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鹞子
字体: 16 + -

第七十七章 海东国主

    “这是什么?”高其福问道。

    “这是大周朝廷的先代帝王,赐予晋王之物。若非晋王手赐,旁人万难得到。”金玖恭恭敬敬地回话。

    高其福知道,眼前这位大貂珰,素来仰慕中原文化,对于大周的人物风土,文化艺术,浸润颇深。

    “说到底,既然是人家的御赐之物,你我都没有见到过,只能凭借道听途说进行鉴定,也很难把准。若是有人处心积虑想要行刺我,瞅准时机,伪造出一个惟妙惟肖的汉白玉腰牌,倒也是不难。没有晋王的印章吗?”高其福年过四十,素来十分小心谨慎。

    金玖点点头:“确实,奴才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特意询问了咱们放在行馆的眼线。核实过了,此人确实是今天才来到海东,直接就面见了晋王。然后此人就又离开行馆,特意北去。不知什么时候,才偷偷通过商人的路子联系到奴才,要求面见主子。种种迹象看来,他确实是大周人,而且还是晋王的心腹。更何况,大周战败,晋王来我国避难,这件事情事先没人想得到,刺客仓促之间也太不可能仿制。若主上还不放心,不妨身穿内甲,招来侍卫,严密排查,确保此人不得携带凶器。”

    高其福点点头,“你办事,我放心。那就在偏殿见他吧。对了,把柳宿风也叫上,晋王夜遣密使,多半也就是那点事儿了。”

    “嗻。”

    半个时辰之后,经过了严密搜身的陈翔,终于见到了此行的目的,海东国主,高其福。

    这是一位年且四十的中年人,保养得宜,身材微微有些发福,正坐在主位上打着哈欠,显然有些犯困了。右边侍立着一位宦官,身着紫袍,右貂金铛,正是之前代为引荐的海东国中常侍,金玖。左边一人穿着一身武士劲装,白面短髭,银铛左貂,应该是海东国的侍中,执掌禁军的外戚,柳宿风。

    看来,海东对于自己,哦,不,应该是对于晋王,十分重视。这么想着,陈翔欠身一礼,说道:

    “外臣陈翔,奉晋王之命,见过海东国主。”

    “明日便是我国主宴请晋王之时,不知晋王为何又要派遣贵使夤夜前来?”金玖问道。

    “自然是有机密大事,要在众目睽睽的宴请之前,先和国主商议,达成共识。”

    “既然是机密大事,为何没有晋王的印信和文书说明,而是仅仅凭借一块腰牌作为信物?”金玖又问道。

    “金大人说笑了,此番来访,并无任何信物为凭,便是那腰牌,不过是为了证明我的身份,事后也还请金大人交还于我。此番交谈,出我之口,入国主之耳,信则行,不信则罢,断不可留任何痕迹,更不用说是什么有晋王印章之文书了。甚至于,会面之后我便会留在金大人府中,闭门不出。国主若是不放心,还可以杀我灭口,晋王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那晋王怎么知道,今天密谈的结果。”金玖问道。

    “事情若成,国主自然会在明天的宴会上提及。事情不成,国主不提,晋王也就心领神会。所以,无须特意禀告,徒增风险。”

    “什么事情,让晋王这么小心谨慎?寡人倒是很好奇啊。”高其福慢悠悠地说。

    “晋王听说,自从我大周兴兵以来,海东便在边关屯兵五千,枕戈待旦。既如此,晋王烦请陛下借此精兵与我大周,北上再伐赫拉山城。”陈翔直视高其福,一字一顿地说道。

    高其福把玩着手中的玉镇纸,笑了笑,并不作答。

    “恐怕不仅仅是借兵吧。粮草、军饷、民夫、后勤,这些东西晋王现在拿的出来吗?”金玖冷笑道。

    “自然是要烦劳贵国先行垫付。”

    “贵使说得好霸气啊。既然是借用,敢问晋王,拿什么来还?”

