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曹丕
字体: 16 + -

第八十三章 命途多舛的屯田制

    任峻望了望正在有序喝第二波粥的流民,拍拍子桓的肩膀道:“你是小孩子!这么大的事你还担不起!

    肩膀结实了再说!

    这事就到此为止吧,我会封住所有人的口径,上表司空说是那王八蛋贪墨军饷,被我行军途中斩杀了!”

    娘的,跟着好人就是好。

    错了还有人担纲,子桓忙施礼道:“谢校尉!”

    子桓从司空府出来,到此刻也就是两个时辰的功夫,大地已经覆上了一层白雪。

    流民们喝完第二波热粥,正围着火堆烤火,有的已经在火堆边睡了过去。

    狼嚎声此起彼伏,就在不远处,映衬得雪夜苍凉而豪迈。

    这样下大雪,子桓就不担心病菌的肆虐了。

    如果今年多下几场雪,来年定是一个丰年!

    “早就听闻你在许都开饭庄收留流民,把流民迁到颖水边上干得挺热闹,说说你这种田的想法!”任峻盘膝坐在火堆边,指了指让子桓也坐到火堆边,又开始唠叨起来。

    子桓摸了摸头道:“怎么就传到您老哪儿去了?我才开始修房子。正经种地要您老这批人去干。”

    任峻用木棍拨了一下火堆道:“说说,怎么干?”

    “集中力量干!把流民都招募回来,尽量鼓励他们加入屯田队伍,集体劳作集体收获,进行大规模科学种植!”

    任峻往火柴堆里扔了一块木柴道:“你这个想法不错。比“牛输谷法”好!

    年初实行牛输谷法的时候,我与羽林监枣祗就觉得问题挺大!

    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

    这是比以前任由土地荒芜,人民流失荒野好多了,但是那是没有办法的一种办法,是一种尝试,现如今看起来依然不能尽快收到较大的成效!

    而且一遇到天灾豪强起兵,人都跑了,上哪儿去收回耕牛和谷粮!

    像你说的这样,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没这个担忧了,我们可以一边练兵一边种地!

    天灾发生的时候,人多力量大,完全有挽救的可能。

    如果遇到盗匪,直接斩杀得了,还跑什么!”

    任峻说的“牛输谷法”,是在建安元年(196年)年初推行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子桓穿越之前的上半年。

    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和农具。

    羽林监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都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结果特么好事情总有宵小跳出来反对,最起劲的一个就数军祭酒侯声了。

    他认为屯田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无利。

    实行屯田就是和朝廷唱对台戏,是老曹有私心,不是为国利民。

    他还否定枣祇等人所提出的屯田的科学性,认为屯田纯属异想天开哗众取宠!

    毫无实施的可能性!

    然而,羽林监枣祗提出屯田不是一般人的信口开河或纸上谈兵。

    枣祇可是从县令干起的干吏!

    他的屯田方案,是根据自己在东阿县做县令时,对农业生产进行深入研究之后的经验总结提出的。

    他深知民以食为天,主张治理地方,必须以农为本,注重农桑。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自领兖州牧,任命枣祇为东阿令。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败给了十八路诸侯,强迫汉献帝西迁长安。

    董卓那货不仅迁皇帝和老百姓,还下令部下拆掉洛阳宫城运往长安,然后将整个洛阳城焚毁。

    大火连烧数月,烟气遮天蔽日,昔日繁华的都城,瞬时变成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人间地狱!

    董卓被吕布弄死后,各路讨董军阀,又开始厮杀,混战连年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大片肥沃的土地废弃荒芜。

    不仅老百姓难以维持生活,就连混战的豪强也普遍缺乏粮晌,吃桑葚吃蛤蚌吃土吃人的都有。

    枣祗接手东阿之后,潜心发展农桑,使得当时的东阿,家家植桑养蚕,户户粮谷满仓。

    东阿富庶后,当时的军阀无不垂涎三尺。

    枣祇本来是老曹任命的,结果袁绍那厮死皮赖脸地来挖了无数次墙角,许诺枣祇以高官厚禄,全被枣祇拒绝了。

    公元194年,曹操失去兖州,无立足之地,是枣祗和东阿军民接济与支持,才转危为安。

    枣祇深得曹老板的信任与器重,从东阿县令提为羽林监!

    羽林监的职位当然比县令高了,但是是负责宫卫,有点把人才放错位置的感觉。

    枣祇其实是种地、管理地方的好手,有前面成功的经验在。

    他在羽林监的位置上还想着要搞生产,依据自己丰富的经验提出屯田。

    结果很多人跳出来反对,还认为曹老板有私心,所以曹老板在屯田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

    枣祇曾不止一次地直指“牛输谷法”的弊病:“广种薄收,漫天撒网,纯属浪费耕牛和良种,效果不大!”

    “若是遇到水旱之灾兵乱,更是颗粒无收。唯有实行屯田,集中大批人力与物力,集体耕种收获,方见大成效!”

    结果特么擅长争权夺位的人很多,懂干实事比如种地这种的就寥寥无几了。

    这屯田之事,从一开始提出就被否定再否定!

    直到现在,近年末了,也就是子桓阴差阳错穿越而来的时候,曹老板估计已经离绝粮不远了。

    解决粮食和饥荒问题成了曹老板集团迫在眉睫之事。

    看到子桓接收了大量的流民,再加上荀令君那种身居高位之人的极力支持,曹老板才下令招募流民开垦许下土地。

    于是,子桓种地的梦想因此而成为现实!

    现在的各军阀及其谋士,其才能都用在争夺上。

    都在谋略着战争,抢夺,争霸,闹得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唯独缺乏这种视生产为一切之根本的人。

    战争是一种毁灭与掠夺,财富只能从一方转移到另外一方,并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加剧消耗。

    其实要没有人提出种地搞生产,这些神棍再打几年,估计也只能先回去种出粮食才能接着打!

    听任峻说了枣祇的履历,子桓灵机一动,凑到任峻身边道:“欸,这羽林监是人才啊!要不咱们把他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