人交谈了一会后,又看了会书,到下午便回宫了。
第二日刘陔也前往贤士馆参观。
贤士馆就在阅文馆对面,为了体现刘陔礼贤下士,荀彧也亲自布置了贤士馆的内外。
大门非常气派,贤士馆内也有别致的花园,至于房屋也在刘陔的要求下修得非常大气磅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而贤士馆内,还专门建有辩论亭,供各地士子辩论之用。
除去辩论亭,也有文学堂,供士子吟诗作赋之用。
贤士馆自开馆以来,也受各地士子推崇,除去虞潘,张范张承,凉茂,刘放,梁习等人外,现在贤士馆也有各种名士贤才上千人,他们有的在此辩论,有的在此作学,有点也直接进入冀州学院学习,还有的也被直接委任各级官吏。
当然即便如此,刘陔手下也依然捉襟见肘。
看来这科举制也该提上日程了。
刘陔看向眼前的盛况,心里也有了打算。
之后刘陔直接前往大堂,里面有四位被荀彧着重推荐的人才在此等候。
一位是牵招,牵子经,一位是郭淮,郭伯济,一位是胡昭,胡孔明,最后一位是枣祗,枣仲祥。
对于四位,刘陔也非常熟悉,牵招是曹魏时期北方重臣,地位功业仅次于田豫,郭淮是曹魏征西大将军,雍凉都督,胡昭乃汉末三国时期一大书法家,而枣祗也是曹操时期的屯田校尉。
“拜见王上”
四人见刘陔进来后,一起拜见。
“请起”
刘陔一一扶起众人。
“你等四人之才我也听文若说起,对于子经和伯济,我打算拜为一等军侯,先去陆军学院学习两年,之后我会封你等位折冲都尉,编入第一军黄忠部,你二人意下如何”
刘陔说完,看向二人。
二人听后大喜。
“谢王上,我等比好好学习,不负王上重托”
安排好二人后,刘陔也看向了胡昭和枣祗。
对于胡昭这个和后世诸葛亮一个字的大书法家,刘陔也非常好奇。
不过既然他来了,自己也要任官。
“孔明便去学部如何,负责在韩嵩手下编书和印刷报纸”
“诺,属下领命”
胡昭立刻拜道。
“仲祥便前往军屯军,负责各地屯田,开垦荒地,安置百姓诸事”
“诺,属下领命”
枣祗也对刘陔一拜。
看着四人离开,刘陔便离开了贤士馆。
现在自己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还是略显不够。
看来等明年大婚后,现在燕国和青州推行科举,之后在是冀州,云州,平州等地。
或许到那时,自己官员不足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
……
……
就在刘陔为了自己未来计划之时。
漠南的一处汉军大营中。
公孙瓒正坐在上首,而之下自己的一众将领严纲,田楷,单径,邹丹,关靖等人加上刘备,正在大帐之中商议。
自从漠南建功以来,公孙瓒也被拜为中郎将,手下也从三千人,变成了五千人。
但是对于公孙瓒来说确是时时刻刻如鲠在喉。
自己驻扎漠南,最主要的是防备鲜卑,还有震慑乌桓各民。
但是和刘陔,刘虞不同的是,对于这些异族人,公孙瓒一直主张全部杀掉,而不是像刘陔刘虞这样招抚。
而且在刘陔的要求下,对公孙瓒也多有限制。
就如韩当的新四军,这是刘陔手下除玄甲军外,又一支独立骑兵部队,而且手下三个师四万五千人。
这支大军刘陔打算除了为北伐鲜卑做准备外,另外一个任务就是紧盯公孙瓒,只要稍有异动,即可灭之。
这些也让公孙瓒时刻警惕,常常夜不能寐。
于是公孙瓒才找来众人商议对策。
说是阅文馆,其实是一个新建的大院子,外面有一个大门,进来后便是两进院的房屋,不过在刘陔的要求下,修得非常气派。
不同的房屋之中,按书籍类型不同,所分的区域也不同。
各种区域也有标识,如儒学经典区,法学经典区,历史书籍区等。
和现代图书馆一样,要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书,首先进入各大区,然后在各小区之中寻找即可。
而且作为阅文馆,专门修了读书区,供人读书休息。
不过,书籍虽为免费阅读,但是不可带出。
为此,刘陔专门在进门处放了一个储物台,除自己外,其他杂物均不得带入阅文馆,而且每人进得阅文馆也必须出示表示身份的文蝶,出来后也得接受检查。
由此也避免了图书被盗出的可能。
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是也多了一层保护。
站在阅文馆门口,刘陔也感触颇深。
前一世自己就非常喜欢来图书馆读书,而这一世自己也有事没事就在书房呆着,一读书就是一天的时间。
