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长歌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熙宁三年七月,不断有令文自车骑将军府传出,大多都是任命东方士子为地方县令等官职的文书。经由吏曹尚书杜审、行台右丞卫鞅与大行台独孤兆三层审核之后,再将任命书一一送达士子手中。

    如此一来,雍州官场上顿时便出现了大批来自东方的名士,虽然他们尚没有进入政治中心,但已经分布到各地基层,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批新任命的地方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山东寒族出身的年轻人,也有一小部分是来自山东大族。

    就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嬴曦的下一步动作时,他却忽然蜗居府中,将政事全部交予行台府。

    时间就这般过去了三个月。

    十月初七,一则自行台府颁布,并盖上了车骑将军嬴曦与大行台独孤兆两人印绶的文书在栎阳乃至整个关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是日起,于雍州行“料民”,由行台右丞卫鞅全权负责,车骑将军僚属赵武、范烨、杜佑、郑侨协助行事。

    所谓“料民”,即国府为加强税收而进行的清查土地、清点人口的措施,此次料民的范围,包括了整个关中六郡与陇右三郡,这将是一个极其沉重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一些大族似乎嗅到了一些不寻常的气息,他们感觉到,嬴曦此举,好像并不是常人所想的那般单纯。

    在独孤兆宣布独孤氏将其所属的全部封邑与属民统一上报国府,并计点赋税后。各大族终于确认了这一猜想。

    嬴曦,这是要拿所有关中大族开刀了。

    一时间,整个关中大地风起云涌。各大族皆如伏于密林的猛虎,蠢蠢欲动。

    独孤氏已然态度明确地站在了嬴曦一方,赵氏、韦氏、杜氏与范氏这几个原本与嬴曦交好的大族则始终态度暧昧,未与表态。

    蒙氏没有对此表态,但蒙皋在陇右、蒙肃在冯翊却已经在贯彻行台府的政令,实行全郡料民。

    李氏与韩氏则在十一月忽然表示明确反对此“料民”之举,不但在行台府中公然上书独孤兆,而且还驱逐了前来计点土地与人口的官员。

    这两个大族一举起反抗大旗,顿时又有数个大族效仿两家,拒绝官府的统计。

    当工曹尚书李敢和行台左丞韩舒反对料民的奏章被行台府送到车骑将军府上时,嬴曦的脸上不禁浮现起一抹冷笑。

    次日,威远将军韩信便率军五千,直接赶往扶风、新平两郡的韩、李属地,亲自护送计点官员进入,但有反抗者,杀无赦。

    面对李敢和韩舒的上门责问,嬴曦不慌不忙,一句轻飘飘的话便将两人噎得半晌无言。

    “春天与戎狄的苦战想必两位也都知道了,如今大军缺乏粮饷兵器,且百姓已然无力承担,尔等身为关中大族,为大军贡献乃是应尽之责,若是再有异议,孤便只好让二位各自率领本部北上,抗击戎狄了……”

    面对嬴曦的威胁,韩李二人半晌无言,最后,却也只能拂袖而去。

    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其他大族基本上都默认了嬴曦的“胡作非为”。最终,孤掌难鸣的他们在付出了数十个奴才的小命之后,却也只能屈服于嬴曦的刀枪之下。

    一场轰轰烈烈的料民大计便这样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宣告完成。此事过后,关中所有人忽然认识到,嬴曦对整个雍州的掌控力,已然不下于昔日的秦侯嬴平。

    在他刚刚击败嬴壮之时,便实行了在政坛上全面让利于大族的策略,以此来换取嬴氏宗亲与他本人亲信在军中的掌控。时至今日,人们终于明白了他此举的用意。在独孤兆全力支持、赵氏等族任其施为的情况下,彻底掌握了军队的嬴曦便可以将这些大族玩弄于股掌之间。

    最终,在年底的统计上,计算得关中总户数约三十万户左右。嬴曦在年终大宴上宣布,将所有在对戎狄战争中俘获而来的牛羊马匹全部按户籍分发给百姓,并发布政令,鼓励全民饲养马匹,每年上交马匹与官府的人家,可按照其价值减免赋税,如有上交马匹数量较多者,还会赐予民爵。

