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浪记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太子来送温暖了

    百户所后院,朱一凡悠然的躺在摇椅上摇来摇去,心里想着心事。

    自己来到大明已经一个夏天的时间了,从一个家贫如洗的穷光蛋,到现在有了还没相认的爷爷,有了赚钱的花露水生意,甚至让后世人羡慕的煤矿,再也不是穿越史上最苦命之人了。

    凭借自己后世的知识,想赚到钱本就是一件不算难的事,但这些对于自己真的重要吗?上天给了自己一次可以实现梦想,证明自己的机会,难道就是为了赚钱吗?

    大明虽然受天灾,经常闹灾荒,但弘治皇帝算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就连被史书扁的一无是处的朱厚照,虽然确实爱胡闹,不过其实也是一位爱民、有才干的太子。

    这样的大明值得自己去帮助它,让它成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国家。

    如今最为重要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能够全国所有人能够吃上饭,吃的好,国家的根基才能稳固,国家才能有精力考虑如何发展,乃至对外扩张。

    现在大明所处时期,正是以佛朗机为首的西方强国们,大力发展舰船,通过海洋对外扩张、掠夺的大航海时代,而大明却选择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最终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被侵略,从此使得中华民族无法直起腰杆。

    从现在开始必须彻底的改变这一切,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的主宰。

    朱一凡想到深处,已是无法继续悠然的坐着,站起身背着手在后院内踱着步,虽然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哪一步,但至少要竭尽全力的的去做。

    朱一凡好不容易得到思考人生的机会,这时却被一声大喊打断了:“老凡,本宫来了,还不出来接驾。”

    朱一凡苦笑,这太子哪都好,就是没正行爱胡闹和爱御女。

    朱一凡也是大喊一声:“朱寿兄,我在后院,不要叫什么老凡啊,好难听的。”

    几个月下来,朱一凡和朱厚照关系莫逆,加上朱厚照本来就是没有兄弟,现在就是拿朱一凡当自己的亲兄弟。

    朱厚照大喊:“架子不小啊,当今唯一的太子驾到,竟然敢不迎接,是不是要让本宫阉了你啊。”

    朱一凡已是来到正堂,见朱厚照大咧咧的坐在正座上,脸上得意洋洋。

    朱一凡道:“朱寿兄,看来今天心情很好啊。”

    “哈哈,哈哈,你跟本宫到门外看看就知道了。”朱厚照拉着朱一凡就往外跑。

    门外大道上正停着一大排人力车,车上满满当当拉着不知道什么东西,都是拿篷布盖着。

    朱厚照得意的说:“知道这些是什么吗?这是父皇带头,让百官们给灾民们募捐的衣服。”

    朱一凡一听之下,很是震惊,从古至今也没有听说过,皇上带着百官给灾民捐衣服的事啊,是不是弘治皇帝受到自己优良品格的传染了啊。朱厚照看到朱一凡满脸疑惑,更加得意:“是本宫想到的办法,本宫见灾民们虽然可以吃上饭了,但是天气逐渐转凉,却都没有一件衣服可御寒,有的人还是一家人轮换着穿一件衣服,所以本宫就建议父皇发动百官募捐,不捐的直接在饷银里扣。”

    朱一凡看着朱厚照:“是不是现在满朝文武百官,都是恨得朱寿兄牙根痒痒啊。”

    朱厚照道:“你怎么知道的啊,管他们,谁敢反对本宫阉了他。”

    朱一凡摇摇头:“朱寿兄,你能想到灾民们天凉,需要衣服,证明您心里确实有灾民,有天下,但是您这方法有些偏激啊。好吧,不管他们了咱们去给灾民发衣服去。”

    两人携手揽腕来到灾民住的棚户区,虽然房屋材质都是就地取材的木头,但却被灾民们把社区布置的井井有条,俨然就像后世的新农村。

    现在正是煤矿上工时间,所有人家的劳力都是在矿上劳作,家中只有老弱病残,在家洗衣做饭。

    朱一凡和朱厚照拿着一摞衣服,随便进到了一家人,见一位年进花甲的老太太,正在灶台生火做饭。

    随朱厚照而来的刘瑾抢步上前道:“老人家,太子殿下和朱千户来看您,给您送衣服来啦。”

    那老太太看着进来的一大群人,像是耳背丝毫没有反应,继续看着锅中的粥。

    朱一凡感觉不对,怎么像干部下乡送温暖呢?一把拉开刘瑾,转身对身后所有人道:“你们都回去,这里就我和太子两人就可以了。”

    刘瑾扭扭捏捏的想留下,结果是被朱厚照一脚踹出了门。

    朱一凡上前拿起柴火帮老太太填着柴道:“大娘认识我朱一凡和朱寿吗?”

    “啥?你们是朱一凡和朱寿?”老太太这才抬起头,看着两人。

    突然年过六旬的老太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原来是两位大恩公驾到啊,老身刚才有眼无珠怠慢了两位恩公。”

    在穷人眼中,你再富有是你的事,我并不一定需要对你客气,接受你的带有表演或者走过场似的怜悯。

    灾民们虽然是穷,但是分得清哪个是真对自己好。

    朱一凡和朱厚照在灾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受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是铭记在心,所以什么千户太子什么的,老太太丝毫不理会,但是两位恩公的大名却是铭刻在心。

    只见老太太拉着两人的手,来到一处角落,这里供奉着三个排位,两个在上,一个在下,上面两个排位写的竟然是朱一凡和朱寿的名字。

    老太太倒头便拜:“老头子啊,你心心念念,相见的两位恩公来了,你终于可以见到两位恩公了。”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老太太又是转向朱一凡和朱厚照磕头道:“我们一家三口多亏两位恩公搭救,否则早已饿死在街头。还亏恩公给安置了房子让我们有了家,让我儿子可以去煤矿挖煤有了生计,只可惜我那老头子身体骨弱,没能亲自叩谢两位恩公的大恩大德,临走前还念叨着一定要为两位恩公立长生排位,已感谢两位恩公的大恩大德。”

    朱厚照大场面见过不少,但是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也是泪眼模糊,双手急忙搀扶起老太太道:“老人家,我们愧对你们啊,我们来晚了,我们哪有资格接收您的供奉啊,你这样让我们无地自容啊。”

    朱厚照专用词汇本宫都是不说了,改称我了,朱一凡看在眼里,眼睛也是模糊,自己只是做了感觉自己该做的,却被老人家奉若神明,自己深感羞愧啊。

    朱一凡悄悄对着朱厚照道:“太子殿下,如果满朝文武都像太子一样,爱民如子,我们大明会将如何。”

    此时门外传来了嘈杂声,朱一凡和朱厚照一左一右搀扶着老太太来到门口,却是见到门外,一大群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匍匐于地。

    灾民们都是听说两位恩公亲自来送冬衣了,自发来看看两位恩公,老百姓不会讲什么话,为表感谢只是不说话,就这样默默的跪着。

    朱一凡和朱厚照急忙上前,想一一搀扶起来,可是哪有人肯听。

    朱厚照强忍泪水对朱一凡道:“老凡啊,本宫不行了,你先顶着,本宫要找地方先哭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