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文宗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兴奋的杨家大院

    “童先生教育的对,难怪要那么先叮嘱我一句。”夜窗前,杨奉先缓缓抬起了头,笔下的李氏柳骨体已经颇有一些韵味了,可惜,并不够。

    “读书人养气,修德,这些才是最基本的,范大儒所言,‘宠辱不惊’,说的就该是这个时候。”

    周家势大,两江省实权人物之二,周家还只有一个掌上明珠,娶入周家不难想象这会是一次怎样飞黄腾达的机遇,杨奉先就算未来高中进士,也远远及不上这样的攀龙附凤,杨昭从此可一飞冲天了。

    而自己呢,则还是要在这个寒窗之下苦读,杨家,还是在这么个潭乡下的小小杨家。

    杨奉先沉吟,“人的出生,不可选定,人的智力天赋,不可选定,人的机遇也不可选定,人一辈子能决定的事本就寥寥无几,后世爱比荷泰德道,‘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这话说的可谓是一针见血也。”

    默默沉吟良久,杨奉先觉得自己心气渐渐平和,不作他想。

    能进入周家,那是杨昭的气运,这不该是自己去羡慕。

    杨奉先低下头,继续背诵《宋元学案》

    背后,陈氏拔着鞋子上的线头,一边缝纫,一边用力哼哧哼哧,却不知道是在跟谁生气,小声的闷哼道,“以前怎么还没有听老爷子说过有这么回事,巡抚周家啊,这是我们以前几辈子都不曾见过的大官!”

    陈氏气闷,酸极了,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家,陈氏就久久不能平静。

    周家也不会知道,这么一个消息就足以把这小小一个杨家内部搅的鸡犬不宁。

    “哎。”杨唯在一旁脸色也是僵硬的,他翻看了这么久的书,却觉得脑子里一片木的,一个字也读不下,是啊,想想别人一攀附上周家,顶的上自己几辈子的苦读,那自己读这个书还有个什么劲?

    杨唯直接就泄了这一口气,“杨昭这小子,以后越来越不得了了。”

    他仿佛已经能看到杨昭飞上金枝上后那得意洋洋的嘴脸了。

    杨唯用力的捏了捏拳头。

    这个打击可以说比他们父子两双双落榜,杨昭考上秀才要大的多。

    哪怕是个小小的杨家,哪能没有什么攀比,没有什么比较呢?

    再小的池塘,也有风波。

    东厢房这里一家人烛火幽幽,唉声叹气,气氛沉闷,苦闷到了极点。

    而反之,看杨家其他的院子里,则是灯火通明,恐怕要彻夜难眠了,周家找上门来的消息,而且周家还践行一诺,简直要履行当初的婚约,等于就是一个大饼一下子就把他们给砸晕了,兴奋的足以一晚上睡不着。

    一个个都在叽叽喳喳,不管这次周家和哪一个接亲,那杨家都等着飞黄腾达了!

    这可比什么考上举人,考上进士风光的多了!

    杨家一下子门楣就要高大了起来!

    这一家人的叔叔伯伯们,都是兴奋的彻夜难眠,仿佛就幻想着好日子即将到来了,以后杨家和周家就是亲家了。家家都有一本小经,周家要结亲,肯定和他们这下往下数的小辈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当晚,这些叔叔婶婶们要么就拽着他们的儿子的耳朵,痛心疾首的训斥他们怎么不好好用功念书,考上一个功名,看,这么大好的机会就白白的错失了吧!

    要么就是训斥他们不要向杨奉先学习,连考这么多次都考不上,把名气都丢出这个潭乡之外了!

    “我早就说过这昭儿是文曲星下凡,你们还不信,看看,这气运冲天吧。”

    “早些年我去祖坟上祭祖,就远远看见我们杨家祖坟上冒起一道青烟,这说明什么?我们杨家要发达,以后是要出大人物的!昭儿现在又中秀才,又要娶入周家,可不正中这一点?”三叔家小姜氏仿佛自己有先见之明,大声嚷嚷的道。

    兴奋的一张脸都发红,好像杨昭娶到周大小姐,她与有荣焉。

    “你说,咱第二天要不要去二哥家拜会一下,走动走动?”三叔是个木讷的糙汉子,当下也动了心思。

    杨昭要是进了周家,那就是少爷身份了,以后杨家上下可要指望着他哩。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得去,得去。”小姜氏连连点头,如小鸡啄米。

    二哥一家明摆着就要飞入云端了,现在不去走动走动,拉近一些关系,什么时候去?看自家儿子憨头憨脑,凑上前来,小姜氏还忍不住叫骂了一声,“没出息的东西,还不滚去读书,要不是你考不上功名,这美事不就轮到我们了吗?”