    这一举动使得原本对料民之举颇有微词的百姓一下子欢欣鼓舞,争相来到各地官府登记,领取牲畜。嬴曦亦派遣沈邕、卫鞅、赵武等人亲自负责,率军将这数十万头牲畜分配到各地。

    在开春之前,嬴曦又以行台右丞卫鞅为总负责人,丈量关中土地,对其进行重新规整。并下令扩大陇亩制度,将原本的百步一亩扩大为一百六十步一亩,包括各大族所属的土地也是如此。且对各大族征收的赋税与百姓一样,为二十税一。如此一来,陇亩扩大等于再度减免百姓上交的赋税,此举再度让嬴曦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与支持。

    除此之外,嬴曦还下令,鼓励关中百姓迁徙至陇右,所有迁至陇右三郡的移民皆可获得土地。凡十五岁以上男子可授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每户并授桑麻之田十亩,家有耕牛、奴婢者另授田。

    此令一出,顿时便引起了关中百姓移民陇右的风潮。使得原本因胡虏肆虐多年而导致地广人稀的陇右开始恢复元气,同时嬴曦还下令于陇右实行屯点制,采取寓兵于农之策,如此一来,在确保防卫的同时又大量降低了当地对军粮的需求,堪称一举两得。

    熙宁四年开春,嬴曦依惯例举行了启耕大典,宣告着轰轰烈烈的关中改革正式开始。

    ……

    星移物换,岁月川流。神都洛阳却是风采依旧,如一条巨龙坐卧于神州之中,俯视着天下万物。

    凤仪殿内光彩依旧,殿后的御花园里,时不时传来男子的轻笑与幼童的叫喊。

    穿着一身常服的姬职毫无往日的阴沉模样,此时正蹲下身体,面目含笑,在逗弄着一个幼小的孩童。

    这并不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却是他第一位嫡子,他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安”,望他一生安平,望他将来即位之后,能够让天下安平。

    在这对父子不远处,独孤霓裳独自坐在秋千上,目光中带着笑意,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这是她的儿子。

    自那日得知自己已有身孕之后,她深感痛苦,选择隐居菩提,借这佛门净土来宣泄自己的嬴曦的愧疚之情。

    随着日子渐渐过去,不知为何,在独孤信与姬职的百般劝说下,她终究还是离开菩提庵,回到了凤仪殿。

    孩子出生之后,她的心态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转变,所有的愧疚似乎都烟消云散,唯有偶然的午夜梦回,她才会在泪眼朦胧间,再度记起那个人的背影。

    但如今,她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姬职一边逗弄着儿子,眼角的余光却时而瞥向静坐含笑的独孤霓裳,脸上的笑意却在不知不觉间更加浓厚。

    如今朝政渐渐都归于他的掌控之中,在外,除了东方的齐王与西方的嬴曦尚不在其掌控以外,其余的州郡皆已归服朝廷,相信要不了几年,他便可以将其彻底掌控。

    对内,他利用独孤信等新兴势力,先后设立中书省、秘书省,以此来制衡太尉杨赐与尚书台的权力,面对这个帝王的权谋,杨赐也在不知不觉间作出了一定退让,以此保证君臣之间的和睦平稳。

    如今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前进,唯一让姬职感到担忧的,便只有他每况愈下的身体。

    脑海中正想着,只见一名内侍小跑着走来,在姬职身边耳语几句。姬职闻言,收敛起脸上笑容,站起身来,对独孤霓裳说道:“朕有些政事要处理,过会儿再来。”

    独孤霓裳起身,抱起孩子,轻声道:“去吧。”

    姬职颔首,转身离去,跟随内侍来到了毗邻中朝的神龙殿内。

    刚刚坐下,打开自朔方传来的夏王急报,见到又是请求朝廷派兵增援的言语,姬职的眉头不禁皱起。

    当初他封四弟姬吕于朔方,为的便是制衡嬴曦、抗击戎狄,谁知自己这个弟弟实在是不让人省心,非但没有达到制衡嬴曦的效果,反倒被嬴曦反摆了一道,成为朝廷的累赘。

    一想到那个尾大不掉的关中之主,姬职便只觉得一阵怒气攻心。不只是因为他与皇后独孤霓裳之间的关系,更因为此时的嬴曦经过这数年的努力,已然彻底掌控了关中。三年前,嬴曦于关中实行改革,据说引起了关中大族的激烈反弹。当时姬职还为此而高兴,觉得这将是他铲除嬴曦的一大契机,谁知三年过去,如今的关中国富民强,百姓和睦。据探子来报,嬴曦军中的战马竟然已达二十万匹!

