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青大明行记
字体: 16 + -

029四轮马车

    解决了少年队的训练计划,我又调头去安排阿大和阿二的工作。农具已经完成了,城里的店铺里的家具也完成了,所以阿大和阿二就没什么事情了,这几天都有时间帮着下地做农活呢。

    今年因为人手多,所以农活也不多,闲时我就想还能再搞点事情。

    想来想去,觉得大车可以搞一下。大明还在用二轮的牛车,这个不是不好,是非常适合中国的小农经济的。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拉的不多。因为要用牛马作为一个支撑点,拉不几百斤的东西。后世看美国西部电影,上面的四轮马车,那个多高大上啊,不说别的,看介绍,四轮马车至少能拉一吨的东西,就这一点就值得我把它搞出来。

    回书房,慢慢回想四轮马车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四轮马车是软辕的,就是靠绳子来拉动的。这与二轮车不同,二轮车就硬辕的。

    再有,四轮马车转向是个问题,转大弯没事,如果是急弯就一定要转向器了。这个我要想想怎么弄。

    最后制动也是个麻烦事,二轮车跑不快,所以制动要求不高。四轮马车在电影中可是跑得不比马慢多少的,所以制动是必须要考虑的。

    第一个问题,软辕不是问题,就相当于马匹拉了一个带轮子的箱子,改变不大。

    第二个问题转向才是大问题,有几种方案,一种是像拖挂重卡一样,有个转向盘,这个比较麻烦;另一种,是独立悬挂每个轮子都能转向这个相对简单一点。我先试试这样。

    第三个问题制动,这个也好解决,自行车不就是靠着摩擦刹车的吗,四车马车应该也可以。

    计议停当,我就开始动笔,先画一个外观图,再一部分一部分做分解示意。重点是运动的部分,车轴和轮子,我考虑再三,觉得用木轮可能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力,同时车轴也是一样,一根车轴要承受几吨的力,木头是肯定不行了,只能用铁或者用铜来代替。铜可就是钱啊,这也太贵了,得也换成铁的。

    车轮用铁制这个就非常考验工匠的实力了,要做的近似圆,这样受力才能均匀,可以将受力的点分配到每根辐条上。

    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不是发明家,我手下有人,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指明方向。

    接着是悬挂装置,这个简单,用钢条几根叠起来做减震,再将车轴固定在上面,阿大应该有办法的。

    画完这些我也才有了小半个时辰,所以可想而知,我画的有多垃圾,不过没问题,这只是个示意,我给阿大他们找个东西忙活一下。

    高声叫来小红:“去把阿大和阿二叫过来。”

    过一会儿,阿大和阿二进来了。我让他们坐下,他们二人欠着屁股坐下了。

    “你们看看这个。”说着我把我刚画好一图递给了他们。

    阿大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阿二也在边上盯着看,半晌后,阿大道:“少爷,这是个四轮马车?”

    “对,四轮马车。怎么你见过?”

    “见过,军中运输的东西的有好多四轮马车。比两轮的更能装东西,就是速度很慢。有个坡什么的就费了劲了。”

    “这样啊,你再看看,我画的这个与军中的有没什么不同?”既然已经有了,那我的兴趣也就不大了。

    “少爷这悬挂是什么意思?”

    “悬挂就是减少颠簸用的,颠簸少了,车子更平稳,跑的更快。”

    “如果这样的话,要用百练钢条来做,可能很费钱的。”

    “先不提钱的事,你再向下看。”

    又过了一会儿,阿大又说:“少爷,这轮子也用铁来做?”

    “是的,用木头我怕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力,而且用木头只能做实心轮子,各个方面都不理想。”

    “这车轴要整根的铁轴吧?”

    “是的,你再向下看。”

    阿大没在问了,只是将已经看完部分递给了阿二,自己开始在哪盘算起来。

    又是好半晌,阿大才又开口道:“少爷,图我是看懂了,但能不能做出来,我还不知道。不过假使能做,估计钱财上也花费极大的,而且时间也很长的。少爷......”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就是想试试我的想法,可行不,第一辆很费银子我非常清楚。所以我希望你和阿二能试试。”

    阿大和阿二对视了一下,阿二道:“少爷,我们回去想仔细想一想,有些活木匠和铁匠都能做的,我们也寻思一下,怎么结合。我也觉得能搞,就是非常的麻烦。我们再议议。”

