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逐鹿天启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公公跌倒皇帝吃饱

    不得不说,魏公公敛财能力实在了不得。整整清点了两天两夜,熬的曹化淳两眼通红,财物才清点完毕。

    看着曹化淳递上来的长单子,朱由校眼都看花了。

    大致合计了一下,仅从魏忠贤府上就抄到了白银一千三百多万两,黄金五十万两,各种珠宝古玩折现也有几百万两。这还不算那些地契,铺子,统共加起来大致价值两千万两白银。

    现在大明一年赋税也不过四百万两,赶上灾年,实际也就能收到三百万两左右。仅仅魏忠贤一个府上就抄到了大明五六年的赋税。

    如今辽东战事,流民造反,赈灾各个都要钱。原本不会造玻璃的朱由校暂时不愁了。再想到客氏,魏忠贤党羽那些人,估计还能抄到些东西。手里有钱心中不慌,朱由校这就有底了。

    朝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召开朝会势在必行。这几日朱由校想了又想,可实在在朝廷想不到能用的人。孙承宗只有一个,也不能劈开用啊。

    一大早,朱由校还睡得香甜,不知什么时候,忽然觉得有人推自己。他睁开眼睛,只见张嫣披着纱衣,坐在身边:“陛下,该起了,今天是朝会”。

    朱由校懒洋洋伸了个腰,往外看去,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回过头来,寝宫里已经是灯火通明,映衬的张嫣花容月貌,虽是钗横鬓乱,却是十分妩媚,那种少妇的风韵让朱由校头晕目眩。

    揉揉眼睛,朱由校心里一荡,伸手把张嫣揽到怀里,调侃道:“从此君王不早朝,众人都只知道明皇误国,谁旁边有这样的美人也舍不得啊!你就是朕的太真啊!”

    张嫣被他搂在怀里,听着朱由校调侃的话,脸上一阵红晕,骨头都有些发酥。娇慵地推了推朱由校,又羞又急地道:“皇上,马上就要寅时了,您在不起来真要误了!“

    “皇上?咱们昨晚不是说好了,外面叫皇上,宫里叫什么?“朱由校找个借口发赖,埋首在张嫣胸腹间不肯起来。

    张嫣手虽然在推,可觉得手上软绵绵的,竟一点力气也用不上。

    ”相公,相公,我错了............以后一定改,相公快起来啊........“,听到青儿的脚步越来越近,张嫣叠声叫道。

    这才像话嘛!好好的两口子,整天皇上臣妾的实在别扭,朱由校深深香了一口,惹得张嫣一阵娇呻,才起来穿衣。

    说起来真是万恶的封建旧社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青儿小小年纪就要这样伺候人。看着还没完全发育好的青儿,朱由校甚至揣测这孩子会不会天天起这么早长不高呢!

    午门外,车马官轿早就成堆了。仔细看去,往日不少告病或者无需上朝的王公勋贵也都衣袍齐整,站了一大队。

    不过毕竟不少官员都让抓到了牢里,实际数目还是比往日少了不少。宫里钟声传来,午门大开。校尉持刀站在宫门外,文武官员鱼贯而入。

    官员走左,勋贵外戚走右,穿过金水桥,直奔太和殿。

    进了大殿,朱由校已经端坐在龙椅上,头上端端正正戴了一顶鹅绒冕旒,外套一身簇新的明黄缂丝夹金龙袍,项挂菩提朝珠,一副御朝大典的装束。只是往日站在皇上旁边的魏忠贤换成了王体乾。

    稍顷,只听殿外传出一阵虎啸,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大象鸣叫,文武百官一阵骚乱。

    大明皇帝朝会有两种,平常称常朝,只有元宵,端午,过年才会有这种大朝会。除非是有军国大事,否则轻易不会施行。众臣自然知道大朝会的缘故,各个眉头紧皱,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王体乾向前一步,高声喊道:“皇上临朝,百官跪拜!”

    百官暂止心中想法,齐刷刷跪地高呼万岁。

    朱由校坐在上头,扫视了一眼群臣,端坐龙椅,说道:“众卿平身!”

    众臣纷纷爬起,朱由校向王体乾微微颔首,王体乾从案上拿出一道圣旨尖声喝道:“孙承宗,赵率教上前听封!”

