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曹丕
字体: 16 + -

关于主角

    一、关于主角的年龄:说一下,作者君当时选择穿越的年龄,很纠结,原本想按照所有穿越者那样弄个十五六岁的。

    但是主角曹丕的9岁对于他来说实在太关键了。直接决定后面的命运!

    如果我直接上宛城之战,曹昂无法进行细致的刻画。

    我想写一写兄弟姐妹间小时候那种互相关爱扶持的情感,特别是曹植小时候,曹彰小时候。

    很多八十年代的人,都有带小弟弟小妹妹的经历,那种情感很纯,但是慢慢的兄妹之间的感情就不知道怎么地生分了、矛盾甚至仇敌成了陌路,作者君想写一点人生的况味出来。

    作者君现在写的这一部分,其实最难写,因为曹丕九岁前都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二、关于主角成长:曹丕是三十三岁才称帝的。

    之前都是在打酱油磨砺。

    写日常是希望他经受住各种磨砺,能够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曹丕的父亲是曹操,不是庸人,相反他很强。

    刘据的父亲汉武帝,结果刘据等不急,领饭盒去了,给别人腾了地方。

    李承乾也是这样。

    很多时候不是上天不给,也不是你不想要,你没能力拿住的时候给了不是等于白给吗?

    治理国家是很复杂的一项才能,不同于一般的其他工作,是一个人综合才能的表现,与阅历经验有很大关系,身居高位不知道下面的情况治理得好吗?

    现在的大大也下过乡,种过地,也在底层待过。

    如果放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一个三十三岁的人,说给你一个治理国家的机会,你能做什么?觉得自己做得好吗?

    所以我们的主角需要慢慢磨砺成长,穿越者多的是眼界和知识,不是智慧。

    智慧只能从现实生活中不断汲取。

    三、关于日常:选三国这样的乱世写日常有点不识时务,但是作者君坚信,不管哪种时代的人,都有日常。

    日常能够深入底层,深入当时的社会民情。

    我们要展开的是一幅三国生活的画卷,不是战争。

    战争不是人存活着的主旋律,生活才是。

    英国学者怀特?还是谁,作者君记不清了,拍民国时候的纪录片,虽然到处战火连天,但是他总时不时地把摄像机对着农田及劳作的人民,他总说一句话“中国的农民还在种地。”

    外面已经飞机大炮炸得大地颤抖了,但是中国的农民依然在种地。

    这是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源。

    劳作,辛勤地劳作,任何时候都要想着吃饭。

    还有就是三国写战争争霸,太多人写了,写不出新意,大家也可以尝试着换换口味。

    四、曹丕是皇帝,但是他还是一个知识分子,是诗人,内心是很丰富的。

    要刻画这么一个主角,不能土气,也不能着急。

    如果是单纯的争霸,那是三国大形势的文。

    我的主角是曹丕,是知识分子二代加诗人,田园之心是每个诗人的梦想,生在乱世就更渴望和平安宁。

    从他的诗文也可以看出,他其实特别体恤百姓受战乱之苦的,结束乱世乃其梦想。

    其实单纯的争霸也没意思,不就是在争霸的过程中有情意、忠贞、人性、失败、成功等等的考量和思考才显得争霸有意思吗?

    五、关于战争:作者写这一部分,有一个最严峻的形势问题,当时天灾战乱,十分缺粮!

    要打仗,得先种粮。

    这是那个时候的生产力决定的。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也即主角穿越这一年,曹操的重要功绩就是招募流民种地。

    曹丕穿越过去,自然是这个想法,并且促成了这件事。

    安置流民在那个时候不是小事,是实实在在的大事。

    战争不是说打就打的,打一场仗得准备一年甚至好几年,穿越者的脖子硬不过刀子。

    作者君十分感谢各位阅读此书,如果觉得慢,可以先养肥,喜欢战争的等战争的时候再过来看看。

    马上也要开战了。

    三国没有战争也不叫三国。

    主角人生该经历的都得经历,只是时候未到。

    但是内战绝对不是本书目标,剧透一下,我们的目标是向外,方式也不会是祸国殃民的战争。

    就写这么多吧,谢谢大家!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