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之功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避“讳”

    沈凌这边刚把四书的习题誊抄完毕,就听见旁边的号房有人干呕。

    然后就听见几个号房在喊叫,沈凌没有心思听那些事情,自己继续誊抄自己的答案。

    这时就听见禁军开始强调纪律,好像有几个被问了话,沈凌心想:怕不是抄袭被抓了?

    禁军边检查边在说闲话,沈凌也就听见隔壁号房发生什么事了。

    原来隔壁号房是个有头有脸的公子哥,第一次考试哪见过这阵仗,旁边的离沈凌较远的一边是个能吃的,边吃饭边喝生水,也就闹了肚子。

    可怜那位公子达官显贵,这么多年那遇见过这事,听着那能吃的学子,一会放屁,一会拉稀,一会又被自己的排泄物熏到干呕。马上就不淡定了。也跟着干呕,好像还吐了出来。

    大喊大叫将禁军请了过来,禁军可不会管你家里是干什么的,直接将那公子“请”了出来,一顿数落,然后取消考试资格。

    这可不是院试,院试王学政一人就能说了算,乡试可是非常正规的。

    沈凌这时根本没有精力答题,听着那禁军粗鲁的声音,自己笑的差点岔气。

    “你这小子喊什么?”

    “人家拉屎你喊什么,又没在你考棚拉屎。”

    “人家都没受不了,他倒是先扰乱考纪,带到刘翰林那里看他能说什么。”诸如此类。

    就是那禁军也是笑的够呛。

    这一场可是三天,三天的吃喝拉撒,看来那个不懂情况的学子要是还这样,第三天就能被自己的排泄物熏得怀疑人生。

    看来今天没法写了,天都快黑了。

    沈凌回到稻草上,拿出干粮,突然脑补刚才的画面,顿时是感觉自己没有吃东西的欲望了。

    没办法,肚子已经咕咕叫了,一点一点往嘴里塞,喝了少量的水。将大量稻草铺在身下,慢慢睡着了。

    第二日,早上刚亮天,沈凌就被自己的肚子吵醒了,在早上吃了点东西,继续写。

    三日后,乡试第一场结束了,沈凌走出贡院,扶着墙等着蒙舍来找自己,蒙舍也是机灵的,直接看到自己少爷不舒服就将沈凌扶上马,带着沈凌骑马回了院子。

    沈凌先上厕所,后吃了一顿好饭之后,脸上才有些血色。

    蒙舍这才上前来,问道“少爷,咱们回房休息吧。夫人派人来问考的如何?这...”

    沈凌回过神来:“就说不好,一律这么说。”

    这时,沈寿才回到小院,在下人的搀扶下勉强坐在石椅上。

    沈凌来到近前一看,这位平时英气逼人的大少爷竟然脱了水。赶紧叫下人喂些水给他。

    过了一会沈寿开始直接吃东西,吃完才想起沈凌,问道:“二弟答得怎么样?”

    “不太好。旁边有人坏了肚子...”沈凌嫌恶心就没有往下说。

    谁知沈寿到是喊道:“那有什么,我旁边的那个染了痢疾,后来直接被抬出去了,说不定已经拉死了。我是两天没敢喝水啊。”

    沈凌这才知道他为什么会脱水啊。

    “大哥,那水只要用蜡烛烧过就好了啊。”沈寿才不相信呢,直接被下人搀扶会房。

    沈凌摇摇头,也是回到房中。第二天沈凌早早去了医馆,让大夫开了几服药,调理一下,顺便弄点便秘的方子,还有两场硬仗要打。

    第三天,很多人都是病了或者不想考了。人少了,也就不用担心会被别人打扰。

    第二场在药物和准备的情况下,沈凌顺利的完成了。

    第三场,最重要的一场,《策论》,这和院试不同,院试是最简单的策论,就是不懂策论,只要前面的考题答得好就能够考上秀才。

    也就是说,举人之前是不需要动脑的,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考上秀才,但是可考不上举人。

    明朝的策论场,五道题,四道小策论,一道大策论。

    正德皇帝重武轻文势头初现,现在文官都是不想自己的“铁饭碗”消失。

    沈凌也是蒙对了,这次刘翰林的考题,就是问国家重武的危害。

    沈凌先把这几道小题作答完成,然后直接再草稿纸上构思,沈凌先写出大纲,然后写出大概的文章。

    出这题的刘翰林一定是对正德皇帝的武力手段不看好,所以不仅得写出危害,还得从重文轻武的好处入手。

    沈凌可是才出题人心思的高手,上一世的申论就是这样,何况你的出题人还是你的批卷人。

    沈凌按照刘翰林的喜好进行的第二次修改,自己买的那些诗集可不是白买的。自己早就摸透这刘翰林的喜好。

    刘翰林在自己诗词中都是不太注重华丽的词藻,反而更倾向于简单易懂,言简意赅的直入主题,大开大合的文章。

    沈凌将策论改完开始誊抄。

    这边沈寿更是感觉解元志在必得。沈寿早就押过题,这次直接是将题目压对了。这也是王氏的功劳,王氏的哥哥,永昌伯随军出征最是知正德皇帝的心思。

    曾经,永昌伯在沈寿不经意间就说过,翰林院那帮老儒夫最是对从武的他们不满。

    沈寿顺理成章的模拟过这题目,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使用。沈寿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竟然会输在自己的过分自信上。

    在所有考试上都有一个致命的点,那就是“讳”。

    这天下间,敢问有那个考官赶录取不避讳的学子,古代更是如此,乡试,会试,殿试都有直接查看有无避讳的一批人,这批人只查这个,其他的文章与否等一律不管。

    胆敢嘲讽朝廷,对皇帝不敬的人,直接落榜。重的直接不准参加科考。

    沈寿在答题中本来很注意这点,可是一看到自己竟然押对了题,心里把什么都忘了,直接抄写在试卷上。

    草纸上洁净如初。试卷上却犯下致命的错误。