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青大明行记
字体: 16 + -

036陪读体验

    在得到我肯定后,老钱马上自语道:“马车是新的,不用再准备!车夫不能再用阿四了,要看看庄子里哪个后生可以,这事儿还是要找老崔头!书童好办,从少年队里选一个!还有什么,还有什么......”

    我打断老钱的自语道:“老钱,你不要激动,一切随常就好!”

    老钱激动道:“怎么能随常呢?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啊!少爷,老爷罢官后,家里就是普通的士绅了,现在少爷成了太孙陪读,要是老爷知道,他会有多开心啊!而且,少爷,这是您第一个实差,可不大意了。”

    转眼看了一眼小红,道:“小红,去看看少爷的衣物,要全新的儒衫,要淡净颜色的,再去找,如果没有,马上给少爷做一套。对了,还是去问问龚秀才,他是读书人,他应该知道要准备什么,我这就去。”

    说着,也没同我打招呼就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没一会儿,又跑了回来,真拿他没办法,他已经问过龚秀才了,别人的陪读只要准备简单的文房四宝就可以了,我去给太孙当陪读,估计这些也不需要。还有一般情况下,淡青色的儒衫就不会错。

    这时,小红也找来了不同颜色的儒衫,供我选择。

    一顿的忙乱后,终止老钱和小红都安静了下来,而我去当陪读的准备也完成了。

    车夫还是用阿四,因为蒙古人在军中、宫中都有不少,这个不成问题。

    书童也选好了,曹叁叁识字最快最好,被龚秀才选做我的书童。

    交待完这些事,我又盯瞩老钱不要忘记买硝石的事儿,老钱一口答应就出了书房。

    下午,老钱就让人把硝石买了回来,北平是北方皮毛的主要集散地,所以硝石有大量的存货的。

    我把阿五叫来帮忙,先让他搬来了一只大水缸,装上了水。再找小兰要了一个干净的大铜盆,也装上一些水。

    准备好这些,再取了三斤多的硝石放在水缸里,让阿五搅拌一下,再把铜盆放在水缸的水面上。

    老钱、小红、小青站在水缸边上,看着我指挥阿五做事。

    “少爷,少爷,有冰花出来了,出冰了......”小红叫着。

    “好神奇哟,少爷可以水中制冰,太神奇了!少爷果然厉害!”老钱开始乱拍马屁了。

    我没答理这两个人,小青在旁边只静静地看着,我突然觉得小青这丫头不错,不像小红一样,喜欢一惊一炸的。

    又等了一刻钟的时间,铜盆里的水已经完全结冰了。

    我让阿五把铜盆拿出来,放在阳光下,让冰略融化一下,这才把冰取了出来。

    “小青把冰块送厨房去,告诉小红,给少爷我准备一碗冰镇绿豆汤来!”

    “老钱,阿五,你们都过来,听我说!”

    老钱和阿五围了过来。

    “阿五,学会了没?”

    阿五点了点头。

    “这个不难,你应该能学会的。还有,水缸里的水,用完了,不要倒掉,放在太阳里晒,晒干了水硝石还会出来的,所以你要特别的注意。老钱!”我看了一眼老钱,道:“找个屋子,少爷我要做制冰的作坊,让阿五负责,拨三四个人给他,每天起早制冰。暂时够铺子使用就可以了,具体的你看着安排,缺少工具的,要阿大他们去制作。”

    老钱和阿五点头领命,打发走他们后,我满有成就感地回到了书房,我觉得我应该记日记,不然好多东西,不用真的想不起来,我应该乘着对后世记忆还深,把有可能会用到的一一记录下来。

    四月十七日,这是朱瞻基与我约定的去行在所当陪读的日子。

    一早,天刚刚亮,全家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忙乱起来了。小红和小青忙着给我着衣,阿四也在检查马车,老钱重点排查我要带去行在所的东西。就是小兰也没闲着,准备完早饭,又做了几种我要求的小点心,这是要备在车上,防止我错了饭口饿的时候吃的。

    寅时刚过,我就已经出发了,走到城门口,刚好赶上城门开。

    我在车上补着觉,阿四一路赶着向行在所驶去。

    迷糊见,感觉车停了下来,这时曹叁叁叫我:“少爷,到了。阿四哥哥说前面侍卫不让进了,请少爷下车。”

    我下了车,伸个懒腰,这时,一个侍卫走了过来。

    “这位大人,请问您是?有何事?”

    “本官敦武校尉曹竹青,受命前来见太孙殿下,请帮我进去通报一下。”其实行在所应该有通行腰牌的,但是朱棣和朱瞻基都没派人给我,估计是忘记了。

    “大人可有官凭?”