    这一数量让姬职感到无比的震惊与惊恐,却也更加坚定了他想要铲除嬴曦的决心。

    心中正不断思虑着,不知不觉间,姬职却忽然觉得头脑发晕,眼前的一切渐渐变得模糊。他摇晃着身体,刚要让内侍传御医,一张嘴,却是“哇”的一声,口吐鲜血。

    “陛下!”

    旁边侍奉着的两个小内侍一见天子吐血,不由得慌了神,连忙上前扶起姬职。

    姬职只觉得浑身无力,心跳却跳动得异常快速,他隐隐有着一种不祥的预感,连忙嘱咐道:“快!速去请皇后来见!”

    一个小内侍奉命,连忙连滚带爬地往凤仪殿跑去,姬职则在另一个内侍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来到殿后的榻上,双目微闭,等待着独孤霓裳。

    霓裳刚刚带着小皇子回到凤仪殿,却见到一名小内侍手忙脚乱地跑了过来。定睛一看,竟然是天子身边侍奉之人。

    小内侍慌忙跑到殿内,五体投地,哭着道:“皇后,快,陛下突然吐血,急召殿下去神龙殿!”

    闻言,霓裳亦是大惊失色,但下一刻,她便立刻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她拉过身旁女官,小声吩咐道:“你速持本宫手谕,命司隶校尉独孤信入神龙殿见驾!”

    她的心腹女官奉命而去,霓裳平复心情,立刻抱着小皇子姬安,往神龙殿走去。

    借着殿内昏暗的灯光,独孤霓裳看到了面色苍白如纸的姬职,她放下孩子,缓步走至榻前。

    见到她的到来,姬职脸上的痛苦之色少了些许,他说道:“快,派人去把国舅喊来!”

    “不用了。”霓裳说道:“他很快便来了。”

    闻言,姬职点头,说道:“朕有预感,这一次很可能挺不过去了……”

    独孤霓裳轻轻坐在榻前,脸上带着微笑,说道:“不会的,陛下受天之命,万岁无疆,一定会平安无恙。”

    姬职苦笑,将头侧向一边,看着姬安,喃喃道:“哪有什么万寿无疆的天子,一切不过都只是虚妄耳……”

    霓裳沉默,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霓裳回头望去,只见穿着朝服的独孤信不顾仪容,将笏板别在腰间,大步跑来。

    独孤信来到榻前,见到姬职的面色,急忙下跪顿首道:“臣独孤信参见陛下!”

    “国舅快快请起!”

    姬职挣扎着起来,独孤信见状,连忙起身搀扶着他,将他扶着靠在枕上。

    “安儿,来!”

    姬职轻轻招手,呼唤着自己的孩儿。年幼的姬安尚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迈着两条小短腿便跑到姬职榻前,奶声奶气地喊道:“父皇!”

    听到孩子的叫声,姬职脸上似乎也焕发了几许光彩,他拉着姬安的手,颇有些留恋地抚摸着。半晌,他终于还是微闭着眼睛,将儿子的小手放到了独孤信的掌中。

    独孤信身体微微一颤,抬头看向天子。

    姬职对着他点了点头,独孤信不由得悲从中来,跪地稽首道:“臣万死,不敢负陛下之命!”

    见状,姬职笑着点头。此刻,他只觉得眼前一阵模糊,艰难地转过头,看着独孤霓裳,努力挤出一抹微笑,喃喃道:“朕的皇后,真的好美,真的……”

    话只说到一半,便再无声响,独孤信张大着嘴巴,缓缓抬头。他见到的,是姬职含笑的面孔。

    “陛下!”

    独孤信大声嘶吼着,殿内侍奉着的宦官与宫女纷纷下跪,低声啜泣。

    独孤霓裳注视着他定格在脸上的笑容,两行清泪缓缓落下。

    熙宁六年四月初五,天子姬职暴崩于神龙殿,死因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