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青大明行记
字体: 16 + -

010 望远镜

    我用手势让张勇先不要说话,打发阿大他们出去,关上了房门,这才对他说:“这望远镜一定会成为军中利器的,所以能保密还要保密的。我都想好了,我准备用无色的白水晶先制作一些,送给军中试用,一旦军中使用效果好,就交给朝廷,让朝廷来生产,防止扩散。”

    “你的想法是对的,想想如果鞑子们有了这个物件,大军就更难发现他们了。”

    “所以下面的事儿,就要借助张先生的力量啦。”

    “白水晶?”

    “对,不单单是白水晶,还要制作玉石的工匠,要能保守秘密的。”

    张勇沉吟了一下,回道:“英国公府在北平有首饰店铺,里面许是会有白水晶;工匠也可以从店里调,不过这样望远镜造出来,就要先紧着英国公府用啦,曹少爷没问题吧?”

    “英国公府与我家是世交,当然没问题;单单从英国公正在安南作战来讲,也应该优先送给他用。”我当然不会有意见,这样我连材料和人工都省了,自然乐得同意。“不过为了保密,只能在曹家制作。”

    “好,这样啊,我明天去城里,调人、调材料。”

    “如此最好,麻烦张先生了。”

    第二天一早,张勇就让阿四送他进城,傍晚时分才回来。一回来就到我的书房来见我。

    “曹少爷,材料和人都带回来了,白水晶比较少,找了良久才找到六块。我已经安排商队,去南京等地收集了,估计年后就能收集回来。”

    “六块也够了,先让工匠试试手,等白水晶多了,我们再多做一些。”

    后面的事我基本上也就不太过问了,阿二先教工匠用冰制作透镜,等工匠熟悉了,才在水晶上试手。

    不过我每天还是比较关心进度的,比如说现在玉石工匠对付水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一点点的磨,一面透镜工匠就用了一旬的时间,这才打磨圆润,焦点聚焦正常;另一面凹透镜就更难了,只能是靠工匠的手感,慢慢来吧。

    我天天问进度,虽然不急迫,但张勇也还是很烦的,现在这件事是他负责了,他连给我上课都顾不上了。

    终于十二月头上的一天,他拿一个成品的望远镜来到我的书房。一见我,就大声抱怨道:“成了,曹少爷,我真被你害死了,这个物件太麻烦了。做玉石的老丁都累病了,不过确实有用,你先看看。”

    接过一看,铜制筒子,入手光滑。再拉开对着远处调焦,清晰、明亮。对比一下,八九倍,可以,足够用了。

    “我很满意,这就是我想像中的望远镱。”我还在装逼。

    “好,是这样就行,老丁也熟悉了,后面制作就不难了。我估算一下,剩下的水晶大约还能再做四个,再有两个月就能做成。”

    “这事儿,还是你负责,我只管结果。”装逼就要装到底,有又老实、又能干的人,不用白不用。

    “好,那你看这个要不要先送安南,让英国公试用?”

    “好啊,你安排吧,另外也代我问候英国公。”

    “这是一定的,其实曹少爷不说,我也一直都定期写信给英国公的,英国公非常关心青储窖的事,还说等他出征回来,想见见你。”

    “再说吧!”

    说完,张勇就出去了。望远镜的事告一段落后,我就不在追问进度了。现在大棚菜已经可以少量产出了,我送给先生试吃。

    先生和婶娘大为震惊,先生还特意写信来夸赞了我一番。

    近日,黄瓜、豆角等菜已经可以大量采收。张勇把庄子上的青壮都组织了起来,给他们编好组,每日进城去各个酒肆推销。

    效果不错,酒肆纷纷预订,定价张勇想定到夏日的二十倍,我把大棚的建设成本给他一说,再看看酒肆里现在卖的都些什么菜,张勇二话没说,直接按百倍的定价。

    其实,我觉得百倍也不多,现在一根黄瓜也不过百文。但张勇说再多就不值当了,酒肆也消费不起了;现在的价格,一个菜成本价都已经一百五十文了,再多酒肆就宁可不卖这青菜了。

    不同这个古代人争论,先卖着再说。

    庄户们都乐疯了,我同他们约定因为大棚是曹家投资的,地也是曹家的,所以收入的一成给他们算工钱,每家的棚子出产不一样,出菜了统一称重统一分钱。

    才短短的十几日,每户都得半两银子的工钱,热情瞬时被激发出来,每天收入曹家的银子就有百两之多。

    这一日,张勇和钱管家一起来书房找我。

    “曹少爷,现在酒肆的订购已经稳定了,每天销售超过百两;但大棚里的菜,仅仅靠酒肆的订单是销售不完的,我打算再开两条销路。”张勇说道。

    “你说。”

    “一条,是北平城里的高门大户,虽说大多迁去南京了,但家家都有主人留下守业的,他们可以作为一个销路;二一条,北平城里城外的富户非常多,可以组织庄户进城卖菜。”

    “这两条我觉得都是可行的,你准备怎么干。”

    “头一条,针对高门大户,这个要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出面,我觉得老钱行,所以把他也带过来。老钱打理曹府这么多年,见识、能力都能胜任。”

    我转头问老钱:“你自己怎么看?”

