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挂傍身闯大明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入伙

    文子贤如此解释,罗洛宁、聂小秋神情完全平淡了下来。

    聂小秋柔和一笑:“倒是没有去想文公子所作所为是否有失尺度,念着的是公子轻看了我们,还是小秋多想了。公子如此说来,也定然是周全的关联思考,小秋便也不拂公子心意,但一万两却是受之不恭。由着小秋拿,去处也由小秋决定,如何?”

    罗洛宁赞同:“这个法子好”

    文子贤干净利索;“好”

    “一千两,一百两小秋自用,九百两当是小秋入伙医馆”

    罗洛宁两眼发光:“我便也取一千两,一百两军士均分,他们是得了便宜,九百两便效仿聂姑娘,入伙医馆”

    文子贤如何不知聂小秋意思,一百两说是自用,其实是拿回了给吴三千应急的纹银,不让自己有心理负担。百两纹银确实帮到了自己,借的巧妙,拿的没有给自己压力,行事处理,羚羊挂角。

    “好,不过小秋姑娘折返顺天府还是要携带银两,住宅、医馆选址都是需要花费,前期事务多需要聂姑娘操劳,太爷爷决策,文家即刻搬迁,在这之前,我是想到高阳一行。”

    “高阳?”罗洛宁问。

    “拜访孙大人,求教几个问题”

    两人都熟悉孙承宗,聂小秋原本是要说随文子贤同行,但想到文子贤所叮嘱之事,止住了想法。

    却也不好奇,点头说道:“孙大人虽辞官回乡,但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博古知今,文公子天赋禀异,孙大人定然会欣赏”

    提及孙承宗,罗洛宁立刻进入话题;

    “孙大人早年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大人当时视察城防,聂将军、我是接触过的,聂将军说孙大人是兵法大家,可惜我是任务在身,否则定要随行聆听孙大人就天炉战法的见解,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如若有人能一针见血,非孙大人莫属。”

    “罗兄接触过孙大人”文子贤问。

    笑了笑,罗洛宁说道:“按照职务,原本是不可能,之前是没有关宁铁骑说法。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朝堂组建军队,辽镇总兵官屡屡变任,适才产生了这种称呼。女真逐渐势大,朝堂精兵不足,关宁铁骑在辽人基础上混编入部分抽调的京军,聂将军及其我等都是由此进入关宁铁骑。”

    合情合理的解释,但言语落入耳中,文子贤却有另外想法,不管对明朝历史如何贫乏,涉及到袁崇焕、祖大寿等的事件,但凡稍微对明史有所接触,都知道原委。

    文子贤推测关宁铁骑中加入少量如若聂相廷、罗洛宁等人在内的京军将官,怕还是牵连到了这些事件,派系和防患。而其中内幕或许罗洛宁也未必知道。

    孙承宗巡防时召见聂相廷等人,恐怕讲究的也是一种平衡。

    话题转移到军事层面,罗洛宁说道:“此番茅舍聚别,我便要随军出行,和文兄论及兵法,诸多细微之处还是不得要领,求教一二”

    聂小秋又认真了起来。

    或许因时局,也或许同聂相廷参军有关联,贵为京城才女的聂小秋更加乐见文子贤谈论民生、军政层面话题。、

    也或许文子贤就这些事务方面解析表达观点时完全符合了聂小秋对文子贤羽扇纶巾的定义。

    文子贤起身,走到烤炉一侧,罗洛宁和聂小秋都随了过来;

    没有将串着时蔬到竹签放到火苗上,文子贤正色说道:“打仗,关乎的是人命,还有国运,

    不能纸上谈兵,所以和罗兄之间仅仅是看法的交流。”

    罗洛宁喜欢听文子贤这句话,拍了拍肩膀,表示自己心中有数。

    逻辑清晰,文子贤道:“和罗兄谈及建贼军士战力,罗兄是给与肯定”

    “实事求是”罗洛宁点头。

    日影已经西移,山林一侧蔓延过来的阴影延展向了柳树方向,文子贤声音也在绵绵漠漠的秋风中响起;

    “建贼军士战力如何,我是没有办法直观的感受,所以和罗兄谈计谋策略,确实是纸上谈兵。

    你有好的谋略,建贼士兵有出众战力,一万军士兵包围女真两三千人。谋略层面,这是成功的,但好的谋略转化为战果,完成这个执行过程的却是军士。如果女真两三千人一口吃掉实施了包围的我朝一万军士呢?这是计谋的胜利还是失败!”

    话题一瞬间就将罗洛宁陷入到沉思当中;

    文子贤节奏得当的继续:“我认为军士钢铁一样的战斗意志,娴熟出色的个体、团体之间配合,出类拔萃的组织度为基础,才能真正发挥谋略效能,以少胜多便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否则何来以弱对强,这个‘弱’是体现在数字而非战力、意志、组织,建贼崛起时面对我朝、高句丽还有蒙古三面围夹而屡屡能以少胜多,制造战事的胜利,除了计谋之外,更应该是军士战力。”

    语音逐渐拔高,文子贤掷地有声:“军纪、残酷练兵结合而成的队伍某些时候是能弥补战术的诸多不足,就像天炉战法,侧击、尾击,后退而绝,利用防线纵深一步步削弱对手初始攻击的强度,如若结网。但这是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调度外加士兵坚定不移的执行,否则被对手冲击,可能崩溃的速度比结成军阵还要快速。当交战双方实力存在明显差距,即便是同归于尽的机会对手都不会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