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青大明行记
字体: 16 + -

014施粥

    张勇走后,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每日巡视曹庄、捉弄小红,成了我的主要事情。老钱则是更忙了,每日是奔走如飞啊。

    这一日,老钱来汇报:“少爷,这几日进城,发现有不少的流民,顺天府在安排赈济,同时也号召乡绅们去北平城施粥。里正也来问,曹庄有没意思在城里施粥?不知少爷意下如何?”

    “那里来的流民?”

    “今年河北闹水,当时官府也有赈济,秋天收成不好,官家还发放了灾粮。但不想冬天里天冷,赈灾的粮吃光耗净,没办法灾民只好到处流浪找口饭吃。”

    “这样啊,曹府今年赚了不钱,而且也有做了不好出挑的事,赈济是一定要参与的,这个事情,一定要参与,而且在大力的参与。”我当即表态道。“县上是怎么个章程?里正又是怎么说的?”

    “北城和东城是大兴县的地面,流民也集中在这两块地面。工部已经把流民里的青壮都拉到工地上,算是管了一部分。剩下的都老幼妇孺,只有这些人需要赈济。里正说,可以去县上指定的地点施粥。也可以捐钱、捐粮。”

    “好,有章程就好办事。你去组织一下,这几日大棚里事情不多了,组织一些青壮,再找些老人带队,我们去施粥,要做好。选机灵的,能说道的小伙子去,要同灾民讲,我们是曹庄的。切记!”

    “好的,少爷。”

    “还有,找庄子上手巧的女人锈一面旗子,到时打出去,这很重要。切记!”

    我连着说了两个切记,老钱点头不跌地应着。

    “少爷,还有吗?”

    “对了,前几日阿三说牲口院缺人手,让我们再给找些人手。”

    “那少爷的意思是?”

    “曹家向来人口少,现在更是只有你们几个人,我准备再招些人手。”

    “但是少爷,流民里的青壮都被工部拉走啦。”

    “咱们不要青壮,要青壮官府也不答应的。咱们要半大的小子,半大小子吃饱了,至少能顶半个青壮;而且他们捱过饿,应该有感恩之心,这样的人招进来,也可以放心使用。三来,流民都是农家人,农活从小就操持,也不用我们调教。这四一个,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老幼是为官府分忧,明白了没?”

    “少爷果然高明,老奴明白了。”老钱拍个马屁,虽然拍得不高明,但我心中也是美美滴。

    其实我心中还有个黑暗的想法,半大的小子,才好骗才好洗脑。我虽说是流水线上的产物,但所学也超出这个时代太多,如果我教出一帮子有少量现代知识的农人,不说别的,帮我赚钱哪是杠杠滴。

    “对了,还有,阿大他们几个是不是都没娶亲?这次是个好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流民里物色,合适的,只要对方同意,家里出银子,买进府里,给他们办亲事。”

    想了想,又补充道:“庄子上的小伙子,也透点口风出去,让小伙子主动出击,机会难得啊!今年各家收入都不错,应该都有点闲钱,借机会把家里的亲事办了。我觉得行!”

    老钱显然是没想到这个,砸了砸嘴,说:“少爷,高啊,真是高啊!”

    “你先去准备,粮食要备足了,锅碗柴火也不要出问题。争取明天就去赈济,你去安排吧。”

    老钱应声出去了,这是小红从边上走过来。对我一福说:“小红代灾民谢谢少爷了。”

    “你谢我个什么劲啊?”我好奇的问她。

    “少爷,想当年,小红也灾民,如果不是贵叔好心,把我买进府里,我可能早不知流落到何处了。”说着还眼圈有些泛红。

    “好啦,好啦,都过去了,你现在过上的是好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帮我把书房收拾一下,我准备读书了。”随口支走了这小丫头。