    说完,二人就出去了。

    翌日,我跑到铁匠棚里去找他二人,想看看他们商量的结果如何了。

    一走进铁匠棚,发现阿大正在打一个铁环,好大,直径有三尺多。铁环很宽有二寸多宽,噢,阿大在打车轮。

    我就站在边上观看,没一会儿,阿大就放下手里的车轮向我走了过来。

    “少爷,昨个我同阿二议了半宿,觉得能行,阿二还提出来,让我一件一件的试制,实在搞不出来的,他再用木工来想办法。这不,今个一早我就打个了一个轮子。”

    “我看到了,轮子这么大应该够了,但是你能明白辐条是怎么安上的吗?”

    “这个简单,少爷,我的车轮的外沿是双层的,辐条固定在内层上,外面我会再套一层铁环,这个就牢实了。”

    “既然你明白,我也就不说了,你试着来,遇到问题了,再来叫我。”

    “是,少爷。”

    从铁匠棚出来,回身我又进了木匠棚。

    木匠棚里正在忙着向小件的东西,梳妆镜现在是热销的商品了,英国公下了五百套的订单,四月十五前就要交货,这是要送的南方去的。

    阿二见我过来,忙走过来同我打招呼:“少爷,您有事儿?”

    “没事,就是过来看看。现在梳妆镜一天能做多少面啊?”

    “现在一天一个人能做二面左右,主要是物件小,而且功夫又要求的细发,所以做的慢。”

    这时我看见,一个小小子,把一个套子打磨好了,走到一旁去准备上漆,就问阿二道:“怎么,一个人要完成所有的工序?”

    “是的,少爷,一个好木匠,不能只会木工活,漆工什么的都要精通,这些小子很聪明,学得很快。”

    我不禁愁了起来,想了半天,才对阿二讲:“阿二啊,你的教法是没错的,少爷我也认同。但是现在我们在赶生产进度,这样的方法就不可取了。你看,那个小子,打磨的手法很快。另一边那个,锯子用的非常好,你呢,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长处,让他们只做一项。这样每个工序完成的速度是你不同想像的,而且一个人做一项,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状况,你就只有一个人就好了。”

    阿二看了看现场,又寻思了一下,“少爷,我觉得还是我的办法好,可能是慢了一点,但是每个人都能学到真本事的。”

    “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这不急着在赶货吗?等交了这批货,你再按你的方法去教他们。对了,这次仅是英国公南边要五百面,北平这边至少你也得给准备个几百面。这些搞完了,老三那边的大镜子已经烧出来,要做成三尺多高的大穿衣镜,有得你忙的,先按我的方法来,把货先给赶出来。”

    “是,少爷,是小的想差了,这就安排改过来。”

    到晚间我再路过木工棚的时候,阿二告诉我今天已经比昨天多做了十面,果然速度快了不少。我没理这个没见过世面的,想想后世几亿部手机都是这个攒出来的,少爷我的见识还不如你一个古人?

    现在我的重点是四轮马车,阿大一只车轮已经做了一半了。我又告诉了阿大,可以用热加工的方式,来处理轮子,热的金属会自然地大一点,趁热将一个零件套在另一个零件上,会有不能想像的效果。

    阿大明显没用过,不过他说他会试试的。我还特意告诉他,轮子的外圈他就可以这样套上去,不然他还想慢慢敲上去。那样的话,不结实不说,还很麻烦,费时费力,还不讨好。

    还有轮子和车轴的连接也可以用热加工的方式来处理,阿大听的跟天书似的,原理我是懂,但想同这古人,还是个工匠古人说明白,就是我力所不及也了。

    就这样,阿大做一件,我就在边上指手划脚一番。经过多次的返工、重做,四轮马车的底盘算是让我们搞出来了。减震的钢板,按阿大的说法,就是军中的大刀都没这个精细,几块用铆钉铆起来,一块就有十来斤重。

