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鹞子
字体: 16 + -

第四十八章 烈火无情

    忽而都站在那里。

    如果城墙失手,被大周的重甲步兵占领了,那么他将必死无疑。

    不需要再说些什么了,他来到城墙上,带上自己的大纛,带上自己的亲卫,就是无声的催促。

    一定要把南朝士兵从城墙上赶下去。

    忽而都的亲兵马上加入了城墙上的混战。这些被忽而都称作“薛怯军”的精锐,虽然人数不过数百,但都是能生撕虎豹的豪勇之士,再加上装备上了肃慎军中少有重甲和利刃,在这种小规模的厮杀中生猛无比。

    渐渐地,城墙上大周士兵的阵列一点点倒退。

    城墙下,李鸽也发现了战况不妙。但是他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城墙上这种硬碰硬的小规模厮杀,比拼的就是重甲、利刃、还有人命。相比与肃慎人,大周不缺重甲,不缺利刃,但是能穿上一身沉重的装备,快速爬上二十丈城头之后马上进行惨烈厮杀的猛士,他李鸽手头确实不多啊。他只能一方面向城头补充一些轻甲的战士,另一方面,不断向前军晋王和中军路昭明处请求调拨猛士支援。

    面对求援的请求,晋王府的郑宝瑞指着正在和五郡屯骑绞杀得难舍难分的肃慎骑兵,说:“这儿是有定兴侯之前安排好的精兵,但是这些是拿来给晋王护身的。你这把人调走了,万一肃慎的骑兵不长眼,冲击晋王殿下,怎么办?还要你们这些前线的将帅舍了敌人赶过来救援吗?那不是更混乱?”

    求援的副将被郑宝瑞的话给噎着了。涨红了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天憋出一句话:“可如果没有有力的支援,攻上城墙的这些将士,怎么办啊。”

    “慌什么。城门都破了,肃慎人还能顶多久?垂死挣扎而已。我们现在要防的,是肃慎人的狗急跳墙。回去告诉李将军,他在城墙上牵制住敌酋的精锐,就是一大功。”蒋礼走过来,安抚并打发走了求援的副将。

    当然,最大的功劳不可能属于李鸽,而是此时已经入城的杨玄羽。

    随着大量步兵的进城,通过弓箭对射压制住了肃慎的射手,杨玄羽终于从壕沟中爬了出来。他凭借自己的威望和爵位,第一时间接手了所有步兵的指挥权。

    此时天色渐暗,没有太多的时间慢慢填满壕沟,在杨玄羽的安排下,身材较为高大的士兵们扛起了简易竹梯,跳入壕沟之中,稳稳地立住。就这样,壕沟中搭出了一条条用肩膀和竹梯累成的道路。虽然相比于一丈深的壕沟,这些道路低矮了不少,与两侧的高地依旧存在一些落差,但是已经能够容许步兵由此向对面的木板墙发起直接的冲击了。壕沟已经不再是阻碍步兵进攻的障碍。

    布置已定,杨玄羽吩咐身形高大的士兵拿着盾牌下壕沟掩护,以免如果箭枝射中作为“路基”的壮士,导致整个冲锋路线的崩塌。只能这样了,虽然简陋,但是有用就行,杨玄羽果断地发起了冲击的命令。

    河北健儿和关中的落马骑士,此刻毫无芥蒂地肩并肩站在一起,用肩膀托住了战友们冲锋的脚步,这一幕似乎有些离奇,但是却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毕竟这是战场,在性命面前,什么芥蒂和嫌隙,都是那么的无足轻重。

    杨玄羽吸取教训,没有再带头冲锋,看着木板墙在府兵们的冲锋下摇摇欲坠,有些后退的趋势,不由得握紧了拳头。肃慎部再悍勇,部落中的勇士也是有限的。大周的将士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当世首屈一指,攻城过程中处处都有可能突破,在这样的压力下,再多的勇士也是捉襟见肘,难以面面俱到。冲吧,冲吧,打破这面墙,结束这场早该结束的战争!

    就在杨玄羽踌躇满志之际,他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气味。老于军旅的他马上意识到那气味意味着什么,不由得焦急万分。

    “撤撤撤,快从壕沟中撤出来!”杨玄羽大吼。

    可惜,晚了。

    伴随着那刺鼻的气味,黑色的液体缓缓地在壕沟之间流淌。还没有等壕沟中的将士们意识到这是什么,冲天大火,迎面而起,壕沟之内,瞬间变成修罗火狱。

    火油。如水流淌,遇火既燃,一旦沾染,扑地不灭,浇水不熄。

    壕沟中的这条用肩膀搭成的路基,怎么可能经受得住火油的灼烧?路基垮了,冲锋中的战士们只能摔在壕沟之中。耳边都是无数战友的惨叫,身上的衣甲,都成为了禁锢自己的火焰牢笼,不停地灼烧着自己。挣扎着想要逃出去,一丈高的边缘此时显得这么遥不可及。烈火焚身,如同无数锋利的钢针反反复复地扎在心口。即使是侥幸暂时没有着火的战士,看看周围吧,闷热,刺痛,灼烧,恐惧,慌张,歇斯底里,还有迟早会到来的绝望。

    谁说,这里不是地狱。

    “啊——”杨玄羽握紧的拳头重重地锤击自己的心口,发出绝望和后悔的嘶吼。因为自己,因为自己愚蠢的命令,让这些将士们白白去死,死得这么憋屈,这么痛苦。他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不是没有见过死亡,但是这种死法,他无法接受。他更无法接受的,是心中的恐惧和后怕:如果刚才是他带头冲锋,那么他也必将倒在壕沟中接受烈火灼烧。水火无情,什么紫衣轻侯,什么刺击之冠,都不过是沦为一具焦尸。

    空气中隐约弥漫着肉质烧焦特有的臭味,和壕沟中痛彻心扉的惨叫声混在一起,形成一幅令人心悸的景象。目睹这样的惨象,连杨玄羽这样的宿将都悲痛莫名,更何况那些平时压力更大,对战友遭遇更加感同身受的普通士卒?等杨玄羽反应过来,想要重新指挥部队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入城的部队有的前冲,有的后退,相互推搡,神情惊骇,已经陷入彻底的混乱之中。

    壕沟的另一边,忽而都年轻的次子察哈台,正在冷静地下达着他的指令:“将木板放下去,搭在壕沟上,咱们冲过去,把南朝人赶出城外!”

    旁边一位面白无须的老者提醒他:“察哈台,你要知道,这些木板收集制作不易,也禁不住烈火灼烧,你们现在冒烟突火冲过去容易,退回来的时候可就只能等火灭了。万一有什么,那可就是把自己硬生生地困死了。”

    察哈台系上了头上的红色头巾,抽出了腰间的弯刀,大声吼道:“没有什么万一,现在南朝人已经占据了西门,这条壕沟和些许火油,根本不可能阻挡南朝人。我们必须趁着这个机会把南朝人赶出城外,如果这番冲锋我们失败了,钱谷财富为人所有,子女妻儿为人奴隶,又何必在意死在哪里呢?”

    “我的弟兄们,身后就是妻儿父母,我们已经毫无退路,随我冲,把南朝人赶出去!”察哈台嚎叫着,隔断拉着木板的绳索,向壕沟对面冲了过去。

    火舌从木板的底层蔓延开来,向木板两侧渐渐延展。肃慎部落的勇士们簇拥着,踏着这些木板向前冲去,仿佛脚下踏着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