之后刘陔进到了阅文馆内,为了能好好看看,刘陔也一身便装,只带了典韦,许褚,吴苋三人前来。
“真是人声鼎沸啊”
刘陔看着屋内正在看书读书的众人也发出了一声感叹。
“公子,这阅文馆人可真多啊”
吴苋看着也兴奋不已。
“苋儿,别那么大声,这里可不让大声说话的”
刘陔摸了摸吴苋的头,笑了笑。
“哦”
吴苋点了点头,之后便随刘陔进到了阅文馆内。
整个阅文馆,按照阁楼建设,主楼上下三层,中间加上左右一共三个阁楼,中间有道路联通,可以来回走动。
中间第一层是大厅,左右为阅读区,上面的二三层是借书区,人们在楼上拿了书后,便会到达第一层读书,读完后可自行拿回去,也可以交给工作人员。
不过这三层阁楼是公共借书区,里面都是一些常见的书籍和经典。
在这之后,也有三座阁楼,这就是阅文馆的藏书区了。
里面有众多珍版藏书,所想进入,必须要学部开具专门的通行证才可进入。
刘陔带人在公共借书区转了转后,便直接进到了藏书区。
藏书区阁楼修得非常大,且奢华,每层阁楼都有专人负责看护管理。
之所以修得奢华大气,就是为了凸显刘陔爱书,同时也为读书的人创造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
刘陔在各藏书区转了一圈后,便拿起了一本公羊春秋的珍版,来到了读书区看起书来,而吴苋也拿了一本尚书看了起来。
至于典韦许褚,刘陔打发他们去外面守候。
来到读书区,这里虽然不似外面的人那么多,但是也是有一些人在此阅读,而其中刘陔还发现了一个熟人。
已经被罢官的王允。
王允可是刘陔也推崇的人物,少年时期,王允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
习文章、阅经典之余,王允还坚持习武强身。
他崇慕卫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气度,同时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认真不懈的文修武练不到数年,王允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在王允19岁那年,被推举为郡吏,上任不久就严惩了一个叫赵津的小黄门,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因为名声在外,为官以公,不久便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入京为官。
不久黄巾起义爆发,王允又被拜为豫州刺史,负责镇压,安抚黄巾和百姓。
这之中便充分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文韬武略。
王允广泛征求从事和普通官兵的意见,设计了周密的作战方案,战斗过程中,王允还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彻底击溃豫州一带的黄巾军。
但是这之中王允确因一件事改变了命运,在受降黄巾军中,王允发现了一封张让和黄巾军私通的书信,王允也立刻上奏刘宏,虽然刘宏后来包庇了张让,但是确让张让怀恨在心。
张让找到一个借口,将王允逮捕下狱。
不久,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允免罪释放,还复刺史原职。
可是,睚眦必报的张让并没就此罢休,没出十天,他又以另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王允治罪,王允再度入狱。
直到今年五月才被放了出来,刚刚出狱的王允虽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但因力量有限,只得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
王允被放出来时,刘陔正领兵在外,但因为王允之前也对刘陔有过帮助,所以刘陔也是认识王允的,对于王允的遭遇也非常同情,所以刘陔也派人专门寻找到了王允,并将其安排在了乐成。
王允也非常感谢刘陔,于是专门派人前往太原,将自己王家人大部分都接到了乐成居住,也算是正式上了刘陔的贼船了。
