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做太子
字体: 16 + -

第一百六十一章同长安的狐狸,嘴里不饶人!

    李浩负手而立,瞅着他道:“李卫公,你什么意思?”

    “殿下,说话你也得按照唐律说吧,怎么就喜欢说一些不是人说的话?”

    李靖嗤笑一声,指了指锅中,道:“若是换做灾民,老夫还信,毕竟他们都饿蒙了,可你说你一个人喝这么多,蒙谁呢?这就像是一个典故,你知道秦朝为什么要修长城吗?”

    这是什么典故,李浩神色一怔,怎么没见史册记载,迟疑道:“始皇帝当初是为了抵御匈奴啊。”

    李靖摇头道:“不对。”

    李浩不由好奇起来:“那是为什么?”

    李靖语气幽幽道:“他是为了纪念因修长城而死去的那些人,才修的长城。”

    李浩:“……”

    良久,李浩气声道:“这不吃饱撑的吗?”

    “对喽,就是吃饱撑的。”

    李靖乐呵呵道:“殿下你刚才说的措辞,就给老夫这种感觉,你吃饱撑的,蒙老夫呢?再举个例子,刘备为什么卖草鞋?”

    李浩瞅着李靖,这老小子又拐着弯给自己下套,沉吟道:“他为了艺术?”

    “不对。”

    李靖一本正经道:“他是不编草鞋卖就得饿死。”

    李浩:“……”

    李靖叹了口气道:“你看,你就不诚实,明明刘备是摆明儿的快要饿死才这样,偏偏你就能给出一个什么艺术,你就不能活的像老夫一样,诚实点?”

    “照你这么说,本王倒是也有个例子。”

    李浩瞅着他,道:“狗怎么叫?”

    李靖:“……”

    他是不是在骂自己?李靖微眯着眼眸,细细打量着九皇子,都是同长安的狐狸,嘴上不饶人的功夫,比谁都厉害,别是这小子又给自己下套吧。

    狗怎么叫?这怎么回答!

    李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如果自己说了,是不是他能给自己来一句,原来李卫公你怎么叫,狗就是怎么叫的?那不成了自己把自己恶心到了么。

    李浩见他不吭声,语气幽幽道:“问你话呢,李卫公。”

    “这不是正在想呢么?”

    李靖瞪了他一眼,“你说,狗怎么叫?”

    李浩纳罕道:“你问谁呢?本王是在问你,还是你再问本王?”

    “你等等。”

    李靖迟疑半晌,偏头看向刚刚走到眼前的刘管事,沉声道:“来,给殿下说说,狗怎么叫。

    刘管事:“……”

    这尼玛神仙打架,怎么又让自己掺和进来了,刘管事欲哭无泪的看着自家国公,刚才二人的对话,他都听在耳中。

    他又不傻,这么明显的套,自己怎么会钻,说出来不就是自己找骂么。

    刘管事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道:“国公,要是不知道狗怎么叫,老奴给你去找条狗,让他叫两声?”

    李浩:“……”

    李靖:“……”

    到底是李卫公府邸的人啊,李浩暗暗感慨了一声,心里大写的服气。

    李靖同样扯了扯嘴角,脸庞上露出一抹呆板的笑容,目光深邃的看着自家府邸管事,语气意味深长道:“老夫要是有那闲工夫找条狗过来,老夫会问你?问你什么你就说什么,你要再给老夫兜圈子,就让你知道什么叫痛打落水狗。”

    刘管事哭丧着脸道:“狗叫不就是汪汪汪么。”

    李靖满意点头,偏头看着一脸无语的李浩,“殿下,听明白了吗?狗是这么叫的。”

    刘管事:“……”

    瞧瞧,这就是跟李卫公和九皇子在一块说话的下场,刘管事一脸悲凄,自己是做了什么孽,才能想到跑来卫国公府邸当管事。

    李浩叹了口气:“你这就不会说人话啊。”

    李靖眼瞳一凝道:“咱俩谁跟谁不会说人话,你好端端的突然来这么一句,谁知道你又在想着什么损人的主意,殿下,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别玩虚的行不行?”

    “到底谁跟谁在玩虚的?”

    李浩没好气道:“你举个长城,卖草鞋的例子,你这是在问话呢?你这是没事找事,你信不信本王——”

    话音还没落下。

    忽然,城外轰隆隆作响!

    李浩神色微变,猛然偏头望向城外远处。李靖此时心神一凛,同样注目而去。

    “终于吃到粥了啊!”

    “好久没吃,都忘却粥是什么味!”

    “香,真香!”

    城内城墙脚下,灾民们聚集在一起,一边喝着发放下的粥粮,一边感慨着议论纷纷。

    每个人脸庞上,写满一本满足。

    没有饿过肚子的人,是体会不到真正的饥饿是什么感觉,而一旦饥饿的人尝过饱腹的滋味,那是什么后果都愿意付出。

    徐长卿坐在通往城墙上方的台阶处,手里捧着喝光的粥碗,乐呵呵看着灾民们盘腿坐在地上,议论纷纷的模样。

    这样的场景,好久没见过了。

    徐长卿呼出一口长气,回头望向城墙上方,那个身穿黑底红纹袍服、若隐若现的少年身影,心中充满钦佩。

    如果不是因为他,恐怕灾民们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若是九皇子没有来到泾州,或许豪绅们会给他们救济粮,但答应好的粮米数目,决然会少上三分之一,甚至在粮米当中,有肉眼可循的沙粒带充数目。

    哪里会像现在,喝着真正意义上的粥食!感谢朝廷,感谢九皇子!

    徐长卿心里默默念着,泾州是他的家,是九皇子的封地,只要九皇子在泾州,泾州还是九皇子的封地,他愿意用毕生所学,跟随九皇子。

    就在此时,一个神色颓然的中年人身影,黯然失神的走了过来,扑通一声坐在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