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青大明行记
字体: 16 + -

002我来了

    我是一个生活上非常有规律的人。两年多的两点一线的生活造就了我奇准无比的生物钟,清晨6:30必醒,哪怕身在明朝。

    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没有在床头摸到手机。

    第二件事情——没有摸到香烟。

    天哪,虽然在明朝,可我没有想过要戒烟啊!。我实在不能面对没有香烟的日子!

    地坪上的小红还在睡,十三四岁的小丫头,还是贪睡的年纪。我找到衣服,试着往身上套,无奈地发现,我真的搞不懂。

    小红被我吵醒,连忙来到床边,“少爷,您怎么不叫我,我来帮你。”

    在小红的帮助下,先换好里衣、裤子,套上外衫,终于搞定了。

    小红又去打来水,拿来一把小刷子和一碟子盐,我知道这个是刷牙的。看书知道牙刷在明朝已经有了,猪鬃做的。拿起闻了一下,还好没有异味,还有一点点香味。

    洗漱完毕,吩咐小红,半个时辰后再上早饭,走出房门,细细打量起这个“家”来。说实话,我还是觉得不是穿越,而是有人在搞怪,也许一会儿就会有人来告诉我,这是在拍真人show。

    家,是个三进的院子,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见的多了,明显与胡同里不同。

    这里的院子更大,第三进,主要是我一个人在住;二进休息的是管家和王婆婆、小兰,在小红的引导下,与王婆婆打了声招呼,走向前院。

    前院,几个仆役已经起来了,在吃早饭准备下地干活。进前一看,应该是小米粥配着黑呼呼的馍馍,看不出是什么面的。

    我问小红:“就吃这些?馍馍是什么面的?”

    管家这时跟了出来,见我关心仆役的吃食,抢答道:“最近要收割,农活重,馍馍是糜子和黑豆面的。”

    “好,我随便看看,钱管家,陪我走走,看看庄上。”

    出了大门,因为曹家的官宦人家,所以还有个大门,一水的黑漆,看着就新。对面就是农户家的房子,一流儿,以曹家为中心;房子看上去都是土坯半边房,破破烂烂的。曹家这边几乎没有人家,离着好远,有个房子,管家说是养牲口的院子,谷仓也在那里。

    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也不过三百多步,大约200米的样子,真是小啊。

    再远处就到了地头,一眼望去全是麦子,自语语到:“这一年得有多少收成?”

    “家里六百亩地,全是好地,一年收千余石,地租有200多石。这几天就准备开始收割,收割后再重上豆子,不过豆子不收租,都给佃户们。”钱管家接口道。

    我知道,明朝的亩产只有2-3石,甚至不到3石,地租一般是4成,两石麦子和谷子能换一两银子,也就是说我的年收入是100多两。

    “农户们一年到头能吃饱吗?”

    “现在年景好,能吃饱,家里收租也不是很严苛,另外,家里不收豆子的地租,一年还能剩下点闲钱,这不村东头的老王家准备娶新儿媳妇。”

    远处有个小土丘,我指着问管家:“那也是家里的吗?”

    “那是官家的,村里可以上去打柴火。”

    5分钟没到,已经在村里转了两个来回,兴趣阑珊的回到房里,小红已经把早饭准备好了,同样的小米粥,麦子面的馍馍有点发黄,一碟小咸菜。

    看来明朝地主的吃食也不过如此,我早饭是这样。

    吃罢早饭,按照小红的说法,我应该去书房读书啦。

    来到书房,靠墙是一排书架,正中是一张书案,一把椅子;窗边还摆着一张画案,房间的另一头是一套八仙桌。

    扫了扫书架上的书,都是四书五经,论语之类的,连本章回小说都没有,顿感无趣。

    转身出了书房,直奔前院。前院已空无一人,他们已经下地了。我也追着去了地头,只见田地里已经有不少的人了,见我过来,老人们纷纷过来同我打招呼。因为不认识他们,所以面无表情的点头示意。

    看了一会儿,收割同现代的人力收割没什么区别,也是无趣,回到家里,叫来管家。

    “去北平怎么去?”

    “少爷要进城?”

    “是的,方不方便?”

