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升起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官上任开大会 脱离实际无人合

    这天早上,袁方运搬来几条板凳进了扈佑民的房间。

    吃过早饭,扈佑民坐在会议大厅正中间的太师椅上。中央派来的许丹疆、陆继胜、张茂林、朱晨曦、沈礼容、杨淮舟、何百顺七人,加上根据地的梁先生、程硕勋、姜元斌、周毅安、张治国、罗超、周光炯、袁方运等十余人三三两两地走进屋子里。

    那个叫何才的人也来了,见屋里的人多,便哆哆嗦嗦地顺着门外墙根坐下去。

    见有人习惯性地点了烟,扈佑民邹着眉头干咳了两声:“把烟灭了,现在开会。”

    停了一会儿,见屋里安静下来,与会者们个个正襟危坐。扈佑民清了清噪子,开始讲话:

    “中央对现在山区的工作进展很不满意,早先派程硕勋同志来了,而硕勋同志并没能完成中央交给他的任务。

    这次中央又派我和许丹疆、陆继胜、张茂林等八位同志来,继续领导山区的革命工作。我们来了之后,到阳春、罗春等地调研了一圈,发现这里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说到这里,在座的许多人,脸色都有些不好看。扈佑民的发言,等于是代表了中央对根据地建设的批评了。

    “第一个大问题:是根据地这里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和统一的领导,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根据中央指示:我们这里要统称三省革命根据地,成立根据地党委,直接接受中央领导。我任书记,许丹疆任副书记,陆继胜、张茂林、何才任常委。陆继胜、张茂林分任红军总指挥、总党代表,负责红军建设。何才负责领导工人运动。”

    见到大家都看着自己,何才更不自在了,脸上挂满了尴尬的笑容。

    扈佑民见大家多有疑惑,就主动解释两句:“何才同志是罗春的共产党员,又是石灰厂工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的班子里应吸收工人同志。何才三代窑工,完全符合条件。”这个理由说服了不少人。

    于是扈佑民继续低头念了起来:“许丹疆副书记,负责地方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委员由红军中的领导和各县党的负责人组成。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和现状,由扈佑民、许丹疆、陆继胜、张茂林、何才、燕山县党的书记周光炯、东城罗超、阳春周毅安、英川汪恒山、罗春何百顺和红军的杨淮舟、袁方运、程硕勋、梁耀武、吴忠敏、沈礼容、李世义、朱晨曦、姜元斌共十九人组成。”

    “第二个大问题是红军。

    我们红军既无统一的领导机构,又无党的组织机构。根据中央指示,我们今天成立三省工农红军,每个团都会有一名代表。现在我宣布编制序列:

    陆继胜同志任总指挥,张茂林任党代表,杨淮舟同志任政治部主任,袁方运任参谋长。

    一团团长程硕勋同志、党代表梁耀武同志,由阳春、罗春两县红军组成,辖一、二、三营。营长分别是方明华、詹由武和胡保义。

    二团团长吴忠敏,党代表沈礼容,辖四、六营,由东城县红军组成,营长分别是龙珊和石光辉。

    三团团长李世义、党代表朱晨曦,由燕山和英川两县红军组成,辖第七、八、九营,营长是古世礼、王洪涛和罗宗杰。

    每营三个连,随营学校由姜元斌任校长,张治国任党代表,兼管军械所。各团、营、连要组建军人委员会,实行政治公开,军事公开和经济公开,把旧军队改造成工农红军。

    为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要学习井冈山的做法:在红军里把党组织建起来。今天我们先在团以上建立党委,会后各营要成立党总支,连成立党支部。”这个提议,就是在响应党指挥枪的总方针。

    “第三个大问题,是根据地的土地政策。我们对地主太仁慈了,人没杀完,土地没有分完,房屋没烧完,使得根据地里的地主豪绅还有财力同我们作对……”

    “扈书记,我有一个问题能问吗?”梁耀武打断了扈佑民的话。

    扈佑民讲到一半被打断,有些恼火:“什么问题,不会等我讲完了再问吗?”

    许丹疆也插了一句:“扈书记,我们有许多情况还不熟,还是听听根据地的同志的意见吧?”

    扈佑民退让了,说:“既然老许同意了,梁耀武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梁先生耐心问道:“把地主的房屋都烧了,老百姓住哪里呢?”

    扈佑民瞪大了眼睛看着他,反问道:“老百姓住哪里是小问题,不执行中央政策是大问题。你们在这里各自为政久了,又不把情况向中央汇报,现在中央来了政策,你们还想不执行吗?”

    梁先生还想说什么话,被身旁的张茂林扯了一下,便不吭声了。

    扈佑民扶了一下眼镜,低下头继续讲:“第四个大问题,正是我要讲的组织纪律性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根据地第一届党委大会,也是党委成立大会,可有人就是不参加,这是什么意思?吴忠敏和李世义为何不来?特别是李世义,各县来参加会议的人是他通知的,可他却不来,还有组织纪律性没有?”

    “扈书记,东城和燕山起义胜利后,有许多事情急需处理,不能不留一个负责人在。大家都来这里开会,敌人打过来怎么办?所以我们商量各县留一人负责。根据现在的情况,我建议咱们这个会移到新集去,那里地处根据地的中心,更方便领导根据地的全面工作。”说话的是程硕勋,他看不惯扈佑民钦差大臣般的作风,对这次党委组成也不满意,心中有气。

    他认为:不管怎么说,梁先生和吴忠敏应进常委,因为这两个人是全面了解根据地的情况的。新班子把他俩都排斥在外,反倒找来个什么何才,那个人能懂得个啥?今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这些话,别人不好开口。但自己也是中央派来的,又在这里工作过一段时间,熟悉情况,也熟悉了人,再不主动提出,就是对党不负责了。

    许丹疆也有些想法,觉得这次会议酝酿的不够,很多事情不易操之过急,想缓一缓。便开口劝道:“扈书记,今天早上吃饭时,我也同几个县党的负责人谈过话,我也觉得把党委和红军总部移到新集合适。

    根据地的同志们在前一段时间做了很多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中央有些政策,没能完全执行,也有客观原因。一是上下级间联络太少,二是中央对这里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我看咱们有必要,把这里的情况总结一下,再向中央请示一下。”

    陆继胜也说:“扈书记,我和张茂林同志只去过一团各营,二三两个团没去过,老沈和老杨更是还没到部队去和战士们见过面。我看这个会,不如缓一缓,等各方面情况熟悉了再开更好!”

    张茂林也附和说:“我赞成老陆的意见。”

    扈佑民准备了几天的发言稿和执政大策,不想一出台就遭到众人集体反对,尤其是许、陆、张三人的反对,更使他感到孤立。

    他很失望地说:“今天的会先开到这,同志们先回本单位工作,我们也分别到各县和各团进一步调查研究,待情况摸清后再开。半个月的时间够了吗?”问完,他目光扫视了一圈,见不少人在点头,又恢复了点信心,又说道:

    “今天是八月二十五。九月初十,我们都到新集去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