    “铁甲三千领,绢帛五万匹,粮食二十万石。将以晋王的名义,从河北诸郡的府库之中,调拨到海东。”陈翔毫不犹豫,脱口而出。

    “如此大事,晋王何不当面与我王商议,偏偏要让一介使者,空口而言,还不留下任何凭据。让我等如何相信。”柳宿风说道。

    陈翔轻叹一声,说道:“晋王有晋王的难处。”说着,抬头望向高其福:“敢问国主,您以为您和晋王,谁的权势更大。”

    高其福想了想,说:“大国之藩王,与小国之君主,各有利弊,本无从相较。”

    “确实,小国之主,虽然能够调拨的资源有限,但是一国之内,面南为王,快意自主,不受拘束。大国藩王,能够役使的兵马钱谷更多,但是却是一人之下,俯仰由人。晋王于大败之后,早就想要向贵邦借兵,然而大周毕竟立邦尚浅,更何况天子年少,终归有些顾忌。统领大军,虽然名义上是统帅,但是有定兴侯辅弼,晋王不过是签字画押而已。可若是于大败之后,将帅战死之际,还主动谋求借兵异国,力图再复,作为藩王,显得有些自作主张了。”

    “外臣孟浪,也就直说了。身为外藩,可以嚣张,可以跋扈,可以荒淫,可以平庸,但不能太有主张了。自作主张的藩王今天可以自作主张地为国分忧,明天就可以自作主张地宰割社稷。说到底,藩王的主张未必合君王之意,身为宗室,家国一体,务必顺从君王之意,切忌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因此,晋王不想招惹猜忌,唯有请陛下主动提出讨伐肃慎的倡议,晋王略作为难之色,让朝廷放心。”

    “也就是说,晋王不想主动提出借兵的事情,需要我王主动提议出兵,还倒贴兵马粮草,晋王再装作一副勉为其难不得已的样子来同意。让我王在外人眼中显得以主凌客,又让我国实打实地付出军队粮草,还得罪了风头正劲的肃慎诸部,为你周朝火中取栗。可我们现在能拿到手的,只有你轻飘飘的两句话,连个文书凭据也没有,是吗?”柳宿风面色不善,质问道。

    “大人所说,虽然显得刻薄了些,倒也是事实。”陈翔倒也不辩解,干脆地承认了。

    “那你凭什么认为,我们海东要做此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到底,这也只是晋王的一厢情愿而已,并非是大周天子的意思。而且兵凶战危,你大周的精兵强将都败了,我海东勇士,又何苦为你等火中取栗。”柳宿风说道。

    “大人若是原先这么想,倒也没有错。”陈翔笑了笑,看向高其福,说道:“只是自从我大周大举征伐辽东以来,辽东局势已然大变。原先,我大周天兵水陆并进,威压辽东,如同猛龙过江,一旦扫平赫拉山城,肃慎诸部将望风而归。松南八部及贵国纵然暗自提兵警戒,届时大势所趋,也无法相抗。现在,大周新败,已经无力染指辽东,而忽而都挟大胜之威,统御南北肃慎。为了招抚人心,奠定基业,你觉得,他的下一步是去远征千里之外的大周,希冀通过劫掠财物捞取人心,还是来侵扰同文同种,语言相通的贵国,充实土地和人口?”

    “比国力,大周强盛,海东弱小;量远近,大周遥远,海东毗邻;待忽而都全胜而返,休养生息之后,又岂会舍易就难,舍近求远,饶过贵国呢?当此之时,正是贵国的天赐良机,松阳五部连番苦战,将士疲惫,松南八部,方服其威,人心未定。以疲惫之师,御狐疑之众,虽强,可击也。若逡巡犹豫,待肃慎将士修整,人心归附,挥军向南,兵临城下之时,我怕国主欲为一布衣犹不可得。天若不与,反受其咎。国主若按兵不动,真的想当忽而都的藩王吗?晋王与天子乃骨肉之亲,犹然顾忌若此,国主当那忽而都的藩王,真的能快意逍遥吗?”