    “娘,你都说了二哥他是文曲星下凡,中功名这种事哪轮的到我啊。”

    “……”

    家家都有个小算盘,这些人一合计,周家这婚事不日就要定下来,这几天必须好好和二哥一家亲近亲近,多走动一下。

    杨家今晚是家家彻夜难眠了,家家都在窃窃私语,打着算盘。

    这么大个喜事,兴奋难眠啊。

    三更天,杨奉先背完了今日十五段宋元学案,揉了揉眼睛,向父亲母亲致晚安,然后这才回自己的房间去睡了,床榻上,杨唯和小陈氏在黑暗之中一阵长吁短叹,看这个样子,这两人晚上也是睡不着了。

    整个杨家大院,唯独东厢房的灯早早的熄灭了,读书人当天塌不惊,何况这点小事?文宗、大儒们便是在去世的前一刻,尚且还在看书。

    不早睡,第二天便不能早起,杨奉先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睡在自己微硬的木板床上,杨奉先很快就入眠了。

    而西厢房的灯却几乎亮了一整夜。

    灯光下,杨昭唇红齿白,衬托的越发潇洒了,对着昏黄的铜镜不断的摆弄着自己的衣衫,仔细反复照了照,还抚平了一些衣皱,小心的扶正了一下帽子,旁边小周氏美的是一阵合不拢嘴,“我昭儿在这么多弟兄之中一看就是英俊潇洒,卓尔不凡。”

    这一点是值得她小周氏自傲的,没错还真是这样,杨家自祖辈都是农民,生出来的儿子看起来也是憨头憨脑,黑黑壮壮的,唯独他这个杨昭,眉清目秀,惹人喜爱。

    他父亲二叔也是这样,也难免大爷会对二叔一家有所偏爱。

    小周氏对此满意到了极点。

    “你说,周家会不会不选我们昭儿啊。”一旁二叔还是心头打鼓,不够安定,抽着旱烟吧嗒吧嗒,愁眉不展的道,“毕竟这周家也没说要和谁结亲啊,这要是排一排辈分,那个杨奉先才是长孙啊。”

    小周氏和杨昭脸色都是齐齐一僵,尤其是杨昭的脸色,一下子就变的极为难看了起来。

    小周氏白了二叔一眼,“你在胡说些什么,周家的人只要眼睛不瞎,也只会选我们昭儿!”

    “周家家大业大,我们昭儿相貌堂堂,又是杨家唯一一个秀才功名在身人,而他杨奉先呢?”小周氏冷哼了一声,讥诮的白了一个小眼,在这自家她也不怕被旁人听去了,“人从小就木讷,像是个呆瓜一样,一看就是憨头憨脑的,这次科考还被道台大人当众批责,文章都传遍了整个两江省了,你觉得周家会不知道?”

    “以周家的门庭,怎么可能会去选一个连读书人都不是人,辱没自家的门庭?”小周氏不屑的道,自信满满。

    她没读过书,没什么的大的见识,但是这点小节她却还是能看的透的。

    “有道理!”二叔一下子就吃了个定心丸,连连点头道。

    “昭儿,你可别管那些,娘跟你说,这些天你要学些礼仪,过些日子去了周家可不能闹出什么笑话来,你以后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自己是周家少爷,公子级别了,不能和你那些哥哥弟弟们走的太近,有失身份,懂了吗?省的被周家人看了笑话。”

    “懂了。”杨昭用力的点了点头,说到“哥哥弟弟们”,他脸上闪过了一丝不屑。

    大魏阶层分明,小周氏就算不说,他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背着手,杨昭在屋子里走了两步,努力去揣摩那种官老爷走路的架势,生涩的样子却乐的那小周氏的合不拢嘴,“像,有点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