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下乱世
字体: 16 + -

第一百五十章 亲信

    夏侯惇和张辽被传唤至丞相府的客堂,来到曹操跟前,低头作揖。

    曹操倾斜着身子靠在榻具上,一手撑着扶把,另一手拿起桌案上的果点塞进了嘴里,吃得有滋有味。

    荀彧和贾诩席地端坐在桌案两边,面无表情,各自的视线都往下看着,似乎都在心里构思着什么。

    “元让、文远,来坐,人到齐了,诸位与孤商议吧。”曹操嚼着嘴里的果点,用白布擦了擦手,扫视一圈面前的心腹,开口说道,“孤统一北方已有些时日,差不多该南下了,诸位觉得如何?”

    荀彧的身体纹丝未动,只将眼珠上移,看向了贾诩;发现贾诩也是如出一辙,两眼看着荀彧,但谁都不愿率先开口。

    夏侯惇和张辽坐了下来,也没有回应,只是左右看了看两位智者。

    “嗯?诸位怎么了?”曹操扬起眉毛、昂起脑袋,随手将白布一扔,“平日里都能言善辩,为何此时却哑口无言呢?”

    两位谋臣和两位武将依然默不作声,都不想当这发言的第一个人。

    “嗤,都不肯说?”曹操的视线从左至右,依次看着面前的四人,歪起嘴巴笑了笑,“孤知道,知道诸位为何不愿开口。”

    四人都不约而同地移动了下脑袋和眼珠,朝着曹操的方向,但却不敢对着自己主公的视线。

    “原先北方的劲敌几乎只有袁本初一个,我方的战略意图非常针对。”曹操缓慢地坐直起来,后背俯下,两个手肘撑在大腿上,使得自己的脸离将臣们近了许多,“但现如今,南有益州刘季玉、荆州刘景升、江东孙仲谋,还有那暂居新野的刘玄德,形式可要复杂得多,你们……是怕猜不中孤的心思吧?”

    曹操再度左右看了看面前的四人,逐个逐个地移动眼珠。

    “孤……有那么可怕吗?”曹操接着问道,眼睛眯得很细,“可怕得连自家的亲信都不敢开口了?”

    曹操的心里其实如明镜一般,他知道荀彧和贾诩虽然绝无二心,但却在暗自较着劲,这大军师的宝座可是非常叫人眼馋的,虽然目前是荀彧担任,可也绝对不那么稳固,尤其是在郭嘉去世之后,所以两位智者在提出军事方面的建议时才会慎之又慎。

    “文若。”曹操低头看着桌案,又拿起了果点。

    “在。”荀彧抬起双臂,低头作揖。

    “讲。”曹操将果点塞进了嘴里。

    “是。”荀彧放下胳膊,瞄了一眼贾诩,深吸一口气,说道,“主公,益州地势险峻、丛林繁茂,易守难攻,且那处百姓并不富裕,若是苦战拿下,还得安顿诸多战后平民,万不适合当下出击。”

    “嗯。”曹操轻点了下脑袋,嚼着果点,见荀彧停下了,便说道,“继续。”

    “江东势力强大,川流密布,水陆两军各半,虽说陆军乃我方战力最高,可水战却是我方所不擅长,且江东一带气候潮湿、风云多变,若是久战,恐部分将士会有水土不服之状。”荀彧见曹操让自己接着说,便表示他赞同了,说话也更有了底气,“所以,目前唯有荆州可南下出征,也可在短期内获胜,但是……”

    “但是什么?”曹操本已露出微笑,因为他也是如此认为,可在听到“但是”二字后就突然有些不痛快,眼睛斜视地看着荀彧,眉头收紧了一些。

    “师出……”荀彧转身正对曹操,稍稍前倾了一下身子,“无名。”

    “哦……”曹操仰起头,看了看顶梁,转动着脖子,随后问向了坐在另一边的贾诩,“文和,你觉得如何?”

    “回主公,属下的观点与文若大致相同,也认为当下进攻荆州最合适,但刘景升自打坐拥荆州以来,始终藐视大汉臣礼,简直如同自封为王,所以……”贾诩朝曹操低头作揖,眼珠快速地扫了一下对面的荀彧。

    “所以?”曹操抬了一下眉毛。

    “所以……”贾诩扬起嘴角,将脑袋俯得更低了,“师出有名。”

    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之后,内心早已膨胀了许多,若不是南方未定,且朝中还有诸多忠于汉室的老臣,他真想一脚踹掉汉献帝刘协自己登基;而郭嘉的死让他觉得万分愧疚,当初一起统一天下的约定还弦犹在耳,使得他更想尽快南下出征,扫平整个华夏。

    “文若。”曹操歪嘴笑着,将桌案上的果盘推到了荀彧跟前,“吃点。”

    ……

    刘备托魏延前去将军府向黄忠、徐庶和周仓传话,由于关羽和赵云前来,经过了长途跋涉需要歇息片刻,因此便延至午后再行议事。

    刘备和张飞骑上了的卢和乌骓,慢悠悠地往北门走去,宛如散步一般的速度,也都没怎么说话,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情。

    “这家伙果然回来了。”刘备随着的卢行走时的颠簸而摇晃着身子,单耸起眉毛坏笑,同时在心里默念。

    “这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他一路奔波一定很劳累,再让他久等……”张飞低头想着,内心纠结,“不,不能太快,他之前加入了曹军,太快去迎接会显得很失颜面……得让他等,嗯……可是,还有子龙……唉……”