    “少爷,北平的高门大户,在早,老爷在的时候,我也是走动过的;现在去卖菜,我主要是担心丢了府里的脸面。不然张先生同我一讲,我就同意了的。”

    “脸面,这玩意有什么用,再说了,我现在是农民,卖自家的菜,有什么丢人的。”

    我扫过张勇,发现他的脸上是嘉许的神色。

    “既然少爷这么说,那我就去卖菜。”

    “组织庄户进城卖菜呢?”我问张勇。

    “你先生,范县令管着大兴,本身就是附廓县,他的地界在北城、东城,这里人员,北城穷苦人多,东城商贾多,吃得起大棚菜的不多,但不是没有,这个可以先搞起来。顺天府那里也可请范县令协调。”

    “好,就这么定,还有我师兄范勇在工部当小吏,他人头熟,老钱带着我的信去找他,上层找先生,下层找勇哥。先这么定。”

    二人答应一声,就出去了。

    过了几日,范勇来报:“曹少爷,现在北平城里各豪门大户,多多少少都定了我们的菜,近日出产将将能满足豪门的需要,我的想法是将酒肆的量再减少一些,全力满足豪门的需要,你看?”

    “张先生的意见是对的,豪门才吃的起这么贵的菜,先仅着豪门来。另外的四架望远镜的事儿怎么样了?”

    “镜片已经磨制的差不多了,应该再有小半个月就完工了。”

    “好,这四架望远镜我打算敬献给万岁,要做的精致一些。如果能找到合适的象牙,用象牙做,如何?”

    “先不说这个,曹少爷,打算如何晋过献给万岁?”

    “英国公还在安南,其他的英国公府上的人,我也不熟悉,而且英国公不在,府上的人也不好直接面前万岁。”我准备让我老师范维代我献上,但张勇这儿要先打好预防针,毕竟用的英国公府的资源做的。

    “哪你的意思?”张勇见我不打算让英国公府献望远镜,问道。

    “我先生,范维,他是潜坻旧人,到时请他献上。”

    “这也是一个好办法,这几日,制得了,我就送过来。不过象牙可能一时找不到,就用金子打造一只,其它三只用银子,装饰的漂亮一些也就罢了。”

    “如此甚好!”我拍手到,张勇见没其它的事儿了,也就出去了。

    又过了小半月,张勇将四架望远镜送来,我又一一测试,工匠的手艺不错,个个都是精品,这要是献给朱棣,怎么也的赏我个黄金若干两吧,我不觉嘿嘿的暗笑。吓得小红不觉得撇了撇嘴:少爷又发噫症了。

    我回神,一见小红的表情,就知道,这小丫头,又在心里鄙视我,不与这个小丫头一般见识。

    “小红,你去把管家叫来。”

    “是的,少爷。”小红知道,她的脸色被我看见了,我故意支使她呢。

    一会儿,钱管家进来了。

    “少爷,您找我?”

    “派人去县上我先生府上,问下先生何时有闲,我有事要面见先生。”

    “好的,少爷。”

    “还有,把这四架望远镜拿给阿二,让他做四个精致的盒子过来,金子的用花梨木做,另外三个用鸡翅木做。家里材料应该都有,没有的你帮着找些,要快,三二日我就要用的。”

    明代皇家喜欢黄花梨,我也算投其所好。

    “好的,少爷,还有旁的事儿吗?”

    “没了,你下去吧。”

    这几日,安排好一切,我再次坐上马车前往县上拜会老师——范先生。

    一样,门房直接把我引进书房,见了先生,见礼过后,先生吩咐人上茶,这才打量我。

    “上次相见,已有半年,身子越发精壮了,好,你拿的是什么,这么多盒子?”

    我取过一个鸡翅木的盒子打开,取出望远镜,回复先生道:“先生,这是我这几个研究出来的望远利器,我取名做‘望远镜’。有这一物,可以做大明兵马发现二三里外的敌人,做到料乱于先,与战场上会有大用。今日拿来请先生代呈万岁。”

    “噢?拿来与我看看。”

    我连忙递了过去,并都先生如何使用。

    先生初觉,还不是很在意,将学会后,不断用望远镜望向院门处。

    “门房老周过来了,这老狗原来脸上都有斑了,平日不曾注意到,有了这个东西,看得如此清晰,果然大有益处。不错,不错,子瞻果然是巧心思。”

    先生玩弄半晌才再与我说话。

    “听说张勇那个家伙还在你哪?这个是他帮你搞出来的?”

