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定鼎天下
字体: 16 + -

第六十章 王猛的推断

    “好,真是太好了。”赢稷欣喜道,“可曾约了时辰、地点。”

    “回禀主公,小人擅做主张,约了王猛于今日午时在此相见,请主公恕罪。”说着,跪地请罪起来。

    “快快请起,你做得不错,何罪之有。”嬴稷边扶起天一边道,“吩咐厨房准备好酒好菜,本公要宴请贵客。”

    “是,主公。”

    时间过得很快,临近午时,客栈的小二在院中进进出出,摆放起食材。

    客栈外面,天一派了手下守候在外,等待王猛的到来。

    至于他自己,为了不暴露身份,每次来客栈都是乔庄打扮,自然不会在此时出现。

    手下在客栈外东张西望,忽然眼睛一亮,心中暗自对照了记忆中的画像,快步迎向一个年轻学子。

    那徐徐踱步而来的学子,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儒袍,头扎文士巾,大约二十五六的年纪。

    来人相貌普通,可一双眼睛却给手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双眼睛波涛不惊,望向它,仿佛看到平静如水的湖面,让人顷刻间平静下来。

    “请问,是王猛先生吗?”手下靠近,不觉间语气恭谨了几分。

    王猛脚步一顿,看向手下,道:“某正是王猛,你是?”

    “小人是主人派来迎接先生的。”边说着边伸手示意,“先生,请随小的来。”

    王猛点点头,负手跟着手下走进了客栈。

    王猛的到来,另有手下通知了嬴稷,在王猛到达院子门口的时候,嬴稷已经等候在那。

    “果然是王猛,王景略。”

    看到来人的相貌,赢稷心中暗喜,他前世周游列国,在北唐与王猛有过一面之缘。

    年轻时的王猛,虽然还未有以后执掌北唐朝政培养出来的气势,可哪怕他身穿布衣,一贫如洗,也是举止从容。

    嬴稷看着潇洒自若的王猛,心中暗赞一声好风采,脚下连迎上去,拱手道:“嬴稷见过先生,先生大驾光临,小子不甚欢喜。”

    王猛点点头,心想这主人家的孩子,倒是颇有家教,心中不由对此间邀请自己的主人多了几分好感。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对着嬴稷点头示意后,就继续朝院中走去。

    带路的手下一阵惊愕,可嬴稷却没觉得什么,他摆手示意手下离去,就跟随王猛走进了自家小院。

    小院里,一处阴凉的树下,此时已经摆上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各类美食,鸡、鸭、鱼、肉,凡是客栈拿手的好菜都已上齐。

    树荫四周,还摆上了几个冰桶,烈日把坚冰融化,升腾着白色雾气,消去了几分暑气。

    这边,嬴稷正引着王猛过来,刚走近树荫,就瞪大了眼睛。

    盖因陈平竟然趁着他出去迎接王猛的时候,不知何时从房内溜出来。

    此刻正大咧咧地坐在桌旁,未等客人到,就一手啃着鸡腿,一手把着酒盏,脸蛋喝得通红。

    这小子看到他瞪眼过去,故作醉态,嬉笑道:“主公哥哥,今个是什么日子,竟然叫了这么多好菜。”

    一旁的王猛环视一圈,却是皱起眉头,暗道:自己这个客人来了,主人家竟然还不现身。

    嬴稷见状,以为陈平先动筷子的行为惹对方不快,顿时给了陈平一个,待会要你好看的眼神。

    接着,他连向王猛解释起来:“先生勿怪,家中小弟胡闹,倒是搅了先生兴致,我让人再摆上一桌新菜。”

    “无需如此,此桌酒菜丰盛,足以饱食。”王猛边说着边走到桌旁坐下,他轻捋衣袖,向嬴稷道,“少年,你家主人既邀我来,为何不现身?”

    扑——

    话落,陈平顿时憋笑,憋了两下,实在觉得好笑,这一张嘴大笑,就把满嘴的鸡鸭鱼肉连同酒水喷洒而出。

    刹那间,秽物如同天女散花,擦着嬴稷和王猛的身体,把桌面喷的全是。

    “这臭小子定是故意的。”

    看着陈平一副都是你们的错,我好无辜的样子,嬴稷又是狠狠瞪了他一眼。

    嬴稷知道,小家伙一定是因为自己没给他乾坤袋,而发小别扭,故意选在他招待王猛的时候,出来捣蛋。

    不过王猛在此,他也不好跟一个小孩子计较,当下对王猛一阵抱歉,随后让人重新换过一桌酒菜。

    新的酒菜摆上,嬴稷给自己和王猛斟满酒,举杯道:“小弟顽皮,先生勿怪。”

    “无妨。”王猛不在意地摆摆手,随后肃然道,“公子还未答复我,此间主人何在?为何邀某过来,自身却避而不见?可是王猛污了主人眼睛?”

    看到王猛有所误会的样子,赢稷连起身道:“先生切勿多想,小子就是此间主人,实不相瞒,此次正是小子让手下邀先生前来一叙的。”

    话落,王猛举杯的动作微微一顿,他微眯眼睛,上下打量起来赢稷。

    赢稷迎上王猛审视的目光,回以淡笑。

    看到对面十六七岁的少年,在自己逼视的目光下,表现地从容不迫,王猛心中暗自点头。

    不过,他还是放下手中酒盏,开口道:“公子以贤者讲道请柬,相邀在下,意欲何为?”

    王猛嘴上在问,心中也在疑惑,他自小隐于山林,得高人传道授业二十余载,师者仙逝,他自觉学有所成,遂下山周游列国。

    这些年,他遍走九州之地,依心中所学,观天下大势。

    心中得出结论:九州之地人口见多,世家豪族欺压百姓,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苦难者甚至难有三餐度日。

    另一方面,随着三圣传道天下,修者间为了修炼资源,无时不再发生冲突。

    此次下山一路来,他听到的,看到的,都印证了心中所想,而他更是推断,未来这种情况会越演越烈,矛盾不断增加。

    如一地短缺了资源,必定把目光投向外界,一国短缺了资源,必定会把目光投向他国,如此矛盾愈烈,直致把天下所有人都拖入纷争。

    心中既有猜想,更知道无法独善其身,他自然需早作打算。

    这种情况下,他也想找个明主投靠,一来印证多年所学,二来也想赶在大变之前提前做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