    想着想着、走着走着,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北门。

    赵云时不时地挥动着胳膊,面朝关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越接近新野,他的心情也就恢复得越好;关羽则被烦得耷拉着脑袋,看起来没什么精神,一只手捂着额头,嘴里的杂草自然地垂下,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子龙啊,看来你都没怎么变。”刘备走了过来,和赵云也算老交情了,便就没有作揖,“话还是这么多。”

    张飞走在刘备的身边,微微地笑着,视线始终停留在赵云身上,连瞟都不朝关羽瞟一眼。

    “刘使君!翼德!”赵云高兴得跃下玉狮的马背,向前大跨了两步,弯下腰朝刘备和张飞作了揖,“真是好久不见,你可不知道啊,我们从易京赶来,一路马不停蹄地跑,这天气……”

    “诶!够了、够了!”刘备立刻伸出手臂,竖着摊开手掌,让赵云打住,否则又不知道得迸出多少句话,“我知道天气炎热,你不用再说了。”

    “易京?”张飞很轻声地重复了一句,接着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在心里想道,“这家伙竟然能直接迷路到千里之外。”

    “嗯?这位将军,你是何人?”刘备歪斜起脑袋,面向关羽,撇着嘴巴,带着嘲讽的语气问道。

    张飞呡着双唇,伸出舌尖舔了舔,又扬了扬眉毛,深吸一口气。

    关羽翻了个白眼,将口中的杂草换了一边,沉默着,不愿答话。

    “哈哈哈,刘使君开玩笑了。”赵云直起身子,立马打起了圆场,同时控制自己不要过于啰嗦,“云长弃曹营归来,真是可喜可贺呀。”

    “哦——原来是云长啊!”刘备拖起长音、昂起头,故意显得很做作,“瞧我这记性,连结拜兄弟都差点没认出来。”

    张飞清了清嗓子,似乎是在提醒刘备适可而止,随后眨了两下眼睛,依然没有望向关羽,却看到了赤兔身旁的另一匹黑色骏马,外形倒和乌骓有些相像。

    “翼德。”刘备扭过脸来,唤了张飞,表情仿佛是在做着一张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鬼脸,“这是……云长哟。”

    “哦……”张飞应了一声,终于鼓起勇气朝关羽看去,四目相对地与他对望了一小会,心中满是涟漪,“回来……就回来吧。”

    关羽依旧没有出声,将视线转向地面,虽然面无表情,但可看得出,他已经如释重负。

    刘备和张飞又打量了一下那匹无人在骑的黑色骏马,大约估摸到它原本的主人是谁,猜测或许是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它叫王追,也是一匹宝马。”关羽发现两位结拜兄弟正盯着身旁的黑马,终于开了口。

    ……

    丞相府客堂外的长廊里,荀彧和张辽正并排走着,二人被曹操先行遣了出来,留下了夏侯惇和贾诩。

    “军师,主公近来……似乎性情有变。”张辽个子高大,便低下脑袋,轻声地向身边的荀彧说道。

    “嗯,的确。”荀彧叹了一口气,略有沮丧,“主公本就生性多疑,在战胜袁本初之前,我军的势力并未像如今这般庞大,主公还可不必有诸多顾虑,但现在却大不一样了。”

    “是啊,整个北方已尽归我军所有,不仅要巩固实力,还得提防敌军来犯,确实不能高枕无忧。”张辽接着荀彧的话往下说,两眼看着地面。

    “文远,外患只是其一。”荀彧侧了一下脸,将双手摆到身后,“主公更为担心的则是内乱,如此大的地盘、如此多的军队,若是生乱,那可不是轻而易举便能够平定的。”

    张辽没有回话,表示赞同地点了点头。

    “虽然主公看起来对我们信任有加,但彻底托付也是不现实的。”荀彧继续往下说道,“尤其是在奉孝去世之后,他真正能够掏心的人恐怕是没有了。”

    “原来如此,所以主公需要我们互相牵制,不让任何人有妄图坐大的心思。”张辽转动起眼珠,双眉微微沉下。

    “方才,若是安排我这个跟随了主公多年的谋臣率军出征,那便会由刚加入我军不久的文远你来担任主将。”荀彧已猜着了曹操的用意,缓缓说道,“现在用的是文和,他是征讨袁公路时才加入我军的,所以便由主公的亲室大将元让与他一同出行。”

    “互相约束、互相制衡,却又能各自发挥所长,主公用人,颇有一手。”张辽笑着摇了摇头,深表赞许。

    “唉,拿下荆州并非难事。”荀彧反而有些唉声叹气,表情无奈,“而难在拿下之后是该如何。”

    “军师的意思……是江东?”张辽扭头看向荀彧,眯了眯眼睛。

    “主公一心踏平天下,绝不会暂且休养生息,若是拿下了荆州,定会随即讨伐江东。”荀彧说着话,步伐都比刚才显得用力了,“然而江东的水军无比强大,荆州水军混杂我方陆军,不经过长期训练,未必能胜的了啊。”

    “军师暂且不必多虑,到时可再议良策。”张辽劝说起了荀彧。

    “嗯……”荀彧应道,仰起脑袋看着顶梁,目光有些深邃,他真正担心的并非是曹操战败,而是战胜,倘若真的战胜之后一统了华夏,大汉皇帝便不知该如何自居了。

    虽然荀彧一直辅佐着曹操,也万分希望天下因他这位丞相而回归太平,但他需是丞相,大汉的丞相。

    “当初是我助主公奉天子而令诸侯,如今回想……究竟……是对是错?”荀彧不由自主地感叹了一句。

    走出丞相府,荀彧原地站了一会,迎着微风,愁眉不展地望着北边,那是邺城的方向,那里正在建造一座庞大的宫殿,曹操名其为铜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