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汉
字体: 16 + -

第七十五章 定颍川

    吕绍派出手下的罗清风接洽后,荀爽也是叹了一口气,于公于私,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荀爽索性率领州兵尽数归于吕绍麾下,反正现在州牧王允已经入狱,这些州兵回了谯郡也是无人统领,但就是不知道声名赫赫的吕绍会给他怎么样的处分。

    吕绍的营帐中,不知所措的荀爽已经是在帐中直直的杵着。

    吕绍道:“我乃朝廷钦封荥阳郡守,汝何故不在第一时间出城相迎?”

    荀爽叹道:“如今天下乱象四起,我也是为了保护着阳翟城的千户百姓...”

    话语未说完,眼神看着营帐中林立的甲士,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吕绍笑道:

    “我受封本地郡守,乃是为了牧民而来,又怎么会欺压盘剥?如果这样做了,颍川郡县百姓会如何看我吕绍,我吕绍日后又如何治民治军?”

    荀爽道:

    “如此,下官便相信大人了,阳翟城内外这些百姓是下官苦心呵护,才慢慢聚集在这里求活,还望大人广施恩德,厚待于他们。”

    典韦在一旁看着这个啰嗦的荀爽早就是一脸不耐烦,自己这会没有捞到出战的机会已经是老大不痛快,还要在这里听这个穷酸啰嗦。嚷嚷着就要出口说点什么,吕绍瞪了他一眼,典韦缩缩脖子,不再言语。

    眼下自己由一介武夫升至一郡太守,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服气,像这个荀爽未尝就没有瞧不起自己的意思。

    但自己总会让这些人刮目相看,挥挥手,没有言及他的罪过,只是让他下去歇息。

    阳翟城中的瓦砾遍布,早就是一片废墟,仅有城东的一小片区域被荀爽之前派人清理了出来,如今居住着上千户民众,四五千百姓。

    整个城池确实要比虎牢关城和吕家庄要大上许多,但是这遍城的残垣废墟倒是需要大量的人口去清理重建。

    第二天,城内的数千百姓接到吕家子弟兵挨家挨户的通知,说是新任太守大人传令,城中需要人手清理废墟,凡是成年劳力参与的,一天发给米粮十斤,妇幼参与的发给米粮三斤。

    一开始,城中的百姓接到通知都是一家一户的出来,脸色煞白的看着满街巡视的精骑,民见官,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的荀大人在这里的时候,大家仰仗着荀大人的州兵保护,在这里勉强讨一口饭吃。这新来的太守大人,谁知道会不会和之前的那些官兵一样,搜刮盘剥呢。

    一直到一众百姓尽心尽力的干满一天后,见到发到手中的米粮之后,才放下心来,有不少上年纪的老百姓忍不住都是一阵落泪,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精白的米粮了。

    偌大个阳翟城,城周足有五千余步,城北原本的军事区有吕绍自己的数千甲士进行清理,城南和城东的居民区由这些民众来清理,这次带来的米粮很充足,倒是不怕不够吃的情况出现。

    至于城西的商业区,则是分拨一百精骑看押此次进军过程中所俘虏的叛军土匪来清理,这些叛军一开始看见这片废墟还以为要在这里处决自己一干人等,神色惊疑不定。

    直至被官兵解开了绑缚自己的麻绳,命令他们清理瓦砾废墟的时候,才是明白过来,心里也稍稍安定了许多。

    中平二年六月,各处精骑开始回报,陆续归建,此次平定全郡各县域土匪叛军三万有余,俘虏三千人,此时颍川十七城才真正落到吕绍的掌控中。

    此件有三座小城因为本身规模就不大,人口也不多,已经完全成了废墟,除此之外的十几座城池都还是稍稍有些人住的。

    俘虏的三千多人都在吕家军的监管下,派往各城修整城池,清理废墟,进入三年的苦役期。

    关于颍川清理叛军土匪的事件,罗清风已经拟好了公文,递到了京师太尉府崔烈的手中。

    眼下崔烈的心情还是很好的,之前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关系,自己使上五百万银钱,得到了司徒这个职位,又在不断运作下,扳倒了张温,坐上了太尉,由主张教化民事改为主掌军权,权利的快速扩张,也召来了朝中一干清流们的攻讦。

    眼下又有颍川大治的的这个好消息,主将可是跟自己一样,通过纳钱才得来的荥阳郡守的职位,通过这个可以说明,纳钱得的官也不是不称职的,这个喜讯也可以稍稍堵住那些谏议大夫们的嘴了。

    “这个吕绍不错,”崔烈对着身边的侍从说道,“治军严谨,作战刚猛,是个人才。”

    同样的纳钱升授官职的经历,再加上此次作战的成功,也是让崔烈对这吕绍好感骤增,再加上听闻他可是中常侍宋典的子侄,这层关系,也让崔烈愈加重视。

    于是,京师太尉府给司隶那边去信,要求要将虎牢关的八百兵甲配置恢复到原本的三千兵甲供给,米粮军饷也要少克扣些,有了太尉府的命令,下边的人自然办起事来更加的殷切,短短不到十天,将作少府连同司隶部就把相应的军械军饷全部送到了虎牢关。

    至于吕家庄方面,在保持现有主体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开始大批向颍川郡填充人口,原本颍川的人口不是被杀被掳掠胁从到叛军中去,就是逃荒到四处州郡,如今在吕绍的太守令颁布下也开始由四处回归。

    吕绍首先由阳翟城开始,借助吕家庄的经验,在各城之下,分设庄,然后以各庄为中心,设立诸多五百人的附属村,以附属村逐渐补充中心庄子的人口,然后填补到各城中,最后这些人会随着颍川的发展,自发的向阳翟聚集,这其中只是人往高处走的天然道理罢了。

    对于颍川郡中的所有土地,吕绍宣布所有权由太守府接管,三年不交税,三年后按照三十税一的最低赋税收取,按照耕种面积十亩算,也只不过要缴纳几百钱足可。除此之外没有人头税和其它附加税,比起其他地方动辄数千钱的叠加赋税,可以说很低了。

    一时间,颍川四周各州府流传着无数民谣。

    “来颍川,人分十亩管饱饭,三年无税好发展。”

    普通民众百姓最在乎就是贴身的钱粮问题,这么优厚的待遇,立时吸引无数百姓携家带口往颍川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