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长歌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嬴平笑了,说道:“你能看清局势,当真是一代良才,但汉中军势大,你可有把握?”

    嬴曦肃立,沉声道:“嬴曦愿立军令状!”

    “好!”

    嬴平大笑,说道:“孤将上军也交给你来统率,你即刻去蒙皋府上拿兵符,率上下二军,以除贼寇。”

    嬴曦顿首道:“末将遵命!”

    说罢,刚要离开,却听到身后嬴平出声道:“昱之。”

    嬴曦转身,却见到嬴平直视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字地问道:“待你大胜归来,孤便上奏天子,将这秦侯之位传于你。”

    闻言,嬴曦脸上不见丝毫喜色,他的瞳孔陡然收缩,慌忙跪下道:“嬴曦纵使胆大包天,亦万不敢觊觎君侯之位!”

    “哦?”嬴平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你果真是这么想的?”

    嬴平举起手,放在胸前,说道:“嬴曦立言,此生忠于秦侯与公子,日月可鉴!”

    嬴平注视着嬴曦的双眼,嬴曦没有丝毫闪躲,眼中一片赤诚。半晌,嬴平忽然笑了笑,说道:“去吧。”

    嬴曦再度顿首,起身,离去。

    ……

    走出秦侯府的时候,嬴曦只觉得背后发冷,竟是不知在何时,汗水已经湿透了后背的衣衫。

    他没有片刻逗留,骑着爪黄飞电便一路奔向蒙氏府邸。

    向门前守卫通报之后,嬴曦便一路前行,来到蒙皋的卧房。

    蒙皋没有选择在前厅待客,这使得嬴曦感到有些意外。进入蒙皋的卧房后,他忽然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独孤兆。

    嬴曦连忙下拜顿首道:“嬴曦拜见独孤令君、蒙老将军。”

    “快起来吧。”独孤兆笑道。

    嬴曦起身,说明来意,蒙皋显然是明白事理的人,直接便将兵符交给了嬴曦,他微微犹豫了一番,终于还是说道:“昱之,老夫之子早死,如今孙儿蒙肃在上军之中,还望你能略微照料,不要让老夫再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嬴曦拱手,正色道:“将军放心,晚辈以性命担保,若是蒙肃有失,那嬴曦定然死在他之前。”

    得到嬴曦的保证,蒙皋也放下了心,嬴曦没有多做逗留,这便要告辞离开。独孤兆却与蒙皋小声说了几句,随后跟着嬴曦出门。

    对独孤兆,嬴曦心底里自然十分尊敬与感谢,不仅是因为他那次救了自己一命。实际上,自霓裳与独孤信离开后,独孤兆表面与嬴曦不和,实际上却一直在暗中护佑着嬴曦。对此,嬴曦一直谨记在心。

    独孤兆也没有废话,直接问道:“你方才去秦侯府,有没有遇到什么异常的事情?”

    嬴曦说道:“差一点,晚辈便回不来了……”

    说着,便将他与秦侯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将给独孤兆听。

    独孤兆听完,脸上带着笑意,说道:“你做得很好,果真是超世之才。”

    说完,他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如愿和……霓裳在洛阳还好吧?”

    “令君放心,如愿在洛阳声名鹊起,隐隐有成为士林领袖之势,天子也拜他为司隶校尉,如今可谓是位高权重……霓裳她,想必一切都好,只是……”

    说着,便将独孤信交给他的锦帕从怀中取出,独孤兆看着两行娟秀的字迹,叹息一声,说道:“霓裳的事情,是我独孤家对不起你,如今紧要关头,无法再与你细说,你尽管放心去便是,栎阳这边,有老夫与赵朔在,绝不会翻起什么大浪,待到关键时刻,老夫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他说到“关键时刻”的时候,语气加重了些许。嬴曦自然会意,于是便不复逗留,拱手告辞后,便一路奔往西方。

    ……

    龙首原下。

    嬴曦派韩信持兵符去调动上军来此会合,待上下军皆集结完毕后。嬴曦已经换上了一身铠甲,腰悬长剑,骑在爪黄飞电之上,自大军方阵的后方一直奔向最前。

    目光扫视着眼前的士兵,嬴曦勒马,高声宣誓。

    “上下两军的兄弟们,常言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如今正值家国危难之际,戎狄大举入侵,已然打到了新平,可那汉中太守魏光,身为我诸夏族人,非但不思为国效力,反倒趁虚而入,攻我扶风,弟兄们,如此国贼,我等应如何处之?”