    隔天,施粥的一切准备停当后,一早我带着曹庄的青壮,来到北平城;里正带路来到了指定的施粥地点。

    老钱带着指挥着阿大和青壮先搭棚子,我则游走一圈,看着这片施粥场。方圆里许的施粥场里有近万的灾民,一排儿已经有十几家富户的棚子在施粥了,灾民们排着队,拿着一只破碗,还有有秩序的在领着粥。各家的粥棚我也一一走进去看了看,大部分还算厚道,不是清得见米粒的稀粥,也有几家煮的是稠粥,外围官府的兵丁和衙役在维持着秩序。

    回到自家的区域,棚子已经搭好了,为挡风还围上了席子,棚子一角上挂着“曹”字的旗子。

    现在阿二正在彻灶头,青壮们也在帮忙,跟来妇人们已经在淘米了。

    这时一个衙役走过来,登记了我们来施粥的人数,又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大致上,一天只是要保证施粥一次,粥煮好了,要请衙役过来查检,浓稠合适才可以施粥;还有每天至少要保证一石的米。

    明初二石米才合一两银子,这个要求可以说不高,曹庄的庄户家里粮多的都能保证,这也是官府对施粥者一个要求。

    很快,灶头砌好,大锅架上,火升起来。

    灾民们看着火已经升起来了,就自发的聚拢了过来,阿大忙带着人让灾民排好队。

    曹庄这次准备的非常充分,砌了十个大灶,一排十口锅。今天我带了二三石的粮食,还想着可能够用了,但这第一轮就下去一半,我知道肯定不够的,不行先去先生家里借些,明日从曹庄带来再还给先生家。

    想到这,我同老钱讲:“老钱,你先在这支应着,一切听官府的,让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不要自做主张。我去先生那里走动一下,我觉着今天粮带少了,看看能不能去借点。”

    “少爷,好的。今天阿三没来,要不我找个青壮送您去?”

    “这北平城里,还送什么啊,再说也不远,我走着过去,这些场面乱,需要人手,你安排好,不用派人跟着我了。”说完,走出了棚子。

    找衙役问了下官府现场管理的人是谁,不是先生,看来只能去县衙了。

    一路安步当车,走在这六百多年前的街道上。这时,已接近晌午,街边的店铺已经打开营业了。不过我注意到,北平这次扩建了很多,到现在城墙还没合拢呢,这就意味着多了很多的商业空白之地。

    这是个好机会,想想后世炒房、炒地的,在这个大明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该着我发财,这就找先生买地,盖房子、盖商店去。

    一路的胡思乱想,走到县衙。县衙是前衙后居,所以大部分的县官都是住在县衙里的,但先生本就在北平有产业,再加上大兴是附廓县,人员多,事务乱,所以先生没有住在这里。

    让差役通报后,先生的小厮思棋出来请我进去。

    进入二堂,二堂才了先生办公的地方。见到先生,见礼落座后,思棋又捧来茶水,这时我才与先生交谈。

    “子瞻,这是进城施粥来了?”

    “是的先生,里正一通知,我就让家里准备了,今日早上刚过来。”

    “粥棚里的事都料理好了吗?”

    “我的老家人钱富贵,他在那支应着,一切都顺顺当当的。”

    “噢,那你来我这有什么事儿?”

    “这不是进城了吗,怎么也要来拜见一下您的,另外也有几件事,要听听您的意见。”

    “什么事?”

    “先生,您知道,曹家人丁少,这次我准备招些人手,我不同官府争青壮,想找些半大的小子,这样您看行吗?”

    “你要招多少?”

    “百十个不多,几十个不少,看看能招到多少算多少。”

    “百十个这太多了,你庄子上才几百口子的人,再招百来口子,你让他们做什么?吃白饭?”

    “不是的,先生,我有个想法。这几个月,我不断整理小时候的笔记,里面有很多色目的学问,大异与我大明。像我前面搞的青储、大棚、算学都是这样的,这些都有个特点,易于上手,不用有太高深的儒家学问打底。而且学习迅速,学成对民生也有大用。”说着我看了一眼先生,见他不说话,只是抚着胡须,就接着说道:“半大小子,活跃,学习东西快,我简单教他们认字,再把色目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未来,不拘做工务农,都是曹家的大帮手。您看?”