    果然,张勇去曹家的目的是同先生沟通过的,这两个人还有沟通往来,这是我没想到的。。

    “先生,是的。如果不是张先生调动英国公府的力量,这望远镜还不能制作的这么快。”

    “好好,你想让我帮你呈上去,这事儿,我应了,我会安排的。”

    说着先生用手抚了一下胡须,接着道:“张勇把你近期做的事,都同我讲了,言语见对你还是非常满意的。这老东西是张家族人,也是他自己对官场失意了,不然,凭他的才学,至少也是一府大员。”

    “先生说的是,张先生是无意官场;先生,您如果不是一直不肯升迁,您现在也应该是三品以上大员啦。”

    “老夫也无意官场,所以才多次婉拒万岁美意。破家县令,灭门令尹;只有坐在这个位置上,才知道责任的重大,老夫为官多年,一直觉得,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三里小城足够老夫一展平生所学,这才能不负乡里。”说着又感叹的抚了抚胡须,接着说:“这几个月,子瞻你的事儿就不少,又是青储窖,又是养殖牛羊,又是蔬菜大棚,现在又搞出这个望远镜,以前也没发现你有这么多的杂学,你从哪知道的?”

    “先生不知,家父在南京为官时,曾收留一色目学者,名阿卜杜拉。他所学甚广,我也正是年少,就经常点播传授一些色目学问给我,这些都是当日他所传授的。”

    “这我还有所不知,他人在哪?”

    “前几年已经在南京病故了。”

    “遗憾啊,未得见此大才,真是一大憾事。”

    我就知道,这些东西是一定要找一个出处的,所以就把这都安排到家中原来的一个色目仆人身上。

    “他还教你什么别的了?”先生接着问道。

    “还有一些算学的学问。”

    “噢,又是杂学。算了,我也不问了,你近期随张勇学习制艺学的如何了?”

    “这几日张勇先生说我的制艺已经学完,需要大量读书,以丰富阅历。”

    接着先生就开始考较我的八股,由先生出题,我来破题。

    时间过的很快,到了饭时,照旧吃了饭后,与先生、婶娘话别,回到家中。

    一转眼就进了腊月,曹庄一改往年冷清的场面,今年各家各户都发了大财,这么说吧,仅十一月一个月每家都有十几两银子的进项,顶去年一年的。带着小红来到府外,看着庄子上牛车来来往往,我不觉有点自豪感。

    一眼望去,房子虽然还是原来的草房,但是每家都有烟柱升起,这说明家家取暖的火炕都在工作。听钱管家讲,过去庄户家一天,只有夜里才生火盆取暖。自从有了火炕,再加上今年大棚菜给全庄带来的巨大收益,家家都烧起的火炕。

    这时,远远的看见张勇走了过来。

    “曹少爷,来曹府有月余了,我也需要回家中看看,今日想回去一趟。”

    “好,先生助我良多,府里的产业也经先生之手,大有改观,大恩不言谢,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让老钱准备点薄礼,不成敬意,万望收下;另外,我也准备送点菜给英国公府,请张先生代转。”

    回到府里,叫老钱准备好送张勇的礼品,有半片猪,一只羊,大棚菜少不了的。还另备了一份,主要是大棚菜,这是送北平英国公府老宅的。虽说,英国公大部分人都迁往南京了,但还是有几个本家的老人留守北平的,礼不可废。

    一阵忙乱后,让阿三带着人赶着大车送张勇回去,我在门口送别张勇后,就远远看见一匹马急驰而来。我就在门口略微等候,来的是先生家的小厮思棋。

    思棋下马同我见礼后,取出一封书信,递与我。

    “曹少爷,这是我家老爷给您的信。”

    “有什么事吗?可要我回信?”

    “老爷说,曹少爷看信就明白了。无需回信。”

    “好,思棋要不要休息一下,进府喝点水?”

    “谢,曹少爷。如果没旁的事儿,我这就要回去,还要向老爷复命!再见,曹少爷。”思棋年纪不大,性子有点急,交待清楚后,就上马走了。

    我拿着先生的信,回到书房。打开一看,先生说:东西已经呈给了太子,随行的太孙很是喜欢,太子也觉得在军事上有大用处;太子已经用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呈给万岁。让我把望远镜的制作方法整理出来,以便万岁或太子派人来查问,云云。

    我想了一下,这件事知情的也就三四个人,制作镜片的是英国公府的老丁,镜架是阿大和阿二,协调的张勇,都没有问题,我只需要把制作方法书写出来就可以了。到时皇上或太子派来人问,把方法往上一交就可以了,如果要派人来学,自有老丁和阿大他们传授。

    考虑周全后,让小红准备好笔墨纸砚,我先把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写了出来。写好后,又将近日来搞的新项目一一审视一下,将原来用白话文记录的青储窖、火炕及养蛆之法也重新整理过,这才放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