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夫当立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姐弟

    “此事……是阿姐之过,你近来……如何?”

    她才意识到,关心则乱的问题,不由关切道。

    两人说话,其他人自然不敢听,都谨慎的做着事。

    四下里也没有外人,就这姐弟二人。

    “还能怎样?都是一个样子嘛!大兄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外宽内忌心量狭小”

    “看起来没有刁难,处处都还在提防着,按理说二兄与四弟皆嫡子才是他防范的对象,没想到就连我……”

    “这话你别对别人说,若说了,传到皇兄耳朵里,只怕又会惹事”

    当今秦皇大一些的子女有五子七女,其余的年龄尚小。

    长者为太子赢无虔,为嫡子,已经二十有八。

    其余老二赢无烨老四赢无谅也是嫡子,其他皆不为皇后所出,就连赢无忧本人也非嫡出。

    赢无恤与赢无忧本就是同一个生母,也因此两人之间显得格外亲近。

    “自古皇家……”

    “这我知道,我也没想过去争夺什么,只求做个安安分分的宗室也便够了”

    “若像韬叔一般,一天非得累死,我这惫懒性子可受不了”

    严韬本是宗室后裔严君后人,本就继承严君封号。又功劳大,而被封彻候,深受赢华信任。

    长期在严地,且以封君论,渐渐的人们便以严君来叫这位宗室。

    加之老严君颇大,不免会被猜忌怀疑,便诚然受之,改子孙后代以封君为姓氏,称严不再叫赢。

    自此之后,只有了一个严姓勋贵,而没了一个宗室。

    尽管私下里依旧是宗室,可改姓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赢姓皇帝的争夺权。

    诚如现今严君严韬,正为大秦的太尉。

    大秦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秦皇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秦皇手里。

    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除此之外,还有荣加的太傅少傅等,比同三公。

    作为宗室领三公,可谓信任至极。

    “倒不如平平凡凡,得一处宅院,做一个富家翁”

    宗室待遇,比不得其他四国的动辄便有封地。

    一般来讲,就算是皇家宗室,除非功劳如老严君一般,才能得到世袭罔替的封地。

    老严君曾随着孝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更是多次协助孝帝平定内乱。

    寻常宗室,在卫公勉的变法中就已经规定了他们的用度和恩赐,也仅仅是一些银钱和大宅院而已。

    卫公勉变法,不仅触动了贵族的利益,连皇室也深深地得罪了一遍。

    以致最后,新帝登基他便被杀。

    这些,也都是卫公勉那时传下来的。

    赢无忧看了他一眼,眉宇染上一丝忧愁。

    ……

    “对了,近日楚国使团入我大秦,被刺客刺杀……”

    “这事我也有耳闻,只是不知道谁会在这个时候添乱,引起两国战争”

    “若是一个不好,引起诸国攻秦,只怕我大秦列祖列宗积累下的基业,又要折损些许了”

    “不是这个,阿姐你且缓一缓听我说……”说起来,这可不是他原本意思,他制止道。

    “那是什么?”

    赢无恤带着思绪,回忆道:

    “那日父皇……”

    自秦军大破楚军,斩杀数万的时候,便有消息飞速传来。

    诸多大臣欣喜不已,唯有范绌与严君劝服秦皇,停止报复。

    严君也罢,提出的不过是避免风头正盛,引来一些麻烦,趁机或许可以得些实惠。

    而范绌则却提出的是应不计前嫌,不用一兵来继续作战。

    且,全部都撤回来。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楚国的疑虑,与报复心理。

    这事遭到了反驳,秦表示反对。他觉得这样不仅不会引得诸国注意,还可以得了好处,并暗中积蓄力量。

    且讹诈一笔,并无什么不妥。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表现的一幕。

    范绌自那一次之后,就在也没有反对过,一直顺着上意。

    说话不咸不淡,表意却是最先,那日也是他领头决议,服从秦皇意思。

    在众人看来,这背后谋划的必然是相邦了。

    “传出宫来的消息,直指相邦一手促成了当今局面,也是相邦极力支持想。可我那日路过拙政殿,可是亲耳听到,这建议不出一兵的正是相邦”

    “可相邦却处处替父皇顶着,只怕这次相邦预料错了,注定了领一个莫须有的功劳啊!”

    “倒也未必!”赢无忧应到。

    “把这事放在自己头上,不论错对,都于相邦脱不了干系”

    “成了,父皇不会赏赐他。不成则所有的罪责,都要是由他顶着”

    “看起来,这事无论如何都不讨好。但这是相邦的为臣之道,也是父皇信他用他的原因”

    “虽然明面上父皇不会对他如何,实则必定引为知己,并信任他”

    “有时候,作为臣子,并不需要太多的所作所为,而只需要在帝王需要的时候送上帝王需要的,这就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相邦所做,一直不过是做了他应该做的而已。父皇鼎盛,不容易被劝动,顺着他的意思有时候比建议他与他争要好上许多”

    “你也知道……”赢无恤插嘴失败,还没说出来,赢无忧就道:“我的事,可与这事无关,也不仅仅是因为婚事”

    赢无恤本想借着这个,缓和一下关系,却硬生生的被赌了回去。

    “哦!”

    看起来,在郑国为质子的事,她依旧耿耿于怀。

    十四年前,秦郑缔盟,相约互派质子。

    秦国除了太子之外,也就赢无烨与赢无忧稍微大一些,其余诸子皆小。

    按理讲,赢无烨应当为质子,却没想到,秦皇将赢无忧打扮作男儿身,送去了郑国为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