    “大胆!”金玖厉声呵斥道。

    “外臣所言,句句肺腑,唯国主图之。”陈翔对着高其福长揖一礼。

    “说到底,你还是想要我海东出兵,牵制吸引肃慎的主力,给你周朝的东征将士一条生路罢了。于我海东有何实利?且不要说你的空口许诺,从河北调集这些物资来到海东,少说也有一个月的时间。届时我方若已经和肃慎为敌,便没有了退路,唯有仰仗你等,主客之间易位。你得给我一些切切实实可以获得的利益,我才能够说服国中诸人,出兵伐肃慎。”高其福正色道。

    “国主快人快语,倒也痛快。其实,天下间最大的利益,无非是土地,人口,粮食,财货而已。随处皆有,国主何必执着于一定要我大周付出呢?譬如若贵国出兵讨伐肃慎,必然经过松南八部的领地。松南八部之丁男多半已经被忽而都征调,前去追杀我大周的将士。如今领地之内,唯有老弱妇孺,牲口资财,如此巨利而无人相守,国主岂有意乎?”

    “松南八部素来与我国交好,往来贸易,互通有无,又岂能随意背信,乘人之危,掠夺其妇女人口?”金玖倒是忍不住了,忙不迭地质问道。

    “时也,势也。昔日之友可为明日之敌。松南八部毕竟以肃慎人自居,而非海东人自居。若是不能抓住这个时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怕他日易地而处,就是松南八部,劫掠海东的妇女人口了。国主若是估计风评,拿倒也好办。三军先锋,烧杀掳掠使人无家可归的,是大周的复仇之军。收容妇孺,运回海东安置的,是海东的王者之师。这样,海东无烧杀劫掠的恶名,而尽得扶危济困的美名和人口增长的实利。不知国主以为如何?”陈翔侃侃而谈,笑谈之间便决定了松南八部无数老弱妇孺的命运。

    高其福笑了笑,道:“寡人倒是从未听说过,晋王还有此等魄力。”不等陈翔解释,又说道:“好了,今日事且如此,贵使暂且休息,待我等议定之后,自会告知。”

    陈翔无奈,缓步退出。留下高其福等三人在偏殿商议。

    “说说你们的想法。”

    柳宿风说:“大周是虎,肃慎是狼。虎虽伤,爪牙犹存。狼虽胜,腹中犹饿。我海东立国于虎狼间,不可贪利,亦不可畏难,尔需要权衡局势,通盘打算。”

    “那,侍中大人的意思是,联狼御虎?”金玖反问道。

    看了看高其福面色不变,柳宿风辩解道:“你想联狼,狼未必肯与你合作。为辽东大计,必须团结一心,才能够抗衡中原,但是如何团结一心,谁来团结一心,哪里是这么简单的。”

    高其福叹了口气:“辽东大计,哪里来的辽东大计啊。辽东大计是谁?是我,是忽而都?”说着,高其福面向柳宿风。“还是你?”

    柳宿风赶忙跪下,扣头说道:“姐夫,辽东只有一个王,那就是你。我柳宿风永远是你手中的利剑,听从你的指令。”

    高其福拍了拍柳宿风的肩膀:“好了,起来吧,我也没怪你啊。大周是虎,但是虎踞山林,与我等是能够和平相处的。哪怕某日大周想要控制辽东,也需要利用海东的影响力,羁縻我等,不过是称藩纳土,定时朝贡而已。可肃慎这头饿狼,确实是近在咫尺,若其得志,必定要毁我之城,化我之民,让海东彻底成为肃慎的一部分。”

    “那么,陛下的意思是?”金玖说。

    “虽然我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但是至少我还知道,太平,非可坐等而得。”高其福扶起柳宿风,为其整理衣装。

    “太平,终究是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