    曹叁叁把我的官凭递给了侍卫,侍卫查看一下,与我说的无误,这才安排人向内通报。我则在边上等着,行在所按位置,应该是后来宫城的一角,也就是原来燕王府的旧址,远处还是一片片的工地。朱棣才决定迁都不久,所以规划也是刚刚才出来,所有的建筑,快的才打好地基,慢的,估计规划都还不一定出来了呢。

    正乱想着,张顺从宫中出来了。张顺把自己的腰牌递给了侍卫,侍卫验看后,挥手放了我们进去。

    “曹大人,请承小的来。”

    “张公公,请!”

    “太孙殿下已经在早读了,今日当值是夏原吉夏大人,这会儿夏大人还在皇上那当值,尚未过来。”

    “谢谢,张公公指点!”

    朱瞻基在行在所居住之地离朱棣寝宫很近,所以安防也非常严密,中间有多道门禁,每次都是核对了张顺的腰牌才放行的。

    到了太孙处所,这是一片宫殿,张顺带着我直接入内,来到一个房间前停住,能听见朱瞻基在内读书的声音。

    等了一会儿,朱瞻基读书停顿时,张顺才略微高声道:“殿下,曹竹青已经到了,正候在门外!”

    只听房内朱瞻基道:“快让他进来!”

    张顺先行一步,挑开门帘,才又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里面说是书房,却象一座大殿,空荡荡的,只有门边有两个小太监在侍候;中间有三张席子,席间是相对而放的几案,一张在前,二张在对面,看来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了。朱瞻基正坐在一张席子之上,见到我,笑了笑。

    我上前就要施礼,朱瞻基用手止住了我,道:“免了吧,不必行礼,往后我们经常在一堆的,见面就行礼,烦都烦死了!孤许你,在没外臣的情况下不用行礼!”

    我拱手道:“谢谢殿下!谢谢殿下!”说实在的,我也非常反感跪礼的,但是不尊行,却也是不敢的。

    “坐,坐下说话!”朱瞻基一指边上的席子,让我坐在那。

    我跪坐下来,这个姿势我非常不习惯,不过也没办法。

    “今日是夏尚书当值,他还有小半个时辰才会过来。今天讲孟子,你应该都学过的吧?”

    “微臣学过的,殿下。”

    “对了,你是中过举的,这些当然没问题的,那孤就不用担心你了。”

    “殿下这是何意啊?”

    “夏大人,为人方正,学问要求严格,所以孤每次上课也是格外认真的。现在你来了,孤就更不怕了,呵呵!”

    “殿下放心,微臣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我面露难色地说道。

    “想哪去了?孤读书从来都没被先生批评过的,所以你也不用怕被打手心。孤说的是,怕误了你的学业,因为现在先生们教的可能都是你学过的。明白了没?”

    “感谢殿下的挂怀,微臣感激不尽!微臣一定尽心.......”

    “孤才不要听这些套话,孤选你做陪读,是因为你的那些色目学问,孤问了好些的人,但都没你知道的全面,所以孤才请皇爷爷让你让孤的侍读,不成想皇爷爷因你年纪太小不同意,这才让你让了陪读的。”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原因在这里啊,顿感大为放松了。

    “不过你也不要放松,先生们还是会经常查考的,万一你自己答不上,捱了打,那可不怪孤啊,呵呵!”

    “一定不会,微臣不敢!”

    “张顺,再拿本孟子来!”

    张顺递给,朱瞻基同我,就开始齐声诵读起来。

    果然过了小半个时辰,夏原吉过来了。一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头,一身大红的官服,来了先是向朱瞻基行礼,然后再由朱瞻基和我二人向其行师礼。

    礼毕,夏原吉道:“曹竹青?”

    “在,先生!”

    “你师范维,老夫也是素识,他对你是甚是佳许。你还是前年的举人,所以老夫所授之课业对你来说,不难。但老夫希望你能帮助太孙,为他答解疑惑,也不妄圣上安排你做陪读的一番期许。”

    “学生一定尽心尽力,陪殿下认真学习,请圣上和先生放心!”

    言罢,夏原吉就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夏原吉先生正讲得兴高彩烈、唾沫横飞,端端正正坐在案后的朱瞻基和我,则是一脸严肃的表情,表示我二人都在认真听讲,实际上我已经快接近石化状态了。

    这一部孟子我已经学过了,另外夏原吉讲的,与我后世所学略有不同。

    区别在于,孟子是一部宣扬帝王统治的学说,所以后世大加批判,我在后世中二的时候,读了不少。到了大明,又请教过先生,所以知之甚详,此时听来就有石化的感觉了。

    斜眼偷瞧朱瞻基,果然他也面带严肃的表情,不时乱动的眼球已经出卖了他,他正不知在想着什么。

    一堂课接近了一个时辰,夏原吉这才退出兴奋之色,又略有疲态的提了几个问题,先是朱瞻基做答,毕竟他是正主;我也被分配了几题,我也都有标准答案的,自然难不倒我。

    回答完问题,看来今天的课程已经完成了,夏原吉先向朱瞻基施礼,准备告退。再由朱瞻基和我同行礼送别先生。

    夏原吉一走,我顿感无比的放松,这时朱瞻基也放松了下来。让人准备茶点,准备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