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尽江山
字体: 16 + -

第六十九章 联亲

    事实上北燕自宁王回京之后便有传言,北燕将要派遣使者出使大周。

    而这两日朝廷便收到了大周门户并州那边,顾宪将军传过来的消息,北燕这边有一队使者即将入京,商谈联姻一事。

    算算时间也快要到达江宁了,而这边还没有做好准备。

    事情涉及到这个天下的另一个大国,难得安闲几日的开文帝立时便忙碌起来。

    事实上对于北燕他心底是非常害怕的,因为差一点他就被北燕变成亡国之君,所以一听到关于北燕的消息都是极为重视。

    这不,便将在北燕呆了三年的苏若煊召见。

    “父皇何必如此担忧,不过是正常的出使,而且所谈的事情也只是两国之间的友好互通,最多只是联姻而已。”苏若煊淡然说道,“而且我就算是来下战帖的,我大周现今国盛兵强,那北燕刚刚与北狄蛮夷战火停息不到半年,彼此之间损耗不计其数,就算是有心想要南下也无力!”

    听到苏若煊这么说,开文帝总算是安心了一点,稍有缓歇坐了下来。

    “若煊,你在久居北燕三年,也算是了解北燕的国情实力,依你看他们是否有能力南下大举入侵我大周?”虽然听到苏若煊这样说,但是联想到几月前并州发生叛乱的时候,北燕趁机几万大军压境,大有趁乱打劫之意。

    那会儿消息传回来的时候让开文帝好一阵心忧,整日整夜里寝食不安就害怕哪一天北燕大军就要兵临城下了。

    “父皇,依儿臣看来并没有这个可能,上次不过是他们看到有可乘之机而已,但是之后宁王兄‘平定’了并州的叛乱,见到没有机会便放弃了!”并州的安定让常年镇守在江北县的顾宪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就算是北燕大举来犯,不说击败敌军,单单是守住一地也是绰绰有余的。

    “现在以北燕的国力,如果硬是要穷兵黩武大举来犯,那最终也不过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这对于两边都是不利的,所以儿臣断定:北燕近几年都不会轻易动兵!”苏若煊肯定地断言道。

    “那就好!那就好!”开文帝平复躁动不安的心,恢复了威严。

    “若煊!过几日那北燕使者便要抵达江宁,到时候朕希望你能够代表大周前去,代朕迎接!”开文帝吩咐道。

    对此苏若煊甚为疑惑,有些不解问道:“父皇,这个接待外国使者等等事宜不是鸿胪寺的职责范围么?若是儿臣代为前去,这不是抢了他们的饭碗,这可是要得罪人的啊!”

    对于前去迎接苏若煊心底是抵触的,因为这是彼此互相和亲,也就是说大周这边嫁过去一个皇室公主而北燕也同样嫁过来一个。

    他害怕开文帝将他当做和亲的皇子,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如果说他“质子”的身份敏感,让他争夺皇位的优势弱了许多的话,那么作为一个联姻的皇子,恐怕此生都将无望皇位了。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这个联姻的牺牲品。

    “朕不过是怕他们鸿胪寺这帮都没有走出过大周几次的官员们不熟悉,唯恐丢了我泱泱大国的脸面么?”开文帝也是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样的货色,若是在北燕来使面前因为不了解北燕那边的习俗而出丑,丢脸的可不仅仅是他们,而是大周。“若是论谁最熟悉北燕,非若煊你不可!”

    听到此苏若煊紧提的心终于是放松了下来,悄然间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将自己推出去那便好。

    不过他还是皱眉道:“父皇,儿臣对于这些迎接之事并不甚熟悉,不如儿臣和鸿胪寺的几位大人一起,如此一来还可互补有余,查漏补缺!”

    “嗯!如此便好,朕这就下道旨意,你等会去鸿胪寺走上一趟便行了,让他们以你为主!”开文帝有些疲惫地说道,轻轻揉了揉额头,一件事情总算是得到了合理的解决了。

    随后便写下一道圣旨,改了玉玺之后交给苏若煊,便拿起桌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苏若煊拿到圣旨刚想告退,但是看到开文帝居然破天荒般看起了奏折,心中顿觉有些不对劲,便停下了脚步。

    “父皇,该歇息时还是要歇息,不可太过于操劳国事,不然累坏了身子可怎么办?大周可不能没有父皇!”苏若煊关心地劝慰道。

    这一番话让开文帝心中一股温热传来,除了身边的方继还能够时常提醒自己之外,这个世上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关心自己。