    群臣听了王体乾的话皆露出怔愕之色,王体乾神色复杂地看了一眼跪到丹犀之下的两人,扬声说道:“皇室倾颓,奸贼乱政,总兵赵率教,扫除边患累建奇功,保我江册社稷得安,其战功赫赫,累军功进爵平阳伯,封右柱国上将军;又有贤臣孙承宗,累军功进爵武安侯,入内阁首辅,参赞军国机务!另边军劳苦,每人赏银五十两,升一级!”

    大殿一片哗然,大朝会如同集市一般吵嚷声直冲殿顶。大明一向注重控制勋贵,开国来只有军功才能封爵。文官封爵者只有寥寥几人。要是从成祖皇帝以来,只有正统年间的王骥、成化年间的王越、正德、嘉靖年间的王守仁三人而已。

    今天皇上竟然不要钱一样,一下就把孙承宗封为侯爵,还官拜首辅,抗议声阵阵传来。

    赵率教是异常兴奋,孙承宗却有些诚惶诚恐,只是现在皇上如此推心置腹对待自己,也不好伤了皇上的心。

    下边菜市场一样吵了半天,才终于小点声了。朱由校不动声色,把另一张圣旨递给王体乾道:“念”。

    王体乾公鸭嗓子再次响起:“魏忠贤辜负皇恩,丧尽天良,有为官者附庸作乱,今令王体乾提督东厂,严加督察。有自首者一切从轻,冥顽不灵者严惩不贷。”

    大殿里立刻静下来了,魏忠贤当政时候,谁人不曾巴结过他。要是皇上真来个连锅端谁也跑不了,自己性命攸关的大事,谁也顾不上为孙承宗,赵率教封赏的事吵闹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下面的大臣,问道:“户部的人呢,查抄阉党家产的事怎样了?”

    只见大臣中走出一个颇为年轻的大臣,:”启奏皇上,臣户部主事陈奇瑜奉旨查抄,现在各阉党府邸都已查抄完毕,黄金,古玩共折合白银约一千二百五十万两,现银和银票有约两千四百万两之巨,共计是三千六百五十万两。现在财物都在各处查封,怎么处置还望皇上下旨。“

    朝堂臣子各个义愤填膺,看样子恨不能食魏忠贤肉,饮魏忠贤血!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为国为民,还是嫉妒的失去了理智。

    又是半天,朝堂才归于平静。朱由校看着台阶下那些吵得最响的御史实在是恶心,有这些人在,什么事才能办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看下面安静了,朱由校道:“办得好,那就把银子收国库吧。那些古玩什么的,不要进到宫里,有人收就迅速卖出去。朕只认银子,不要那些东西。”陈奇瑜微微一愣,应了下来。

    不料陈奇瑜还不退下,朱由校奇道:”怎么,还有什么事吗?“

    陈奇瑜面露难色道:”皇上,户部尚书已经空缺了一年有余,此前是内阁的顾秉谦兼着,现在顾秉谦进了大牢,不知道皇上委任谁来干。“

    “侍郎呢?让侍郎先领着尚书的事,过几日朕自有主意。”

    没想到却没人站出来,陈奇瑜尴尬道:”皇上,侍郎也都进了大牢.........“

    这可真难办了.......朱由校一时也不知用谁,只好问道:“众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朝堂空缺了这么多的位子,下面的人早就等这句话了。御史中走出一人,拱手道:“臣御史黄道周有事启奏。”

    “你说。”

    黄道周中气十足,朗声道:”回皇上,自天启三年,阉党霍乱朝纲,禽兽盈朝,朝里乌烟瘴气。现在既然朝纲清明,臣请皇上将当年东林的贤臣请回,重振我大明朝!“

    说道最后,竟是震得大殿几乎有了回音。东林?朱由校双眼微微眯起,仔细打量起这个中年人。

    不料黄道周的话宛如往粪坑扔了颗炸弹,朝堂里又炸开了锅。好不容易在东林党大扫荡中幸存下的齐党,楚党成员怎么能再让东林党回来。就这样一班腐儒就这样一直吵到了下朝。

    甚至回家后,还各个点灯熬夜,准备赶出万言书来,准备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