    “百来个半大的小子,现在看确实没什么,但你不想想,几年以后,他们都成长成为青壮,北平是未来的都城,这太扎眼了。你一个不到千亩的小庄子,就养这么多青壮,还是在都城治下,你想干什么?”

    “先生,这于我另一个想法也有关系,您听我仔细说。”

    “你说说看。”

    “我从施粥场一路走过来,发现因为北平扩建,有很多空地还没有人住进去。想想以后,北平是都城,各色人等肯定齐聚北平,住宅啊、商铺啊,一定会大量增加,我想现在投资那些商铺,您不知道,仅曹庄的大棚菜这一季,就赚不下万两银子。您知道我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手里有钱,不做点事,心里闹腾着。店铺多了,就需要人手,现在青壮官府控制的严,我要半大小子,学工、学商,还不是我一句话的事。”

    “这么说来倒也不是不行,但你不能只要小子,这样,子瞻啊,男女各半,这样就不会惹人注意了。这些半大小子长大了,也是娶亲的,虽说不用主家操心,但是也有得你烦的,如果男女各半,这事儿就好解决了。”说完,一抚胡须,脸色一变,厉声道:“这事你要处理好,切不可用强,一定要与人家家人协商好。现场有衙役,做好文书,不要让人诟病,你是举人,不要失了身份,明白吗?”

    “先生您放心,我什么性子您还不知道。管保不让灾民吃亏,您放心吧!还有,买地建商铺的事儿,您看?”

    “去休,这事儿你找王县丞去,去吧!”说完一挥手,就要赶我出去。

    “别,别,先生,我还有事没说完呢。”

    “还有什么事啊?你这孩子怎么净是事儿啊?”

    “先生,今天施粥,我再了二石粮食,觉着不够用,想从您府上暂借一点,明日还上。”

    “二石还不够,你支了几个灶?”

    “十个十刃的大灶。”

    “你......怎么说你这孩子呢,你看看哪家支这么多灶的,人家最多二三个灶,谁像你,还十个灶,把你能的。子瞻啊,施粥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你只管一天饱饭,然后饿几天是不行的。这个粮不是不能借给你,而是这个事情,你不能这么办。你明白不?”

    见我一付不解的样子,先生接着道:“施粥就是给灾民们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官府有能力让他们都吃饱的,而且是天天吃饱。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干,灾民都是流民,天气好转了,就会由官府再送他们回乡的,你天天给他们吃饱喝足,到时他们赖在这不走,你怎么办?你养着?赈济是个大学问,你这是在好心办错事。听我的,今天就先这么多了,回去把灶头减几个,每天二石粮食。”

    “原来是这样啊,先生,子瞻受教了。”

    “去吧,我这儿还有事,不留你了。我派人通知你婶娘,中午你过去吃饭。”

    拱身给先生行了一礼,退出房间。思棋在外面守候,我让他带我去找王县丞。

    王县丞热情地接待了我,说明了来意,王县丞直接打开图录把当前的空地只给我看,我选了十几处顺眼的地块,相约明日让钱管家来找他交钱办理。

    辞别了王县丞,思棋一直在跟着我,就安排先生的马车,先把我送到先生家中。

    不远,进门,先拜见了婶娘,就在房中与婶娘聊着家常。

    “子瞻啊,你有日子没来了。你不来,少伯见天也着个家。这公干就在城里都见不着个人影。”

    “勇哥是公务忙,会好起来的。我这边是因为,最近搞的事情有点多,所以也是乱忙一通,没能来拜见先生和婶娘是我的过错!”马上低头认错,婶娘对我极好,总让我想起在现世的父母来,我家也在农村,我刚毕业两年,但离家已经很久了,高中住校,所以家庭温暖已经许久没有感受到了,特别是到了大明,家里就我一个人,每次夜深人静时,我就会暗暗想念现世的父母。