    这时看出来了,没有焊接的工艺,做金属件真是费力了,还好每件都是先做样品,就是这样,也没免得了,把减震再拆散做孔再铆接在车轴上。

    底盘又十二尺长,九尺来宽,几个人拉着底盘在训练场上飞奔,这是要测试一下。结果大家都很满意,都觉得这么重的车子,大家都没费什么力就能拉动如飞,很是惊奇。

    后面的工作就是阿二的了,他要给四轮大车装上车厢。

    大约又过了二天,一个简易的木车厢被安装在的底盘上。车子长十八九尺,也就是三米;宽受限车轮,只有六尺,也就是两米。

    套上了两匹马,空车测试马车可以跑动自如。启动还是很轻快的,停车的距离有点长,这是刹车还不足够,后面再改进。

    下面测试装载情况,先装三十石粮食测试,我换算了一下,大约有两吨。阿二说,好的马车就能装这么多。马匹还是把二吨的粮食拉动了起来,看得出启动的一下马匹已经有点吃力了,但是动起来以后,马匹又放松了下来,二吨测试成功。

    接下来,我让他们装四吨粮食上去。四吨车厢都有点小了,一阵子的忙乱后,才将粮食都固定好。一驱使马匹,怎么打马,马也拉不动了,没办法,再上一匹呗。

    这时要调整马匹的排列,二马可以并列,三马就要二马在前,一马在后,所以索具要调整。这个又需要阿三和阿四来帮手了,他们蒙古人的碌碌车都是用多匹马或牛来拉的,索具对他们来说,是天天玩的东西。

    等阿三调整完索具,一挥鞭,三匹马一起扬起马蹄,一番较劲后,车子动了起来。而车辆一动起来,马匹受力马上就小了下来,车子就能灵活的跑动了。

    接着又换牛,牛比马的气力大,二头牛就可以将装载了四吨粮食的车子拉动起来。

    “少爷,成了。”阿大对我叫道。

    我对他笑了笑,没再言语。这才哪到哪啊,四轮车是成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啊,刚开始我没想到,直到换三马上去时,我才意识到,这里还有个礼教的问题。

    周礼要求士二马,大夫与公聊可以四马,这样看来,中国没有四轮马车不单单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文化上的问题。

    我的四轮马车,如果我自己做,是可以有双马的,因为我是个官员,算是一个“士”。我的家人和下人想坐,那就违制,或就是逾礼了。如果我用三马的话,估计马上就会有言官参我了。四轮车如果做货运用的话,只能是牛车了。如果是牛车,那就不如用二轮的马车了。一头牛都能拉起装一二吨的牛车,现在我用二头牛也就拉四吨,这不一样吗?

    看来,货运一时半会用不了,想到这,我叫住正在胡开心的阿大和阿二。

    “阿二,少爷我仔细盘算了一下,这四轮马车还不能用于货运。因为这里面有个礼制的问题,同你们讲,你们也不明白,反正就是少爷我只能坐二匹马的车,你们只坐一匹马的马车,所以啊,货运是不能想了,少爷我也是刚想起来。”

    阿大和阿二闻言,顿感失望,阿二自语道:“怎么会这样呢?”

    “就是这样的,所以你们要再改一下,把这四轮马车改成人坐的,能坐几个人的;加上车厢,里面再加上座位和桌子什么的,少爷我准备自用了。也不用能拉那么重,马匹要减下来,只有一匹,最多用二匹,明白不?”

    阿大已经恢复过来了,回答道:“晓得了,少爷,我们再改改。”说着一推阿二,二人又到边上去商量去了。

    我回到书房又把对房车的要求画了一个图,现在四轮车又六米长三米宽,都快赶上后世的单身公寓大了,所以还是可以花点功夫来做精细些的。

    首先内部要分二间,后一间放一张床上去,要让我能在路途中休息,小睡什么的。

    前一间,边上是座位,如果再了随行人员,可以坐在这里休息。中间放张桌子,坐位下是箱子,里面可以放些杂物。车门要开在车轮之间,前面驭手的座位,所以不方便乘客上下。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现有四轮车比较高,要有个小阶梯,方便我上下。

    画完,就让小红送给阿二,阿二是个聪明人,他一定能领会我的意思。

    又等了五六天,阿二过来,说:“少爷,马车已经准备好了,请您去瞧瞧。”

    我同阿二再次来到训练场,果然,一辆四轮的房式马车已经停在那里了。走近一看,外面用是榆木,上着青色的漆,在阳光上闪动的光芒。

    车轮之间有一个小门,门下面是一个木制的阶梯。踩着梯子走进车厢,前间的坐位已经做好了,坐上去,还行休息一下还是不错的,就是有点硬。站起来,走向后一间,二间中间用个帘子做了分隔。一进后间,一个宽三尺的床铺呈现在了眼前,车厢边上还安排了坐位。在铺位上躺了一下,还行,两头都还有空余,这样就是路上有些颠簸,乘客也不会撞到头。

    再看车顶,用的是平顶,这个我觉得有点不好。

    “阿二啊,车顶不能做平顶,要改成起脊的。万一下雨,车顶防水不好,平顶的就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这个要改一下。还有啊,我注意到车窗你还有窗帘的,装上玻璃的,要能打开的,向内开。窗帘也要,留着。”

    “是,少爷,还有吗?”

