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文宗
字体: 16 + -

第九章 女儿无才便是福

    杨唯恍惚了一下,油灯之下,是他一张略显错愕的脸,眸子里仿佛有些炙热之色,正在燃烧起来,“吾不以落第为耻,以落第而动心为耻……”

    高明,高明!

    跨越数百年,大儒王阳明的至理箴言,还是给了杨唯巨大的触动。

    这个落第书生也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那一股强烈的韵味。

    恍惚之间,杨唯感觉自己文气贯通。

    “伢,好,好!”杨唯只说了这么一句,最后回过神来,一只手拍在杨奉先的肩膀上,能看到这杨奉先略带激动的面庞透着深深的欣慰之色,“我儿长大了。”

    这句话发自内心。

    杨奉先略带歉疚的顺下目光,自己盗用先人大儒的名言,虽然本意上只是为了宽慰这杨唯。

    “我儿能有这句话,终有一日,进士在望!”这句话给他的冲击太大了,让杨唯有些词气不接,他上下打量着这杨奉先,觉得自己该重头认识这个儿子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儿子这一夜之间,开窍了!

    比之那杨昭,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兴奋归兴奋,但这已经深更半夜,第二天还要继续读书,日子要过,田地还要种,再曼美的前景也还只是一个蓝图,灯光下这父子一家人,终究还是挤在这个土房子里。

    两个人还是潭乡里受人嘲笑,屡次落第的读书人。

    “伢,回去睡吧。”

    但今日有了杨奉先这句话,杨唯彻底宽慰。

    “是。”杨奉先深深看了这黑黑瘦瘦的中年人一眼,告退离开,一直到杨奉先走了,杨唯还呆坐在原地,虽然已经是深更半夜,万籁俱寂,但杨唯心头那股子火热,反而是越发的无法熄灭了。

    “陈,醒醒。”陈氏在一脸茫然中被杨唯摇醒,看到杨唯那一张疲倦中,带着兴奋的面庞,“我儿真的是变了!”

    “……”

    不知道杨唯的兴奋,杨奉先回到了屋子里,不过,杨唯这种兴奋可以理解,杨奉先这话算是揭开了他一个心结,在自己桌子前坐下,杨唯摊开了一张宣纸,沉默了一下,然后从一侧拿起了一只毛笔,狼毫不算好笔,笔杆发黑,用山竹制成,狼毫有些腥臭。

    杨家条件如此,顾不上这些,杨唯不可能去挑剔要什么官宦王爷人家方紫砚,灵狐笔,能有一个狼毫练练手,就算是不错了。

    揉了揉手腕,提起笔,杨奉先沉吟了一下。

    于是再宣纸上端端正正写下了那几个字,“吾不以落第为耻,以落第动心为耻。”宣纸吃墨,很快渗透下去,杨奉先吹干墨迹,小心翼翼摊开,上下打量了一遍,不禁暗叹了一口气。

    “在大学里虽然用过毛笔,但毕竟用的不多。”

    “而作为一个古人,毛笔字写不像,这就完蛋了。”

    科举考场之上,可不仅仅只是看文章漂不漂亮,这个字迹的优劣也是很影响分数的,这就和后世的高考有些类似,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这个加分绝对是多。

    这个字,得练!

    仔细端详了这一张字迹,杨奉先打算把这幅字留下,以后作为鞭策自己,杨奉先已经决定,自己要在这个大魏,当个读书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蓦然间,杨奉先感觉丹田里一片温和,低头一看,杨奉先微微错愕,只看到丹田里文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增长了一些,达到四寸高了。

    “难道是因为这话?”

    杨奉先若有所思,是王阳明这名言,触动了这文气,算作自己的境界有所提升么?杨奉先对这个文气的由来,忽然就算是有了一些体会。

    总之,文气增长达到四寸,这对杨奉先来说是个好事。

    “呼”,掩上这个案卷,杨奉先长吐了一口气,已经感到疲倦了,今晚的开端是好的,但是正如之前所说的,明天该读书还得读书。

    “我因为生病,已经几天未去私塾了,这次病好,无论如何要去一趟了。”

    “只是,我被道台大人悬榜斥责,这次去私塾,免不了被同学嘲笑,先生批责。”

    “同班王延之,这次考中秀才,成为私塾里唯一一个秀才,免不得得意洋洋,又到我面前显摆。”把脑海里的思路一一过了一遍,杨奉先摇了摇头。

    “与小人处,久而不觉其臭。”

    “我不该为了这些人动心。”

    这些小人物,品行境界低,自己要是为了这些人生气,真的是修养不够,活该不被文宗垂青了,想完这些,放下笔,杨奉先就休息去了。

    一早,东厢房就传来一个奇景。

    天才刚蒙蒙亮,暖阳温红,从远处青山黛色之间刚刚升起,把无边金光镀在这青青大地上,农家杨宅里,公鸡刚刚跳上茅草屋打鸣,东厢房就传来一个朗朗的读书声。

    单薄的青色衣服裹在身上,有些极不协调,少年蹲坐在房屋的门前,手里拿着一卷宋元学案诵读,声音朗朗,绕屋三尺。

    过肩的长发,也不加修束,而是随意的披散在肩膀后,看起来像个野人,却又偏偏有点洒脱的味道。

    一张面庞在碎金的阳光下,能清晰的看见毛绒,显出几分稚嫩。

    “大兄,起这么早。”一个糯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个扎着马尾辫,穿着红格棉衣的七岁小女孩含着一根米糖,站在杨奉先面前,黑亮的眼睛瞪的大大的。

    杨明儿有些怯怯,大兄今天变的有些不一样呢。

    不再那么沉默寡言,而且眼睛都明亮了很多。

    “文宗曰:入圣之基在于早起。”杨奉先合上书本,笑眯眯的道,看着这个歪着脖子的小女孩,杨明儿脸蛋红彤彤,白里透红,含着米糖的嘴角还淌着一丝口水,“明儿,七婶又怎么早把你叫起了?你也七岁了,有没有兴趣到大兄这来学习字?”

    “真的吗?”杨明儿瞪大了眼睛道,大兄以前一读书就讨厌自己去烦他,今天怎么了,还肯教自己习字?习字啊!

    一听到能想昭儿哥哥那么威风,杨明儿连忙用力点头,“想!”十分清脆的道。

    但这欣喜之声马上又跌落下去,杨明儿吮吸着手指道,“可是爹爹不让,……爹爹说,女儿无才便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