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青大明行记
字体: 16 + -

019提水上山

    元月初三,至先生家拜年,见到了有大半年未见的范勇。

    范勇虽还只是一个小吏,但因为北平的建设,也负责一些小项目,管理着百十号人;人的气质与前已大不相同,明显青涩的脸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意味,一付不苟言笑的面容,挺拔的腰身,不怒自有一派威严在。

    “勇哥,你这儿官威很盛啊?”我调笑道。

    只见范勇的脸色一暗,瞬间腰身就塌了下来,笑着对我说:“我还以为能吓住你呢,你这家伙,也不看看,我现在是官身,也不给点面子。”

    “你是官身,我还是郭武校尉呢,从七品,难不成还要我这高品的给你这低品的见礼不成?”我晒笑道。

    范勇挥拳打了我一下,两人笑做一团。

    因为春节休沐,所以先生和婶娘都在家中,在先生家中闲聊了半日,又留了饭,近晚才回了曹庄。

    初五,老钱将崔家的娶进府里,并在前院摆了几桌酒,宴请村中长者,代表两家合为一家。

    我出席了酒宴,并赠送崔家的,现在应该叫钱氏一套头面首饰;崔家的两个小子,没有改姓,直接编入曹氏少年队。

    初六,李虎回来了,带来了他父亲的问候和年礼。然后我把老钱和李虎都叫进了书房。

    “两位,过年休息的也差不多了,初六衙门都开印了,所以我们曹庄也要开始新一年的篇章了。”

    老钱和李虎在对面,不觉得神情一正,齐声对我说:“听少爷吩咐!”

    “好,长期的项目,年前都沟通过了,你们自己协调安排就行。今日重点是庄后的小山丘和大棚的事儿,我们先说说大棚怎么处理,老钱是管大棚,你先说。”

    “少爷,早就定下来的,大棚过了十五就平整后补种麦子,不然晚了就误了夏收了。我们有大棚,不怕天冷。我也进大棚看了看,有些已经长老了。这几天,老奴组织人,把豆角、黄瓜这些已经长老的,采收了,先翻地、整地,一块儿块儿搞。到十五,再统一平整出来,种上麦子。”

    “好,你这是老成的法子,可行。就按你说的办。再说说,第二件,小山丘的事儿。”

    “少爷,这事儿老奴(我),没什么经验,还要少爷定下调子。”两人又齐声说道。

    “我也没经验不是,谁又有经验呢?我还是那个意见,先把杂树清理出来,然后我们再规划。这事儿老钱负责调配人手,李虎你负责指挥。”我指了指李虎,接着说道:“老钱,这几日庄户还有闲,召集人手,先把杂树、杂草都清理了,给庄户们定下工钱,大家一起动手,这样才快。”

    “好的,少爷,今日我就安排下去,明日一早就带人上山。”老钱答道。

    “你负责人员和物资的调配,上山就由李虎去,李虎负责现场指挥。合适的木料要收拾好,家里要做老大一批家具了。杂木统一堆放,给庄户们当柴火。”

    “是,少爷!”两人又齐声道到。

    到这,事情就安排好了,我就打发他们出去了。曹氏的大生产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十几日,直到快出了元月,才将小山丘清理干净,这一天,我带着老钱和村里的一些人,上了小山丘。

    “少爷,这山丘不小啊。”老王头也来了,先发话说道。

    “是的,算面积比家时的地还多呢。”我随口答道。

    “您想怎么归拾,这么多地,虽说都是山坡地,不好浇水,但种豆子什么的,还是不错的。”老孙头接道。

    “这片山丘,家里有规划,山脚下种苜蓿;山坡上种果树,今儿来大家伙来,就是要规划、安排一下。”

    “俺们听少爷的,少爷说咋弄就咋弄,少爷您说。”老王头道。

    “现在杂树、杂草都清理了一下,下面大家伙把这山丘再烧上一遍。烧完再深翻一下,然后也就差不多开冻了。到时再种苜蓿下去,等清明过了,再种果树。”

    “这个简单,都是老庄稼把式了,几天的工夫就能搞出来。”老孙头说道。

    “你这老货,先别嚷嚷,听少爷说完。”老王头打断了老孙头的话。

    “两位也别争,我还真的有要求。首先,依着山坡每隔十米或二十米,要平整出一块平地出来,边上要用石头做护坡,不然一下雨,马上平地又变坡地了。”说完我看了一眼周围的老头们。

    老头也都纷纷点头,我接着说:“果树种在平地上,平地要引山泉进去,没有泉水的话,还要打井取水。果树下面还是要种苜蓿的,家里牲口越来越多了,草料是个大问题啊。”