    “你这孩子,就是嘴甜。”婶娘笑骂道。

    过一会儿,先生回来了,开饭,吃饭,席间婶娘要求我这几日在城里施粥要天天过来,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我陪她吃饭,还是就两个人吃饱,都吃了几十年了,好无趣。还是同我这年轻人一起边聊边吃,不觉得饭量都有些大增。

    我自是没口子的答应,不说别的,就冲着婶娘对我亲人一样的关爱,我也要经常来。

    吃罢饭,略事休息,我就搭先生的马车,回到了施粥场。

    路上,先生对我交待:再有十数日,灾民就要返乡了,让我每天二石粮施粥,不要多。还有收人的事,自己抓紧,再三叮嘱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给足了银钱。我自是一一答应下来。

    回到自家的粥棚,果然粥已经全部派完了。问过老钱,煮了三轮,没办法灾民太可怜了,最后老钱他们把自己吃的都拿出来了,他们还没吃午饭呢。没办法,收拾好粥棚,交待负责的衙役看管,我就带着大队人马回曹庄了。

    在路上,我把老钱叫过来,对他说:“我听先生讲,这粥场还要再开十数日,春节前灾民们才会返乡,有几个事交待给你。”

    “少爷,您吩咐!”

    “首先,灶头明天只起五个火,还是二石粮食,尽量把时间拉长一点,别像今天刚过午就没了。”

    “二一条,粥比对着别人家,今天是我经验不足,粥有点太稠了,先生特意交待过,不能太稀,但也不能太稠,不能让灾民们吃饱。”

    老钱点头应着:“少爷是这个理,老奴以前都是这么干的,官家的章程也是这样的。”

    “哪你不告诉我?”我瞪了一眼这个老货。

    “这不是没想起来吗?再说,少爷心善,老奴怕说了,少爷骂我。”

    “你这老货,害我被先生骂。这次先放过你,以后再收拾你。”

    老钱讪笑着点了点头。

    “三,收人的事,先生也同意了,但是说要男女各半,不好太惹人注意。”

    “范老爷这是老成的做法,老奴明白。”

    “你这个老狗,就等着看我笑话,啥你都明白,就是不说,气死我了。”我准备借机敲打一下老钱这个狗奴才,接着说道:“老钱,家里就我一个主事的,我年纪又小,你要多多提点我,你看看这次的事,因为你害怕我骂你,结果搞出这么大一个笑话,这可不行啊。”

    “老奴明白了,少爷!以后再有什么事儿,老奴一定先说明......”

    “这还不够,还要说出你的主意,曹家不怕麻烦,但不能因为我没经验惹出事端来,你明白吗?”我厉声道。

    “明白了,少爷!”老钱只能低头认错。

    “还有,我在县衙挑了十几块好地面,准备盖商铺,明天你还足了银子,去县衙找王县丞把地买回来。”

    “好的,少爷。不过十几个店铺,是不是太多了?”

    “什么十几个店铺?听清楚了,是十几个地块,每个地块都能建几个店铺的。北平是未来的国都,很有很多人进来,再多的店铺也不多,明白不?”

    “老奴明白了,明天一定办好。”

    “还有,问问王县丞,咱家后面的小山卖不卖,今天我忘记了。如果能行,一起买了。”

    “少爷,那个荒山头子,真的没用处,咱家要来干啥?”

    “老钱啊,老钱,你也不看看,北平城外的地价都是什么价了,良田都几十两银子一亩了,再说了你要买好地谁卖给你啊?那小山头,整理一下种要果树什么的,收入不比种田少,你要有长远的眼光,明白不?”

    老钱开始沉思起来,我看着老钱,觉得找帐房要马上提上日程了;老钱管理杂事还行,曹家越来越大了,他已经应付不过来了。前面张勇在还看出来,张勇一走,马上显露无余。

    接下来,一路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