    “有,不过都是小事了,现在先拉起来,跑跑,少爷我试试感觉。”

    阿二把头伸出去,叫阿四赶车,阿四现在是我的车夫,所以也过来了。

    阿四就了一声,“啪”一声响,抖了下鞭花,马匹一惊就拉动起来了。车子一动,我和阿二都是全身一抖,没办法能做到这样我已经非常地满意了。

    车子跑起来还算平稳,我和阿二坐在前间里,颠的不算厉害。在训练场跑了几圈,我在前面的窗子通知阿四赶上了庄里的土路上,这时颠的点大了,不过也能接受。

    我又回后间,躺在铺上感受,果然颠的有点厉害了,躺了没一会儿我就觉得受不住了,马上起来。

    这时轮子与车轴的摩擦声也大作起来,我对阿二叫道:“后间的铺还是不行啊,人不能躺上去,这样,你把铺改成罗汉床,中间加个小桌,我再让人做几个垫子,看来只能简单休息一下,想睡是不可能的了。还有,后间的家具都换成好木头的,你找老钱领点花梨出来。”

    又坐了一会儿,又提出一些意见,让阿二回去整改,这才让阿四把车赶了回去。

    下了马车,觉得车子的避震还有改进的必要,就同阿二一起向铁匠棚走去。

    来到铁匠棚,阿大正带着人做贴玻璃镜子呢。

    “阿大啊,车子,少爷我试了,这避震还要再改进一下,少爷的骨头都快颠散了。”其实没那么严重,我是夸大了。

    “少爷,现在有了五层钢板,所以有点硬,等以后我试试三层怎么样,三层不会那么硬的。您知道,当时我们做的拉货的,没考虑坐人,所以比较硬一点。”

    “这个我知道,所以我提出,你们在后面的慢慢改进吧。你同阿二商量一下,我刚提了好多的要求,你们看看怎么改法。还有,如果只做人,这个太大了,后面的,长度不超过十尺,宽度有四五尺就够了,马上着手再做一辆,这一辆留着当个样品吧。”

    “还做啊?少爷,这一辆就小一百两银子的料钱,还没算工钱呢。还做,这......”

    “当然要做了,现在既然不能做货车,就只能做拉人的。拉人的不舒服谁做啊?你们想啊,这北平有多少富人,轿子是有官身的人才能做的,其他的富户都还在做二轮马车呢,我们的四轮车如果能让人坐着舒服,又有远超二轮马车的空间,你觉得这个老财们会不会换车?这是不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少爷,您说的是,我们马上着手做下一辆。”

    “缺钱、缺料就找老钱。少爷就一个要求,坐着要舒服,去搞吧,搞好,给你和阿二发奖金。”我大手一挥很有一番‘去吧,皮卡丘’的意境。

    不题阿大、阿二又投入了新产品的开发中,我则又恢复了每日读书、教学、巡视产业的节奏中。

    这一日,我正在给小班的孩子上课,就看见他们又赶着一辆大车进了训练场。我好奇,他们搞出来,怎么没通知我啊,赶紧给少年们出了几道题,让他们自己去算。这才走出教室奔着训练场而来。

    远远看去,这次的车子小了不只一号,四米多长,宽度应该不到三米,还没上漆,估计还没完工,所以阿大没有通知我。

    “阿大,这是要试车?”

    “是的,主要试一下,是不是还像上次那么颠。”

    “停下,少爷我上去试试,你们试不出来的。”我是觉得阿大他们没有用户体验的精神,还是自己来更保险。

    还是阿四,把车停下,阿大扶我上了车,然后阿四把车子赶了起来。

    是比上次好了很多,我又叫阿四把车子赶到庄子的土路上。这次真的好多了,车子在土路上跑动车厢里也只是轻微的晃动。

    我又让阿四赶的快一点,颠簸在加剧,但也在接受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