    “少爷说的是,不过,这山上打井,怕不好弄,要打好深,还不一定能打到水......”老孙头担心的说。

    “那就在山脚下打井,再用水车把水提上去。”我自信满满地说。

    “少爷,这样人力太费了,不行啊!”老王头担忧道。

    “你们不用管,这事我来搞定。”我接着拍胸保证道。

    这个时代,提水到高处,用的都是翻车和筒车,需要人力和畜力作为动力。确实很麻烦,关键还提的不高水量也不大,如果太高人力和畜力都是拖不动的。

    但是我小时候在农村,见过土水泵,螺旋泵,不用很大力,只要不提到十米以上,就不用怎么密封。依阿大的手艺应该没问题,螺旋泵与风车组合,应该能达到我要求提水的效果。

    刚刚在山上已经感受到了,风力不小,而且周围都平地,都没个挡风的,应该可行。

    计议停当,就下山,直奔书房。

    书房里,我把螺旋泵画了示意图出来,又画了风车的示意图和联动装置的示意图。

    让小红将阿大和阿二叫进来。

    一会儿阿大和阿二来了,我请他们落座。

    二人显然,从未曾在我的书房里有过座位,说什么也不肯坐,在我强令下,才欠着屁股坐了半边椅子。

    这时,老钱和李虎也跟了进来。一起坐定后,我把图纸给阿大和阿二看。

    “阿大,先说这螺旋泵的事儿。你先看看图纸,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我。”我对阿大道。

    “是少爷,不过请少爷先说说,要做多大,图上没个尺寸,我心里也估摸不出来。”阿大谨慎地说。

    “大约要碗口粗,”我比划了一下,接着说:“长要很长,至少要二丈长。中间的螺旋杆要尽量合铆,页片与外壁之间的空隙越小越好,越小,就能把水提得越高。”

    听完,阿大开始沉思起来,我转头对阿二说:“你的,你看明白了没?”

    阿二拿着图看了半天了,壮着胆子问道:“少爷,同阿大一样的问题,少爷要做多大的风车,我看出来,这就是小儿玩的风车,不过应该很大才是,不然少爷,您也不会让我来做这个。”

    “是的,这个至少要有二三丈高,风车一片页片就这么高,而且转动要非常的顺滑,有一点点微风就要能转动,这个能搞不?”

    “少爷,这个不成问题,就是这么大,轴就不能用木头的了,要用铁的或铜的,这个要阿大动手才行。”

    “好,你这不成问题了,你可以选搞个小点的,试验一下,可行再在山上估个大的。”

    阿二点了点头。

    这时,阿大又问道:“少爷,我估摸了一下,做肯定能做,但能不能达到少爷的要求,我也说不上来,我也先做个样子,试试看吧。”

    “好,你这儿,我还有别的要求,除了能接到风车上,让风车拉动螺旋泵;还要考虑能用人力和畜力拉动,所以阿大,阿二,你们要合作,联动装置要一起来考虑。不然每个都行,但连不到一堆儿去,也是麻烦事儿。”

    说完,又向老钱说道:“老钱你负责保证他二人的供应,少什么就买什么,不过我估计做样品,家里的材料就够用了。李虎,你先带着人平整土地,一个平面到上一个平台,高度不能超过一丈五,知道吗?平台尽量扩大,做好护坡。暂时就这些,你们先各自去忙吧。”

    我把任务分派下去后,就不太管了。不想等了两天,我到阿大那里一看,果然,还是出问题了。

    阿大的问题是外层的管子,他还在打铁皮。打铁皮的速度太慢了,这个对他而言是个精细活儿,但这个不需要太精细。

    我马上叫停了阿大,让他烧了一锅的铁水,然后做了几个泥范,直接浇注。成型的铁管,再烧红了,煅打减少砂眼。

    阿大明白了我的意思,自去制作了。

    看到阿大的问题,就知道阿二哪一定也有问题。移步木匠房,阿二已经做了一个一米高的小风车,正在做试验呢。

    小风车有三尺高,页片用的薄木板,我一看就知道,完了,风力带不动的。

    果然,因为木板太沉重了,小风车转不起来,这是我的问题,我误导了阿二,他以为我让他通体都有木头做。

    马上纠正了阿二的问题,让王婆婆和小红、小青帮阿二赶制风车布,没什么难度,就是二层厚棉布合在一起就够了,小红和小青两个丫头就能搞定,王婆婆在边上帮忙。

    看到阿大和阿二出的问题,我自己也在反醒,看来,以后布置任务,要交待的更清楚才好,不然真的很误事的。

    果然,第二天,阿二请我去看小风车。这次的小风车高度还是三尺,但已经可以自如的转动了。试了一下动力,提起一个空木桶还力有不迨。但木桶在晃动,证明小风车已经在使力了,如果再大一点,一定可以提起的。

    阿二信心百倍的表示,一定会再努力攻关,一定能制作出我要的风车。

    我则表示,风车已经可以了,现在他要考虑联动的问题,又把联动的若干要求同阿二讲了一遍。阿二,表示明白了,下面着手做联动装置。

    就这样,我在阿大、阿二,铁匠、木匠工房之间不停的跑动,直到二人都解决了各自遇到的难题,这时已经出了正月了。

    李虎已经把小山丘平整出来了,山脚是接近三百亩的慢坡地,这几天土地正解冻,估计再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播种苜蓿了。

    山上则是多层蛋糕的样子,有六层,每层宽都有三十几米,层高三米左右,按照我的要求用石头做护坡。与上层的坡边上,还挖出了灌溉的水渠。山顶则有十亩方圆的空地,已经平整出来了。