    将士们没有废话,异口同声道:“杀!”

    “好!”

    嬴曦高声道:“我秦川男儿,自古便以侠义名闻天下,如今家国大难,正是我等男儿以身许国之时。今日,我嬴曦不是你们的将军,你们,也不是我的士卒,我们是一个人,那就是秦人!”

    说罢,嬴曦将手握拳放在胸口,高声吟诵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所有将士为主帅的气魄所打动,纷纷接着唱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是那数百年前,嬴氏刚刚带着秦川百姓崛起于世的时候,时人为赞颂雍州刺史嬴开而作的《无衣》篇。时至今日,早已成了关中百姓耳熟能详的秦军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没有太多誓言,但这就是最好的誓言。

    嬴曦命令道:“韩信!”

    “末将在!”

    “本帅命你率上军,自眉县绕道,直取陈仓、散关,务必堵截故道,以断魏光后路!”

    “末将遵命!”

    “贺拔胜!”

    “末将在!”一身重装的贺拔胜出列,他高大的身形在一众武将中如鹤立鸡群,颇为突出。

    “本帅命你率所部为先锋,以救雍城之围!”

    “末将领命!”

    嬴曦看着全体将士,说道:“兄弟们,待剿灭贼军,攻克汉中,嬴曦定与诸位,痛饮庆功酒!”

    说罢,嬴曦拔出腰间长剑,远方斜阳的光芒照射在剑锋上,反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全体将士,进军!”

    ……

    汉中地处关中西南,两地之间隔着一道浩浩秦岭,难以逾越。若是想要自汉中北上,便只有三条道路。

    其一便是自阳平关西行,出祁山,到达陇西郡的天水,然后再北上自萧关、街亭居高临下,攻入关中。

    其二则是从阳平关向北,取褒斜道、陈仓故道进入扶风郡,攻取散关、陈仓和眉县,如此一来便可乘地势之便,一路东进栎阳。

    第三条乃是最快捷,却也最危险的一条,那便是直接自汉中上庸向北,走子午道直达关中腹地。嬴平自然也明白子午道的重要性,所以常年派遣大军镇守此处。

    出祁山,太远;子午道,太险。所以魏光出兵之时,在一番权衡下,还是选择了最保险的中路。

    魏光兵分两路,一路由其弟魏章统领,走故道攻散关,吸引关中守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是由他亲自率领,待陈仓、眉县的守军都赶往散关支援的时候,他便趁虚而入,攻占了陈仓,随后与魏章联合,攻取散关。

    此刻,魏光已经命魏章据守陈仓,而他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北上,包围了关西重镇雍城。只要将雍城拿下,那么他便可以在此站住脚,随后谋划直接进攻栎阳。

    嬴曦与韩信兵分两路,命韩信自渭水以南援助眉县,寻找机会收复陈仓。而他自己则是率领下军所部,自渭水以北,援助雍城。

    中军帅帐中,嬴曦伏在一幅巨大的地图上,但明显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他本就是在扶风郡出身,又在此从军多年。可以说,雍城附近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小路他都记得烂熟,哪里还需要地图的帮助?

    下军司马卫鞅笑吟吟地走进营帐,说道:“此战对将军来说可谓十拿九稳,怎得还会在此发愁?”

    嬴曦看了他一眼,站起身来笑道:“虽能保雍城一时不失,但难保永久安宁啊!”

    卫鞅笑了笑,他明白嬴曦的心思。嬴曦这时又问道:“新平那边战况如何?”

    “探子来报,嬴壮自那日大败过后,便一直据城不出,胡人缺乏有力的攻城武器,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恐怕要不了多久,戎狄便会自行退去了。”

    卫鞅说着,眉头却不禁皱了起来,他看着嬴曦,说道:“比起魏光,我想,嬴壮才是将军真正的心头大患。”

    嬴曦颔首道:“我焉能不知?一旦我与魏光僵持不下,嬴壮又成功守住新平的话,秦侯定会命他来取代我,到那时,恐怕我便要沦为鱼肉了!”