    “国事为重!这礼部直接都是一锅端了,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个,连基本的运行都做不到。而且召见北燕使者的时候依据国礼,需要朕和六部大臣共同,若是少了一个礼部,这岂不是让北燕蛮子看成一个笑话?”开文帝轻笑一声,这不单单只是脸面的问题,朝廷的运转也必须需要礼部。礼部虽然位子不重,但是六部之间相辅相成,短时间内还行,出不了什么大问题,不过还是尽早解决为妙。

    “那直接重铸礼部不就行了么?何必如此担忧?”苏若煊轻缓语气道。

    闻言开文帝笑了一笑,有些无奈:“诶!朕想要清净点,之前孙元佐朕还是看好的,但是谁曾想到居然惹了那么一大滩子事!居然让朕繁琐了好久。”

    说到这里开文帝越是想越是气愤,若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操劳过问,那还需要这些臣子干嘛?大臣就是为陛下分忧的,但是最后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惹得一身骚臭让自己善后:“他们争就争,怎能够将朝廷法度视为儿戏,简直就是目无国法!”

    苏若煊心中冷笑,若不是你坐视不管岂会如此。别看现在开文帝充斥着怨愤,但是当宁王景王几句奉承的话再加上几件稀奇的玩意,顿时便龙颜大悦了!这或许就是常人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那父皇心中可有礼部尚书的人选?”苏若煊问道。

    “暂且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开文帝正是为此发愁,粗粗一看好像满朝文武人才济济,选出几个进入礼部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细想来又不太好。

    若是之前的开文帝不会管这些,随便选一个就好了!但是他不想这样了,从之前的户部到现在的礼部,就没有一个能够让他省点心的。

    “看看这些大臣们提交上来的候选名单,这个不是宁王的人就是景王的人,若是如此,礼部又不得安宁,到时候又不知道弄出什么事情来。”开文帝将手中的奏折往桌上一扔,语气中带着苦恼怨气。

    “嗯?若煊,你说什么人适合礼部尚书的位置?”开文帝忽然问道,苏若煊在朝堂上不争不抢,也没有多少地位,甚至在开文帝看来都不属于两党中之人,询问他是最好的选择。

    “父皇也是知道儿臣回国没有多久,对于朝廷上面的大臣们都不怎么熟悉,哪会知道有什么人啊!”苏若煊苦笑道。

    “呵!你怕什么,有朕在这里给你撑腰,难道景王宁王会吃了你?”开文帝难得会心一笑。

    说得倒是好听,但是苏若煊知道自己在开文帝心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宁王景王,不过既然如此,那也只能“无奈”说了。

    “那儿臣就说了,若是说得不好,父皇就当儿臣在胡言乱语。”

    “嗯!”

    苏若煊低眉沉默微许,细细考虑一番之后才说道:“父皇既然想要这个新任的礼部尚书能够为父皇分忧,那么这个人就需要有能力,而且还不能掺杂到两位皇兄之中!”

    “呵!若煊,你还真敢说啊!”开文帝轻笑道。

    “这不是父皇叫儿臣说的嘛!”

    “而且依儿臣看这个礼部尚书需要耿直一些,如此一来不为利诱,便能够独善其身!”苏若煊斟酌片刻之后,再次说道。

    开文帝静静沉思了好一会儿,越发觉得苏若煊说的甚合他的心意,便笑道:“想必你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了吧,不妨说出来让朕考虑考虑。”

    “父皇英明,儿臣以为翰林院陆祭酒可堪此大任。”

    “陆参啊!若不是陆参检举,恐怕现在就没有那么多事情了!”开文帝连带着陆参都有些怨念,这件事情孙元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捣鼓出来的还是陆参。

    “父皇!陆祭酒的为人您是知道的,他这种素日里平平和和的老实人,若不是孙元佐做得太过分了又怎么会站起来?儿臣认为像是陆祭酒这样的人才是能够真正为父皇考虑的,毕竟他们很古板的读书人,不是能够用银子衡量的!”苏若煊义正言辞道,推陆参上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陆参既不会帮宁王景王,也不会帮自己,但是他会帮大周,只要如此那便是对自己最有利。

    “嗯!让朕先考虑考虑,你先退下去鸿胪寺吧!”开文帝挥挥手吩咐道,低着头在斟酌着其中的利弊。

    “是!那儿臣便告退了!”苏若煊说了一句之后便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