    第三层在平整的时候,还意外的打出了泉水,水量不是很大,但至少可以保证一部分灌溉的需要。

    最下面一层,已个三四丈高的风车已经立起来了,阿大和阿二,正在试验联动装置。已经几天了,只要一挂上联动装置,风车的力量就不够了。

    没办法,我还得上去看看。

    上前一看,果然,联动装置用的是纯木料的。也就是说轴也是木头的,这得多大的摩擦力啊?马上叫停,给他们讲,马上把所有的轴承都换成铜的,他们二人也明白了,这是摩擦阻力太大了,依命去整改。

    又等了两天,他们请我再去看,果然这样,联动装置已经可以转动了。而且空转的情况下还很有余力,阿大说,应该能带动螺旋泵。

    因为现在地面还没完全化冻,所以井过没有打好,也就不能试验提水的效果。不过边上的请来打井匠人已经在劳做了。看样子,也就几天的工夫。

    请来的匠人头,姓崔。

    “崔师付,今天估摸着能打出水来?”我问道。

    “见过曹家少爷,老汉打了几十年的井了,这是我精心选的出水位。今儿已经打下去半丈深了,主要是地还冻着,要烧火,化了地才能挖,所以慢了些。不过曹少爷放心,明儿个您过来,一总能出水。”

    “好,好,麻烦崔师付了。”说完,拱手与众人作别。

    第二天,果然出水了,不过水量一般。我没有马上去看,因为做井我是知道的,出水后还要砌井壁做井栏,还要一二天的工夫的。

    又等了二天,李虎已经全程在跟进这件事了,他来请我再去山上。

    到山脚下,远远的就看到,螺旋泵已经下井了,联动装置也连接在井上了。

    走进一看,果然,螺旋泵已经在工作了,已经有水流出来了,不过不大。螺旋泵正哗哗地搅动着井水,但我已经很满意这样的结果了,我回头跟李虎讲:“成了,成了。”

    李虎也说道:“是的,少爷,真的成了,我都没想到,还能这么个法子。少爷果然是大才啊!”说话间还拍我个马屁。

    没理会这个马屁,我又对他说:“看样子出水不太够用,这样,你让崔师付再打几口井出来,多做几个风车。每层要有一个蓄水的小水池,这样逐层将水提到高处。你明白不?”

    “放心,少爷,这事儿交给我了,保证给您办的明明白白的。”

    “好,好!”

    既然第一个已经搞成了,那么保证小山丘灌溉就不远了。

    这时,已经近二月中旬了,大棚里的麦苗已经出苗了,有经验的老王头和老孙头都说,看这长势,估摸今年曹庄的麦子能早收多半个月,甚至一个月。

    处理好了,这些事情,我才又回到书房。

    想了想,决定写封信给朱瞻基。

    一来,节后还未再写过信给他,知道他比较忙。

    二来,我搞的东西,大异于大明,必须要给这些东西一个出处,不然有人认为我在怪力乱神或是搞鬼神之道,就不是我愿意的了。

    朱瞻基的身份在哪摆着,我事事都可以通过他,让大明的上层知道。而且我也不想仅仅我自家用这些东西,如果能在大明推广这些新的东西,这也是我的愿望。所以,我才决定要把这件事儿告诉朱瞻基。

    想定之后,马上动笔。

    太孙殿下敬启:

    小臣(已经是校尉了,要称臣滴)近日,制作一提水装置,特承报太孙殿下。小臣不知道呈报渠道,请太孙殿下转工部,看看是否适合在大明推广。

    下面就是螺旋泵、风车和联动装置的说明与图纸,说明和图纸都非常的详细,我是在阿大和阿二的装置上实际测绘来的。

    说完这些,后面又说,因为用于训练和教学的屋子还没搞好,所以教习还要请太孙殿下现迟点派出来。

    最后,是送上最近整理的学术文稿。

    写好后,同样送去了行在所,再由朱瞻基的小太监发往南京。

    其实,少年队的训练已经开始了,每天下午,全庄子上,所有的,十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少女,在阿三、阿四的带领下进行基本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站军姿和队列练习,没错,就是后世军训的内容。

    为了让全庄的孩子,都能参加,我还特意做了安排,就是管晚饭。这时节,庄户家可是不吃晚饭的。所以管一顿饭,足以让全庄的少年和少女们都自愿过来。庄户们自然不会反对,一来,现在农活不忙,另外有人管吃的,家里就可以少吃一口,自然乐得。

    让我没想到的是,阿三居然还当过什长,自然是北元军队的。对管理人员他是有经验的,伙同的阿四,把一群少年男女操练的痛苦又快乐着。

    痛苦,是因为一堆农家少年,没经历过这种训练,每次下来都累的不行;快乐,是曹家的伙食好啊,天天都不重样,包子、馒头管够,而且每人每天还有一只鸡蛋和一杯牛奶。

    不过训练进行了小一个月,庄户们还是很满意的,自家的子女都壮了不少,纷纷表示曹家这又做了一件大好事,曹家这是不着痕迹的帮衬庄户,曹家家主是个大善人,云云。

    我听老钱告诉我,也不禁的一阵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