    见他明白此间事理,卫鞅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嬴曦忽然自言自语道:“韩信应该也到眉县了吧……”

    卫鞅点头道:“算算时日,应当已经在两日前便到了。”

    闻言,嬴曦嘴角含笑,目光斜睨着地图,说道:“既然时机已到,那明日,便是雍城解围之日。”

    ……

    宽广的平原上杀气弥漫,魏光亲自统帅的汉中军队已经布好了阵势,等待秦军的到来。

    嬴曦肃立于战车之上,打量着远方的敌军,眼睛微微眯起。下令道:“诸部,依令行事!”

    训练有素的士兵们飞快地排列战阵,与汉中一方不同,秦军将战车与步兵大部分开,将原来的每战车有七十五名协同步兵的规制削减为二十五名,并且将战车分为两翼,以削减下来的所有步兵组成中军方阵。

    嬴曦立于中军帅旗之下,抽出长剑,大吼道:“将士们,建立功业,就在今朝,杀!”

    随着主帅一声令下,秦军各部鼓声雷动,中军的步兵方阵率先冲向敌军,两翼的战车却逗留原地,嬴曦手持鼓槌,亲自擂鼓,激励士气。

    汉中一方的真是则与平常无二,采取的是战车与步兵协同作战的方式,这也是如今中原最普遍的战术方略。

    魏光看着秦军的布阵,不禁嗤笑道:“早就听闻嬴曦以骑兵突袭闻名,没想到,在这堂堂正正的车战上,竟是如此愚蠢,本太守倒要看看,他这脱离了战车的步卒,拿什么抵挡我汉中的大军!”

    说罢,魏光亲自击鼓,下令全军前进。

    见到汉中军开始发动进攻,嬴曦的中军步兵却忽然变换阵型,往两翼偏斜,空出腹心,露出了一个犹如口袋的空挡。

    魏光虽知这可能是秦军的新式阵法,但他对车兵冲击步兵的结果笃信不疑,丝毫没有停止冲击。就在这时,秦军两翼迟迟不动的战车忽然开动,不动则已,动如雷霆。转瞬间便杀到了阵前。

    汉中的战车终于冲击到了嬴曦步兵的阵中,但令魏章没有想到的是,双方的交战并未如他想象的那般,战车势如破竹,步兵一触即溃。反倒是嬴曦的步兵不断变换阵型,阻碍着战车的进攻。

    得力于步兵的灵活性,秦军步兵组成了一个口袋阵,在面临战车冲击的时刻迅速分向两翼,以此抵挡住了战车阵型最有力的第一次冲击。

    双方士兵厮杀在一起,嬴曦丝毫不顾周围不断飞来的流矢,中军擂鼓之声不绝。魏光显然也不是易与之辈,他立刻下令,调整阵型,战车不与步兵缠斗,而是一路向前,冲出步兵的包围,随后迅速调换前后军,重新冲击敌军方阵。

    就在此时,嬴曦军中令旗一指,两翼的战车忽然合拢而上,与魏光的主力正面相对。原中军步卒方阵却再度变换阵型,成为了两翼,飞速地合围上去。

    战车与战车的碰撞无疑是极其惨烈的,双方不断冲击,嬴曦左翼的步兵中却忽然冲出一群身形高壮的大汉,以贺拔胜为统领,个个都手持一柄近八尺的长刀。趁着双方车兵纠缠在一起难舍难分的时候,忽然自汉中战车方阵的腹心部位杀入,刀挥人亡,如入无人之境。

    魏光大怒,下令自己的中军亲卫上前围杀,就在这时,战场外却忽然扬起一片烟尘,魏光大惊,转头看去,只见远方不知何时竟然杀来了大量的骑兵,战马的嘶吼如天雷滚滚,震慑着汉中军队中每一个将士的魂魄。他们自然明白,如此规模的骑兵部队,绝不可能是汉中军队所有。惊惶之下,不少军士的斗志开始动摇。

    魏光也是震撼无比,只见远方甚嚣尘上,万马齐鸣,骏马的嘶吼声与马蹄的咚咚声落在他耳中,时时震慑着他的心神。

    魏光心知,若是在此等纠缠的境况下忽然出现一支骑兵部队介入,这对他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灾难。于是。他心中迅速权衡一番后,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雍城,虽心中不甘,但仍是下令道:“鸣金!全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