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曹丕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 三万人!

    曹操喜欢饭前饭后喝点小酒,子桓又到厨房弄了一食盒豌豆才带着子文子建回司空府。

    给大众消费的,子桓用不起油,只好用炒的办法,给曹操的子桓就用油炸。

    好在这玩意不容易坏,尤其冬天,放个七八天没问题。

    卞氏老也等不到子建回去,已经派大丫鬟碧桃挑着灯笼出来找了。

    子桓刚踏进司空府,就遇到了碧桃。

    把食盒交给给她,背着快睡着了的子建,与豌豆一并送到卞氏房中。

    子建特么还做白日梦呢,半梦半醒中傻乎乎地道:“阿娘,我要成大英雄!”

    卞氏摸着他的头,抚摸小猫一般道:“好好,我的子建要成大英雄!我的子建以后一定是大英雄!”

    “成大英雄保护阿娘!”

    “好好,阿娘等着……”

    这种母慈子孝的场面,子桓看着就酸,眼眶酸。

    他倒不是嫉妒,就是想起了二十一世纪的老妈。

    小时候他也是这么哄老妈开心的。

    结果一事无成庸庸碌碌,年纪轻轻就挂了。

    “谁要成大英雄?!”

    和谐的空气里突然爆出这么一声,而且是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男低音!

    子桓本来已经快退出卞氏的屋子了,忙又转身回来给曹操磕头。

    “这是子桓孝敬您的下酒菜,您尝尝吧!”

    曹操接过卞氏手里的食盒,大喝道:“备酒!”

    碧桃忙去八仙桌上布菜布酒。

    这是最简易的八仙桌,也即第一批做出来的那种,子桓早先送过来的。

    曹操坐到长板凳上,用手捡了一颗油豌豆扔嘴里道:“嗯,好菜!以后家里这种东西要常备!”

    子桓忙上前道:“父亲放心,孩儿每天都会安排人送来。”

    子桓边给曹操倒酒,边给卞氏也端了一碟过去。

    “听说你那店里已经有五百人了?”

    “明天再来人就差不多了。但是小孩子居多。”

    “我听你母亲说,你夸海口说五百人一年能种出百万斛粮食?”

    这不是坑子桓么?

    子桓说的是几十万斛。

    当然啦,如果老天给力,都是沃土,人也精壮应该也不难。

    但是卞氏就在这里,子桓那里敢说是卞氏说错。

    忙弯腰道:“孩儿说错了,但是几十万斛应该不难。”

    曹操眉毛一紧,凝神道:“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也即一石。你知道几十万斛是多少粮食吗?”

    这数学题还难得倒子桓?

    子桓忙道:“就拿九十万斛来说,就是九百万斗,九千万升。”

    “那这些粮食又够一百万士兵吃几天呢?”

    幸亏子桓本科经济学老师每天讲课都跑题,在讲经济学的时候讲了点秦汉经济和唐宋经济。

    子桓记得,那老师特别搞笑,他说古代人特么用一石一石的单位来算粮食,实在是给搞历史和经济学的人出了很大一个难题,而且每个朝代还不一样,比如汉代一石粮食三十斤不到的样子。

    到了宋朝,一石就飙到了差不多六十公斤,也即一百二十斤。

    幸亏子桓在老师正经讲课的时候没怎么听,反倒是这些野史杂谈听了不少。

    九十万斛也即九十万石,按照汉朝的石换算成斤,就是两千七百万斤粮食,如果按照每个人一天一斤粮食算,也就是差不多够吃一个月。

    “够一百万人吃一个月左右!”

    子桓说出来差点没吓一跳,也就说曹操那青州军,不算种地的老弱妇孺,光是三十万战兵,三个月就能把他带着五百人种一年才种得出的粮食吃光,这还不算战马的消耗。

    要这样的话,剩下的九个月怎么办?

    曹操夹了两颗豌豆,抿了一口酒道:“再给你两千人,你能种出多少粮食?”

    娘呀,那就是一共两千五百人?

    那就是原来的五倍?

    那就是够青州军吃一年了?

    “一百万人五个月的粮食!”

    子桓说到一百万时有点心虚。

    两千五百人养一百万人五个月?

    他怎么都觉得不对。

    他小时候父母农村种地,六七亩地,一年能种出两万斤粮食就不错了。

    算起来就是一个人一年种一万斤,两千五百人种出两千五百万斤粮食。

    还是现代社会,有化肥,有农药,有各种现代器具,还有培育过水稻和小麦!

    子桓刚刚还说五百人种两千七百万石呢。

    娘呀,这是整整把自己浮夸了五倍不止!

    子桓汗出如浆,喊道:“求父亲给孩儿两万人!”

    曹操吐了一颗坏了的豌豆,淡淡道:“两万人你真的能种出一百万人五个月的口粮?”

    子桓已经改口过一次了,这要是再改口就太没面子了,子桓只得咬牙道:“能!”

    “给你三万人。要是种不出来,重罚!”

    子桓走后,卞氏急了,揉着曹操的肩膀道:“他那还那么小,三万人,三万人是一个将军领导的人数!阿瞒,子桓他才九岁啊!”

    曹操伸手要碗漱口,卞氏忙递了过去。

    曹操吐了一口水,大着嗓门豪气道:“我曹家人,乃是注定要统领千军万马之人!区区三万人算什么!还是老弱妇孺!”

    卞氏听得呆掉,原来三万人是老弱妇孺……

    老弱妇孺可怎么开荒种地啊。

    卞氏更急道:“如果都是老弱妇孺,您让他怎么种出够一百万人吃五个月的粮食?!”

    曹操扔了碗道:“这就要看他如何圆自己扯下的谎,夸下的海口!

    我就要看看他能跳腾出个什么花样来!”

    卞氏全身冰冷,从脚心到脊背,冷得她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子桓则无比欢欣!

    三万人,三万人呐!

    三万人一起开荒种地是个什么场面!

    以前他们村也就四十户人家不到,人口总数两百人左右,劳力估计只有一百五十人,但是种着方圆十里以内的土地。

    秋天全村收获的时候,到处堆满待去壳的麦穗、稻穗,那场面已经很震撼人了!

    如果有三万人种地,别说供应三十万青州兵,就是再来十万也不成问题。

    除了出产粮食,还有蔬菜瓜果,水果,以及草料。

    子桓哼着小曲穿过司空府的层层院落。

    今晚的月色特别好,清幽的月光,把司空府照得到处影影绰绰的,十分动人。

    他一边走一边看自己古代人装束的影子。

    他来三国月余了。

    他剃掉的毛发,已经长出来不少,衣衫裹着的那具身体,当真与三国世家公子一般无二,只是头顶上凸起的两个小鬏鬏,实在太特么煞风景。

    跟年画娃娃似的。

    不过还好,还有两个垫底的,曹子建曹子文那两个小鬏鬏,跟狗啃出来的一模一样,还特么绑着个红绸绳。

    子桓琢磨完自己的头发,本想到华佗屋里喝杯小酒。

    这么愉快的心情,不跟那老爷子分享简直睡不着觉!

    却不料那老头不知道死哪里去了,竟然整个院子都没掌灯,是黑的。

    平时子桓不在,锡福不在,院子都成华佗一个人的了。

    今晚连锡福也要陪她媳妇要孩子。

    子桓只得自己抱一坛酒,跃上屋顶,邀明月一起,对影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