    “我马上让人备车。”

    过一会儿管家来说,马车已经备好,我到前院外,不见一个两轮厢式马车停在那里,阿三站在车前,身后小红急忙忙的跑出来,扶我上了车,自己也上去了。

    阿三的车赶的很好,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北平城。

    马车的避震不过关,晃得我牙齿都有点麻了,从车上下来,腿一软打了个趔趄,小红连忙扶住。

    北平城就是一个大工地,城墙还在建,没有合拢。到处是运材料的牛车和马车。

    “让一让,让一让。”一辆牛车从我身边驶过,都市的喧嚣声在我耳畔骤然响起。

    几天前你还是个城里人,不要这样没出息,我告诫自己。小红和阿三都知道我没有了记忆,少爷病还没好,人有点呆,阿三寻思着。

    “少爷打算去哪儿?”阿三问。

    “哪儿热闹去哪儿,我就是随便逛逛。”

    “那请少爷赶快上车,我们去南城。”阿三撩起车帘。

    “别,少爷我想走走,你牵着马头里带路。”我转身捧起小红,把她放在车沿上,“坐好了,别摔下来。”小红点头。

    棋盘式的街道笔直,漫步在街道上,时不时到两边营业的店铺里面看看。粮店、布店、杂货店,都进去,问问价格,在伙计一脸不屑的神情下,面无表情的走出来。

    看来真是穿越了,我不知道那个仿古景区有这么大的。md,这可怎么办?

    走着走着,想了很多,只能接受了,既然来就安之吧!

    回过神来,觉得腿已经酸了,前面是家饭店,就招呼阿三去停车,带小红走进店里。

    小二跑过来,“您来啦!”

    “认识我?”

    小红忙拉拉我袖子,“小二都是这么招呼的。”同时,尴尬的冲小二笑了笑。

    小二不觉为意,引我们到窗边的座位。

    我示意小红点菜,小红点了4道菜,见到阿三也进来了,就又加了一个碗饭。

    菜上来后,小红帮我摆好碗筷,侍立在我身后。阿三早拿着碗饭到门口去吃了,我示意小红也坐下跟我一起吃,小红扭捏了一会儿就坐下了。

    先加了口儿肉,羊肉还不错,在尝口菜,没什么滋味,看来明朝的饮食还没有发展起来。

    吃罢,准备结账,小红见我在身上四处乱摸,知道我在找钱,就从我腰间解下个荷包,取出碎银子结了帐,又把荷包帮我结在腰间。

    三人出了饭店。

    阿三看不出多大年纪,但感觉年纪不小,一脸的沧桑,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似乎不耐烦陪我们逛街,就在车里先等着。

    我同小红继续逛,猛然间头被人重重拍了一下,耳边响起一个公鸭嗓的声音,“子瞻老弟,多日不见,你的身体好了没有?”

    我说这人是谁呀?怎么这么没轻没重?

    小红见我迟疑,忙在我耳边低声说:“这是范公子,范勇,您老师范县令家的公子。”

    我忙用出门前跟钱管家学的礼节行了个礼,“抱歉!抱歉!范公子,我得了离魂症,记忆缺失,大记得前事,见谅!见谅!”

    “我听我爹说了,还说这几日去看你,没想今日在城里遇见了。走,喝酒去!”

    “我身体刚好,不易饮酒,再说今儿我都吃了。正想明日去拜访老师,要不咱明日?”

    我又从范勇推脱了几句,两人在路边话别,约好明天去拜访老师。

    小红见范勇走远了,低声说:“少爷,范公子经常捉弄您,上次还把您的袍子弄湿了,大冬天的,害得您第二天就病了。你还说再也不搭理他了。”

    “好,我知道了。”我随口敷衍道。

    逛到傍晚时分,才带着小红,坐车回到家里。

    一进门,就见王婆婆守在前院望着我,连忙上前扶住她。温言与她聊了两句,送她回去。

    回到房间,想起是不是该吃晚饭了,就让小红去准备。

    “少爷,晚饭已经开过了,申时,现在只能让小兰姐给您准备点点心。”

    “好,什么都行,我有点饿了。另外把钱管家叫来。”

    小红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一会儿,钱管家走了进来。

    “以后家里,每日开三顿,早、中、晚,比以往加一顿。特别是前院的六个,不吃饱,那来的力气干活。”

    “少爷,这不合规矩......”

    “不用说了,再说我也要吃的,难道我一个人吃,让你们看着?”

    “好的,少爷,是就农忙的时节吗?”

    “当然不是,以后改一改,天天三顿,而且要吃好,还要有营养,也就是有肉有荤腥。”

    “好吧,少爷,我会安排的。”

    喜欢这万恶的旧社会,我说什么,他就得听什么。

    又同钱管家,聊了一会儿收割的事情,据他说,再有二天就可以收割完,这几日天气好,晒几日就可以收粮了。

    听他絮絮叨叨的说,都是家里的老规矩,也就没有再过问。哪怕他走以后,吃了点点心,就洗漱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