“拜见子师公”
因为刘陔要求,所以藏书区的读书区都是独立的雅间,所以刘陔也直接进到王允的雅间拜会王允,而且刘陔还发现了一个年轻人跟在了王允身边。
“王上客气了,在下也得王上照顾,心中也多有感念啊”
王允看见了刘陔也是笑着说。
“子师公万勿如此,在下也只是尽举手之劳,为子师公不平也”
刘陔说完,也对王允拱手一拜。
“王上请坐”
王允示意刘陔坐下。
“能得王上照顾也是在下之幸也,对了,这位是我一侄儿,王凌,字彦云”
王允说完,王凌也对刘陔拱手一拜。
“拜见王上”
“彦云请起”
刘陔扶起王凌,细细的看着他。
这位可是后来曹魏重臣啊,后来主管淮南,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王凌也是淮南三叛之一。
之后刘陔也问起了王允和王凌近况。
王凌现在也在冀州学院学习,再有两年便可毕业,届时便可委任,在燕国为官。
刘陔和王允二人交谈了一会后,又看了会书,到下午便回宫了。
第二日刘陔也前往贤士馆参观。
贤士馆就在阅文馆对面,为了体现刘陔礼贤下士,荀彧也亲自布置了贤士馆的内外。
大门非常气派,贤士馆内也有别致的花园,至于房屋也在刘陔的要求下修得非常大气磅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而贤士馆内,还专门建有辩论亭,供各地士子辩论之用。
除去辩论亭,也有文学堂,供士子吟诗作赋之用。
贤士馆自开馆以来,也受各地士子推崇,除去虞潘,张范张承,凉茂,刘放,梁习等人外,现在贤士馆也有各种名士贤才上千人,他们有的在此辩论,有的在此作学,有点也直接进入冀州学院学习,还有的也被直接委任各级官吏。
当然即便如此,刘陔手下也依然捉襟见肘。
看来这科举制也该提上日程了。
刘陔看向眼前的盛况,心里也有了打算。
之后刘陔直接前往大堂,里面有四位被荀彧着重推荐的人才在此等候。
一位是牵招,牵子经,一位是郭淮,郭伯济,一位是胡昭,胡孔明,最后一位是枣祗,枣仲祥。
对于四位,刘陔也非常熟悉,牵招是曹魏时期北方重臣,地位功业仅次于田豫,郭淮是曹魏征西大将军,雍凉都督,胡昭乃汉末三国时期一大书法家,而枣祗也是曹操时期的屯田校尉。
“拜见王上”
四人见刘陔进来后,一起拜见。
“请起”
刘陔一一扶起众人。
“你等四人之才我也听文若说起,对于子经和伯济,我打算拜为一等军侯,先去陆军学院学习两年,之后我会封你等位折冲都尉,编入第一军黄忠部,你二人意下如何”
刘陔说完,看向二人。
二人听后大喜。
“谢王上,我等比好好学习,不负王上重托”
安排好二人后,刘陔也看向了胡昭和枣祗。
对于胡昭这个和后世诸葛亮一个字的大书法家,刘陔也非常好奇。
不过既然他来了,自己也要任官。
“孔明便去学部如何,负责在韩嵩手下编书和印刷报纸”
“诺,属下领命”
胡昭立刻拜道。
“仲祥便前往军屯军,负责各地屯田,开垦荒地,安置百姓诸事”
“诺,属下领命”
枣祗也对刘陔一拜。
看着四人离开,刘陔便离开了贤士馆。
现在自己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还是略显不够。
看来等明年大婚后,现在燕国和青州推行科举,之后在是冀州,云州,平州等地。
或许到那时,自己官员不足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
……
……
就在刘陔为了自己未来计划之时。
漠南的一处汉军大营中。
公孙瓒正坐在上首,而之下自己的一众将领严纲,田楷,单径,邹丹,关靖等人加上刘备,正在大帐之中商议。
自从漠南建功以来,公孙瓒也被拜为中郎将,手下也从三千人,变成了五千人。
但是对于公孙瓒来说确是时时刻刻如鲠在喉。
自己驻扎漠南,最主要的是防备鲜卑,还有震慑乌桓各民。
但是和刘陔,刘虞不同的是,对于这些异族人,公孙瓒一直主张全部杀掉,而不是像刘陔刘虞这样招抚。
而且在刘陔的要求下,对公孙瓒也多有限制。
就如韩当的新四军,这是刘陔手下除玄甲军外,又一支独立骑兵部队,而且手下三个师四万五千人。
这支大军刘陔打算除了为北伐鲜卑做准备外,另外一个任务就是紧盯公孙瓒,只要稍有异动,即可灭之。
这些也让公孙瓒时刻警惕,常常夜不能寐。
于是公孙瓒才找来众人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